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0)
2023(6887)
2022(5262)
2021(4502)
2020(3652)
2019(8317)
2018(8275)
2017(16643)
2016(8715)
2015(9826)
2014(10212)
2013(9856)
2012(9021)
2011(7899)
2010(7920)
2009(7257)
2008(7033)
2007(6332)
2006(5805)
2005(5338)
作者
(24579)
(20896)
(20724)
(19847)
(13050)
(9726)
(9447)
(8098)
(7797)
(7400)
(7045)
(6722)
(6711)
(6671)
(6478)
(6449)
(6211)
(5920)
(5875)
(5753)
(5268)
(5140)
(5055)
(4712)
(4648)
(4556)
(4480)
(4470)
(4260)
(4063)
学科
(49173)
经济(49145)
(21813)
管理(18737)
(17922)
贸易(17914)
方法(17573)
(17312)
地方(16198)
数学(15063)
数学方法(14996)
(14479)
企业(14479)
(14059)
中国(13485)
业经(11986)
产业(11278)
农业(9914)
地方经济(9198)
(7482)
(7355)
(6988)
(6845)
关系(6825)
技术(6523)
(6202)
出口(6198)
出口贸易(6198)
发展(6064)
(6059)
机构
学院(128065)
大学(125222)
(64913)
经济(64040)
研究(46922)
管理(45772)
理学(39487)
理学院(39058)
管理学(38447)
管理学院(38230)
中国(33535)
科学(26278)
(26080)
(25147)
(23180)
经济学(21740)
研究所(21047)
中心(20365)
财经(20333)
(20318)
经济学院(19973)
(19342)
(18320)
业大(17288)
(17151)
(16293)
师范(16154)
北京(15998)
农业(15808)
(15691)
基金
项目(85861)
科学(67883)
研究(64671)
基金(62216)
(53960)
国家(53578)
科学基金(45366)
社会(43925)
社会科(41933)
社会科学(41927)
(33788)
基金项目(32840)
教育(27550)
(27257)
自然(26117)
编号(25506)
自然科(25499)
自然科学(25496)
自然科学基金(25037)
资助(24438)
(22354)
成果(20022)
重点(19880)
国家社会(19377)
发展(19047)
(18805)
(18785)
(18005)
课题(17694)
创新(16951)
期刊
(71765)
经济(71765)
研究(40084)
中国(22783)
(20179)
学报(17729)
(17716)
管理(17491)
科学(17114)
农业(14072)
大学(13936)
(13617)
经济研究(13480)
学学(13363)
业经(12766)
问题(11944)
国际(11890)
技术(10632)
(10477)
金融(10477)
财经(9982)
教育(9472)
(8982)
世界(8026)
商业(7842)
(7723)
技术经济(6931)
(6852)
贸易(6852)
经济问题(6578)
共检索到194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波  赵鑫铖  李艳芳  
利用中国2005—2010年地区产业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非线性计量模型,以产业集聚为视角,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增长,尤其是促进集聚程度较高产业的增长;贸易便利化是通过出口规模经济效应、出口资源配置效应、进口竞争效应、进口知识技术转移效应、水平效应、垂直效应、成本节约效应等渠道促进地区产业增长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波  赵鑫铖  李艳芳  
利用中国2005—2010年地区产业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非线性计量模型,以产业集聚为视角,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增长,尤其是促进集聚程度较高产业的增长;贸易便利化是通过出口规模经济效应、出口资源配置效应、进口竞争效应、进口知识技术转移效应、水平效应、垂直效应、成本节约效应等渠道促进地区产业增长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波  
构建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对中国地区产业增长的双重差分非线性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显著促进中国地区产业增长,尤其促进对东盟贸易依存度较高产业的增长,体现了贸易便利化合作和产业优化配置的作用。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政策调整需结合各国与中国各地区自身的贸易便利化特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波  
构建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对中国地区产业增长的双重差分非线性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显著促进中国地区产业增长,尤其促进对东盟贸易依存度较高产业的增长,体现了贸易便利化合作和产业优化配置的作用。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政策调整需结合各国与中国各地区自身的贸易便利化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波  杨先明  
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视角下贸易便利化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中国2000-2007年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贸易便利化分领域指标,还是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推进贸易便利化会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进步,尤其促进处于产业集聚程度较高行业企业的生产率进步。此外,相对于东部企业、出口企业、低中间品进口依赖行业企业及外资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分别对中西部企业、非出口企业、高中间品进口依赖行业企业以及本土企业的生产率作用更大,尤其是对非出口企业和本土企业中处于产业集聚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龙云安  
研究目的:为了实证考察中国自由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一体化,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方法:应用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研究自由贸易区的产业集聚进程和结果,并通过倍差法验证相关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小国先发模式的"CAFTA"改变了"核心-边缘"传统模式负效应,使区域内产业发展趋于平衡,"CAFTA"组建模式加速了成员国之间的产业间贸易。研究结论:通过自由竞争机制和成员国政策协调机制减少冲突、避免产业畸形,从而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郝良峰  李小平  李松林  
生态保护与地区生产率之间可以实现双赢吗?两者之间又存在何种联系机制?本文以2002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划定方案》的实施作为环境规制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以产业动态集聚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方案的实施提高了环境未达标城市的生产率,而且产业的动态聚集进一步强化了政策的积极影响,但表现出一定时期的滞后而呈现近似"U"型的非线性变化。同时,环境规制也并未降低城市的集聚水平,而仅在初期减缓了企业净流入的速度。结果还显示,环境规制对城市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却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通过分样本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工业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中国"波特效应"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为环境规制政策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丽丽  
本文采用门槛模型回归方法,利用中国27个省市1985-2007年的地区制造业数据,在贸易开放的视角下对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随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逐步增大,存在门槛效应。在开放条件下,集聚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影响,而集聚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却为负,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地区集聚的负外部性以及重复投资等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龚恩泽   张建清  
论文从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的视角探讨了中部城市绿色增长态势的形成机制,使用中部地区2006—2019年的地级市数据测度并分析了二者耦合协同度的时空演化态势,实证检验了其对区域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尚处于耦合协同的初级阶段,整体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二者耦合协同在中部地区未显现出明显的空间聚类。(2)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的耦合协同不利于区域绿色增长。(3)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拉大了一般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发展差距,刺激了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力度间接不利于城市绿色增长,通过降低城市技术创新强度一定程度上间接抵消了对绿色增长的不利影响。(4)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对绿色增长的影响因城市空间区位、城市特征差异显现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龚恩泽   张建清  
论文从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的视角探讨了中部城市绿色增长态势的形成机制,使用中部地区2006—2019年的地级市数据测度并分析了二者耦合协同度的时空演化态势,实证检验了其对区域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尚处于耦合协同的初级阶段,整体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二者耦合协同在中部地区未显现出明显的空间聚类。(2)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的耦合协同不利于区域绿色增长。(3)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拉大了一般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发展差距,刺激了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力度间接不利于城市绿色增长,通过降低城市技术创新强度一定程度上间接抵消了对绿色增长的不利影响。(4)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对绿色增长的影响因城市空间区位、城市特征差异显现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石伟文  
基于2003~2016年我国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继而运用面板协整回归技术实证考察贸易便利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2003~2016年,我国西部地区整体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提升速度领先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但与后三者相比仍存在较为显著的绝对差距;分省份来看,西部各省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考察期内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省际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的贸易便利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贸易便利化还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长期来看,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短期亦然。加快推进西部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应推动通关一体化,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玮  王韬  李德功  
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重要,但发展相对滞后,与资源、区位、基础等优势形成较大反差,面临着塌陷之挑战,症结在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发达。作者认为,要实现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中部地区就必须借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探寻其成功之路径,研究和把握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互动规律,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以城市群为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而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扬长避短,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敬莉  张晓东  
本文运用空间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对西北五省区27个行业2003—2010年的行业空间集聚情况进行测定,得出各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和加权平均空间基尼系数,然后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行业分析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弹性角度分析27个行业集聚变动弹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变动幅度大小不一,加权平均空间基尼系数的总体变动趋势处于"倒U型"的下降阶段,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舒元  
许多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进一步的协整分析和改进的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贸易开放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长期作用机制。为解释上述问题,本文构造了产业专业化指数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能够较好地刻画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加快优势行业的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较高行业的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品  李良智  赵立昌  
采用2006—2009年江西省11地级市20个制造业构成的时间—地区—行业的三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的关系,并运用新地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拐点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追求经济增长最大化时,加工制造业较非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非加工制造业较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集聚水平;要素禀赋高的鄱阳湖地区较要素禀赋低的非鄱阳湖地区可以达到更高的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水平;江西省11个地区的产业集聚、专业化水平远没有达到经济增长最大时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