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7)
- 2023(2142)
- 2022(1855)
- 2021(1837)
- 2020(1678)
- 2019(3716)
- 2018(3604)
- 2017(6335)
- 2016(3768)
- 2015(4330)
- 2014(4446)
- 2013(4303)
- 2012(4109)
- 2011(3854)
- 2010(3805)
- 2009(3572)
- 2008(3627)
- 2007(3230)
- 2006(2849)
- 2005(2684)
- 学科
- 济(11422)
- 经济(11372)
- 管理(9500)
- 业(8087)
- 企(6157)
- 企业(6157)
- 学(6128)
- 制(4780)
- 方法(4351)
- 农(4180)
- 数学(3686)
- 数学方法(3618)
- 财(3435)
- 中国(3372)
- 体(3345)
- 体制(2760)
- 土地(2585)
- 农业(2579)
- 业经(2477)
- 银(2326)
- 物(2322)
- 度(2311)
- 贸(2299)
- 贸易(2298)
- 银行(2294)
- 制度(2277)
- 和(2277)
- 融(2260)
- 金融(2259)
- 易(2235)
- 机构
- 大学(57300)
- 学院(56182)
- 研究(23807)
- 济(18925)
- 经济(18473)
- 中国(17810)
- 科学(17763)
- 管理(17348)
- 农(15414)
- 理学(14784)
- 理学院(14449)
- 管理学(14028)
- 所(13953)
- 管理学院(13910)
- 京(13584)
- 研究所(12935)
- 农业(12181)
- 业大(11946)
- 中心(10230)
- 财(9923)
- 院(8904)
- 北京(8887)
- 江(8701)
- 省(8432)
- 室(8322)
- 科学院(7971)
- 农业大学(7929)
- 范(7837)
- 师范(7718)
- 实验(7590)
- 基金
- 项目(40081)
- 科学(29960)
- 基金(28712)
- 家(27623)
- 国家(27431)
- 研究(24402)
- 科学基金(21648)
- 自然(16113)
- 自然科(15644)
- 自然科学(15638)
- 自然科学基金(15357)
- 基金项目(15279)
- 省(14674)
- 社会(14077)
- 划(13750)
- 社会科(13059)
- 社会科学(13058)
- 资助(11881)
- 教育(10667)
- 重点(10067)
- 计划(9316)
- 编号(9045)
- 科技(8753)
- 部(8404)
- 科研(8182)
- 发(8170)
- 创(7550)
- 成果(7353)
- 专项(7244)
- 创新(7228)
共检索到84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文婕 葛全胜 戴君虎 王焕炯
植物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反映了植物是怎样及在何种程度上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不同物种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有利于鉴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现有关于始花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地区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位于亚热带的贵阳为研究区,利用1980-2014年60种典型木本植物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始花期变化趋势及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评估了样本量大小对敏感度估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贵阳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其中春、秋季的增温比夏、冬季显著。(2)绝大多数植物(88.3%)的始花期在研究时段内呈提前趋势,其中显著提前的占物种总数的21.7%(P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文婕 葛全胜 戴君虎 王焕炯
植物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反映了植物是怎样及在何种程度上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不同物种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有利于鉴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现有关于始花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地区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位于亚热带的贵阳为研究区,利用1980-2014年60种典型木本植物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始花期变化趋势及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评估了样本量大小对敏感度估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贵阳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其中春、秋季的增温比夏、冬季显著。(2)绝大多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茹 杜彦君 张玉红 潘杰 陈菲菲 代武君 刘彤 周志强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50种木本植物52年的盛花期观测数据和该地区过去52年间全年和每个月的温度数据,探讨黑龙江地区木本植物盛花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同时分析了生活型(乔木vs.灌木)和果实类型(肉质vs.非肉质)在这种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地点在过去的52年里升温趋势明显,全年平均温度或春季平均温度的变化幅度每10年均升高达0.49℃,高于全球和全国的平均水平;50种植物中,多数植物(76%)盛花期主要与4月或5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盛花期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平均提前2.09 d/℃,但提前速率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余12个种(24%)的盛花期不受温度升高影响或影响不显著;不同物种盛...
关键词:
盛花期 气候变暖 物候响应 木本植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成蹊 王焕炯 葛全胜
厘清驱动植物物候变化的气候因子对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欧洲与北美地区木本植物的控制实验表明春季物候变化主要受冷激、驱动温度和光周期影响,但这3个气候因子是否对东亚地区木本植物的春季物候存在相似的作用仍需验证。论文选取了5种典型木本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玉兰Yulania denudata与东京樱花Cerasus yedoensis),利用生长箱对冬季休眠枝条的展叶过程开展了控制实验。实验设置了3种驱动温度(12℃、15℃、18℃)、3种冷激(3 d、38 d、59 d)以及2种光周期(10 h、14 h)处理,并利用分层贝叶斯模型建立了展叶始期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驱动温度每升高1℃导致展叶始期提前2.6~9.0 d,但展叶始期的温度敏感度随温度和冷激天数的增加而减弱。冷激也是影响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重要因子。与冷激处理3 d相比,冷激处理59 d使展叶始期提前20.3~66.6 d,但随冷激天数增加,展叶始期对冷激响应的敏感度减弱。光周期延长对展叶始期具有提前效应,但总体小于驱动温度与冷激的影响。光周期由10 h延长至14 h后,展叶始期提前0.3~12.9 d,且在低冷激处理时光周期的效应更明显。这些结果为理解近几十年来春季物候变化及其对增温的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泽平
休眠及其解除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十分重要但又至今尚未完全弄清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日长是启动植物休眠或生长的关键因子,而温度则是影响休眠解除的最主要的生态因子。本文首先对休眠的定义及其术遗体系进行了回顾,然后详细评论了木本植物的基点温度(阈值温度)、芽休眠解除与温度的关系,最后讨论了“休眠解除-温度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木本植物,芽休眠解除,温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燕 李吉跃 翟洪波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 ,选择侧柏、雪松等 10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 ,于 2 0 0 2年 3月下旬到 5月中旬 ,选择天气晴朗之日 ,测定 1年生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 .测定结果表明 ,水势日变化呈单峰型趋势 ,即清晨和晚上的水势高 ,中午水势低 ,各月份水势变化趋势一致 ,水势季节变化趋势是 3月的水势值低于 4、5月水势值 .春季水势日变化与比导率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即早晚高、上下午低的单峰型变化趋势 ,但两者的变化趋势又不完全同步 .针叶树种比导率季节变化不明显 ,阔叶乔灌木、藤本的比导率季节变化比针叶树明显 ,且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5月份比导率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家驹 程放 卢鸿俊
在研究应用WIP-89微机检索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在检索完毕后,显示最终树种结果时,除了给予拉丁学名和木材解剖分子长度和宽度的数据外,如不说明该树种隶属于何科,则显得表示不全面,如把科名全文列出,又显示冗长。于是采用以3个拉丁文缩写形式表示,如PIN华山松(Pinus armandi)管胞长度4043(3035—5190)μm。BUR橄榄(Canarium album)导管弦径135μm,导管长度487(330-640)μm,纤维长度909(700-1260)μm。穿孔卡片检索木材时Brazier及Franklin(1961)用3个字母表示科名。微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科名 科名缩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伦 刘玉军 刘强
木本植物在转向生殖生长之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 ,这一特点不利于对其进行遗传分析 .然而 ,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建立在木本植物生物学特性基础上的基因定位方法的开发利用 ,发达国家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已全面启动 ,并正朝着连锁图谱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的方向推进 .国内有关木本植物基因组研究尚未全面启动 ,这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及整个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极不相称 .目前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应把握时机 ,选准目标 ,尽快开展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基因组 连锁图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陶泽兴 戴君虎
植物遭受冻害将导致细胞脱水、光合能力降低,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过去40年,气候增暖一方面降低了霜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另一方面使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延长了植物叶和花暴露在严酷低温环境的时间。准确评估植物冻害变化需综合考虑气候增暖的双重效应。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对植物在中国不同气候分区的冻害进行系统分析。论文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的物候观测记录,计算了过去40年4种常见木本植物(榆树、刺槐、垂柳、白蜡)叶的春季冻害程度,揭示了冻害变化的时空格局,同时探究了春季最大冻害发生时间的变化及其与物候的关系。研究发现:(1)各物种展叶始期主要呈提前趋势,约60%的区域提前趋势显著(P<0.05),而白蜡的冻害程度变化整体不明显。就不同气候分区而言,榆树和垂柳在温带地区冻害增加的比例最大,刺槐在高原气候区冻害增加的比例近10%,在寒温带、温带和暖温带区的冻害增加的比例均在3%~6%之间,白蜡仅在暖温带地区的冻害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植物冻害风险、制定具有区域差异的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候 展叶 抗冻性 冻害 木本植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湜溪 戴君虎 葛全胜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是指示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证据。其中植物花期变化影响植物繁殖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植物始花期普遍提前。而关于气候变暖对植物始花期影响的内在机理并没有明确解释。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对植物开花等生理活动有显著调控作用的有机物,可对环境刺激作出响应并直接参与调控植物始花期,导致始花期的提前或延后。对植物激素在植物中表达与变化的精确测定有助于了解植物始花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内在机理。论文综述了植物激素对植物开花时间的调控作用以及目前植物激素最先进的检测方法,探讨了植物激素及相关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变化对植物始花期的影响;提出通过植物激素研究植物始花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激素调控机理,为探索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手段。
关键词:
物候 始花期 植物激素 质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鲁霞 庞勇 任海保 李增元
【目的】探索高分2号遥感数据与中亚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之间的关系,为森林经营管理和保护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提取高分2号多光谱数据的原始波段、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和全色波段纹理特征,使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变量并对3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建模,设置不同纹理提取窗口来寻找最优窗口。【结果】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RFE冗余变量去除方法可从众多遥感变量中快速选择对模型精度具有显著贡献的少量变量。多光谱数据3×3窗口纹理特征、全色数据7×7窗口纹理特征和植被指数结合的特征集对3种多样性指数具有较好估测结果,其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47和0.30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53和0.042 (Simpson多样性指数)、0.61和0.051 (Pielou均匀性指数)。植被指数中类胡萝卜素反射率指数与3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高分2号遥感数据中的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可有效估测研究区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类胡萝卜素反射率指数可体现森林中类胡萝卜素相对于叶绿素的含量,在秋冬季节作为反映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分布的指数,对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估测具有最大贡献。使用星载遥感数据预测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分布可有效监测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裴洋 同小娟 李俊 张静茹 刘沛荣 解晗
【目的】植物物候能指示自然环境中的气象和水文变化。采用SW模型模拟木本植物的物候期,分析SW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分析SW模型模拟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物候模型及物候期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基于沈阳、北京、西安、洛阳等10个站点观测的地面物候数据(叶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叶变色期)与气象数据,利用模拟退火法对SW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进行内部检验及交叉检验,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及适用性。【结果】研究区域各地近50年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除洛阳、德州外其余地点春季物候期均为显著提前趋势。其中,泰安的紫薇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显著,以每10年-4.96 d的速度提前,北京的银杏叶芽开放期提前趋势最不显著,以每10年-0.72 d速度提前。秋季叶变色期表现为推迟,秦皇岛紫薇叶变色期以每10年1.05 d速度推迟,北京地区植物叶变色期以每10年0.12~0.49 d的速度推迟。SW模型对春季物候期模拟效果优于对秋季物候期的模拟,且乔木模拟效果略优于灌木。该模型对加拿大杨展叶始期模拟最为准确,决定系数(R~2)为0.958,均方根误差(RMSE)为3.5 d;灌木中对紫丁香开花始期模拟效果最优,其R~2为0.942,RMSE为3.6 d。与春季物候期模拟相比,秋季叶变色期的模拟偏差较大,R~2仅为0.030~0.574。【结论】在过去的50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多数站点春季物候期表现出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则表现为推迟,在物种间和区域间的变化存在差异。SW模型适用于不同生活型物种的物候期模拟且模拟效果差异不显著;该模型对不同物候期的模拟效果不同,其中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的模拟最为准确,其次是叶芽开放期,叶变色期模拟准确度则最低。这表明仅考虑温度因子的SW模型不能真实模拟秋季物候期,应耦合光周期和降水等因子改进模型,以提高模型模拟的准确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永滨 林文俊 陈世品 罗汉强 李明河 吴妙丽
对台湾木本植物科、属、种的大陆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有113科483属1675种木本植物,属的热带性质明显.全部科、462属均在我国大陆广泛分布,分别占台湾木本植物科、属的100%、95.65%,科、属级水平大陆性特征明显.台湾特有木本植物种类多(451种);台湾与大陆木本植物共有种有731种,占台湾木本植物的43.64%,多属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东成分,西北、东北成分较少,种级水平大陆性特征不明显.台湾木本植物区系与我国大陆最为密切,其次为日本和菲律宾,同时与印度、马来西亚、朝鲜半岛也有联系.
关键词:
区系 木本植物 大陆性岛屿 台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远 王长清 戴振伦
在保康县木本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35种,隶属于23科,这些植物是湖北省的新纪录。
关键词:
湖北省 木本植物 新纪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