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1)
2023(11588)
2022(9709)
2021(9165)
2020(7823)
2019(17999)
2018(17325)
2017(33300)
2016(17476)
2015(19725)
2014(19713)
2013(19194)
2012(16973)
2011(14493)
2010(14126)
2009(13081)
2008(13335)
2007(11339)
2006(9602)
2005(8369)
作者
(45469)
(37754)
(37331)
(35913)
(24089)
(17700)
(17501)
(14789)
(14590)
(13489)
(13111)
(12645)
(11737)
(11659)
(11624)
(11360)
(11274)
(11086)
(11013)
(10804)
(9176)
(9114)
(9026)
(8615)
(8531)
(8488)
(8449)
(8406)
(7382)
(7354)
学科
管理(64191)
(60802)
经济(60748)
(56540)
(49819)
企业(49819)
方法(33549)
数学(29080)
数学方法(28709)
(25201)
(20234)
银行(20088)
(19527)
财务(19468)
财务管理(19426)
(18814)
(18451)
企业财务(18319)
中国(15706)
(15144)
业经(15032)
(13099)
金融(13096)
理论(11773)
(11491)
制度(11476)
(11155)
贸易(11145)
(10913)
(10902)
机构
大学(229416)
学院(228524)
管理(100602)
(91606)
经济(89581)
理学(85153)
理学院(84414)
管理学(83217)
管理学院(82748)
研究(62260)
中国(60709)
(50270)
(46445)
财经(38921)
(35400)
中心(35269)
(35194)
科学(34782)
(30601)
业大(29736)
财经大学(29308)
(28388)
经济学(28228)
北京(28079)
(27795)
(26865)
商学(26813)
商学院(26583)
(26261)
师范(25990)
基金
项目(155523)
科学(124595)
研究(116481)
基金(116018)
(98886)
国家(98093)
科学基金(87774)
社会(75399)
社会科(71815)
社会科学(71798)
基金项目(61723)
(59555)
自然(56540)
自然科(55314)
自然科学(55303)
教育(54604)
自然科学基金(54332)
(49624)
编号(47846)
资助(46667)
成果(38097)
(35250)
重点(34073)
(32822)
国家社会(32077)
教育部(31492)
(31474)
人文(31139)
项目编号(31116)
创新(30684)
期刊
(91912)
经济(91912)
研究(65468)
(46787)
中国(44587)
管理(38018)
(37610)
金融(37610)
学报(29249)
科学(27484)
(25102)
大学(23675)
学学(22066)
技术(21670)
教育(20992)
财经(19491)
会计(18791)
财会(16898)
(16537)
农业(15046)
业经(14768)
图书(14120)
经济研究(14116)
理论(13685)
实践(12742)
(12742)
问题(11439)
通讯(11417)
会通(11367)
技术经济(10994)
共检索到346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正虹  
会计方法被银行用于进行盈余管理活动,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在以我国26家商业银行2005年—2012年数据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当前会计准则下得到抑制。这说明新准则的执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该结论在进一步对无清偿能力风险较大银行和上市银行的考察中也获得验证。本文为考察当前会计准则在银行业的执行效果提供了证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友传  杨继光  
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事前计提的用于覆盖预期损失的一种拨备,能降低银行报告盈余的波动性,可被用于满足盈余管理之需要。当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时,其报告盈余将与贷款损失准备正相关,然而对我国42家商业银行2004-2007年,以及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1993-2007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样本银行却并无此管理动机或管理需要,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动机更弱,这可由我国银行业特定的所有权结构、控股结构及其衍生的管理激励来解释。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汪峰  王佳  王帆  
以2001~2016年17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存在盈余管理动机时,银行管理层会显著减少贷款损失准备的规模,而贷款损失准备的减少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大。进一步检验发现,在银行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与银行风险扩张之间,贷款损失准备的下降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在地方性银行和非"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银行中更为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更为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提高银行治理水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段军山  邹新月  周伟卫  
本文利用面板VAR模型及2004~2009年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研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银行贷款行为、盈余管理策略的动态调整。研究发现,从中国代表性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来看,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与净利润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这证实了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商业银行其风险管控能力更强,从而阻碍不良贷款率的提高,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计提对不良贷款率的提高不敏感,这可能与商业银行计提不规范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不高有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可  
本文运用中国22家商业银行2004~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上市与银行治理。研究发现,银行在上市后其"膨胀利润"的盈余管理大大减弱,上市有利于改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这一结论为支持银行外部治理环境的强化提供了证据。为了改进银行的公司治理,监管部门应推进银行审慎监管法规体系的建设,强化对银行合规监管、风险监管和资本监管,建立监管的动态跟踪、评价和改进机制,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范围、频率、内容、方式进行规范和引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超  魏静宜  曹利  
本文研究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盈余平滑行为。我们发现当期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与下一期不良贷款的变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贷款损失准备被用来作为盈余平滑的工具,城市商业银行和非上市银行的平滑盈余现象更为明显。对于非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发行债券或发行总量越多,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平滑的程度越大,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平滑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有为  史建平  
笔者以中国21家外资、16家中资上市和150家中资非上市商业银行,共187家、合计766个银行2005—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对贷款损失准备和盈余平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总体上存在盈余平滑行为,即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税及贷款损失准备前盈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中国境内外资商业银行相比,中资商业银行会提取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且贷款损失准备和税及贷款损失准备前盈余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更多地来自于中资非上市商业银行。最后提出建议,第一,监管部门继续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贷款损失准备相关信息的披露工作;第二,监管部门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宇嘉  陆军  
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历史成本会计法的条件下,银行前瞻性地计提贷款准备金具有必然性。本文从贷款定价的角度分析了银行计提贷款准备金的基本原理,基于对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方法的理论依据、国际银行业的实施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考察,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预测思想的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的新思路,并分析了其运作机理及可行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永  邓剑平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伍伦  
本文以2016—2019年我国79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首次实证检验了银行内部审计对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银行内部审计治理水平越高,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越低,该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审计对收益减少型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内部审计对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的治理效应在大型银行、上市银行更显著;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内部审计能够替代外部治理机制,对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丰富了金融与审计领域的交叉研究,为银行监管机构科学评价内部审计工作,区别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监管效率及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稳  张靖曼  
本文以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中国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的管理者可能同时利用会计政策(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财务政策(股利变化)对外传递信号。当管理者预测到银行将有持续的较高盈利时,他们会提高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水平,以向外界传递企业盈利稳定以及前景良好的信号;但当管理者预测到银行的利润将上升时,他们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向外界传递企业良好前景的信号效应并不显著。研究还发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信号和股利信号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姗姗  戴德明  张东旭  
笔者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重述数据,检验了商业银行通过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所进行的盈余管理对其未来信贷行为的影响。以2005—2014年13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453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本文发现由于会计差错而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重述的商业银行未来一期的过度放贷倾向显著高于未发生重述的银行,而在会计准则变更导致重述的银行中则不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只有重述调增银行具有高于未重述银行的过度放贷倾向,而重述调减银行与未重述银行的贷款增幅并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重述调增银行的过度贷款增量形成了更高的贷款集中率和不良贷款率。这表明出于向上盈余管理动机而少提贷款损失准备是导致商业银行过度放贷从而信贷业绩下降的重要原...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雯靓  吴溪  
在以往不多的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文献中,并未发现系统性的证据显示银行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利润平滑。基于Bankscope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数据库提供的2002—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我们重新考察并发现,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着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平滑利润的行为,我们还发现2007年起施行的新会计准则显著遏制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平滑行为。当然,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并未完全消除商业银行的利润平滑行为。最后,上述各项发现在非上市银行样本中成立。本文证据还支持在我国银行业(包括非上市银行)广泛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建军  杨坤  郗永春  
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了很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的主要影响有:(1)新会计准则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监管审慎性要求相矛盾;(2)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与监管要求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有分歧。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主要有:(1)降低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性;(2)使得贷款损失准备具有更大的波动性;(3)引入时间价值,可能导致准备水平的提高;(4)可能导致利息收入和减值准备同步增加,并将影响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