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
- 2023(1557)
- 2022(1339)
- 2021(1259)
- 2020(1153)
- 2019(2451)
- 2018(2628)
- 2017(4364)
- 2016(2946)
- 2015(3361)
- 2014(3418)
- 2013(3416)
- 2012(3235)
- 2011(2824)
- 2010(3004)
- 2009(2791)
- 2008(2728)
- 2007(2612)
- 2006(2268)
- 2005(2033)
- 学科
- 济(8129)
- 经济(8117)
- 管理(7132)
- 业(5961)
- 企(4693)
- 企业(4693)
- 方法(3043)
- 农(3042)
- 中国(3039)
- 学(2933)
- 数学(2450)
- 数学方法(2392)
- 财(2360)
- 制(2275)
- 银(2251)
- 银行(2236)
- 理论(2209)
- 行(2139)
- 稻(2136)
- 融(2010)
- 金融(2009)
- 业经(1789)
- 地方(1789)
- 农业(1786)
- 教育(1635)
- 和(1563)
- 技术(1524)
- 策(1482)
- 教学(1418)
- 务(1409)
- 机构
- 学院(39618)
- 大学(39338)
- 研究(17186)
- 农(13691)
- 科学(12433)
- 济(12342)
- 中国(12218)
- 经济(11924)
- 管理(11724)
- 农业(11374)
- 所(10545)
- 业大(9860)
- 研究所(9684)
- 京(9550)
- 理学(9519)
- 理学院(9379)
- 管理学(9026)
- 管理学院(8962)
- 省(7573)
- 中心(7519)
- 江(7394)
- 农业大学(7276)
- 技术(6825)
- 业(6564)
- 财(6307)
- 科学院(5978)
- 院(5961)
- 北京(5898)
- 州(5781)
- 室(5754)
共检索到65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宗洪 向关伦 葛必庆 陈文强 刘远坤 倪克鱼 安金钟
通过对贵阳温光条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起点温度低的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在贵阳育性表达和转化的时间范围,证明了贵阳温光条件对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鉴选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
温光条件,两用核不育系,起点温度,贵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邦 陈立云 肖应辉 刘国华 邓化冰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选配出C两优396、C两优87、C两优343、C两优755、C两优1102等一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或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表现突出.该不育系的育成,是优质超级稻选育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C815S 育性 选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李平 黄国寿
本文系统介绍了我所1990年以来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育种的基本思路,育种程序,技术关键与要点,以及取得的成效。技术关键是在强大的长日低温(约23℃)选择压力下选完全不育株,再在再生和/或短日条件下选可育株。育种成效主要是首次发现可达生产应用程度的核不育系再生复育特性,成功培育出蜀光612S和570S等有实用价值的核不育系。本文还提出了利用再生复育特性来培育育性表达完全或几乎不受浊、光环境因子影响的新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构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开荣
在籼型水稻渝83-1A-4/IR8F3中发现光(温)敏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向选择,选育出101S、3001S、7646S三个核不育两用系。它们的不育临界起点温度低(<24℃),在重庆气候条件下有40天以上的稳定的全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3001S、101S有较好的光敏性,9月初转为可育,在9月上、中旬不出现连续阴雨的条件下,三个不育系均易于繁殖。
关键词:
籼稻,核不育两用系,光(温)敏,育性转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志 吴凡 唐益文 李乾安 赵德明 黄湘
绵9S是绵阳市农科所杂交选育的新资源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它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23℃以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27℃以下)、不育期长 (在四川绵阳为55天以上)、配组组合优势强等特点。经西南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鉴定,23℃/14.5小时的低温日和28℃的高温短日处理,花粉败育度和套袋自交不育率均达100% ;在绵阳、峨嵋山的万年寺、宜宾、内江等地分期播种, 7月中下旬始穗基本处于无花粉型, 9月20日左右开始转可育; 在海南省陵水县短光照下, 9月下旬至次年3月均可育, 结实率60% 左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德明 林纲 李云武 杨从金
两用核不育水稻5279S,具有明显的可育期和不育期,育性转换明显,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989年,在农垦58S/IR8F2代群体中选出150余份不育单株,经过4年6代的株系选择,于1992年,在宜宾夏季3次异常...
关键词:
两用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稳定,杂种优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生 杨书化 李泽炳 万经猛 梅明华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控。W6154s育性在较高温度(>27.12℃)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诱导完全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7.12℃以上。W7415s,33001s,31111s和N58s育性主要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存在一定的互作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秋成 王权 刘建丰 李春庚
选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以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Y58S和广占63S作母本,与农艺性状优良的4个恢复系配制12个杂交组合,研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龙S的杂种一代单株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威优46,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增加,比Y58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较高,比广占63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数较多.2)龙S在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生物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值高于Y58S和广占63S,杂种一代表现有效穗多、每穗粒数较多和产量较高.3)龙S杂种一代在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千粒重和生物产量上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关键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龙S 配合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牟同敏 李春海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 1为母本 ,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 92 15 3为父本进行杂交 ,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 ,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2 3~ 2 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 10 3S。光周期长于 12 .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4℃ ,可以用于制种 ,日平均温度低于 2 3℃ ,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 13.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3℃ ,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 2 3~ 2 4℃ ,耐低温期为 3~ 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 7~ 14d。播始历期为 5 3~ 79d ,主茎叶片数 10 .0~ 12 .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学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东阳 林勇 陈立云
简要回顾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经历的探索阶段、生产初试阶段和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和应用中存在着种质创新不够、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缺乏、种子生产决策不科学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紧密结合创新不育系种质资源、加快优质多抗不育系育种步伐、科学决策种子生产基地与时段以确保两系杂交稻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杂交稻 两用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 种子生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帮 肖应辉 邓化冰 盛浩文 张桂莲 陈立云
以C815S等5个不育系为母本,与7个优良父本配组,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F1代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两用核不育系龙S、7光S052、培矮64S和三系不育系Ⅱ-32A相比,C815S的一般配合力表现最好.C815S在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单株产量和经济系数5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分别为6.656、6.342、7.236、16.669、6.705,在5个不育系中最大;结实率和千粒重一般配合力分别为0.329和2.353,排第2位;株高的一般配合力为-2.197,排名第4.C815S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C815S在有效穗、着粒密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周宏俊 王均明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用抗A1和抗A2作母本已选配成3个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棉花,两用系,抗病选育,遗传,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华丽 陈晓阳 黄建中 鄂志国 龚俊义 舒庆尧
【目的】鉴定中国生产上应用的两系不育系所携带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揭示两系杂交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演变过程。【方法】收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材料共90份,包括农垦58S、安农S-1和株1S等衍生系。采用改良CTAB法从水稻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光敏不育基因所含突变设计1个功能性CAPS标记,用引物NK-F(5′-ATCCCACAAATCCTTTAGCA-3′)和NK-R(5′-CCGTTATAGATAGACCCGAGA-3′)扩增包含该突变位点的片段,用内切酶RsaⅠ酶切并检测,可清晰区分纯合光敏不育系(lnc Rm)(329 bp)、纯合野生型(lnc Rwt)材料(414 bp)和杂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杨仁崔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双列杂交组合F1和部分F2在长日高温和长日中温两种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S、8902S和2877S、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S、8801S和2558S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S和9202S的不育主基因等位,而前6个与后2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则非等位。不育主基因等位的W6154S和9202S杂交F2群体中不育株率100%,而8902S、2877S、培矮64S和2558S间杂交F2群体中有少量可育株出现。不育主基因等位的不育系间杂交F2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225∶3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