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6)
2023(6825)
2022(5706)
2021(5309)
2020(4633)
2019(10262)
2018(10190)
2017(19814)
2016(10839)
2015(11998)
2014(12119)
2013(11691)
2012(10604)
2011(9447)
2010(9545)
2009(9569)
2008(9762)
2007(8802)
2006(7718)
2005(7222)
作者
(29413)
(24719)
(24519)
(23506)
(15835)
(11737)
(11324)
(9539)
(9417)
(8873)
(8459)
(8286)
(7949)
(7948)
(7898)
(7727)
(7365)
(7241)
(7122)
(7102)
(6098)
(6025)
(5919)
(5608)
(5605)
(5588)
(5534)
(5465)
(4857)
(4811)
学科
管理(39495)
(37858)
经济(37784)
(37665)
(31559)
企业(31559)
(17530)
方法(17241)
(15595)
数学(15100)
数学方法(14898)
中国(12648)
(12128)
财务(12106)
财务管理(12075)
(11420)
银行(11410)
企业财务(11256)
(11133)
保险(11042)
(10699)
(9774)
金融(9771)
(9548)
(9522)
业经(9153)
体制(8323)
(7590)
制度(7558)
(7288)
机构
大学(152251)
学院(150006)
(64880)
经济(63467)
管理(59821)
理学(50201)
理学院(49717)
管理学(48977)
管理学院(48692)
研究(46929)
中国(44099)
(37897)
(31368)
财经(28684)
(25989)
科学(24918)
(23697)
中心(23559)
(22530)
财经大学(21564)
(21415)
经济学(20914)
北京(19795)
研究所(19714)
业大(19007)
经济学院(18792)
(18445)
(17151)
商学(16580)
商学院(16439)
基金
项目(95896)
科学(76884)
基金(72888)
研究(70695)
(62172)
国家(61671)
科学基金(54332)
社会(47571)
社会科(45131)
社会科学(45119)
基金项目(37886)
(35624)
自然(34571)
自然科(33805)
自然科学(33798)
自然科学基金(33214)
教育(32605)
资助(30387)
(30073)
编号(27545)
(24652)
成果(23343)
(22565)
重点(21439)
国家社会(20262)
教育部(20169)
(19817)
(19493)
人文(19472)
课题(19027)
期刊
(70995)
经济(70995)
研究(50893)
(32766)
中国(31895)
(27511)
金融(27511)
管理(22884)
学报(20042)
(19402)
科学(19164)
大学(16516)
学学(15712)
财经(15005)
(12613)
教育(11922)
技术(11793)
农业(11357)
经济研究(10793)
业经(9905)
财会(9485)
问题(8961)
理论(8445)
会计(8432)
实践(7573)
(7573)
(7514)
(7052)
技术经济(6874)
统计(6792)
共检索到238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阙方平  刘芳  王卓凡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贷款划分标准,克服了原来贷款单纯依据时间划分的“一逾两呆”四级分类法的弊端,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配套制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在推行中遇到了许多与现实情况的不协调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照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提出对现有制度安排进行帕累托改进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永卫  李佳轩  刘贯春  
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政府部门不断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延期还本申请,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企业一定支持。以《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了银行续贷政策收紧对企业劳动力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续贷政策收紧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力雇佣规模,且该效应因企业融资约束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从企业层面来看,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抵押品匮乏及SA指数高的企业更为凸显;从地区层面来看,该效应在财政压力大、金融深化程度低及银行密度低的地区更为凸显。机制检验发现,银行续贷政策收紧降低企业劳动力雇佣规模的核心机制在于流动性约束效应,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贷款规模减少和贷款期限缩短。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续贷政策收紧还抑制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但对企业的资本密集度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从另一个视角支持了现阶段银行机构放松续贷标准的举措。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伍绍平  
农信社将告别贷款“一逾两呆”的“期限分类法”,走向贷款风险分类法。本文认为,对于贷款风险分类这种以风险为核心的贷款分类制度,要通过科学的和积极的运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怀  邵慰  
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拆迁"成为矛盾集中而且冲突频发的事件。城市改造的顺利实施和由"拆迁"引发的矛盾的合理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现行土地制度下分析了拆迁的动力来源,探讨了对拆迁相关利益方"帕累托改进"的实现,分析了现有的城市拆迁制度,设计了基于帕累托改进的城市拆迁制度,提出了在权力均衡的制度框架下实现利益均衡的城市拆迁的二次补偿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喻功勋  
贷款风险金制度透视喻功勋近年来,一些行社为防范新的信贷风险的发生,对有信贷关系的开户企业,实行了贷款风险金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行社对贷款企业按贷款额的一定比例缴存风险金(有些以提高贷款利率1-2个百分点缴存),并按企业的隶属关系实行专户存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晓黎  
制度变迁的关键是成本约束,这是制度本身产生的根本性要求。制度变迁是成本和收益相权衡和比较的产物,制度设计和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到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减少制度变迁的阻力,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平座  张华忠  
从1994年起,根据世界银行对华金融稽核援助项目的安排,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在普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开始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和人员培训工作。“五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两种分类制度并行。此前,我国贷款分类一直沿用财政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起,我国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曹省中  
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必须充分注重人本控制这一重要手段。本文对当前贷款风险控制的弊端和如何构架人本控制制度,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温智良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央行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近年来基层操作实践,其制度缺陷和环境改良问题尤其突出,因此,本文依照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提出对现有制度和环境进行帕累托改进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农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恩涛  
对完善贷款风险度管理的建议冯恩涛风险度管理是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信贷资金营运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对贷款对象、贷款方式和贷款形态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量化,并按照量化指标对贷款进行审定、控制、监测的一种贷款管理办法。我行从94年5月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维  沈红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在银行监管理论框架中,资本的作用是抵补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资本充足的标准是银行所持有的资本足以覆盖各类非预期损失,而各类资产和表外项目的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应由银行所提取的风险损失准备金抵补。如果风险损失准备金不足,就要直接冲减资本。因此,资本与拨备是密切相关的,拨备监管制度是整个资本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严格计提拨备后计算的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东红  
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是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行业和居民个人之间,如何公平收入分配则成为当前政府努力予以破解的难题。调节收入分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财政"天然"的职能,应该在公平分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的多发期,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而且是复杂的、多变的。这就要从财政角度审慎研究促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