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09)
2023(15233)
2022(13027)
2021(12045)
2020(9854)
2019(22648)
2018(22727)
2017(43225)
2016(23357)
2015(26301)
2014(26642)
2013(26517)
2012(24783)
2011(22734)
2010(23011)
2009(21027)
2008(20428)
2007(18236)
2006(16502)
2005(14671)
作者
(69060)
(57253)
(56853)
(54143)
(36582)
(27333)
(25881)
(22476)
(21912)
(20567)
(19516)
(19481)
(18407)
(18171)
(17705)
(17520)
(16868)
(16494)
(16435)
(16210)
(14417)
(14132)
(13852)
(13209)
(12935)
(12778)
(12728)
(12633)
(11687)
(11242)
学科
(115019)
经济(114913)
管理(64419)
(58415)
(46626)
企业(46626)
方法(40978)
数学(34948)
数学方法(34622)
中国(33312)
地方(31241)
(27462)
业经(24390)
(23204)
(20756)
农业(18831)
(17560)
地方经济(17311)
环境(17279)
(16663)
贸易(16648)
(16623)
理论(16500)
(16035)
金融(16034)
(16027)
(15961)
(15948)
银行(15922)
(15396)
机构
大学(337484)
学院(336468)
(140760)
经济(137538)
管理(130404)
研究(121223)
理学(111058)
理学院(109728)
管理学(107978)
管理学院(107365)
中国(89909)
(74402)
科学(73654)
(61990)
(61159)
研究所(55253)
中心(53713)
(52366)
(50897)
财经(48669)
北京(48064)
业大(47784)
(47156)
师范(46755)
(44271)
(44056)
经济学(42198)
(41770)
农业(40359)
师范大学(37817)
基金
项目(222661)
科学(174463)
研究(165879)
基金(158756)
(137300)
国家(136092)
科学基金(116582)
社会(104249)
社会科(98669)
社会科学(98642)
(87403)
基金项目(84526)
教育(75474)
自然(73923)
(73115)
自然科(72123)
自然科学(72111)
自然科学基金(70777)
编号(68306)
资助(64938)
成果(56167)
(51787)
重点(49775)
(48405)
课题(48183)
(45487)
创新(42420)
国家社会(42210)
发展(41885)
教育部(41557)
期刊
(168535)
经济(168535)
研究(108229)
中国(71066)
管理(50200)
学报(49770)
(48535)
科学(47418)
(44644)
教育(42011)
大学(37827)
学学(35109)
农业(33839)
技术(31408)
(31108)
金融(31108)
经济研究(26744)
业经(26709)
财经(23974)
问题(22604)
(20586)
图书(20248)
技术经济(17724)
(16949)
理论(16436)
现代(16268)
科技(15929)
商业(15221)
资源(15091)
(15024)
共检索到521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伟  
2006年以来,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发展在经济增长、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特色产业集群和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与此同时,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综合分析影响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发展的多种因素后,文章认为,要建设好、发展好贵阳城市经济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强化市场体系的推动作用和突出政府的拉动作用、增进科学研究的辅助决策作用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英勤  
要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合理有效开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明确贵阳城市经济圈总体功能定位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确认贵阳城市经济圈的特色优势产业,即:能源产业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发展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为重点的原材料工业具有明显优势;发展以烟酒、畜牧、绿色食品为重点的特色食品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以喀斯特高原风光与多民族特色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  孟亚强  
本文通过采用两种生产边界方法将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8个城市1990~2005年的劳动平均GDP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所贡献的经济增长,然后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这4个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效率改善是其中唯一使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而且其收敛效应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间差异有先拉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是缩小的效果还很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谨夫  
本文选取环渤海经济圈3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该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研究。首先,采取BC~2模型对环渤海经济圈的30个主要城市,从投入产出角度,通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指标来具体评价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发现各城市投入产出方面与最优值存在的差距;其次通过超效率模型(SE—DEA)对该区域3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进行综合排名,最后得出改进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启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彦林  
按照区位相近原则规划的城市经济圈(带、群),如果缺乏强势的经济集聚中心和优势产业的支撑,这样的城市经济圈(带、群)则较多的具有地理空间的属性,而缺乏经济学意义的属性。构建城市经济圈,要致力于形成和强化投资热点效应,以热点效应集聚优质资源。城市经济圈是国土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必须与国土主体功能规划相结合。安徽应该按照一主、多次、立体型布局的战略思路,构建以沿(巢)湖经济圈为核心、沿江和沿淮城市经济带为两翼的"一个核心,两翼支撑"的"三沿"城市经济圈,形成多层次、跨越型、现代化的主体功能区布局,对外主打"三沿"城市经济圈一张牌,强化安徽城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中的整体竞争、规模竞争、创新竞争和体制竞争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耿竹青  吴国蔚  
“大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最先进的经济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速高速发展相比,“大北京”无论在区域发展的意识还是区域发展的行动上,都还远远不够。面对“大北京”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圈进行比较研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找出制约大北京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其未来发展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即将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探求一些解决”大北京”地区发展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为谋求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提供一些政策意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秦尊文  
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的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随着"中部崛起"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武汉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边缘化的状况以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长丰  沙海萍  章定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政策条件,在此背景下,城市经济圈通过规模化扩张的极化效应、同城化延伸的涓滴效应与市场化发展的辐射效应对农业经济贸易发展产生影响。针对当前农业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都市农业、城乡差异与经贸对接等方面的阻碍问题,需要不断内化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力,强化城乡地区的贸易动力,弱化经济贸易的市场阻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章勇  张先锋  
文章在对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合肥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对制约合肥经济圈同城化效应充分发挥的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产业、区域以及政策层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