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3)
2023(4305)
2022(3575)
2021(3332)
2020(2876)
2019(6303)
2018(6263)
2017(11580)
2016(6754)
2015(7195)
2014(6976)
2013(7048)
2012(6664)
2011(5957)
2010(5841)
2009(5238)
2008(5296)
2007(4641)
2006(3828)
2005(3556)
作者
(21956)
(18753)
(18323)
(17642)
(12042)
(9265)
(8200)
(7172)
(7024)
(6693)
(6466)
(6423)
(6334)
(6167)
(6019)
(5869)
(5690)
(5632)
(5439)
(5374)
(4875)
(4663)
(4619)
(4415)
(4220)
(4170)
(4066)
(4044)
(3878)
(3873)
学科
(21501)
经济(21473)
(15993)
管理(14872)
(12946)
企业(12946)
方法(10071)
(9812)
数学(8673)
数学方法(8548)
(6877)
(5648)
中国(5394)
(4997)
(4819)
财务(4815)
财务管理(4807)
企业财务(4689)
地方(4612)
业经(4388)
(4139)
银行(4121)
(4029)
金融(4029)
(3958)
农业(3830)
(3743)
土壤(3730)
技术(3721)
(3688)
机构
大学(93026)
学院(92550)
研究(37197)
(30372)
经济(29593)
管理(29101)
科学(28326)
中国(26529)
理学(25392)
(25255)
理学院(24942)
管理学(24155)
管理学院(23992)
(21231)
农业(20346)
研究所(19974)
(19743)
业大(19238)
中心(16678)
(15769)
(15075)
(14884)
(13974)
(13888)
(13563)
实验(13007)
农业大学(12947)
财经(12682)
(12531)
实验室(12500)
基金
项目(69452)
科学(53657)
基金(51244)
(48911)
国家(48577)
研究(42190)
科学基金(39441)
自然(29407)
自然科(28744)
自然科学(28732)
自然科学基金(28219)
(27604)
基金项目(27386)
社会(25302)
(24503)
社会科(23939)
社会科学(23931)
资助(20940)
教育(19311)
重点(17121)
计划(16524)
科技(15370)
编号(14627)
(14616)
(14606)
科研(14402)
(14078)
创新(13324)
专项(12689)
(12673)
期刊
(30875)
经济(30875)
学报(26116)
研究(24152)
(22550)
科学(20727)
中国(18085)
大学(17732)
学学(17242)
农业(15033)
(12292)
管理(9932)
(8500)
(8018)
金融(8018)
教育(7744)
业大(7550)
(6603)
财经(6250)
农业大学(6141)
林业(6061)
科技(5507)
技术(5374)
资源(5282)
经济研究(5271)
(5219)
自然(5021)
中国农业(4798)
业经(4560)
问题(4102)
共检索到131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颖  李朝桢  郑听  王永  熊鹏飞  李婧  张家春  
【目的】研究贵州不同产地野生白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特征,为实现白及人工栽培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集于贵州省内8个野生白及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物理和酶活性指标特性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比重范围为2.06~2.55 g/cm~3,且变异性弱;土壤质地以粘壤土和砂质壤土为主;大部分土壤中>0.2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均达70%;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粒级分布差异性较大,4个取样地土壤以2~5 mm粒径为优势粒级,3个取样地土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倩  张珍明  向准  张家春  贺红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羽松  丁树文  蔡崇法  吕国安  夏栋  朱芸  
[目的]研究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情况、有机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索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异规律,不仅有利于农业用地规划,也为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山区农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运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以通城县杨垄小流域崩岗洪积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定水田和旱地两种洪积扇土地利用方式,分别采集洪积扇农田扇顶、扇中、扇缘以及对照4个区域测定其土壤物理性质,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究,研究崩岗对洪积扇农田的影响规律。[结果]崩岗侵蚀导致洪积扇农田土壤严重沙化,土壤结构性恶化。洪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青山  
在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采用定位和典型样地研究法 ,对该区森林的主要森林类型急尖长苞冷杉 (Abiesgeorgeivar .smithii)原始林林内和林外 (采伐迹地 )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林内A层土壤容重小于林外A层土壤容重 ,分别为 0 74和 0 92 ,B、C两层 ,林内和林外分别为 0 94、1 34和 0 99、1 2 2。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相比较 ,林内A层均大于林外A层 ,B层则相差不明显。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 ,表层 (0~ 10cm)含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一茹  王幼奇  展秀丽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利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陕北农牧交错带坡面谷子地、山杏地、苜蓿地和长芒草地之间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剖面分布特征。【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颗粒组成和饱和导水率的差异性不显著。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为:苜蓿地(2.490)>山杏地(2.485)>长芒草地(2.459)>谷子地(2.445),说明谷子地土壤颗粒粗化严重。田间持水量的大小表现为:苜蓿地(18.02%)>山杏地(17.49%)>长芒草地(17.19%)>谷子地(14.27%),说明林地和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晓朦  何丙辉  姚云  秦伟  李天阳  
【目的】研究扰动地表下不同长度坡面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坡度为15°的地块,设置6个处理:长度2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20m自然坡面、长度4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40m自然坡面、长度6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60m长自然坡面,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过程,采用常用的4种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通用经验公式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思宇  王景燕  龚伟  罗建跃  苏黎明  舒正悦  赵昌平  蔡煜  
以川南天然林(TRL)及其转变成的毛竹林(MZL)、檫木林(CML)、柳杉林(LSL)、杉木林(SML)和水杉林(SSL)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差异,以主成分分析法(ZCFM)和隶属函数法(LSHM)分别计算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Ⅰ(KSX-Ⅰ)和Ⅱ(KSX-Ⅱ)评价林分变化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差,呈现出有机质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孔隙度及物理稳定性指数降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容重、分散率及侵蚀系数增加。各林分土壤KSX-Ⅰ和K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胡海清  吴承祯  陈炳容  
The condition of soil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soil fertility.The soil heterogeneity,which embodies t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vealing the form mechanism,function and variation of landscape.In this paper,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y heterogeneities of six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永奀  罗薇  
根据运动草坪基质筛选试验,经过掺入大量有机、无机材料改良的运动草坪根区土壤,在草坪草生长过程中,土壤 A 层迅速分化、发育,土壤结构、容重、孔隙度、粘粒含量等影响土壤通气性和导水性等方面的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良好发展,为草坪草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这对建设优良运动草坪和建坪后的管理和国内建坪材料资源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帮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会科  张广军  赵政阳  李凯荣  
【目的】研究旱地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区及清耕区设立标准地,在60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等土壤物理性状,分析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生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影响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生草种类不同,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存在差异,种植白三叶效果更佳;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愈趋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长期生草有利于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持续改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香兰  田积莹  张成娥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时雷雷  骆土寿  许涵  林明献  杨怀  陈德祥  李意德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各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其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变化范围为10.810 48.650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范围为10.2%87.8%,表明各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孔隙度和持水特性有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存在小尺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艳春   杨光   陆乃静   石默杰   刘一   代小琴  
【目的】揭示沙区柠条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确定柠条林最适林分密度,为其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在库布齐沙漠中段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造林总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同、林龄相近、密度不同的柠条人工林林分为研究对象,选取林分密度为2 880~3 200株/hm~2(Ⅰ)、1 800~2 000株/hm~2(Ⅱ)、1 080~1 200株/hm~2(Ⅲ)、720~800株/hm~2(Ⅳ)的林地,以裸沙地为对照(CK),以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表征林下物种多样性,记录不同林分中植物的高度、盖度、冠幅等;用五点取样法在各样地取0~20,20~40,40~60,60~80 cm土层土壤,测定其土壤含水量、体积质量、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通过冗余分析探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密度柠条林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草本层植物共20种,以菊科植物为主。随林分密度的降低,柠条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Simpson、Shannon-Wiener、Margalef指数呈先增后降趋势,均表现出林分Ⅲ>林分Ⅳ>林分Ⅱ>林分Ⅰ>CK,各林分Peilou均匀度指数与CK无显著差异。(2)柠条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均以林分Ⅲ最高,分别为5.10%,30.77%,19.16%,土壤体积质量在不同密度林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林分密度土壤含水量在0~40 cm与40~80 cm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土层加深,土壤体积质量呈增加趋势。(3)各密度柠条人工林样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相关性总体较大。(4)不同密度柠条人工林综合评价结果为林分Ⅲ(2.276)>林分Ⅳ(1.261)>林分Ⅱ(0.294)>林分Ⅰ(-0.815)>CK(-3.017)。【结论】1 080~1 200株/hm~2为研究区柠条人工林林下植被与土壤物理性质恢复的适宜密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翔  格日才旦  侯扶江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选择3个高寒草甸牦牛牧场,分析放牧强度和地形共同作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土壤物理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显著影响α多样性(P <0.05),其中土壤容重最为密切。地形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勇  徐晓琴  朱显谟  
在调查根系参数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首先对油松人工林不同深度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效应及其与根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效应与有效根密度(≤1mm的须根)在剖面中的分布规律一致,均呈指数递减规律,其垂直变化可分为四个明显区域,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应与≤1mm的须根密度(即有效根密度)比与根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在P<0.001极显著水平上呈线性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油松人工林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有效性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