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14)
- 2023(3357)
- 2022(2851)
- 2021(2532)
- 2020(2225)
- 2019(4887)
- 2018(4890)
- 2017(8723)
- 2016(5106)
- 2015(5609)
- 2014(5449)
- 2013(5435)
- 2012(4999)
- 2011(4476)
- 2010(4474)
- 2009(3754)
- 2008(3803)
- 2007(3284)
- 2006(2849)
- 2005(2437)
- 学科
- 济(17377)
- 经济(17367)
- 业(9976)
- 方法(9458)
- 管理(9208)
- 数学(8789)
- 数学方法(8668)
- 学(7591)
- 企(6848)
- 企业(6848)
- 农(5788)
- 农业(3962)
- 中国(3666)
- 业经(3366)
- 环境(3238)
- 财(3094)
- 贸(3077)
- 贸易(3076)
- 易(2975)
- 地方(2901)
- 税(2865)
- 税收(2658)
- 物(2638)
- 收(2633)
- 和(2589)
- 理论(2569)
- 生态(2534)
- 技术(2472)
- 植(2322)
- 制(2321)
- 机构
- 大学(72901)
- 学院(72579)
- 研究(29335)
- 济(24365)
- 管理(23898)
- 经济(23837)
- 农(23297)
- 科学(23120)
- 理学(21110)
- 理学院(20757)
- 中国(20211)
- 管理学(20085)
- 管理学院(19973)
- 农业(18763)
- 业大(18291)
- 所(16814)
- 京(16215)
- 研究所(16034)
- 中心(13069)
- 农业大学(12709)
- 室(11454)
- 江(11420)
- 省(11109)
- 实验(10947)
- 院(10687)
- 实验室(10464)
- 范(10053)
- 科学院(10010)
- 重点(9896)
- 师范(9841)
- 基金
- 项目(57096)
- 科学(43210)
- 基金(41108)
- 家(39782)
- 国家(39501)
- 研究(33894)
- 科学基金(31690)
- 自然(23607)
- 省(23130)
- 自然科(23028)
- 自然科学(23017)
- 自然科学基金(22616)
- 基金项目(22465)
- 划(20277)
- 社会(20122)
- 社会科(19081)
- 社会科学(19075)
- 资助(16550)
- 教育(15702)
- 重点(14031)
- 计划(13872)
- 科技(13283)
- 发(12227)
- 编号(12195)
- 科研(11889)
- 部(11653)
- 创(11426)
- 专项(10827)
- 创新(10778)
- 农(10509)
共检索到99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方晰 闫文德
对贵州花溪区石灰岩、石灰土及定居植物中化学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的pH值为9.38,全P和全K含量低,全Ca和全Mg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Fe>Pb>Ni>Mn>Co>Cu>Zn>Cd;石灰土的pH值为7.53~7.98,有林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高于无林地,N素和P素有效率很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0.47%~1.18%,速效P仅占全P的0.8%~1.5%,全K含量亦不高,但有林地速效K含量(251.81mg·kg-1)超过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富K(>155mg·kg-1)水平等级,属富K型土壤,无林地全Ca及全Mg含量高于有林地,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Fe>Mn>Pb>Z...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梁小翠 方晰
对贵州花溪区石灰土及水土保持植物葛藤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灰土pH值为7.98,有机质含量为56.60 g.kg-1.全N、全P含量分别为3.56、0.64 g.kg-1,N和P有效率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0.47%,速效P仅占全P的1.46%.全K含量为6.92 g.kg-1,属缺K型土壤.全Ca、全Mg含量分别为15.44、2.74 g.kg-1.(2)微量元素含量依次排序为Fe>Mn>Zn>Ni>Pb>Cu>Co>Cd.全Pb、全Zn、全Cu含量均未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3级标准,可以作为林地使用.(3)水土保持植物葛藤体内不同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锡辉 秦新生 梁同军 林森
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叶片及其生长地土壤化学元素进行测定,比较三者化学成分特征,分析了圆叶乌桕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生长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N素和P素有效率较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6.88%,速效P仅占全P的4.77%,全K含量偏低,但圆叶乌桕生长地速效K含量(151.8 mg.kg-1)达到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适量K(125~155 mg.kg-1)水平等级,属适量K型土壤,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微量元素含量排序为Mn>Pb>Cr>Zn>Ni>Fe>Cd>Cu,全Pb、全Zn及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管东生 罗琳
分析了海南 80种植物 (青梅、坡垒、黄杞、荷木、海南蒲桃、琼南柿、油丹、琼楠、陆均松、海南油杉、橡胶、木麻黄等 )叶片 1 5个元素的含量 ,探讨这些元素在不同植被和植物生活型的变化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植物叶片的元素含量在种间和元素间的变化范围都较大 ,植被类型和植物生活型对叶片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海南大多数植被的N P比率较小 ,属于N含量制约的植被类型。元素比值和元素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植物体内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一定的比例组成和协调关系
关键词:
热带植物 叶片 化学元素 海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周国模 吴家森 钱新标
在中亚热带石灰岩荒山上进行32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营造不同树种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其中南酸枣林下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4.62%、55.56%、79.20%和109.76%,而梧桐土壤有效磷及有机质增幅最大,分别为292.73%和75.40%;造林明显改善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状况,种植南酸枣、梧桐和无患子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刺槐与柏木林下土壤,虽总有机碳与对照无显著差别,但2种活性碳则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0.05)。长期营造林木使土壤pH值降低(从8.01降致平均7.3)。比较不同树种发现,南...
关键词:
石灰岩 荒山 造林 土壤养分 土壤活性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 黎明 陆佳
对湖南嘉禾九老峰石灰岩植物及典型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该地有石灰岩植物6 0科、106属、131种,种类较丰富,是滇黔桂或华南至西南石灰岩植物区系的一部分,特有种类较多。共有7类石灰岩植被类群,其群落外貌、种类组成及结构特征特殊,是亚热带湿热气候和岩性综合作用下发育的一类植被群落,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本文还提出了石灰岩植被的封育与改造建议,这对湖南乃至全国的石漠化治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群落 石灰岩 九老峰 湖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乐宁 苏以荣 何寻阳 李扬 黎蕾 王嫒华 吴金水
【目的】研究钙对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取样分析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两种喀斯特典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一种对照土壤(红壤)共54个样品,检测了土壤中钙的形态与含量及有机碳含量等理化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土壤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设置不添加外源物质(CK)、添加碳酸钙粉末(T2)和同时添加14C标记的稻草与碳酸钙粉末(T3)3个处理,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培养过程中土壤CO2释放量和4种形态钙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结果】土壤中4种形态的钙以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与有机碳关系更为密切。添加碳酸钙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机结合态钙含量的增量均...
关键词:
喀斯特土壤 钙的形态 有机碳 矿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海燕 钟章成 刘忠德
Plant utilization of phosphorus in black calcareous soil was studied in Bidens pilosa, Mahonia fortunei and Cupressus funebris. Soil pH value,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rhizosphere and non_rhizosphere soils of these three plants were...
关键词:
石灰岩土壤 适生植物 根际 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照亮 朱兆洲 杨成
以中国西南乌江流域石灰土为例,运用逐级提取(Sequential Extraction,SEE)技术,并结合化学成分和相关参数数据,研究了石灰土中铀(U)等元素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石灰土中U的活动性及释放潜力,旨在增进对U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了解,同时也为流域U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灰土中Mn主要存在于锰(氢)氧化物中,Ca主要存在于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中,P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和有机质中,U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等残留部分中,其次赋存于有机质结合部分和碳酸盐矿物中;②石灰土剖面中活动态U所占的比例为10%~30%,平均17%,说明石灰土中的部分U在酸性和氧化-还原界面等条...
关键词:
铀 形态 活动性 石灰土 乌江流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敏 陈征海 马丹丹 夏国华 李根有
报道了4种分布于浙江石灰岩山地的新记录植物,分别为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的平羽碎米蕨Cheilosoriapatula(Baker)P.S.Wang&X.Y.Wang(华东新记录),壳斗科Fagaceae的橿子栎Quercus baronii Skan(华东新记录),桑科Moraceae的蒙桑Morus mongolica(Bur.)Schneid.(浙江新记录)和芸香科Rutaceae的小花花椒Zanthoxylum micranthum Hemsl.(华东新记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平 万福绪 周福仁 马占元 秦飞 关庆伟
以江苏省徐州市次生林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其主要乔灌木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中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的生态位宽度较广,分别达到0.7625,0.4935和0.4184;灌木层中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刺槐的生态位宽度较广,分别达到0.7358和0.5271;群落中黄连木与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侧柏与黄连木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侧柏在灌木层中几乎没有出现幼树,但由于它们在乔木层中的生态位较广且与其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文秀 黄仕训 隗红燕 韦毅刚 盘波 骆文华
对石灰岩植物桂林唇柱苣苔采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时间和不同叶片大小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4种扦插基质中,石灰岩土与珍珠岩+细园土最好,平均成苗率>95%,可形成2~3个不定芽,叶多为6片,叶长4~5 cm,火烧土最差;3种扦插时间中,3月扦插的平均成苗率最高,为(98.67±2.31)%,叶长(4.31±0.09)cm;1.0 cm×0.5 cm≤繁殖叶片≤1.5 cm×1.5 cm时,平置法比直插法效果好,平置的平均成苗率为(88.67±8.08)%,比直插高20%~30%,繁殖叶片大小为2.0 cm×2.0 cm时,直插的效果比平置略好,平均成苗率为(94.00±5.29)%,比平置高...
关键词:
石灰岩植物 桂林唇柱苣苔 叶片扦插 繁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杨 苏以荣 何寻阳 王嫒华 郑华 黎蕾 邱虎森 赵次娴
以桂西北两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棕色石灰土、红壤),在25℃,100%空气湿度条件下培养80 d,测定培养期间土壤释放CO2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含量(MBC),研究桂西北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SOC矿化在培养20 d后达到稳定。80d培养结束后,棕色石灰土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别为0.21%,0.94%,0.88 g/kg.h,SOC含量低的土壤分别为0.52%,0.76%,1.21 g/kg.h;红壤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别为0.76%,0.22%,5.06 g/kg.h,S...
关键词:
喀斯特 棕色石灰土 红壤 有机碳矿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姝瑾 梁宽 樊燕 苏田 胡姝珍 陈永镇 俞社保 施建敏
[目的]石灰岩山地土壤高度异质、养分分布不均,探寻石灰岩山地优势种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养分分配特征及低P适应机制,为喀斯特植被管理和植物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对赣西北石灰岩山地连续土、半连续土和零星土3种土被生境淡竹林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测定并分析淡竹各构件N、P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裸岩率增加,土壤全N含量增加,而3种生境的全P含量均较低;(2)淡竹植株N含量随裸岩率上升而增加,在零星土生境下最高;P含量随裸岩率增加而减少,零星土生境植株的N:P大幅上升,P限制加剧,但叶的N:P保持相对稳定;淡竹各构件中N含量随裸岩率增加呈缓慢上升趋势,P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除叶片外其余构件均大幅下降。(3)不同生境淡竹N、P分配格局不同,淡竹各构件的N分配比例在3种生境下没有差异(鞭除外);半连续土和零星土淡竹叶片P分配比例显著高于连续土,而半连续土竹秆的P分配比例显著低于连续土。[结论]植株N、P含量与土壤N、P供应水平正相关,在土壤N供应充足而P供应匮乏的情况下,淡竹通过减少秆的P分配而提高叶片的分配量,以保证叶片养分需求维持植株正常生长,提高逆境下的适合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李永生 王棣
封山育林能使生态环境得以自然恢复,投资少见效快,在林业建设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文根据样线技术以及样方外业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晋东南石灰岩山区封禁区植被及生物量的自然恢复情况,以重要值的大小来衡量分析各个坡向植物群落中起主要作用的树种,探索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年的封禁,区域植被总的覆被率达0.75,生物量达4084.71~10767.76kg/hm~2,使封禁区由一个简单生态系统恢复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封禁 植被 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