- 年份
- 2024(1889)
- 2023(2481)
- 2022(2201)
- 2021(2012)
- 2020(1674)
- 2019(3977)
- 2018(3815)
- 2017(7552)
- 2016(3447)
- 2015(3744)
- 2014(3699)
- 2013(3457)
- 2012(3168)
- 2011(2833)
- 2010(2826)
- 2009(2564)
- 2008(2878)
- 2007(2383)
- 2006(2165)
- 2005(1995)
- 学科
- 贸(15825)
- 贸易(15818)
- 易(15377)
- 济(14605)
- 经济(14590)
- 业(11635)
- 管理(10533)
- 企(8298)
- 企业(8298)
- 方法(7769)
- 数学(6448)
- 数学方法(6429)
- 农(6149)
- 出(5426)
- 出口(5114)
- 出口贸易(5114)
- 口(5114)
- 财(4975)
- 关系(4910)
- 农业(4132)
- 务(3977)
- 财务(3976)
- 财务管理(3969)
- 企业财务(3700)
- 贸易关系(3483)
- 国际(3457)
- 业经(3238)
- 概况(3165)
- 进出(3154)
- 进出口(3154)
- 机构
- 学院(51764)
- 大学(51310)
- 济(29345)
- 经济(29068)
- 管理(21582)
- 理学(18702)
- 理学院(18590)
- 管理学(18427)
- 管理学院(18345)
- 研究(16224)
- 中国(13358)
- 财(12285)
- 财经(10140)
- 京(9717)
- 农(9530)
- 贸(9306)
- 经(9279)
- 经济学(9224)
- 经济学院(8642)
- 中心(7739)
- 业大(7619)
- 财经大学(7545)
- 经济管理(7500)
- 农业(7355)
- 江(7270)
- 所(7176)
- 科学(6978)
- 商学(6468)
- 商学院(6385)
- 研究所(6289)
- 基金
- 项目(34177)
- 科学(27501)
- 基金(26948)
- 研究(26054)
- 家(23388)
- 国家(23236)
- 科学基金(20174)
- 社会(18063)
- 社会科(17328)
- 社会科学(17327)
- 基金项目(13992)
- 自然(12414)
- 自然科(12093)
- 自然科学(12093)
- 自然科学基金(11924)
- 省(11475)
- 编号(11009)
- 资助(11009)
- 教育(10828)
- 划(9688)
- 部(8468)
- 国家社会(8418)
- 成果(8148)
- 人文(7768)
- 教育部(7594)
- 重点(7387)
- 社科(7148)
- 创(7141)
- 中国(7135)
- 制(7100)
共检索到77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绍保
基于Caballero(2006)提出的"资产短缺"假说及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本文导出"未调整的资产短缺指数"是反映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状况的最恰当指标。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控制变量引入和中国经济数据,本文研究证实,除本币实际汇率低估、世界经济增长等因素外,"未调整的资产短缺"也是造成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的重要诱因。结合对"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发生逆转的原因分析,本文重点强调,在新兴经济体遭遇大的负向外部冲击时,债券市场发展不仅利于缓解其"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也利于防止其银行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过度累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继华
本文在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框架下,讨论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状况的临界弹性条件。放弃传统的马歇尔—勒纳条件,采用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修正BRM条件,并且在实证检验中首次使用了Gamma分布滞后模型来估计相关贸易弹性,为政府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经常账户提供了更精确的参考标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跃峰 赵黎明 张晋东
考虑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制度等基本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我国实际汇率和经常账户问题的计量模型,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并非由汇率低估所致,人民币汇率调整难以根本解决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资本管制放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是我国1994年以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妥善处理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稳定实际利率、名义汇率升值、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实际汇率 经常账户 人民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祥婧
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中美两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两国两部门模型,研究在我国经常账户再平衡的过程中,贸易条件、实质汇率、本国相对外国贸易品的产出数量、本国及外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和数量应如何调整。研究发现,在需求替代弹性较低时,随着劳动收入比重的上升,实际汇率、贸易条件、我国相对外国贸易品的产出数量、我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及产出数量和外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及产出数量的变动程度较大;而在需求替代弹性较高时,随着劳动收入比重的上升,上述变量的变动程度较小,有些变量几乎不发生变化。
关键词:
全球失衡 经常账户 一般均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慧娟
本文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模型,模拟了中国经常账户再平衡对贸易条件、实际汇率、贸易品产出占比和非贸易品产出占比的影响。模拟研究发现:(1)贸易条件和实际汇率的变动均为负值,这表明中国贸易条件出现改善以及中国实际汇率出现升值,而美国贸易条件出现恶化以及美国实际汇率出现贬值。(2)中国贸易品产出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出现小幅提升,而中国非贸易品产出比重则出现显著下滑。(3)美国贸易品产出占比出现较大提高,而美国非贸易品产出比重则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表明美国生产结构出现由非贸易品向贸易品生产的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庆坡 安岗
本文在两国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架构下,分析了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减半对实际汇率、贸易条件、相对产出以及相对价格的影响。本文模拟结果表明:(1)引入供给面将显著影响实际汇率的变动,但是随着贸易商品之间替代弹性的上升,其影响程度在急剧衰减。(2)引入供给面将对相对价格和产出带来显著冲击。相较未引入供给面的情形,在不同的替代弹性组合中,我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增幅显著下降,并且我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产出显著上升。另外,外国非贸易部门的相对产出出现下滑,而且其相对价格也出现下降。(3)在替代弹性给定的情形下,随着贝塔系数的上升,我国非贸易品相对产出和相对价格的增幅均在递减。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经常账户 实际汇率 贸易条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亮
本文使用B-N分解方法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序列的持久性成分和暂时性成分进行了动态分离。研究结论显示:前者与经常账户正相关,后者与经常账户负相关。前者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后者,持久性冲击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反应更为敏感、记忆时间更长。这意味着从长期看中国存在HLM效应,政府在处理经常账户与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时,要加强对价格贸易条件持久性趋势变化的研判和预测,在政策干预力度考量和时机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持久性成分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时滞效应以及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记忆强度。
关键词:
价格贸易条件 经常账户 B-N分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志辉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基于H-M效应的模型,分析H-M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变化的影响机制。并就该模型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变化的解释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H-M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1986-2005年的数据分别估算了美国商品和服务品进出口收入弹性系数。估算结果显示,与商品进出口收入弹性系数相反,美国服务出口的收入弹性系数大于进口的收入弹性系数。为了探讨服务贸易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影响,应用基于H-M效应的模型分析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其经常账户赤字变化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曾珣
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的产业竞争力及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在国内增加值、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而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国内增值率指标上,中国的表现却远不如美国,说明中国并不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大而不强"。全球参与度逐年降低,说明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缺乏可持续性,当前制造业的低端创汇模式不可持续。因此需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曾珣
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的产业竞争力及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在国内增加值、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而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国内增值率指标上,中国的表现却远不如美国,说明中国并不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大而不强”。全球参与度逐年降低,说明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缺乏可持续性,当前制造业的低端创汇模式不可持续。因此需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从而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的可持续性,为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子冉 吴书凤
对于全球失衡问题,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很多解释,传统的包括:双赤字说、有效汇率低估说、储蓄—投资缺口说、人口结构说等。近年来,研究则多聚焦于从金融发展差异、国际分工甚至是贸易自由化的角度辨析发展中国家持续经历顺差、发达国家经历逆差的合理性;金融发展差异说和国际分工说在理论与实证上都得到了证明,而对于新提出的贸易自由化说则仍然缺乏实证支持。文章利用贸易自由度指标,对1995-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发现实证并不支持贸易自由化说;事实上,我们认为,贸易自由化将恶化一国经常账户。
关键词:
经常账户 全球失衡 贸易自由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常账户收支平衡出现持续性顺差,尤其2001年以后出现顺差额大量增加。对经常账户构成项目的分解分析表明,大量顺差的出现与收益项目和单边转移项目的某些变动有关系,这些变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对货物贸易总量及其分解部分的初步计量检验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在所考察期间内都未显示出相对于非汇率因素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
汇率 经常账户平衡 人民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盼盼 马光荣 徐建炜
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在2002~2008年期间迅速扩大,本文利用修正后的资金流量表分解住户、企业和政府对其差异性的贡献。研究发现,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扩大不仅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而且在短期内也具有波动性特征,前者主要来自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持续增加,而后者源于企业和政府的短期投资倾向发生变化。居民部门的储蓄倾向增加与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部门的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收入迅速上升密切相关,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增加则与财政情况的好转、社保净收入增加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有关;企业和政府投资倾向出现的短期波动与经济周期景气和政府宏观调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经常账户顺差 经济失衡 储蓄 投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文章采用1983-2015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收入不确定-居民消费-经常账户余额决定框架下对中国经常项目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优于预期"的正向不确定具有扩大居民消费,恶化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作用;"劣于预期"的负向不确定可以减少居民消费,进而改善一国经常账户余额。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收入不确定方向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收入正向不确定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作用不显著,收入负向不确定显著地加剧了近年来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持续性经常账户顺差与收入负向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志阳
近代上海是在白银通货短缺的货币环境中崛起的,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上海崛起的货币因素。本文以白银通货为中心线索,论述了上海开埠初期“以货易货”的外贸交易制度,使得上海不仅成为丝茶等土货出口的集散地,也成为棉布等洋货进口的集散地。以上海钱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金融信用体系,缓解了白银短缺对于贸易扩展的阻碍,同时使得进出口商品在上海的集散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得上海成为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外贸总汇”之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