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4)
- 2023(13745)
- 2022(11660)
- 2021(11130)
- 2020(9682)
- 2019(22337)
- 2018(22462)
- 2017(43461)
- 2016(23077)
- 2015(26236)
- 2014(25728)
- 2013(25038)
- 2012(22718)
- 2011(20148)
- 2010(20269)
- 2009(18817)
- 2008(18441)
- 2007(16526)
- 2006(13812)
- 2005(11929)
- 学科
- 济(90554)
- 经济(90466)
- 管理(71166)
- 业(69796)
- 企(59783)
- 企业(59783)
- 方法(47067)
- 数学(41685)
- 数学方法(40986)
- 财(25052)
- 农(23455)
- 中国(22678)
- 业经(19968)
- 技术(19877)
- 制(18767)
- 贸(17007)
- 贸易(16999)
- 学(16741)
- 银(16740)
- 银行(16712)
- 务(16570)
- 易(16533)
- 财务(16508)
- 财务管理(16460)
- 地方(16271)
- 理论(16097)
- 行(15868)
- 企业财务(15583)
- 融(15540)
- 农业(15537)
- 机构
- 学院(318037)
- 大学(316536)
- 管理(130546)
- 济(129283)
- 经济(126569)
- 理学(113406)
- 理学院(112284)
- 管理学(110191)
- 管理学院(109590)
- 研究(96413)
- 中国(77658)
- 京(64664)
- 财(59707)
- 科学(58651)
- 农(48549)
- 中心(48289)
- 财经(48014)
- 江(47366)
- 所(46516)
- 业大(45990)
- 经(43656)
- 研究所(42295)
- 北京(39888)
- 经济学(39500)
- 范(39194)
- 师范(38796)
- 农业(38157)
- 州(37955)
- 财经大学(35904)
- 经济学院(35836)
- 基金
- 项目(217796)
- 科学(173497)
- 基金(159229)
- 研究(159167)
- 家(137669)
- 国家(136528)
- 科学基金(119640)
- 社会(101324)
- 社会科(96201)
- 社会科学(96177)
- 省(86612)
- 基金项目(84509)
- 自然(78502)
- 自然科(76823)
- 自然科学(76804)
- 自然科学基金(75440)
- 教育(75322)
- 划(72216)
- 资助(65082)
- 编号(64943)
- 成果(51367)
- 创(49900)
- 重点(48582)
- 部(48385)
- 创新(45893)
- 发(45711)
- 课题(43988)
- 科研(42302)
- 教育部(42158)
- 国家社会(41752)
- 期刊
- 济(132505)
- 经济(132505)
- 研究(87280)
- 中国(59119)
- 财(48472)
- 管理(48030)
- 学报(44843)
- 科学(43067)
- 农(42537)
- 大学(35003)
- 教育(33901)
- 融(33610)
- 金融(33610)
- 学学(33006)
- 技术(31373)
- 农业(28125)
- 财经(23308)
- 业经(22764)
- 经济研究(21788)
- 经(19918)
- 统计(17454)
- 技术经济(17303)
- 问题(17051)
- 策(16891)
- 业(16168)
- 科技(15804)
- 理论(15357)
- 商业(15028)
- 财会(14695)
- 版(14483)
共检索到454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慈拉
贷款规模作为计划金融体制下的调控工具,在国内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股改上市后,资本充足率和存款来源都迅速提升,商业银行贷款额呈现过度扩张态势。监管部门采取对新增贷款规模限额管理的政策,以控制信用膨胀,对此,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围绕贷款规模展开了创新与监管的博弈。本文对此类博弈的形式与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摒弃贷款规模和贷存比控制,建立统一的信贷资产转让交易平台,实施风险资产和动态资本监管的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晓山 聂强
该文利用博弈分析,在金融办-小额贷款公司博弈框架中,提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中监管问题出现的理论逻辑。文章分析了金融办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博弈以及均衡结果,得出注册资本金趋大化、以金融风险防范为中心以及贷款额度趋大化等结论,并用江苏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中的监管实践进行了案例证明。同时提出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放宽融资比例限制、推广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以及提高风险准备金比例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小额信贷监管的绩效。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 金融监管 博弈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戴楚怡
近年来兴起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服务三农经济,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经济组织,小贷公司运营灵活,但风险极高,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很难持续、稳定地发挥造血功能。文章从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出发,分析了目前小贷公司的监管困境,就创新有效监管框架作一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蓉
委派监管是政府监管权的部分或全部由私人实体行使的监管样态,其以专业化信息发现与审核能力、激励性执行和资金分摊机制,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创新的未来选择之一,由法律提供从内至外的制度保障。对内,委派机构由行业协会担任,回归公益性,彰显行业代表性,采用强制入会制,厘定其权力边界。对外,维持金融办对委派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直接监管,允许司法审查委派机构的惩戒行为,从而缓解利益冲突、避免监管异化,并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最后的权利救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龙耀 包欣耘
本文以小额贷款公司为典型对象的实证分析表明,小额贷款公司面临发展定位和方向不明确以及融资杠杆过低等问题,对其监管则存在监管法律不完善、中央和地方分层监管机制不健全、审慎监管和非审慎监管边界不清晰以及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的分类监管机制仍未建立等缺陷。借鉴国际范围内非吸储类放贷机构和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监管与立法的经验,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完善非吸储类放贷机构监管法律;采取审批制和注册制的市场准入方式;坚持非审慎监管原则;在监管主体方面,实行政府监管与行业协会自律相结合;建立健全差别化监管和分类监管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远一
创新主体和监管主体反复博弈、不断学习和调整策略的过程,构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监管的复杂系统。本文在基于微观主体有限理性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合作监管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大数据辅助创新合作监管的演化过程、稳定点和政策制定切入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保证创新主体合作“绩效”大于不合作“补贴”,可以使得大数据以弱监管的方式辅助创新合作监管,长期来看可以通过增加不合作处罚、提高失职处罚率来实现,这是创新合作监管的根本所在,大数据监管成功率的提高能够实现创新合作监管“技术赋能”,从而有效降低不合作“补贴”。本文为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远一
创新主体和监管主体反复博弈、不断学习和调整策略的过程,构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监管的复杂系统。本文在基于微观主体有限理性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合作监管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大数据辅助创新合作监管的演化过程、稳定点和政策制定切入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保证创新主体合作“绩效”大于不合作“补贴”,可以使得大数据以弱监管的方式辅助创新合作监管,长期来看可以通过增加不合作处罚、提高失职处罚率来实现,这是创新合作监管的根本所在,大数据监管成功率的提高能够实现创新合作监管“技术赋能”,从而有效降低不合作“补贴”。本文为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2015年初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地方政府债券与债务管理文件,一方面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进程,另一方面细化了对地方政府债务运行各环节的监管措施,事实上是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券与债务运行各环节的监管。笔者通过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现阶段这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外部强制性"的监管模式,分析结论是现阶段的监管模式不仅不能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盲目扩张,更不能摆脱地方政府官员在债务融资过程中时常引发的道德风险,即相应监管模式存在多重激励不相容的问题。鉴于此,论文后半部分运用动态博弈思想重建模型,寻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居民激励相容的必要条件,认为"内生激励型"要素是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关键词:
动态博弈 地方政府债务 监管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萍 张相文
行使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职能的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本身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行为将产生一定的社会福利。具有完备的监管法律体系,尤其是法律明确央行在监管过程中如果出现懈怠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将会对金融机构的创新行为产生巨大的震慑力。震慑力越大,金融机构合规创新的概率就越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中,进行金融创新的微观金融机构在违规金融创新中产生的利润越大,央行抽查概率越高;金融创新产生的社会福利越大,央行监管的概率就越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央行监管的质量取决于监管的频率。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社会福利 博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颜雯雯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非对称进化博弈理论,构建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的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两者的长期动态博弈关系,得到创新与监管的长期进化稳定均衡点,分析了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和监管机构监管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有效结合、合理利用监管机构处罚机制、建立事前防范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创新 进化博弈 稳定均衡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刚 刘嘉
本文以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为代表,梳理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运用贷款成数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贷款成数作为逆周期维度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可行性与优缺点。本文认为,贷款成数一是可以降低居民不审慎借贷的风险;二是可以抑制银行不审慎放贷的动机;三是可以衡量金融系统性风险;四是可以抑制金融体系信贷过度扩张。但简单静态使用该指标也有一系列不足,因此必须设计反映跨产品多维度变动标准的监管指标体系,并将贷款成数与其他措施一并使用以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
关键词:
宏观审慎 政策工具 贷款成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佟明亮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表象成因,探究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我国金融市场和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创新 监管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盛光华 庞英 张志远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高昂的核查成本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本文通过构建信用社与农户之间的博弈模型,讨论了农户违约行为引发道德风险和信用社核查行为降低道德风险之间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信用社选择核查策略的概率临界值与贷款额度、贷款利息和贷款期限存在正向相关性,与惩罚力度存在负向相关性;农户选择违约策略的概率临界值与贷款额度和核查成本存在正向相关性,与惩罚力度存在负向相关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蔡正旺
顺应《巴塞尔协议Ⅲ》,我国监管部门推出了四大监管工具,并对贷款拨备的指标即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作了具体规定。论文分析了2011年以来我国上市银行的拨备现状,重点分析了这两个监管指标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马鞍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在厘清FinTech业态特征、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进化动态博弈模型,并用定量分析法阐述解析该博弈模型。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FinTech创新与监管部门各自做出不同选择的因素,最终得出FinTech创新与监管适度性的结论。从FinTech创新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可知,只有适度处理FinTech创新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均衡关系,我国的金融市场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FinTech 创新 监管 动态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