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3)
2023(10904)
2022(9103)
2021(8597)
2020(7345)
2019(16853)
2018(16383)
2017(31447)
2016(16530)
2015(18505)
2014(17391)
2013(17527)
2012(16651)
2011(15066)
2010(15051)
2009(14286)
2008(13928)
2007(12211)
2006(10706)
2005(9858)
作者
(46738)
(38898)
(38897)
(37016)
(25257)
(18803)
(17441)
(15112)
(14968)
(13887)
(13532)
(13214)
(12717)
(12563)
(12519)
(12362)
(11717)
(11390)
(11337)
(10915)
(9784)
(9569)
(9524)
(8928)
(8837)
(8826)
(8635)
(8333)
(7873)
(7755)
学科
(74775)
经济(74708)
(49941)
管理(49265)
(41869)
企业(41869)
方法(35929)
数学(32474)
数学方法(32289)
中国(22873)
(18609)
技术(17029)
(17004)
(16175)
贸易(16164)
(15817)
(15005)
业经(14473)
(14223)
(13392)
银行(13362)
(13318)
金融(13318)
(12848)
技术管理(12531)
地方(11702)
农业(11356)
(10934)
财务(10929)
财务管理(10903)
机构
大学(238561)
学院(233741)
(110456)
经济(108787)
管理(89889)
研究(85678)
理学(77817)
理学院(77001)
管理学(75995)
管理学院(75554)
中国(69904)
(50468)
(49357)
科学(48752)
(42591)
财经(39705)
(38830)
中心(38805)
研究所(38736)
经济学(36731)
(36558)
(34177)
经济学院(33219)
业大(32589)
北京(32367)
(31087)
农业(30600)
财经大学(30053)
(27926)
师范(27547)
基金
项目(157910)
科学(127218)
基金(119788)
研究(113550)
(105773)
国家(104999)
科学基金(90262)
社会(77211)
社会科(73569)
社会科学(73553)
基金项目(62166)
(58438)
自然(57140)
自然科(55961)
自然科学(55942)
自然科学基金(55108)
教育(52256)
(50486)
资助(49644)
编号(41048)
(38601)
(37233)
重点(36204)
创新(35311)
(34065)
国家社会(34018)
成果(33692)
教育部(32529)
中国(30957)
人文(30583)
期刊
(114293)
经济(114293)
研究(76436)
中国(48352)
学报(37221)
(36933)
管理(36554)
科学(35857)
(33577)
(30363)
金融(30363)
大学(29007)
学学(27395)
教育(22865)
农业(22105)
财经(21387)
经济研究(21210)
技术(18867)
(18470)
业经(15493)
(15206)
问题(15201)
(13660)
国际(13419)
世界(13354)
技术经济(13235)
科技(12312)
统计(11342)
(11067)
理论(10057)
共检索到357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杰  
在借鉴金融功能主义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文章实证检验了中国各省份地区金融机构的短期贷款导向的贷款期限结构特征,对地区微观企业创新投入可能造成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稳健性的经验发现是:一方面,中国情景下金融机构中短期贷款导向的贷款期限结构对微观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这就验证了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导向的风险治理机制理论假说在中国情景下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我们设计了符合中国现实发展特点的行业外部融资依赖性程度指标,发现了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导向的贷款期限结构,对外部融资依赖性程度相对更高的行业中微观企业创新投入所造成的负向阻碍作用,验证了金融体系的贷款期限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匹配理论假说在中国情景下的适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勇  黄旭平  
本文运用了2007至2009年13家上市银行季度数据,考察了紧缩性政策下银行个体特征决定贷款行为差异性的机制。本文首先从我国当前银行体系制度约束的典型事实出发提出理论假说,然后建立引入银行个体特征的贷款决定模型,并进一步扩展为动态面板模型以对理论假说展开检验。研究表明,在以资产主导型的盈利模式,较为宽松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完善的银行间同业市场制度的约束下,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小,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高,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并且贷款下降幅度较大。反之,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低,就会面临较低的外部融资成本,而贷款下降幅度较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家云  
CEO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是否能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目前国内还尚未有文献对此进行定量研究。本文将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数据进行匹配,构造了CEO交流的微观样本,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评估CEO交流对流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即CEO交流效应)。结果表明:CEO交流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并且CEO交流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而且是逐年递增的;CEO交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CEO是否具有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我们还特别关注了CEO交流对企业创新持续期的影响,发现CEO交流在总体上显著地延长了流入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期,但不同类型CEO的流入对企业创新持续期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CEO交流确实能产生显著的创新效应,这意味着鼓励和促进CEO在企业之间的交流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家云  
CEO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是否能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目前国内还尚未有文献对此进行定量研究。本文将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数据进行匹配,构造了CEO交流的微观样本,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评估CEO交流对流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即CEO交流效应)。结果表明:CEO交流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并且CEO交流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而且是逐年递增的;CEO交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CEO是否具有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海北  徐佳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贷款违约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居民汽车消费贷款违约分为两类,利用银行消费贷款合约数据,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对影响汽车消费贷款违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不同汽车价格区间内影响贷款违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是:对于购买普通汽车的借款人,贷款利率和借款人的收入负债比是导致违约的显著影响因素;对于购买豪华汽车的借款人,首付比例和汽车价格是导致违约的显著影响因素;违约率随汽车价格升高呈倒U型变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杰  洪洁瑛  
本文运用2001年至2008年50家银行总共207个数据来分析国内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国内银行会根据当年的贷款损耗和上一年度的贷款损失储备来决定本年度的贷款损失拨备量,然而我们并没有得到银行的贷款损失拨备与未来不良贷款变动成正比。这说明我国银行可能还是主要根据过去的损失情况而不是根据估计未来可能出现的损失来决定贷款损失拨备的。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国内银行是否应用贷款损失拨备来调整资本比率、平滑收入以及作为显示银行未来经营状况的信号。我们的实证结果印证了前两个假设,但是却没有找到关于信号假设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柯  吕介民  
文章选取2007-2016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经济周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政府信贷干预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在经济衰退期的研发投入显著高于经济繁荣期,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逆周期特征,进一步,政府信贷干预会影响不同经济周期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在经济繁荣期,政府信贷干预会加剧经济高增长期的企业自主创新负效应,在经济衰退期,政府信贷干预会降低经济低增长期的企业自主创新正效应。此外,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严重与不严重的企业受到政府信贷干预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尧   姜元刚   王红梅   于丽洁  
中国正处于迈向创新强国的关键时期,数字金融如何与实体经济共荣发展备受关注。综合运用1999—2021年地级市面板和中国微观经济数据库等微观大数据,结合R语言地理坐标系统和爬虫等前沿技术构建关键指标,从多个角度对数字金融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且通过了面板负二项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支持数字科技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这两大机制影响企业创新。一是直接促进创新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企业高速成长;二是通过强化信息交流、联接和整合全国统一市场,加强市场竞争,促进传统产业加大高技术投入的间接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正面作用仅对国有、集体企业不明显,尤其是产业数字金融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得到了受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闫昊生  孙久文  
近年来,中国土地出让价格迅速攀升,对企业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土地交易的微观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的方法研究了土地价格上涨对于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价格上涨会减少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其原因在于地价上涨缩紧了企业的资金约束,并影响了企业的资源配置,造成企业减少研发投入。异质性研究表明,高地价对位于产业园区的企业、国有企业的不利影响更小,但是对创新型试点城市中的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厚宾  李晨阳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创新驱动战略注入新动能,数字经济能否以及如何释放创新红利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地级市数字经济数据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表现为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双提升,但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数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质量,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成本、促进知识扩散等方式向企业释放创新红利;(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数字经济创新效应越显著;中心城市企业从数字经济中获取的创新红利大于非中心城市企业。研究结论可为数字经济创新驱动效应提供微观层面数据支撑,对于我国利用数字经济创新红利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申  海鹏  
采用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评估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决策,一地的资源错配程度平均每增长10%,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倾向会下降0.37%;资源错配还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这一结论随着行业、地区和企业生产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资源错配会显著抑制一般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而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资源错配显著抑制高效率和低效率企业的创新行为,但对低效率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大。减少政府干预、改善资源错配,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制度性保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沁娜   李航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企业如何利用好ESG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当前热门话题。基于商道融绿首次公布上市公司ESG评级事件的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整体上看,ESG评级事件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性检验、内生性讨论以及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成立。同时,ESG评级分值越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但随着ESG评级分值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也有所削弱。通过异质性探究发现,ESG评级更能诱发污染行业和处于成长期、衰退期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位于环境规制较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大。从机制分析结果来看,ESG评级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管理层环保意识三条途径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本文拓展了ESG评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为第三方评级机构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上市公司主动进行ESG评级、投资者利用ESG评级进行决策、政府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丽丽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讨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企业创新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口中间品种类越多样化的企业更倾向于参与创新并生产更多的新产品。进一步考察企业的性质、规模及中间品进口来源地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多样化更能显著提高私营企业的创新扩展边际,并强化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从OECD发达国家进口的多样化中间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为突出。根据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检验,中间品进口多样化通过利润增长路径和非利润增长路径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宜红  俞峰  王晓燕  
创新是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探究服务业FDI是否影响服务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匹配中国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库中二位行业代码为51-97的服务企业数据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微观数据,得到64,436家服务企业研究样本。以企业专利数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指标,以企业所在地离海岸线距离作为FDI的工具变量,实证剖析了服务业FDI对服务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FDI通过企业学习效应和行业竞争效应显著促进了东道国服务企业创新。进一步按外资来源细分发现:非技术优势型港澳台外资通过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东道国服务企业创新,而技术优势型西方外资却通过竞争效应抑制了东道国服务企业创新。从区域制度异质性的效果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和知识产权制度执行较好的地区,服务业FDI的企业创新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在加大引进服务业FDI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强服务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吸收能力,以应对来自FDI的竞争压力,增强对FDI的学习效果,更大地发挥服务业FDI对服务企业创新的作用。同时,加快地区市场开放、加强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执行有利于增大服务业FDI的企业创新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诗桪   高廷帆   杨利宏  
大科技平台是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股权投资已经成为了大科技平台对外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对创新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争议。大科技平台的股权投资究竟是激励了产业创新、还是建立了“创新封杀区”?本文基于2005~2021年创业投资与专利申请的独特数据集,利用超过11万条观测值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科技平台的创投显著提升了被投资企业的创新水平,特别是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这一提升来自大科技平台创投后的支持,而不能完全归因大科技平台事前的投资策略选择。支持方式包括财务资源、技术协同、数字生态带来的多样化知识等。本文基于大规模微观证据揭示了大科技创投的创新效应,实证检验了当前学界与政策实践者广泛争议的“创新封杀区”。研究结论为我国规范大科技平台与数字经济竞争策略、引导平台资本健康发展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经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