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5)
- 2023(13009)
- 2022(10647)
- 2021(9779)
- 2020(8224)
- 2019(18537)
- 2018(17909)
- 2017(34000)
- 2016(17906)
- 2015(20147)
- 2014(19207)
- 2013(19354)
- 2012(17901)
- 2011(15966)
- 2010(16054)
- 2009(15244)
- 2008(15479)
- 2007(13777)
- 2006(11986)
- 2005(11068)
- 学科
- 济(90032)
- 经济(89947)
- 业(85187)
- 企(78610)
- 企业(78610)
- 管理(70775)
- 方法(42598)
- 数学(33722)
- 数学方法(33595)
- 业经(29264)
- 财(28441)
- 农(25970)
- 贸(25402)
- 贸易(25380)
- 易(24703)
- 中国(24324)
- 务(21338)
- 财务(21330)
- 财务管理(21310)
- 技术(20675)
- 企业财务(20219)
- 农业(18566)
- 制(17313)
- 策(15717)
- 划(15533)
- 理论(14594)
- 和(14379)
- 技术管理(14104)
- 地方(13821)
- 体(13448)
- 机构
- 学院(262905)
- 大学(259082)
- 济(129660)
- 经济(127923)
- 管理(110251)
- 理学(94940)
- 理学院(94159)
- 管理学(93422)
- 管理学院(92917)
- 研究(83669)
- 中国(69345)
- 财(58360)
- 京(52982)
- 财经(46808)
- 经(42802)
- 科学(42344)
- 经济学(41004)
- 所(39307)
- 江(38414)
- 中心(37491)
- 经济学院(37250)
- 农(35997)
- 研究所(34913)
- 财经大学(34663)
- 北京(33579)
- 商学(33346)
- 商学院(33060)
- 业大(31489)
- 经济管理(30758)
- 院(30173)
- 基金
- 项目(167039)
- 科学(136322)
- 研究(128571)
- 基金(126324)
- 家(106819)
- 国家(105925)
- 科学基金(94283)
- 社会(88317)
- 社会科(84274)
- 社会科学(84257)
- 基金项目(65849)
- 省(63084)
- 教育(57616)
- 自然(56676)
- 自然科(55495)
- 自然科学(55485)
- 自然科学基金(54672)
- 划(51318)
- 资助(51035)
- 编号(49351)
- 创(41547)
- 部(39370)
- 成果(38793)
- 国家社会(38275)
- 创新(37845)
- 业(37756)
- 重点(36827)
- 发(36611)
- 教育部(35252)
- 人文(34837)
- 期刊
- 济(140267)
- 经济(140267)
- 研究(82441)
- 中国(50502)
- 财(48176)
- 管理(47359)
- 农(33196)
- 科学(31675)
- 学报(28078)
- 融(26714)
- 金融(26714)
- 财经(24625)
- 技术(24614)
- 经济研究(24377)
- 大学(23752)
- 农业(23248)
- 业经(23235)
- 学学(22461)
- 教育(21840)
- 贸(21825)
- 经(21387)
- 问题(19368)
- 国际(18808)
- 技术经济(17181)
- 世界(16545)
- 业(16362)
- 商业(13983)
- 现代(13109)
- 策(12923)
- 统计(12850)
共检索到400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妍妍 郭瑞琪 李磊
本文基于企业面板数据经验分析了贸易活动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内在传递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持续的贸易活动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质量;贸易活动的学习吸收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提升了企业创新质量,成本效应和竞争效应抑制了企业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显示,贸易行为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大的企业,与贸易对象国收入水平更相近的企业,以及全球生产链中位置更高的企业,其创新质量提升幅度更大。
关键词:
创新质量 中国企业 出口 进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超 刘灿雷
经济开放、国际贸易与企业技术创新是国际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而潜藏和内嵌于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流动与溢出则是理解开放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和视角。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发明专利的后向引用数据(backwardcitations)刻画和度量创新情境下技术的跨国流动与溢出,从而在微观层面上识别和检验了国际贸易对中国企业创新的技术流动与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进口对企业发明专利的后向引用具有显著而稳健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企业从一国进口的规模越大,其申请的发明专利中引用该国专利的次数也越多;相比之下,出口的影响并不稳健。本文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进口来源国的技术优势和企业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是影响国际贸易对企业创新的技术流动与溢出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对于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二豆 李晶晶 薛军
数字创新是数字时代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评估了海外投资数字产业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外投资数字产业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数字创新水平,这种提升效应对于竞争程度较高行业、数字基础设施较完善地区和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更为明显。文章对创新的两个关键支撑要素“知识”和“人才”进行了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知识扩充”和“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是海外投资数字产业促进企业数字创新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海外投资传统产业并不会产生数字创新促进效应,表明在通过高水平“走出去”驱动中国数字创新过程中布局数字产业的重要性。文章还探究了海外投资数字产业对企业数字创新组织形式的影响,发现海外投资数字产业对企业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和协作创新均有促进作用,且对自主创新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为企业如何吸纳国际数字经济红利以提升数字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对数字中国的建设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参考价值。
关键词:
海外投资 数字产业 数字创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程虹 袁璐雯
文章通过独特的"中国企业综合调查"数据,应用OLS、IV和中介效应的实证方法,验证了机器人的使用对于质量改进的显著效应。机器人的使用带来了工艺创新,也就是新的加工方式、生产流程以及检测方法的应用,从而改进了企业的质量。文章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加快推进质量强国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在制造业企业中全面推进机器人使用;我国制造业的技改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使用工艺的创新;我国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共性技术的公共投入。
关键词:
机器人 工艺创新 质量 中国企业综合调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汉涯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通过考察出口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对"贸易引致学习"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2000-2006年间,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总专利申请数提升的贡献率是13.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的贡献率分别是15.61%和13.18%,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只有从事一般贸易或出口到发达国家,其出口额的增加才能促进高质量专利-发明专利-申请数的增加。所以,在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应鼓励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鼓励企业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进行一般贸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汉涯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通过考察出口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对"贸易引致学习"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2000-2006年间,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总专利申请数提升的贡献率是13.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的贡献率分别是15.61%和13.18%,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只有从事一般贸易或出口到发达国家,其出口额的增加才能促进高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晨妍 陈敏
借鉴C-D型生产函数,采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衡量技术创新水平,构建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四个变量的双对数模型,利用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维度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都促进了中国创新投入数量的增加和创新产出质量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投入的数量和创新产出的质量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进口贸易对中国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西部地区创新产出的质量起到明显的负向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寿喜 谌瑜
本文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1993--2002年企业利润质量与其市场价值的相关性后发现,首先,1994-2002年各年非经常性损益都在1%水平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投资者不重视利润质t。这与Collins and Maydew and Weiss (1997)在美国市场的发现明显不同。其次,2000--2002年伴随经营利润和非一经常性损益定价乘数的下降,净资产与企业市价相关性显著提高,表明企业利润的价值相关性在下降,净咨产的价值相关性在提高.欢是我国新兴市场与西方成.熟市场接勒的标志
关键词:
利润质量 市场价值 相关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叶苨 龙玉
通过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301调查”的自然实验,使用事件研究和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外部技术约束变化对中国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尽管中国高新科技企业受到打压,但股票超额收益显著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研发水平原本就比较强的国有企业。进一步探究“301调查”前后的研发行为,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显著增加了研发投入,估值提升、研发能力和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增加的因素。
关键词:
外部技术约束 企业创新 产权界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薛栋 魏浩 李飚
本文使用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检验了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同期印度关税为工具变量,处理进口自由化与企业创新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品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有抑制作用,且受到行业技术分布和行业竞争程度的调节,行业垄断性越高,技术分布越小,最终品进口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性就越小;中间品进口自由化则通过成本效应、市场扩大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研发互补效应和研发替代效应五种路径机制总体促进了企业创新;资本品进口自由化促进了企业创新,但从高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企业创新有替代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薛栋 魏浩 李飚
本文使用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检验了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同期印度关税为工具变量,处理进口自由化与企业创新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品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有抑制作用,且受到行业技术分布和行业竞争程度的调节,行业垄断性越高,技术分布越小,最终品进口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性就越小;中间品进口自由化则通过成本效应、市场扩大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研发互补效应和研发替代效应五种路径机制总体促进了企业创新;资本品进口自由化促进了企业创新,但从高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企业创新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欢浪 师艳敏 章韬
本文借鉴Aghion等(2018)的方法,测度中国企业基于目的国—产品层面的出口需求指标,实证检验国际市场出口需求冲击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研究发现:(1)国际市场出口需求上升总体上促进了中国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但创新质量的增长要低于创新数量的增长。(2)国际市场出口需求上升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但是,国际市场出口需求增加也使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该竞争效应会使国际市场出口需求扩张的创新效应随着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呈倒“U”型。
关键词:
出口需求扩张 创新 规模效应 竞争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浩 林薛栋
基于Heckman两步法,使用2000—2006年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从不同企业性质、行业性质、地域位置三个维度检验了进口自由化对异质性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中间品进口自由化在总体上、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竞争度较大的行业均促进了企业创新,但会抑制垄断行业和资本密集行业的创新活动;最终品进口自由化在总体上、在资本密集行业和劳动密集行业及竞争性行业抑制了企业创新,但促进了垄断性行业、有进口行为的民营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创新;进口自由化对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浩 林薛栋
基于Heckman两步法,使用2000—2006年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从不同企业性质、行业性质、地域位置三个维度检验了进口自由化对异质性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中间品进口自由化在总体上、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竞争度较大的行业均促进了企业创新,但会抑制垄断行业和资本密集行业的创新活动;最终品进口自由化在总体上、在资本密集行业和劳动密集行业及竞争性行业抑制了企业创新,但促进了垄断性行业、有进口行为的民营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创新;进口自由化对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兰健 张洪胜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2000—2009年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城市集群商业信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中体现在促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具体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控制集群企业数目和集聚程度后,结论保持稳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依据企业是否更换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应重视集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融资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