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4)
- 2023(13720)
- 2022(11923)
- 2021(11244)
- 2020(9308)
- 2019(21627)
- 2018(21504)
- 2017(42479)
- 2016(23150)
- 2015(26113)
- 2014(25892)
- 2013(25578)
- 2012(23683)
- 2011(21574)
- 2010(21675)
- 2009(19966)
- 2008(19766)
- 2007(17283)
- 2006(15346)
- 2005(13629)
- 学科
- 济(90800)
- 经济(90701)
- 管理(68025)
- 业(65992)
- 企(55767)
- 企业(55767)
- 方法(41938)
- 数学(35977)
- 数学方法(35515)
- 农(24642)
- 财(24275)
- 中国(23028)
- 业经(20687)
- 学(20073)
- 贸(18485)
- 贸易(18478)
- 地方(18270)
- 易(17966)
- 制(16738)
- 农业(16360)
- 理论(16061)
- 务(15690)
- 财务(15622)
- 财务管理(15597)
- 策(15210)
- 企业财务(14785)
- 和(14732)
- 银(14719)
- 银行(14678)
- 技术(14436)
- 机构
- 大学(332121)
- 学院(330397)
- 管理(132824)
- 济(132337)
- 经济(129392)
- 理学(115019)
- 理学院(113753)
- 管理学(111866)
- 管理学院(111260)
- 研究(111082)
- 中国(84562)
- 京(70365)
- 科学(68144)
- 财(61891)
- 所(55721)
- 农(52102)
- 研究所(50810)
- 中心(50218)
- 财经(49742)
- 江(48694)
- 业大(47835)
- 经(45196)
- 范(44477)
- 北京(44476)
- 师范(44129)
- 农业(40623)
- 院(40308)
- 州(39615)
- 经济学(39156)
- 财经大学(37019)
- 基金
- 项目(223880)
- 科学(176479)
- 研究(165383)
- 基金(162881)
- 家(141249)
- 国家(140050)
- 科学基金(120313)
- 社会(103236)
- 社会科(97806)
- 社会科学(97781)
- 省(86401)
- 基金项目(86188)
- 自然(78669)
- 自然科(76820)
- 自然科学(76801)
- 教育(75996)
- 自然科学基金(75437)
- 划(73358)
- 编号(68067)
- 资助(67600)
- 成果(56116)
- 部(49972)
- 重点(49902)
- 发(47436)
- 课题(46774)
- 创(46421)
- 创新(43140)
- 教育部(42951)
- 科研(42475)
- 项目编号(42041)
- 期刊
- 济(144153)
- 经济(144153)
- 研究(100977)
- 中国(58446)
- 学报(50326)
- 管理(48324)
- 科学(47415)
- 农(46855)
- 财(45870)
- 大学(38062)
- 教育(37113)
- 融(36274)
- 金融(36274)
- 学学(35733)
- 农业(31978)
- 技术(27242)
- 财经(23870)
- 业经(23546)
- 经济研究(22869)
- 经(20209)
- 问题(18657)
- 图书(17449)
- 理论(17101)
- 业(16135)
- 技术经济(15869)
- 实践(15760)
- 践(15760)
- 科技(15536)
- 贸(15401)
- 现代(15363)
共检索到484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岑磊 谷慎 马谌宸
笔者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福利的角度探讨贷款价值比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最优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和房屋需求冲击下,引入贷款价值比有助于维护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在技术冲击下,加入贷款价值比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应,在房屋需求冲击下,贷款价值比效应更明显,贷款价值比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同时,贷款价值比是福利增进的;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贷款价值比与货币政策的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维护物价稳定,贷款价值比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笔者提出将贷款价值比作为新常态下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并不断完善贷款价值比的政策规则,把握好调控的时机和频率,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永红
采用1997年至200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SVAR方法全面分析了利率变动对不同种类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变动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存在效果和时滞的差异性,其中,短期工商业贷款和中长期企事业贷款对加息的反应不明显,消费贷款对利率的变动敏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传导效应 贷款结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岑磊 谷慎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新建 张余
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有着重大影响,贷款续新是银行给予已获得贷款企业的再次贷款,其在监管、信息不对称方面均优于新发贷款。因此,选用2006年至2012年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与企业贷款续新、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变动确实会影响企业贷款续新的获取和企业的投资效率,且获得贷款续新的企业其投资效率更高。研究还表明,贷款续新能够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对于首次发放贷款,银行应该更倾向于发放贷款续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曹廷求 庞念伟 彭江波 常东风
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是提高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本文以垂直生产结构下的生产链贷款级差为切入点,构建理论模型阐明贷款级差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质效的微观机制,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银行向上游企业发放的贷款比向下游企业发放的贷款更多,生产链上存在贷款级差,但上游企业未将贷款顺畅转化为实业投资,而是购买了更多金融资产。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资金密集程度较高、非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从作用机制看,引致需求是贷款级差影响货币政策质效的重要渠道,货币政策作用于下游的力度偏弱进而对上游的引致需求不足,削弱了货币政策刺激上游实业投资的效果。本文揭示了当前货币供需规律的新特点,提出了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不畅的新解释,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生产链 贷款级差 垂直生产结构 货币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海蔚
贷款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项目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贷款作为资本形成和资金供给的主要途径,也为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该文通过对1997年以来江苏省贷款总量和结构数据的梳理,表明贷款增长是经济景气状况和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和意愿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民银行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受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制约。未来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经济景气状况、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和货币政策时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 准备金率 贷款 VAR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思群
多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一直是通过对需求总量的控制来实现的。这种对需求总量的控制管理方式表现在货币政策方面,就是银行信贷计划随着整体经济计划的变化而变化。即沿着扩大信贷总量和投资规模→经济增长速度加快_社会总需求上升→有效供给不足→供求缺口加大、原材料和外汇及资金短缺、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失调→被迫收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顾海峰 于家珺
本文在阐释银行贷款竞争风险效应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对这一效应的影响机制,并选取321家商业银行2007—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贷款竞争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通过了Lind-Mehlum三步法检验;在竞争度低于临界值的良性竞争区制与高于临界值的恶性竞争区制,贷款竞争分别具有风险抑制与风险加剧效应。政策工具的边际影响方面,资本监管对贷款竞争的风险效应具有结构性治理优势,其在加强良性竞争风险抑制效应的同时减弱了恶性竞争的风险加剧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则面临权衡,二者分别从整体上削弱与放大了贷款竞争的风险效应。政策工具的协同影响方面,紧缩性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资本监管的治理效果在良性竞争区制均无显著影响,在恶性竞争区制分别具有加强与削弱作用。进一步考察结构维度宏观审慎因素的影响发现,以同业负债占比刻画的银行直接关联有助于增强良性竞争的风险抑制效应,但也会放大恶性竞争的风险加剧效应;以业务同质化水平刻画的银行间接关联会削弱良性竞争的风险抑制效应,且会放大恶性竞争的风险加剧效应。本研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协调运用宏观审慎及货币政策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大庆 胡名成
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括显性商业银行等七部门且能够反映我国基本经济特征的DSGE模型,鉴于信贷市场存在摩擦,引入静态拨备和动态拨备两种审慎监管政策,考察在不同的外生冲击下两种拨备制度在防范金融风险、平滑经济波动等方面的效果,并以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评价标准,识别动态拨备计提与货币政策的最优组合。主要结论有:第一,当经济体受到金融冲击时,静态拨备的引入会放大经济波动,而动态拨备防风险、稳增长效果显著,但是两种拨备制度在治理由技术冲击引起的经济波动时,效果并不理想;第二,相对于一般的泰勒法则,关注金融要素的增广型货币政策抑制经济波动的优势非常明显,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金融要素的波动;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宽松的动态拨备监管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福利损失。因此,政府部门须进一步完善动态拨备制度,适时下调计提强度,相信此举可以助推我国经济提前走出下行期。
关键词:
拨备计提 货币政策 经济波动 福利损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小云 肖立晟 王博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放大效应,不能将其与"信贷配给"相混淆,而应理解为直接通过信贷供给的变动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数量传导机制。运用CC-LM模型和贷款供给函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并运用动态广义矩方法进一步估计我国货币政策贷款供给函数后得知:第一,虽然我国满足"信贷渠道"必须的金融摩擦条件,但是其所依附的价格传导机制并不畅通,无法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二,我国垄断性的银行业结构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渠道将以规范化的利率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而信贷渠道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辅助性"机制存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利率渠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房义来 王立清 杨宝臣 尹辉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所有制结构与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的贷款比率受货币政策影响更大。货币政策对公司长期贷款比率有正向影响,其中货币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例影响不显著,而对民营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率影响显著。在我国金融、法制等制度不够完善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政府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应注重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贷款 所有制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志超 谢海芳 魏昭
本文运用某国有银行2002~2009年的企业借款数据,采用线性概率模型和非线性Logit模型,研究了涉农贷款违约以及货币政策和贷款违约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涉农贷款违约概率显著高于非涉农贷款,而且一旦涉农贷款违约,贷款形态的变迁速度较普通贷款更快,涉农贷款违约存在显著的行业效应。本文用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指标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体系的贷款违约风险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基准利率的变化对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大于对非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从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来看,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贷款合约条款,以及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管理特征等因素,都对涉农贷款违约有重要影响。本文还发现,涉农贷款的违约...
关键词:
涉农贷款 货币政策 信贷风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莫万贵 王立元
本文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和可控性,认为M2和贷款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央行对M2和贷款的调控是有成效的。在当前情况下,相对于利率等价格工具,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工具对调控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会更有效。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勤
本文基于1998~2014年中国银行业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银行资产配置的两阶段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以Lerner指数衡量的银行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银行贷款渠道中,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发挥主要作用;(2)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规模的作用受银行竞争程度影响,并且银行竞争程度的增加削弱银行贷款渠道的作用,这一效应主要通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传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博文 张钰 曹廷求
本文运用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借贷数据,同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进行研究。我们以2001—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与银行借贷数据以及公司和银行特征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司特征和银行特征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结果显示:贷款利率及同业拆借利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渠道传导。同时,公司规模越大,其贷款规模对货币政策反应越不敏感;银行规模越大,流动性水平越高,资本越充足,其贷款规模对货币政策反应越不敏感。此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间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贷款渠道 资产负债表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