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0)
2023(5581)
2022(4559)
2021(4366)
2020(3556)
2019(8223)
2018(7894)
2017(14504)
2016(7126)
2015(8563)
2014(8229)
2013(8375)
2012(7922)
2011(7490)
2010(7269)
2009(6682)
2008(6651)
2007(5647)
2006(5018)
2005(4703)
作者
(20963)
(17720)
(17699)
(16864)
(11351)
(8357)
(7927)
(7025)
(6687)
(6276)
(6063)
(5799)
(5772)
(5697)
(5629)
(5500)
(5414)
(5193)
(5059)
(4727)
(4512)
(4250)
(4244)
(3993)
(3954)
(3815)
(3810)
(3619)
(3614)
(3487)
学科
(39371)
经济(39347)
(20945)
管理(20761)
(20045)
贸易(20035)
(19560)
方法(19038)
数学(17090)
数学方法(17046)
(15864)
企业(15864)
中国(13202)
技术(11839)
(8872)
(8637)
关系(8446)
(7742)
出口(7722)
出口贸易(7722)
技术管理(6790)
业经(6291)
(6222)
环境(5900)
(5811)
农业(5576)
(5539)
金融(5539)
(5527)
银行(5520)
机构
大学(116355)
学院(113959)
(64820)
经济(64170)
研究(46042)
管理(41961)
理学(36124)
理学院(35762)
管理学(35486)
中国(35277)
管理学院(35266)
(24990)
(24154)
科学(23451)
(22609)
经济学(22490)
研究所(20720)
经济学院(20548)
财经(20239)
中心(19046)
(18831)
北京(16470)
(16453)
(16061)
(15275)
财经大学(15201)
科学院(14383)
(14265)
业大(13529)
研究中心(13242)
基金
项目(75329)
科学(60524)
基金(58224)
研究(56472)
(51300)
国家(51020)
科学基金(42840)
社会(39689)
社会科(38067)
社会科学(38062)
基金项目(29509)
自然(24886)
教育(24793)
(24748)
资助(24487)
自然科(24378)
自然科学(24373)
自然科学基金(24000)
(21984)
编号(20001)
中国(19563)
(19258)
国家社会(18771)
重点(17361)
(17137)
教育部(16907)
(16601)
创新(15878)
成果(15697)
人文(15625)
期刊
(64573)
经济(64573)
研究(38571)
中国(21931)
管理(16297)
(16232)
(16232)
科学(16108)
学报(15135)
国际(14689)
经济研究(13543)
(13397)
大学(12187)
技术(11635)
学学(11543)
财经(10629)
世界(10509)
问题(10202)
农业(10147)
(9429)
金融(9429)
(9414)
技术经济(8229)
教育(8226)
(8207)
贸易(8207)
业经(7926)
(6965)
国际贸易(6870)
科技(5839)
共检索到174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仁爱  冯根福  
无形技术外溢在隐性技术知识的跨国溢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运用构建的测算模型估计了基于贸易、FDI和无形技术外溢渠道从G7国家有效外溢到中国的R&D存量,并基于2001~2007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3种国际性技术外溢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无形技术外溢显著促进了中国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时代其弹性系数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贸易技术外溢同样促进了各省份的技术进步,其影响规模和发展趋势与无形技术外溢相似;FDI技术外溢未能显著促进各省份的技术进步,而国内R&D投资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对TFP的贡献要大于贸易和无形技术外溢。本文根据上述结论,从如何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霖  
在对CH模型进行扩展和改进的基础上,引入进口渗透率和投资开放度等变量,测度了中国进口贸易和FDI的国际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国内R&D投入和通过FDI渠道发生的国际技术外溢,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民春  徐姗  
国际技术外溢的渠道日益多样化,除了国际贸易、FDI,信息和通讯技术是另一有效的外溢途径。本文提出了一个同时包括三条途径的综合性研究框架,检验并比较了三种途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结果表明,进口和FDI是我国当前获得技术外溢的主要途径。但信息变量的增长率对于技术进步率的贡献最大,ITTS1增加1%将导致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0.12%。因此,我国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将提升信息化水平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俊玲  林季红  
基于中国1995—2009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探索不同贸易类型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贸易的开展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并非完全一致,不仅存在贸易种类间的差异,同时也存在行业间的差异。其中,对于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来说,中间品出口、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和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进口这三类贸易存在促进效应,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正向效应最高,最终消费品出口和进口贸易存在阻碍效应;对于服务业来说,最终消费品出口、进口和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这三类贸易存在促进效应,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正向效应最高,中间品出口和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阻碍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化尧  
学术界对中国进出口技术外溢问题给出了多种解释,却少有文献关注到技术外溢时滞和成熟度差异对外溢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各种技术外溢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造了全要素创新效率指标(TFI),与TFP进行对照来检验不同外溢机制的这两方面影响,并结合特定时期的进出口特征事实进行了讨论。本文的分析结果显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带来了积极的技术溢出,但由于不同外溢机制的时滞不同,且在分析期存在明显的模型结构转型,应结合现实给出不同阶段和不同外溢机制的特定解释。从本文的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到在验证多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中对照性研究设计的重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建国  张宁  
文章利用1998~2007年的中美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对中美技术差距对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之间的贸易确实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正加速对美国的技术追赶;回归结果同时显示,随着中国技术水平逐渐逼近美国,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具有"天花板效应",以贸易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难度在加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相比较出口而言,随着中美两国技术水平的接近,进口溢出引致的技术进步会更快遭遇递减局面。文章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国内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中美技术差距的缩小,传统的以贸易促进步策略越来越难以奏效,此时加大科技投入,激励并促进中国国内的自主研发是提高国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进步的根本之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玲  
以Baldwin (2015)对贸易的划分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深化,构建适宜研究需要的全贸易分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中间品出口贸易和非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效应。这不仅说明贸易结构调整的正向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也说明参与全球化生产活动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需对不同类型贸易间的差异给予必要关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俊伟  张二震  
我们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技术进步的2×2×N,即两种要素,两个国家,N种产品的贸易模型,分析由于技术进步引发外包国技能溢价上升,如何导致外包国的企业通过产业链的片段化将部分环节外包给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而将要素投入转化为中间品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封闭条件以及技术垄断存在时,一国的产品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当垄断期结束后,由于自由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共同作用,技术研发国将某些产品的全部生产都外包给别国,进而缩小了本国的产品空间。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假设下,外包国的贸易必将出现逆差,并且,随着技术进步的持续,贸易逆差将会持续,甚至增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方  
通过建立和扩展马克思国际价值的理论模型,本文认为,在国际分工条件下,各国相互贸易会获得不同的贸易利益,其中一些国家的贸易利润除了来自于本国的剩余价值外,还来自于贸易对手国的剩余价值,而贸易对手国将失去一些剩余价值,遭受贸易损失。如果在相互贸易的过程中,某个国家出现技术进步,则与技术进步前相比,这个国家一般会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而另外一个国家是否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则依赖由一些参数形成的相关条件,在满足这种条件下会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但在不满足这种条件下会出现贸易损失。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本文构造了一个描述工业品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生产两种途径影响工业行业就业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然后基于2000—2007年中国22个分省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和序列DEA方法计算了各行业技术进步的速率,并对工业品贸易、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类型的行业中,贸易引致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方向是截然不同的;出口通过技术进步和产量对就业产生的整体影响显著为正,进口的整体影响则是负向的,但是不同行业中贸易对就业的净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受到技术进步速度的影响。此外,行业的出口比重过高不利于技术进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姜鸿  
我国进口贸易为我国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技术引进 ,使我国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引进结构不尽合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投入不够 ,使得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未完全发挥出来 ,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克服缺点 ,以实现赶超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翔硕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回报率,相对降低劳动的报酬,使发达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技术进步使发达国家财富正效应增强,提高预期收入,从而使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的报酬相对降低,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结果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出,发达国家出现贸易逆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海峰  牛勇平  黄燕  
目前,我国的贸易条件处于不断恶化之中。为改善贸易条件,应该加快技术进步。基于我国的国情,应发展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加大R&D投入,鼓励发明专利;加快企业改制,为技术进步提供原动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涛  
引进FDI可以解决一国的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引入国的技术水平,这就涉及FDI和国内资金的非同质性。非同质性是指不同来源的等量投资的产出效率不同。本文在资金非同质性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并对FDI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的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俊  
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技能溢价现象。文章并没有沿着SS定理解释技能溢价的成因,而是基于技能偏向技术进步视角,论证了贸易自由化相对提高了高技能劳动的产出效率造成技能偏向技术进步继而引起技能溢价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WTO数据库(Tariff Download Facility)的中国行业层面数据为样本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地促进了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并且贸易自由化通过技能偏向技术进步促进了技能溢价。最后,文章从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改善低技能劳动者收入状况、加强技术选择的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