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19)
- 2023(2641)
- 2022(2219)
- 2021(2122)
- 2020(1878)
- 2019(4505)
- 2018(4228)
- 2017(8184)
- 2016(4454)
- 2015(4937)
- 2014(5273)
- 2013(5446)
- 2012(4932)
- 2011(4098)
- 2010(4324)
- 2009(4060)
- 2008(4476)
- 2007(3768)
- 2006(3174)
- 2005(3025)
- 学科
- 业(15572)
- 管理(14176)
- 财(13210)
- 济(12473)
- 经济(12464)
- 企(11040)
- 企业(11040)
- 收入(8818)
- 务(7612)
- 财务(7592)
- 财务管理(7578)
- 企业财务(7015)
- 方法(6494)
- 数学(5815)
- 农(5796)
- 数学方法(5751)
- 农业(5009)
- 税(4376)
- 国民(4261)
- 税收(4151)
- 国民收入(4093)
- 银(4046)
- 银行(4038)
- 收(4015)
- 富(3958)
- 财富(3958)
- 分配(3895)
- 会计(3855)
- 学(3844)
- 中国(3567)
- 机构
- 学院(60049)
- 大学(59175)
- 济(25144)
- 经济(24593)
- 管理(21808)
- 中国(18972)
- 财(18685)
- 理学(18329)
- 理学院(18166)
- 研究(17977)
- 管理学(17831)
- 管理学院(17728)
- 财经(13105)
- 京(12287)
- 经(11769)
- 农(10991)
- 江(10638)
- 会计(9981)
- 科学(9855)
- 中心(9807)
- 所(9784)
- 财经大学(9551)
- 银(8903)
- 银行(8617)
- 农业(8266)
- 经济学(8152)
- 行(8151)
- 业大(8042)
- 州(7965)
- 研究所(7881)
- 基金
- 项目(35102)
- 科学(27027)
- 基金(26004)
- 研究(25755)
- 家(22564)
- 国家(22366)
- 科学基金(19096)
- 社会(16535)
- 社会科(15766)
- 社会科学(15762)
- 基金项目(13266)
- 省(13025)
- 自然(12010)
- 自然科(11750)
- 自然科学(11747)
- 教育(11738)
- 自然科学基金(11558)
- 资助(11328)
- 划(10836)
- 编号(10361)
- 成果(9280)
- 部(8245)
- 性(8133)
- 重点(7741)
- 国家社会(7242)
- 教育部(7185)
- 科研(7141)
- 课题(7025)
- 制(7008)
- 大学(6969)
共检索到101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中华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但目前我国银行贷款金额巨大且数量繁多,涉及不同的客户、行业、国家和地区。银行在贷款减值后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蔡嘉 廖颖
《企业会计准则2006》(以下简称"新准则")中指出在资产负债表日,当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本文从减值准备计提的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爱东 安媛婧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采用ECL模型计提贷款减值的必要性。接着以案例为基础探讨了ECL模型的应用,进而提出应用ECL模型改进我国贷款减值准备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永 邓剑平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慧霞 王庆东
随着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监管政策与会计政策在贷款减值准备方面矛盾突出,不同外资银行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拨备覆盖率计算及资本充足率计算上差异较大。本文对贷款减值准备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对部分外资银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监管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贷款减值准备 一般准备 “两者孰高”原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乔昕 宋良荣
在构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机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7—2013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实证分析了贷款损失准备周期性特征、驱动因素以及2011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具有逆周期性,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增强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逆周期特征。在驱动因素方面,资本缓冲与净资产收益率促进了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特征,而盈余平滑管理则是导致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逆周期特征的重要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陆正华 马颖翩 戴其力
文章采用2002—2008年A股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风险、资本结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与银行规模五个方面对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财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率与加权风险资产率及银行规模显著正相关,贷款减值计提率与资本充足率负相关,与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不显著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湛忠灿
一、资产处置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模式(一)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模式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内并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当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时,仍要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类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计提的减值准备。对于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红云
《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为:如果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使企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内容更符合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也体现了资产应当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的特征。但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若干具体会计准则,与现行税收政策,由于各自的出发点、目的和依据等不同,存在不少的差异,尤其是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存在更大的差异,理解此差异对会计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卓慧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都就资产减值准备问题作出具体规定。本文就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等 ,谈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会计制度 资产减值 坏账准备 跌价准备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程仲鸣 王海兵
新准则正式实施的前一年,企业资产减值转回与计提新变化令人感兴趣。本文以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发现企业存在将计提的减值准备突击转回的迹象,并找到一些新的盈余管理证据。如何防止企业利用流动性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成为新的课题。
关键词:
新准则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燕婷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需要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类科目计提减值,且计提减值后的折旧基础为资产的净额。资产的价值形态会随生产经营过程逐步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并通过一定的价值形式得到补偿。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通常是采用折旧的形式进行。在实际账务处理中,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在固定资产报废时,企业需要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纳税调整,导致企业产生资产减值准备金额
关键词:
减值准备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林爱梅 张腾龙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规定资产减值以单项资产计算为基础,没有考虑到企业资产通常是以组合的形式提供经济利益。因此,在会计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难以单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玉香 徐丙臣
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是我国会计制度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其政策实施将会使我国会计制度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文章从无形资产的特点出发 ,就实施该制度及准则的必要性和实际可操作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进一步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了实施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无形资产 会计制度 减值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竞辉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制度规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