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8)
2023(12674)
2022(10264)
2021(9365)
2020(7855)
2019(17997)
2018(17624)
2017(34514)
2016(17782)
2015(19571)
2014(19413)
2013(18819)
2012(16857)
2011(14673)
2010(14261)
2009(12616)
2008(12115)
2007(10096)
2006(8596)
2005(7238)
作者
(47297)
(39826)
(39192)
(37509)
(25039)
(18691)
(18110)
(15454)
(15115)
(13641)
(13271)
(13263)
(12533)
(12441)
(12071)
(11911)
(11866)
(11510)
(11409)
(11142)
(9576)
(9521)
(9469)
(9031)
(8833)
(8813)
(8492)
(8345)
(7752)
(7721)
学科
(79820)
经济(79749)
管理(48347)
(47138)
(37716)
企业(37716)
方法(35411)
数学(31141)
数学方法(30770)
中国(22035)
(21805)
贸易(21795)
(21120)
(20546)
地方(18398)
业经(18133)
(17387)
产业(13804)
农业(13730)
(12479)
(12037)
技术(11844)
环境(11430)
(11411)
财务(11362)
财务管理(11340)
理论(11278)
企业财务(10723)
(10222)
(10166)
机构
学院(243905)
大学(242301)
(108708)
经济(106785)
管理(97058)
理学(84935)
理学院(84070)
管理学(82598)
管理学院(82158)
研究(78782)
中国(57243)
(49298)
科学(45868)
(45339)
财经(37492)
中心(36673)
(36191)
经济学(34768)
(34237)
(34220)
业大(34082)
(34003)
研究所(33076)
经济学院(31697)
(30863)
师范(30462)
(30218)
北京(29749)
财经大学(28109)
(26986)
基金
项目(175464)
科学(140500)
基金(129939)
研究(128809)
(112300)
国家(111472)
科学基金(97926)
社会(85274)
社会科(81298)
社会科学(81283)
基金项目(69394)
(67958)
自然(62364)
自然科(60841)
自然科学(60827)
自然科学基金(59723)
教育(58550)
(56486)
资助(51639)
编号(50356)
重点(39675)
(39349)
(38989)
成果(38190)
(37060)
国家社会(36632)
创新(34795)
课题(34175)
教育部(34145)
科研(33644)
期刊
(109246)
经济(109246)
研究(68075)
中国(38368)
管理(36774)
(34231)
学报(32455)
科学(32218)
(30043)
大学(26366)
学学(25238)
技术(23547)
农业(20976)
教育(19400)
业经(19147)
经济研究(19066)
(18180)
金融(18180)
问题(17988)
财经(17887)
(16814)
(15560)
国际(14359)
商业(12280)
技术经济(11782)
现代(11425)
(11300)
世界(11127)
统计(11078)
科技(10650)
共检索到340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强国令   白瑞  
中欧班列的国际货运属性导致其对中国贸易便利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别于一般国内铁路。基于2004—2021年中国地级市的数据,将中欧班列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试图探究贸易便利化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推动沿线城市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在进行三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第二,技术创新、融资支持和数字智能三种机制能对开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中欧班列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非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应利用贸易便利化这一有力“引擎”,通过提升融资便利与数字智能水平,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中的作用,为沿线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中海   徐莹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析贸易新通道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且对不同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大中型城市与货源地城市的促进效应更强,对小型、特大、超大型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并无显著促进作用。时间节约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中欧班列增进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机制。中欧班列开通数量、开通时间与城市经济联系增进呈正相关关系,且开通城市显现出一定的虹吸效应。基于结论提出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芹  苏洋  朱光辉  李凤  
中欧班列是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本文首次在此类研究中将PSM-DID与SLM方法结合,利用中欧班列完成一项大规模的自然实验,重点探究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国家的作用更为明显,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充分印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以期为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引导沿线国家通过中欧班列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本文基于1994—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中欧班列开行为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开行中欧班列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开行中欧班列有助于加速要素流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从而能够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沿海地区,开行中欧班列能够显著抑制内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当统一品牌之后,开行中欧班列对经济发展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中欧班列高效运行全面带动区域经济充分、协调、平衡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贵现   朱月季  
本文以中国2010-2021年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多期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规模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揭示,中欧班列开通对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同时,中欧班列开通对西部地区农产品进口额也表现出积极的影响,然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产品进口规模影响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恩专  李津  
中欧班列开通以来,凭借绿色、安全、快捷的优势,已成为中西部城市通往欧洲除水路、航空外重要的运输方式。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中欧班列也暴露出种种不足,如返程空箱率高、班列辐射不广、线路布局不合理,特别是班列沿线城市出口附加值偏低、外贸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参考随机试验的检验方法,使用回归分析法、倾向匹配倍差法、合成控制法,得出如下结论:中欧班列对于沿线城市加工贸易额的促进作用大于一般贸易;对于起点城市的贸易促进作用大于班列途经城市。以上结论验证了沿线城市出口产品附加值价值偏低,途经城市产业参与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不足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外贸服务能力、吸引境外投资、发展跨境电商、改善境外基础设施等政策措施,为中欧班列未来线路布局和沿线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雄元  卜落凡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沿线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进而对中国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学术界关于国际贸易促进或抑制创新的经验证据并不一致。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法与微观企业数据,检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背景下国际贸易增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研究发现:①"中欧班列"开通显著增加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而且以出口贸易为中介,验证了"中欧班列"开通通过促进出口贸易促进了企业创新。②基于企业财务特征、产品行业特征及倡议支持水平的分组检验表明,上述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财务资源不足、产品潜力巨大以及倡议支持力度较高的企业,这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引导下,以往财务资源不足但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抓住机遇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③参与"中欧班列"国际贸易的企业更可能对外投资以持续增强创新活动,同时也更可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更好满足企业创新投入的资金需求。本文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后续实施,特别是以"中欧班列"为抓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黎绍凯  李露一  
利用我国省级季度数据,采用前沿"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加工程度高度化的政策效应较弱,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30.61和-1.84。通过自贸区成立时点变化、安慰剂检验及DID平均效应检验,以上结论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短期内对其他省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负向效应。积极引导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自贸区建设的区域示范溢出效应将是未来自贸区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张沁雪  廖宇新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已成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26个中欧班列沿线国家2001~2020年的贸易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并分析中欧班列对贸易效率的影响,最终结合反事实模拟,利用预期贸易增长空间和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分析中欧班列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运输距离对贸易的抑制性明显,沿线国家的2020年平均出口和进口贸易效率分别为44.37%和46.04%,出口贸易效率的增速快于进口,出口贸易效率分布离散程度远小于进口;中欧班列的开通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进一步,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的缩短均能显著提升贸易效率,对进口效率的提升程度大于出口效率;同时,运输距离的缩短会降低贸易效率的波动;根据反事实模拟结果,中欧班列开通使沿线国家的预期贸易增长空间达到16.70%~45.24%,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大于出口贸易。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张沁雪  廖宇新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已成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26个中欧班列沿线国家2001~2020年的贸易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并分析中欧班列对贸易效率的影响,最终结合反事实模拟,利用预期贸易增长空间和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分析中欧班列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运输距离对贸易的抑制性明显,沿线国家的2020年平均出口和进口贸易效率分别为44.37%和46.04%,出口贸易效率的增速快于进口,出口贸易效率分布离散程度远小于进口;中欧班列的开通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进一步,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的缩短均能显著提升贸易效率,对进口效率的提升程度大于出口效率;同时,运输距离的缩短会降低贸易效率的波动;根据反事实模拟结果,中欧班列开通使沿线国家的预期贸易增长空间达到16.70%~45.24%,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大于出口贸易。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许如玉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本文将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对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且绿色低碳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科教资源水平较高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更加显著。区域创新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能源效率提升是中欧班列开通影响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渠道。中欧班列开通均能促进邻近非开通与开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且影响效果在邻近开通城市中更明显。本研究能够为中国完善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以及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梦婷  钟昌标  
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历来备受学者关注。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得跨境基础设施——中欧班列的优越性凸显,中欧班列在国际贸易运输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文章基于中国与欧洲28个国家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实证考察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对欧洲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的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边际效应约为13.1%;(2)系列稳健性检验和事件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基准回归结论的稳健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中欧班列的出口促进效应对收入水平更高、与我国地理距离更近的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出口更显著。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发展,有助于更好发挥其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和协调国内外市场的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建军  贾鑫晶  
我国于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来,已有三批城市先后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行列。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优化产业结构,这一政策的效果如何需要实证检验。根据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运用2007-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智慧城市试点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效应,同时从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三个角度检验政策效果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城市特征上的异质性。结果显示:(1)智慧城市政策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都会产生明显的正向效应,从而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2)智慧城市政策传导到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三个中介变量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3)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地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智慧城市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西部地区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不明显;三大区域智慧城市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均不显著。智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也存在着城市规模差异性:规模较小的智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边际效应越大,规模较大的智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边际效应越小。(4)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力度越大。政府继续推行智慧城市政策,需因地制宜,考虑城市异质性特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发挥其产业升级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刘家民  
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国际交通运输通道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促进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且呈现出区域、资源禀赋及以距离港口城市800KM为界的异质性;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和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畅通是中欧班列开通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渠道;中欧班列开通与外循环发展可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来促进内循环发展,但中欧班列开通与内循环发展互动对外循环发展的效果仍未显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驰  王满仓  
科技金融是现阶段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6—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两种路径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区位条件优越、人力资本水平良好以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研究为科技金融的评估提供了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并从该政策未来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因地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