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21)
2023(17636)
2022(14623)
2021(13491)
2020(11080)
2019(25107)
2018(24622)
2017(46201)
2016(24194)
2015(27106)
2014(27043)
2013(26622)
2012(24707)
2011(22446)
2010(22218)
2009(20216)
2008(19632)
2007(16951)
2006(15207)
2005(13947)
作者
(68402)
(57422)
(56770)
(54060)
(36498)
(27185)
(25978)
(22307)
(21972)
(20082)
(19651)
(19150)
(18169)
(18109)
(17810)
(17533)
(17055)
(16456)
(16345)
(16166)
(14365)
(13942)
(13794)
(13236)
(12922)
(12904)
(12463)
(12218)
(11444)
(11185)
学科
(123490)
经济(123378)
管理(64435)
(60678)
(45884)
企业(45884)
方法(45575)
数学(40190)
数学方法(39774)
中国(36061)
(31363)
地方(30873)
(26975)
贸易(26957)
(26135)
业经(25583)
(23735)
农业(21495)
(21270)
(19331)
环境(18320)
(18184)
金融(18181)
(17862)
银行(17846)
地方经济(17539)
(17307)
(17302)
(15818)
技术(15227)
机构
学院(347641)
大学(347486)
(161142)
经济(158352)
管理(130377)
研究(126723)
理学(111338)
理学院(110067)
管理学(108258)
管理学院(107601)
中国(97859)
(73949)
科学(72480)
(69662)
(62511)
中心(57072)
研究所(56477)
财经(55411)
(52331)
经济学(51632)
(51051)
(50530)
北京(47324)
(46386)
经济学院(46365)
(46147)
业大(46015)
师范(45888)
财经大学(41084)
(40476)
基金
项目(230842)
科学(183796)
研究(171731)
基金(169568)
(147308)
国家(146158)
科学基金(125838)
社会(113398)
社会科(107762)
社会科学(107740)
基金项目(88426)
(87616)
教育(77945)
自然(77677)
自然科(75769)
自然科学(75748)
自然科学基金(74405)
(74017)
资助(68992)
编号(67477)
(55163)
成果(54287)
重点(52701)
(51995)
国家社会(48813)
(47866)
课题(47282)
教育部(45188)
创新(45038)
发展(44876)
期刊
(181798)
经济(181798)
研究(109139)
中国(70622)
管理(51817)
(51730)
(48778)
学报(48157)
科学(47814)
大学(38214)
学学(35967)
教育(35268)
(35116)
金融(35116)
农业(33896)
技术(33370)
经济研究(30935)
财经(28085)
业经(28057)
问题(24857)
(24424)
(24037)
国际(21961)
世界(20009)
(18653)
技术经济(18276)
统计(17015)
资源(16140)
商业(15744)
现代(15262)
共检索到536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本文基于1994—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中欧班列开行为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开行中欧班列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开行中欧班列有助于加速要素流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从而能够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沿海地区,开行中欧班列能够显著抑制内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当统一品牌之后,开行中欧班列对经济发展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中欧班列高效运行全面带动区域经济充分、协调、平衡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芹  苏洋  朱光辉  李凤  
中欧班列是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本文首次在此类研究中将PSM-DID与SLM方法结合,利用中欧班列完成一项大规模的自然实验,重点探究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国家的作用更为明显,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充分印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以期为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引导沿线国家通过中欧班列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强国令   白瑞  
中欧班列的国际货运属性导致其对中国贸易便利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别于一般国内铁路。基于2004—2021年中国地级市的数据,将中欧班列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试图探究贸易便利化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推动沿线城市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在进行三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第二,技术创新、融资支持和数字智能三种机制能对开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中欧班列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非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应利用贸易便利化这一有力“引擎”,通过提升融资便利与数字智能水平,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中的作用,为沿线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中海   徐莹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析贸易新通道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且对不同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大中型城市与货源地城市的促进效应更强,对小型、特大、超大型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并无显著促进作用。时间节约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中欧班列增进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机制。中欧班列开通数量、开通时间与城市经济联系增进呈正相关关系,且开通城市显现出一定的虹吸效应。基于结论提出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贵现   朱月季  
本文以中国2010-2021年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多期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规模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揭示,中欧班列开通对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同时,中欧班列开通对西部地区农产品进口额也表现出积极的影响,然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产品进口规模影响不明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刘家民  
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国际交通运输通道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促进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且呈现出区域、资源禀赋及以距离港口城市800KM为界的异质性;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和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畅通是中欧班列开通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渠道;中欧班列开通与外循环发展可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来促进内循环发展,但中欧班列开通与内循环发展互动对外循环发展的效果仍未显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雄元  卜落凡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沿线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进而对中国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学术界关于国际贸易促进或抑制创新的经验证据并不一致。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法与微观企业数据,检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背景下国际贸易增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研究发现:①"中欧班列"开通显著增加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而且以出口贸易为中介,验证了"中欧班列"开通通过促进出口贸易促进了企业创新。②基于企业财务特征、产品行业特征及倡议支持水平的分组检验表明,上述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财务资源不足、产品潜力巨大以及倡议支持力度较高的企业,这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引导下,以往财务资源不足但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抓住机遇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③参与"中欧班列"国际贸易的企业更可能对外投资以持续增强创新活动,同时也更可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更好满足企业创新投入的资金需求。本文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后续实施,特别是以"中欧班列"为抓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邢澜  张广海  
为了推动陆海统筹,转变和优化临海产业布局,制定和完善海洋开发政策与体制建设,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提高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韧性水平,中国自2011年以来先后启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旅游业是中国沿海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沿海地区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总结和评估该试点政策对区域经济韧性及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韧性及旅游经济韧性的提升;而新冠疫情事件作为调节变量,削弱了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区域异质性上,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对中南沿海地区经济韧性的政策效应最明显,而对华东沿海地区旅游经济韧性的政策效应则更为显著。鉴于此,合理扩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因地制宜规划沿海区域经济体系,对防范系统性风险、提高区域经济韧性及旅游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彦  王鹏  梁经伟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中国政府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利用2007-2016年间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生态文明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来分析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一政策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均收入,增强环境规制效果,扩大生态资本。在示范区创建的初期,该政策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生态旅游示范区对人均收入和生态资本的的正向影响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对环境规制的作用期则较短。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来说,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自"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来,中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提升了双边贸易便利化和经贸合作水平,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中欧班列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等机制渠道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通过区域技术进步实现传导作用;(3)中欧班列开通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且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4)中欧班列的开通次数、途径站点数量和发达国家目的地对国际运输通道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5)中欧班列开通对周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辐射作用,其辐射范围大致位于250公里以内。本文揭示了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娟  
区域倾斜政策被普遍认为是沿海和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本文则认为,由于沿海与内陆外向型经济内在发展条件悬殊,贸易自由化对两个区域的影响迥然不同。本文首先就贸易自由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产业集聚有重要影响,而不同区域贸易参与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继而从区域总体差距、区域差距的部门分解和制造业集聚三个方面,对实施贸易自由化以来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高度相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恽世心   栾春娟  
探索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及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5—2022年中国城市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专利质押融资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深入探究专利质押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内在作用机理表现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金融资产配置,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政府效率、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志祥   计小青   许泽庆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县域活则全盘活。文章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153个县域单元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契机,结合渐进双重差分法、合成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升,这一促进作用主要依赖于经济联系机制、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以及市场活力机制的有效发挥;区域一体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政策效应,因地区差异、行政约束、工业基础等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更加重视县域经济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设计,有效排除区域内要素自由流通障碍,并引导地方政府强化一体化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