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9)
2023(7106)
2022(5851)
2021(5284)
2020(4336)
2019(9896)
2018(9464)
2017(19005)
2016(10218)
2015(11296)
2014(11311)
2013(11083)
2012(10176)
2011(9272)
2010(9401)
2009(9328)
2008(9443)
2007(8740)
2006(7712)
2005(7520)
作者
(28645)
(24162)
(23867)
(23021)
(15506)
(11422)
(10830)
(9167)
(8992)
(8724)
(8192)
(8174)
(7827)
(7792)
(7780)
(7494)
(7110)
(7075)
(6967)
(6682)
(5985)
(5728)
(5662)
(5494)
(5454)
(5451)
(5386)
(5209)
(4918)
(4544)
学科
(44308)
经济(44230)
管理(37711)
(32981)
(28653)
企业(28653)
方法(19203)
数学(17119)
数学方法(17025)
(15604)
(15082)
中国(11097)
(10605)
金融(10603)
(10488)
银行(10482)
(10063)
(9991)
(9987)
(9612)
财务(9594)
财务管理(9574)
业经(9530)
企业财务(9161)
体制(8765)
(8697)
贸易(8691)
(8484)
(6957)
环境(6907)
机构
大学(153014)
学院(150773)
(71558)
经济(70201)
管理(59393)
理学(50371)
理学院(49921)
管理学(49380)
管理学院(49077)
研究(49069)
中国(43476)
(38737)
(31024)
财经(30062)
(27329)
经济学(24213)
科学(24173)
中心(23874)
(23379)
(23369)
财经大学(22684)
经济学院(21869)
(20573)
研究所(20246)
北京(19557)
业大(17967)
(17923)
商学(17573)
(17513)
(17497)
基金
项目(95262)
科学(77592)
基金(73823)
研究(70937)
(62813)
国家(62354)
科学基金(55310)
社会(49414)
社会科(47118)
社会科学(47107)
基金项目(38232)
(34679)
自然(34314)
自然科(33622)
自然科学(33616)
自然科学基金(33071)
教育(32879)
资助(30483)
(29207)
编号(26844)
(24865)
(23136)
成果(22177)
国家社会(21644)
重点(21071)
教育部(20989)
(20193)
人文(20189)
(19196)
创新(19043)
期刊
(79644)
经济(79644)
研究(52660)
(31950)
中国(30325)
(27215)
金融(27215)
管理(24266)
学报(19239)
科学(18831)
(18590)
财经(16913)
大学(16066)
学学(15344)
(14454)
经济研究(13527)
教育(11758)
业经(11365)
技术(11254)
农业(10838)
问题(10402)
理论(9398)
(9132)
实践(8193)
(8193)
国际(8083)
技术经济(7329)
世界(7029)
财会(6916)
现代(6795)
共检索到239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殷红   张龙   吴安兵   张博  
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要求下,央行适时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定价自主性。本文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过程模型化,引入商业银行的策略性报价与两阶段加点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机制的降息有效性和金融稳定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新机制下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可有效疏通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渠道,确保政策信号灵活适度,商业银行自主加点则可有效“挤出”利率中偏离市场实际需求的虚高水分,打开贷款利率的政策性降息空间与市场化降息空间。第二,新机制下第一阶段加点随着金融市场风险的加大而显著提高,第二阶段加点则会综合考虑中小企业客户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与风险状况等因素,从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增强经济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三,报价行信息精确度的提高将增强市场化降息有效性与金融稳定性。为了更好地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建议加强新机制与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督促商业银行科学合理定价。本文对于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以及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博  朱珠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的关键期,LPR作为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的重要抓手,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的关键一环,将对整个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和信贷市场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对LPR应用的国际经验、现状问题、形成机制、后续影响、前景展望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商业银行需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优化资产负债配置方式,完善FTP定价机制;加快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发挥好LPR对实体融资成本下行的引导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生柳荣  
<正>2019年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以LPR改革为核心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建设。文章系统梳理了LPR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全面总结了LPR改革以来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的显著成效,并结合当前贷款市场定价需要关注的问题,就下一步深化LPR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兴韵  
LPR宣告贷款基准利率名存实亡改革开放以来,央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既是管制利率,又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并不取决于资金的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而实施的政策意图。但中国在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逐步扩大并最终放开了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让市场在利率的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存贷款利率并不直接决定于央行。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泓博  
利率市场化改革离不开利率定价机制的建设。2001年中央银行就对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改革试点,2002年又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放宽利率浮动幅度。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建立完善、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尤为重要。经过对山东威海部分农村信用社调查发现,因经营条件、竞争机制、风险理念等方面的缺陷,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仍不健全、定价方式还不够科学和规范。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可权  张启文  
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是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重要手段。目前,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缺乏针对性、差异性和技术性,对现代农业领域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产生了抑制作用。应坚持均衡适度、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充分吸收借鉴传统农贷利率定价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设计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特点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并辅之以相应配套的支持措施,以优化改进利率定价机制,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绩效,切实发挥好利率定价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润林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信社有了更大的货款定价自主权和盈利空间。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信用社货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磊  朱太辉  
本文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影响宏观经济的存贷利差渠道。本文首先利用阿尔钦-张五常-巴泽尔所构建的价格管制理论,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如何降低实际的存贷利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将Hall(2011)的存贷利差模型与Kiyotaki and Moore(1997)所构建的信用约束模型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分析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效应的信用约束模型,并通过冲击模拟分析,具体考察了存贷利差变化对模型稳定状态的影响,以及在新的稳定状态下主要变量对真实冲击和金融冲击的反应。研究发现,存贷利差降低会使得经济中主要变量的稳定状态增加(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国峰  栾稀  
本文研究了在贷款市场垄断竞争条件下银行的利率定价,并参考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银行多部门利率定价模型,说明了在贷款市场垄断竞争条件下银行对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定价的差异,并基于推导出的定价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对债券的定价主要受无风险利率影响,但贷款利率不跟随无风险利率变动,且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显著正相关,也与银行贷款规模、不良率等指标显著相关。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对银行贷款不参考市场利率进行定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贷款基准利率的长期存在是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淡出贷款基准利率和优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国海  陈涤非  
我国已经形成了市场利率、管制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系,市场化利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管制利率则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2004年10月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这种抑制有所减弱。同时,在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制下,整个利率体系是割裂的、扭曲的,市场利率信号不能在金融体系中有效传导,因此无法有效引导实体经济的调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静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不仅制约国有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经济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不良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可产生如下负面效应:不良贷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不良贷款对投资的影响;不良贷款对经济原有均衡的影响。结论说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持续增加,必然会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亚历山德拉·瓦拉迪   詹姆斯·瓦德尔   张林  
<正>英格兰银行金融政策委员会推出两项管控抵押贷款的政策工具,防止放贷机构降低审贷标准以及高负债家庭数量上升所引发的住房市场风险在英国,负责制定住房金融政策工具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是英格兰银行金融政策委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FPC)。FPC的主要职责是确保英国金融体系具备抵御各种风险的韧性,其中包括抵御来自英国抵押贷款市场的风险(注:本文的“抵押贷款”均指住房抵押贷款)。英格兰银行应对这些风险的政策工具十分丰富,既有针对购房自住抵押贷款的工具,也有针对购房出租抵押贷款的工具。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是我国宏观调控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持续改革的必然结果。这些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蕾  罗瑜  陈璐  
我国LPR机制改革的推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贷款利率的并轨,贷款实际利率的下降最终依然取决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下降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公告实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新的机制要求各报价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的形式进行报价,并从即日起新发放贷款主要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定价。此次LPR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推动信贷市场利率"换锚",以中期货币政策利率作为"桥梁",加强信贷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的联系,推动信贷市场利率决定的市场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旭  汪俊宏  
各地区存款(贷款)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唐旭,汪俊宏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的资金流动往往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论,经济增长、财富积累会使一国的存款量增加,而存款的增加又会增加贷款量。但是,对一些特殊的地区,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比如某些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