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
2023(1587)
2022(1389)
2021(1364)
2020(1186)
2019(2567)
2018(2575)
2017(4397)
2016(2726)
2015(3232)
2014(3206)
2013(3277)
2012(3216)
2011(2741)
2010(2628)
2009(2413)
2008(2429)
2007(2093)
2006(1759)
2005(1536)
作者
(8609)
(7323)
(7306)
(6676)
(5078)
(3614)
(3334)
(2928)
(2736)
(2686)
(2599)
(2587)
(2484)
(2410)
(2380)
(2376)
(2205)
(2194)
(2167)
(2098)
(1932)
(1894)
(1835)
(1755)
(1700)
(1675)
(1671)
(1621)
(1598)
(1541)
学科
(7724)
经济(7712)
(5050)
企业(5050)
(4992)
管理(4421)
文化(3836)
方法(3505)
地方(3118)
(2926)
中国(2850)
理论(2768)
业经(2553)
教育(2278)
(2244)
(2178)
产业(2094)
市场(2010)
数学(1932)
数学方法(1863)
(1825)
文化产业(1781)
文化市场(1781)
经济理论(1599)
农业(1577)
企业经济(1491)
研究(1376)
事业(1276)
(1260)
政治(1259)
机构
学院(36878)
大学(36054)
研究(14400)
科学(11053)
管理(10075)
(9745)
中国(9361)
(9353)
(8929)
经济(8601)
理学(8408)
(8324)
理学院(8221)
管理学(7928)
管理学院(7845)
农业(7774)
(7741)
研究所(7714)
(7297)
业大(7287)
(6398)
(6393)
中心(6325)
师范(6311)
技术(5621)
(5192)
(5014)
(5007)
师范大学(4916)
农业大学(4876)
基金
项目(26134)
科学(18759)
研究(17299)
基金(16900)
(15956)
国家(15707)
科学基金(12030)
(11929)
(9844)
社会(9651)
社会科(9006)
社会科学(9004)
基金项目(8893)
自然(8525)
自然科(8291)
自然科学(8285)
教育(8271)
自然科学基金(8130)
编号(7183)
资助(7014)
成果(6558)
重点(6218)
计划(5908)
科技(5864)
课题(5774)
(5742)
(5323)
(5076)
科研(5053)
(4836)
期刊
(11925)
经济(11925)
学报(11168)
研究(10353)
(9411)
中国(8893)
科学(8137)
大学(7378)
学学(6988)
教育(6524)
农业(6100)
管理(4250)
(4151)
(3824)
(3169)
图书(3006)
业大(2988)
林业(2678)
(2572)
金融(2572)
技术(2570)
书馆(2543)
图书馆(2543)
农业大学(2402)
科技(2160)
财经(2073)
业经(1991)
(1967)
职业(1862)
(1824)
共检索到58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肖继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卓千晓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鹏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帆  谭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展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对地方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非遗项目开发的商业化、传承人缺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困境。文章在梳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著作权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探究依托立法,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毛婧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立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保障。土家族民族自治地方已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初步奠定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地方立法保障的基础。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地方立法在立法价值、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权利保障等方面仍有不足,需从理论基础和制度建构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琼飞  
海南作为典型的海岛型省份,长期以渔业及其他海洋资源为主导产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沉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洋文明的延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危机。笔者围绕海南海洋类非遗保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科学的保护策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保护积极性,推动我国海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由王文章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从学理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特征、类别等知识;然后立足实践维度,针对传统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医药等二十几种非遗项目进行了讨论分析,深刻解读了各种非遗项目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形成过程等;最后聚焦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的非遗保护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集合了作者苑利与顾军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向读者阐述了什么是非遗以及如何保护非遗。该书包括5编、48篇文章,内容主要有:"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非遗"存在的问题;传承人:中华文明的"二传手";政府在"非遗"中的定位;遗产活用:见人、见物、见生活。该书针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明确了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高科技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VR技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仿真技术十分适合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明彦  
文章针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现状,分析了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常州市非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认为常州非遗保护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科学合理建制非遗专门性保护机构;加强非遗立法保护,强化法律保障体系;创新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运行机制;加强非遗专兼职队伍建设等。从而使常州市非遗项目焕发生机,得到良性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曲凌雁  林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各国已引起广泛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初始宗旨——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实践并不完善,其中显著问题便是非物质文化保护严重缺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关系,认为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完善应重视研究非物质文化对于城市历史环境的精神意义,并从管理体制方面和非物质遗产保护方式表达方面探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