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2)
- 2023(7653)
- 2022(6213)
- 2021(5760)
- 2020(4726)
- 2019(11020)
- 2018(10739)
- 2017(21182)
- 2016(10816)
- 2015(12145)
- 2014(12025)
- 2013(12371)
- 2012(11938)
- 2011(11050)
- 2010(11132)
- 2009(10739)
- 2008(10227)
- 2007(8938)
- 2006(8324)
- 2005(7980)
- 学科
- 济(75729)
- 经济(75687)
- 管理(26969)
- 方法(25895)
- 业(24944)
- 数学(23911)
- 数学方法(23836)
- 中国(19045)
- 企(18111)
- 企业(18111)
- 地方(17253)
- 农(13664)
- 贸(13364)
- 贸易(13356)
- 易(13017)
- 地方经济(12935)
- 财(12553)
- 学(11982)
- 业经(11724)
- 制(11280)
- 融(10392)
- 金融(10392)
- 银(9877)
- 银行(9866)
- 行(9535)
- 农业(9452)
- 环境(9382)
- 体(9188)
- 产业(9075)
- 发(8431)
- 机构
- 大学(169023)
- 学院(165905)
- 济(94381)
- 经济(93152)
- 研究(66914)
- 管理(59721)
- 中国(55588)
- 理学(50681)
- 理学院(50091)
- 管理学(49591)
- 管理学院(49267)
- 财(39985)
- 京(35770)
- 科学(34564)
- 所(33371)
- 经济学(33129)
- 财经(32103)
- 研究所(30073)
- 经济学院(29726)
- 经(29440)
- 中心(29025)
- 农(24025)
- 财经大学(23944)
- 院(23560)
- 北京(23529)
- 江(23467)
- 科学院(20696)
- 范(19741)
- 师范(19577)
- 研究中心(19092)
- 基金
- 项目(103353)
- 科学(83329)
- 基金(80156)
- 研究(75977)
- 家(69621)
- 国家(69175)
- 科学基金(59027)
- 社会(54751)
- 社会科(52332)
- 社会科学(52323)
- 基金项目(40800)
- 省(35223)
- 自然(34309)
- 资助(34066)
- 自然科(33558)
- 自然科学(33549)
- 自然科学基金(33035)
- 教育(33015)
- 划(30276)
- 编号(26604)
- 部(25460)
- 国家社会(25255)
- 中国(24293)
- 发(24245)
- 重点(23678)
- 教育部(22487)
- 成果(22077)
- 人文(21205)
- 济(21172)
- 经济(21007)
共检索到268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杰 居杨雯
本文利用1994—2012年间的中国省份地区数据,实证研究贷款期限结构如何从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两个角度的作用效应,主要发现是:首先,短期化倾向的贷款期限结构会从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次,中国金融体系的长期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和国有企业部门,使得短期化倾向的贷款期限结构通过这两个传导渠道抑制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最后,短期化倾向的贷款期限结构通过对制造业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活动和创新研发活动的渠道效应,部分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抑制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由于存在金融体系的长期贷款通过制造业部门向房地产部门的转移通道,使得短期化倾向的贷款期限结构通过抑制制造业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活动和创新研发活动,拖累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抑制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杰 居杨雯
本文利用1994—2012年间的中国省份地区数据,实证研究贷款期限结构如何从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两个角度的作用效应,主要发现是:首先,短期化倾向的贷款期限结构会从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次,中国金融体系的长期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和国有企业部门,使得短期化倾向的贷款期限结构通过这两个传导渠道抑制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最后,短期化倾向的贷款期限结构通过对制造业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活动和创新研发活动的渠道效应,部分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抑制了中国经济增长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清容 胡鞍钢
1980~2003年,日本向中国提供了累计达3.3万亿日元的贷款,占所有双边贷款总和的比重约50~60%,是中国最大也最重要的援助提供国。这些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以发展经济学的援助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计量模型,利用1980年以来的数据,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个尝试性的评价。我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年前,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在1990年之后的作用则积极显著,这表明不同的政策环境与援助性贷款的相互作用导致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援助 日元贷款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鞍钢 王清容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一直是我国对外借款的重要来源,其所占比例始终维持在 40%左右,累计金额已达数百亿美元。这些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以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派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修正模型,分别利用 1978年以来的国家和省级两层数据,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个尝试性的评价。我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 1990年前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差异。对不同地区的增长贡献也差异较大,表明不同的政策环境与援助性贷款的相互作用结果是不同的。
关键词:
援助性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 经济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正兵
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产业增长与信贷结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信贷结构与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典型相关性,信贷的政府配给成功地支持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的产业结构层面的信贷双重配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扭曲。
关键词:
信贷结构 产业增长 典型相关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建平,刘葆金
文章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维度,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以及这种变革与调整所带来的总量扩张、效率提高、运行机制改变。并且,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始终贯穿在这一进程中。
关键词:
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劳动就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波
一、1990年以来GDP与贷款增长概况1.1990年以来衢州市GDP增长情况1990年以来,衢州经济规模不断扩张,GDP由1990年的36.81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68.18亿元,年均增长11.3%(可比价、下同)。从衢州GDP增长的轨迹分析,呈现以下几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1990年-1998年),衢州经济增长极不稳定,起伏波动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中华 魏世杰 吕青桦
通过研究2004~2006年中国19座城市不同类型银行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不同模型中,外资银行均表现出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固定效应也强化了其与城市经济的关系,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它银行都只能推动城市经济总量上升,而不能促进经济水平提高,其贷款仍处于粗放水平,这些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银行贷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汉飞 李宏瑾
经济增长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通货膨胀、银行贷款的违约均是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经济增长的不良贷款效应讲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该效应的存在源于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而生,其中不良贷款是社会冒险性创新的成本之一,而冒险性创新带来的宏观经济收益就是经济增长。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利用142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密切的正向(因果)关系。同时,同样增长水平的国家,有的国家不良贷款率高而有的低,存在不良贷款效应异常分野的现象。本文阐释了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与不良贷款效应的关系,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制度质量的好坏对不良贷款率的高低有十分重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传统观点认为,高不良贷款率往往伴随着低经济增长或经济危机。但是,本文认为微观金融中的"高收益高风险"命题在宏观层面同样成立,而且制度因素对风险分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66个经济体的截面数据经验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正向(因果)关系,制度的完善则对降低不良贷款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理解我国高增长时期的金融风险和不良贷款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不良贷款 经济增长 制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韩爱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令华 王朝军
对我国 1976~ 2 0 0 1年间实际GDP对贷款余额的弹性作出的点估计是 0 .4 74 9,区间估计是[0 .4 6 35 ,0 .4 86 3]。通过协整检验 ,确认lnGDPt 与lnLt 之间有协整关系。通过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确认lnL是lnGDP的原因 ,而不是相反。因此结论是 :除了经济已经达到充分就业和严重坏帐掣肘商业银行放款这两种情形外 ,货币不是中性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与贷款 弹性 协整检验 因果检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1978-2007年间经济增长结构与经...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经济增长结构 经济增长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