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8)
2023(10653)
2022(8837)
2021(7885)
2020(6344)
2019(14331)
2018(14201)
2017(26835)
2016(14627)
2015(16428)
2014(16572)
2013(16346)
2012(15514)
2011(14238)
2010(14660)
2009(13859)
2008(13894)
2007(12904)
2006(11714)
2005(11082)
作者
(42746)
(35608)
(35457)
(33651)
(22771)
(16959)
(16110)
(13634)
(13611)
(13101)
(12281)
(12020)
(11760)
(11475)
(11454)
(11078)
(10536)
(10371)
(10321)
(10172)
(9360)
(8778)
(8698)
(8212)
(8191)
(8073)
(8069)
(8030)
(7244)
(7045)
学科
(63569)
经济(63479)
管理(43657)
(39480)
(31202)
企业(31202)
中国(23015)
地方(21026)
(19283)
(17749)
业经(17095)
方法(16914)
(16425)
(14393)
银行(14379)
(13920)
金融(13918)
(13888)
数学(13858)
数学方法(13732)
农业(12949)
(11768)
(11574)
环境(11438)
(11119)
地方经济(10991)
(10817)
贸易(10802)
(10379)
技术(10030)
机构
学院(208232)
大学(205860)
(86968)
经济(84886)
研究(77816)
管理(73875)
中国(63528)
理学(60544)
理学院(59788)
管理学(58838)
管理学院(58419)
(45900)
(45194)
科学(44374)
(39466)
中心(36329)
(35903)
(34938)
研究所(34757)
财经(33240)
北京(29898)
(29862)
(29371)
师范(29094)
(28786)
(28548)
业大(27347)
(26780)
经济学(26667)
农业(26435)
基金
项目(127841)
科学(100580)
研究(99225)
基金(89603)
(76834)
国家(76088)
科学基金(64929)
社会(62878)
社会科(59513)
社会科学(59504)
(51867)
基金项目(46351)
教育(45454)
(42670)
编号(41104)
自然(38610)
自然科(37628)
自然科学(37622)
自然科学基金(36921)
资助(36258)
成果(35291)
(33592)
课题(30764)
重点(29577)
(29114)
(28199)
发展(27544)
(27051)
(26997)
(25861)
期刊
(113109)
经济(113109)
研究(72975)
中国(55452)
(35527)
(34845)
(31987)
金融(31987)
管理(31078)
教育(30348)
学报(28701)
科学(27564)
大学(22870)
农业(22578)
学学(20968)
技术(19642)
业经(19482)
财经(17133)
经济研究(17063)
(14705)
问题(14309)
(11267)
图书(10767)
(10744)
(10541)
论坛(10541)
世界(10007)
现代(9858)
国际(9834)
理论(9831)
共检索到355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志华  
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机制为银行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机制提供了基础,可以激励金融机构强化财务约束,有利于增强银行自主定价能力2013年10月25日,央行宣布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此次推出的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骤,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兴韵  
LPR宣告贷款基准利率名存实亡改革开放以来,央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既是管制利率,又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并不取决于资金的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而实施的政策意图。但中国在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逐步扩大并最终放开了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让市场在利率的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存贷款利率并不直接决定于央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蕾  罗瑜  陈璐  
我国LPR机制改革的推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贷款利率的并轨,贷款实际利率的下降最终依然取决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下降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公告实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新的机制要求各报价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的形式进行报价,并从即日起新发放贷款主要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定价。此次LPR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推动信贷市场利率"换锚",以中期货币政策利率作为"桥梁",加强信贷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的联系,推动信贷市场利率决定的市场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殷红   张龙   吴安兵   张博  
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要求下,央行适时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定价自主性。本文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过程模型化,引入商业银行的策略性报价与两阶段加点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机制的降息有效性和金融稳定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新机制下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可有效疏通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渠道,确保政策信号灵活适度,商业银行自主加点则可有效“挤出”利率中偏离市场实际需求的虚高水分,打开贷款利率的政策性降息空间与市场化降息空间。第二,新机制下第一阶段加点随着金融市场风险的加大而显著提高,第二阶段加点则会综合考虑中小企业客户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与风险状况等因素,从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增强经济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三,报价行信息精确度的提高将增强市场化降息有效性与金融稳定性。为了更好地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建议加强新机制与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督促商业银行科学合理定价。本文对于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以及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晓亚  孙歌睿  陈华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版最优贷款利率应运而生,信贷市场价格决定机制在制度层面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制度变迁对市场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选取美国为样本,比较研究我国与发达市场国家最优贷款利率的共性与差异,结合回顾西方学界研究,以期为我国利率形成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最优贷款利率在形成基础、市场地位与决定机理等方面存在异质特征。明确市场监管者的干预边界,提升利率传导效力,强化商业银行的自主定、报价能力,是充分释放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效力的有效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润林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信社有了更大的货款定价自主权和盈利空间。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信用社货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可权  张启文  
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是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重要手段。目前,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缺乏针对性、差异性和技术性,对现代农业领域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产生了抑制作用。应坚持均衡适度、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充分吸收借鉴传统农贷利率定价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设计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特点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并辅之以相应配套的支持措施,以优化改进利率定价机制,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绩效,切实发挥好利率定价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博  朱珠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的关键期,LPR作为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的重要抓手,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的关键一环,将对整个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和信贷市场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对LPR应用的国际经验、现状问题、形成机制、后续影响、前景展望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商业银行需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优化资产负债配置方式,完善FTP定价机制;加快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发挥好LPR对实体融资成本下行的引导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思达  陈涛  
本文阐述了债券利率向银行贷款利率传导的替代性渠道、期望收益率渠道和流动性渠道,并结合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构建了三条渠道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国债利率对贷款利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及长期均衡关系,美国则均存在,两国的信用债利差均不在利率传导中发挥作用。中国债券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效率较低,除了受到贷款基准利率的影响,还受到三条传导渠道不畅通的影响。一是信用债发行门槛高、发行效率低,导致替代性渠道不畅;二是银行业竞争不充分、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制度不健全,导致期望收益率渠道和流动性渠道不畅;三是银行债券投资以中长期且持有到期为主,导致流动性渠道不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俊民  
长期以来,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城市尤其是西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为城市基础设施融通大规模的建设资金,一直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是我国宏观调控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持续改革的必然结果。这些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沙良永  
关系型贷款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贷款技术,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发展关系型贷款的实践基础包括经济结构调整阶段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为发展关系型贷款提供了有利契机、传统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为发展关系型贷款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为发展关系型贷款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部分中小银行与企业的合作为发展关系型贷款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政府应大力发展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监管与扶持力度,以促进关系型贷款的健康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向外界传递着加快利率市场化信号。在目前资金面整体趋紧的约束下,短期内银行的优势地位无法动摇,信贷增速也不会大幅提升,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信号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央行的良好愿望可能落空。取消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但是阻力很大。为平稳推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目标、中间目标、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的准入及退出制度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涛  祝蕊  苏日娜  王蕾  
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热度提升和数字人文项目不断落地,越来越多的学者思考和探索如何从不同角度来构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降低数字人文研究的门槛、规范数字人文研究的模式、提升数字人文研究的效率。为此,文章采用关联数据、语义网、本体等核心技术,提出构建数字人文语义发布基础设施的方案,具体方案包括数据语义发布、本体语义发布和图像语义发布,以实现不同数据集之间以及和图像之间的语义组织与关联,提升数据利用价值。结合上海图书馆历史人文大数据平台和中山大学徽州文书知识平台论证语义发布基础设施的可行性和可用性,所提框架还成功应用于多项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数字人文语义发布基础设施可以作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研究的补充,将资源与图像融为一体,打通价值壁垒,为更多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实施方向,助力数字人文研究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