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3)
2023(8872)
2022(7645)
2021(7180)
2020(6012)
2019(13743)
2018(13376)
2017(26327)
2016(13251)
2015(14962)
2014(14444)
2013(13949)
2012(12298)
2011(10746)
2010(10304)
2009(9178)
2008(8344)
2007(6667)
2006(5221)
2005(4129)
作者
(33045)
(28110)
(27487)
(26041)
(17561)
(13242)
(12776)
(11125)
(10518)
(9451)
(9292)
(9210)
(8657)
(8434)
(8413)
(8295)
(8124)
(8119)
(7986)
(7903)
(6568)
(6545)
(6437)
(6419)
(6247)
(6202)
(5810)
(5788)
(5462)
(5428)
学科
(57341)
经济(57296)
管理(40861)
(39421)
(33722)
企业(33722)
方法(30196)
数学(26698)
数学方法(26359)
(20596)
贸易(20586)
(20030)
(13661)
(13499)
中国(12003)
业经(11519)
(9519)
财务(9485)
财务管理(9469)
地方(9297)
企业财务(8869)
技术(8829)
关系(8708)
理论(8498)
农业(8470)
(8185)
(8174)
供销(8171)
(8084)
环境(7881)
机构
学院(178486)
大学(176661)
(81058)
经济(79883)
管理(75764)
理学(67520)
理学院(66974)
管理学(65944)
管理学院(65620)
研究(51941)
中国(37349)
(33414)
(32765)
科学(28093)
财经(27893)
(25609)
经济学(25268)
中心(25030)
业大(24549)
经济学院(23124)
(23085)
(23075)
(22140)
财经大学(21130)
商学(20918)
(20877)
经济管理(20854)
商学院(20697)
师范(20692)
研究所(20432)
基金
项目(131870)
科学(106604)
基金(99509)
研究(98176)
(85379)
国家(84741)
科学基金(75258)
社会(65401)
社会科(62340)
社会科学(62329)
基金项目(52668)
(50385)
自然(48363)
自然科(47344)
自然科学(47336)
自然科学基金(46491)
教育(45938)
(42042)
资助(39969)
编号(39125)
(30440)
重点(29173)
成果(29088)
(28704)
(28103)
国家社会(27993)
教育部(27260)
人文(27011)
创新(26813)
科研(25864)
期刊
(75266)
经济(75266)
研究(45207)
管理(26863)
(25340)
中国(24671)
学报(21901)
科学(21536)
(19646)
大学(18550)
学学(17782)
技术(17391)
教育(14704)
(14444)
农业(13954)
业经(13700)
经济研究(13524)
财经(13090)
国际(13088)
(12526)
金融(12526)
问题(11515)
(11241)
商业(9484)
技术经济(8520)
世界(8499)
财会(7798)
理论(7778)
统计(7685)
(7599)
共检索到237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宇  张建华  陈珍珍  
在全球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背景下,如何缓解贸易冲突、促进贸易合作,是中国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维护国际贸易自由化直面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构造了一个开放经济下的多阶段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型,使用全球16个主要经济体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多阶段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型中,技术水平高和劳动要素成本高的国家更倾向专业化于全球价值链上游阶段,而技术水平低和劳动要素成本低的国家更倾向专业化于全球价值链下游阶段;②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虽然会引起各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全球贸易分工格局的变化,但并不一定导致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利益受损,国家之间的技术竞争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可能会带来全球贸易体系范围内的帕累托改进;③适当程度的对外开放政策既能够有效提升国际贸易合作水平、维护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也能够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地位,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创新治理政策方面,应主动把握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价值链升级;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政策方面,应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完善贸易规则和制度的供给机制,打造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奕  
近三十年来,全球价值链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间关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使得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显现。近期,美国和欧洲都在提高商品进入壁垒,中国应未雨绸缪做好风险预判,通过夯实基础、提前谋划、转型升级、深入准备一系列措施,做好应对贸易战并将贸易战损失降到最小的准备,才能在贸易冲突中占据有利地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经  戴翔  刘梦  
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这难以简单地从危机冲击及其后续影响层面进行解读。实际上,贸易的基础是分工,看待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现象理应深入到国际分工层面。鉴于此,文章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上述现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阶段性变化对贸易增速具有深刻影响,当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后,贸易规模扩大的"基数效应"和分工深化的"边际效应"会导致贸易增速下降;(2)对单个国家来说,价值链攀升也会影响贸易增速。进一步地,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1)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程度对贸易增速呈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2)价值链攀升对单个经济体的贸易增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特殊时期,价值链分工深化趋势减缓乃至"停滞",是导致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中国的外贸失速除了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自身的价值链升级有关。因此,面临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的压力,中国外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稳定"全球贸易增长的应有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莉  刘颖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是否存在发展的失衡及其原因的解释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加入技术创新效率的外包模型,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如何作为服务部门比较优势的来源决定价值链体系中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工,并导致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逆向发展的机理。实证结果发现:对不同收入和处于价值链不同地位的经济体,技术创新能力确实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生产者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的关系却受到收入水平和价值链地位的影响,高收入和处于价值链上游经济体的货物贸易和生产者服务贸易呈逆向发展关系,但是对中低收入和处于价值链下游的经济体来说,两者的逆向关系并不显著。一般来说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上升会进一步提升经济体在生产者服务业领域内的比较优势,但是对于处于价值链上游的总部经济体来说,随着参与度上升其在该服务贸易领域的优势反而有可能被弱化。研究也同时从技术创新效率的角度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对滞后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印梅  张艳艳  
文章检验了我国出口汇率弹性的变动趋势,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弱化的过程。通过构建微观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削弱汇率变动后出口效应的理论机制,并利用我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对我国出口的直接影响有限,而中间品进口与中间品出口均削弱了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其削弱程度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呈正比。比较而言,中间品进口对汇率变动后出口效应的影响力要强于中间品出口的影响力,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影响弱化的原因却在于我国中间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因此在生产全球化背景下,央行汇率政策制定的预期中需要考虑全球价值链参与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梦  戴翔  
传统宏观经济恒等式对贸易驱动经济增长的解释肯定了需求拉动的积极作用,其科学性主要建立在"净出口"与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相互独立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当前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国际分工背景下,贸易性质发生了从产品价值的跨国流动到确保全球生产正常进行的外在流转这一根本性变化,使之由单纯的交换环节逐步渗透和融合到生产、消费等其他经济活动之中,进而成为各经济变量相互作用的重要中间介质。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也随之由传统的简单需求拉动,演变为透过全球生产网络中投入产出关联所诱发的乘数性循环动态机制。这一新机制突破了传统贸易模式借助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表现的绝对量水平,更强调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性放大作用。本文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相关原理,从两个国家两种产业单传导模型入手,逐步拓展为两个国家多种产业以及多个国家多种产业的多传导模型,在理论层面充分阐释了价值链贸易驱动经济增长的新作用机制,不仅为深刻理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正确测算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进而重新审视贸易的经济地位,并提炼与之相适宜的政策举措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测算框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坤望  马天娇  
本文基于全球投入产出表,将影响全球贸易增长的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纳入统一框架,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两次外部冲击引发的贸易下滑为例,探究全球价值链的变化如何改变外部冲击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效果。本文通过测度及对比两次外部冲击在需求侧对贸易下滑的解释力度,检验全球价值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需求侧冲击可以解释贸易下滑的59.0%,显著低于金融危机时期需求侧的解释力度(71.1%),表明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收缩,外部需求冲击通过价值链传导产生的放大效应也随之减弱。外部冲击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相比非耐用品行业和服务业,耐用品行业的需求变化对全球产出和贸易的冲击更剧烈,价值链传导的放大效应在耐用品行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国家或地区层面而言,参与区域贸易协定的经济体最终需求变化更加敏感;相对而言,中国各行业需求变动均为最小,侧面表明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是抵御外部冲击的中坚力量。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祺  
纺织服装产业在中越对外贸易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TPP协议的达成将会对中国与越南的纺织产业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及TPP背景下,中越纺织服装产业在竞争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合作。本文考察了中越纺织产业对外贸易状况,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计算出中国和越南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变化,并且解析了纺织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演变以及中越两国在纺织服装产业构建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中越纺织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晗  
本文在阐释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理的基础上,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研发能力与产业结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人力资本水平、配套服务设施、外商直接投资次之;而贸易开放度则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得出,中部六省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完善相关制度政策,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顺利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晗  
本文在阐释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理的基础上,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研发能力与产业结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人力资本水平、配套服务设施、外商直接投资次之;而贸易开放度则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得出,中部六省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完善相关制度政策,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顺利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绍洲  付泽希  
为更真实反映贸易增加值来源,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本文在出口增加值分解的框架下对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进行分解计算,分别从出口总量、出口结构、双边贸易以及中间品出口对中俄双边贸易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中国对俄的出口总量逐年在上升,但是通过增加值分解发现本国增加值在中国对俄出口的比重在下降,而这部分占比代表中国对俄出口所带来的真实价值,这可以说明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相较于俄罗斯,中国对俄的出口结构一直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对俄出口中制造业占据绝大部分,而且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中知识密集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茂清  黄薇  
本文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利用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宏观估算方法研究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其演进过程,并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了产品类别的分解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上升,尽管中国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但是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全球占比仍在逐年提高;2.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的贡献逐年增加,中国的生产活动正在逐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3.尽管总量水平不高,但中国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发展迅速,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也体现在服务业领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愧  张定胜  邹恒甫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对新兴市场在全球价值链及增加值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研究。笔者在系统梳理新兴市场与全球价值链的现有文献基础上,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弥补了已有文献的不足。研究发现:(1)因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及巨大的需求市场,新兴市场是全球价值链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并且为其继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2)虽然新兴市场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已经很高,但是基于产品、行业和企业层面的研究均显示新兴市场出口的增加值率很低,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且服务贸易含量低,这导致其在世界增加值贸易中的份额较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亟待提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以加快新兴市场在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绍洲  付泽希  
为更真实反映贸易增加值来源,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本文在出口增加值分解的框架下对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进行分解计算,分别从出口总量、出口结构、双边贸易以及中间品出口对中俄双边贸易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中国对俄的出口总量逐年在上升,但是通过增加值分解发现本国增加值在中国对俄出口的比重在下降,而这部分占比代表中国对俄出口所带来的真实价值,这可以说明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相较于俄罗斯,中国对俄的出口结构一直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对俄出口中制造业占据绝大部分,而且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中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占比在不断上升,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中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对双边贸易收支以及中间品出口的分析,发现中国正在不断减少对俄罗斯经济的依赖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熊雅澜  杨翔宇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利用出口增加值分解,运用WIOD数据库2000—2014年间投入产出数据和SEA就业数据,重新度量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带动和挤出效应。结果表明:美国直接出口中国所带动的本土制造业就业人数要高于服务业人数;就业挤出中,中国出口美国主要挤出的是美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其他类型的行业就业挤出相对较少;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整体效应为正值,中美贸易对美国制造业和总就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