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6)
2023(4412)
2022(3625)
2021(3287)
2020(2616)
2019(5711)
2018(5628)
2017(9603)
2016(5951)
2015(6632)
2014(6456)
2013(6204)
2012(5785)
2011(5320)
2010(5238)
2009(4415)
2008(4277)
2007(3711)
2006(3276)
2005(2896)
作者
(18386)
(15635)
(15358)
(14608)
(9657)
(7667)
(6872)
(6103)
(5876)
(5478)
(5378)
(5338)
(5100)
(4958)
(4922)
(4895)
(4817)
(4552)
(4524)
(4390)
(4126)
(4019)
(3827)
(3558)
(3496)
(3459)
(3443)
(3364)
(3191)
(3185)
学科
(22600)
经济(22589)
地方(11705)
管理(9200)
(7931)
(7413)
地方经济(7243)
方法(6196)
(6167)
中国(6086)
数学(5570)
数学方法(5477)
理论(4872)
教学(4620)
环境(4512)
农业(4489)
(4485)
企业(4485)
业经(4136)
教育(3934)
(3731)
土壤(3718)
(3380)
学法(3258)
教学法(3258)
研究(3158)
资源(3041)
(2979)
学理(2944)
学理论(2944)
机构
学院(78608)
大学(75479)
研究(32789)
科学(24799)
(23577)
经济(22815)
管理(22636)
中国(22364)
理学(19245)
理学院(18844)
管理学(18229)
(18220)
管理学院(18097)
(18063)
研究所(17213)
(16625)
业大(14587)
中心(14537)
(14449)
农业(14347)
(13980)
师范(13822)
(13324)
(12604)
(12468)
技术(11687)
师范大学(11100)
(11050)
科学院(10866)
环境(10374)
基金
项目(60297)
科学(46695)
研究(41968)
基金(40666)
(38133)
国家(37845)
科学基金(30663)
(26723)
社会(23611)
(22871)
基金项目(22215)
社会科(22203)
社会科学(22198)
自然(21352)
自然科(20776)
自然科学(20770)
自然科学基金(20321)
教育(19986)
编号(17476)
重点(15768)
资助(15414)
(15147)
课题(14131)
成果(13747)
计划(13453)
科技(12751)
(12375)
(11794)
创新(11668)
科研(11656)
期刊
(27450)
经济(27450)
研究(21709)
中国(18760)
学报(18296)
(16302)
教育(15277)
科学(15145)
大学(12473)
学学(11897)
农业(11420)
资源(7696)
技术(7196)
管理(6761)
(6661)
(6261)
职业(5458)
业大(4971)
科技(4807)
(4772)
(4749)
金融(4749)
林业(4671)
业经(4640)
(4269)
经济研究(4078)
自然(3980)
(3837)
地理(3789)
农业大学(3755)
共检索到116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兴成  熊仕娟  李渝  张雅蓉  刘彦伶  阳路芳  蒋太明  
【目的】探索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土壤蓄水能力评价土壤的水分涵养量特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贵州赤水河流域0~20 cm土层总水源涵养量在64.6~136.4 mm,平均99.9 m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在19.0~122.4 mm,平均81.2 mm;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县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差异较大,大方县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大,其次为七星关区,赤水市土壤总水源涵养量最小,仁怀市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小。【结论】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偏低,不同县域中赤水市和仁怀市水源涵养量较小,应当提升对该区域土壤水源涵养的保护力度,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世凡  安裕伦  王培彬  马良瑞  胡锋  孙泉忠  
为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维持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红线,确定生态红线区分布范围,科学指导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管理,是我国当前在国务院政策指导和学界智力支持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以贵州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用水土流失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评估作为环境生态本底评估,综合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禁止开发区,将生态需要和社会服务功能有机结合,通过空间综合叠加分析与处理等技术手段,共划分出9大类生态红线区,总面积为5 030.58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44.16%。结合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相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卫权  杨振华  苏维词  李科  
以岩溶地区典型流域——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08、2013年4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Arc Map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景观格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构建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与管控措施。研究表明:2000~2013年赤水河流域无风险区、潜在风险区、轻度风险区分别由1.66、2.95、75.41 km~2上升至5.63、21.81、115.45 km~2,而中度、重度风险区却分别下降了35.6和40.27 km~2;历年生态风险演变格局为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中心,生态风险由轻度、中度、重度向潜在或无风险区过渡,轻度、中度、重度主要以点状扩散或增加,潜在及无风险区则连片分布于农田区和山地丘陵区;基于不同生态风险区的风险源管控对策,对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真理  
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的资源环境综合考察,提出赤水河流域在资源环境方面的价值归结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和英雄河四大特点,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从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角度和视野,建议在长江流域选择1~2条自然生态支流,在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的同时,给长江留下1~2条不修大坝的自然生态河流。分析认为,赤水河具备了作为自然生态河流的条件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流域性和综合性为特点的“赤水河流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包括赤水河两岸的陆生植物、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多个层面和角度阐明了建立流域性和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当前赤水河流域开发和保护面临的主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超  刘艳红  董战峰  
当前,国内对于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理论、探索机制、制定标准等方面,缺乏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导致对政策实施成效缺少科学认知,影响了补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文章基于2010—2017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毕节市、遵义市和湖南省沅江流域湘西市、怀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评价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对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显著降低了毕节市和遵义市的工业污染物总量排放强度,且政策效果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子样本检验、安慰剂检验、变换控制变量,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稳健性,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来可从中小流域逐步推广到更大尺度流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冶  薛忠财  王琳  常佳宁  姜白杨  
承德市武烈河流域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估算了1990-2018年武烈河流域的水源涵养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当Zhang系数为3.7时,模拟效果最佳,29年来,研究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83.85 mm,平均水源涵养总量为2.18×108 m~3,总体呈微弱减小的变化趋势;2)研究区水源涵养深度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 0.05);3)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变化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强度依次为林地、草地、耕地、建筑用地;4)通过情景模拟法得出,气候是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源涵养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艳玲  蒋浩  吴起鑫  杨瑞东  郎小芳  罗进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筑坝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惜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美酒河、美景河、英雄河和生态河,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选取枯水期赤水河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流域的采样与分析,总计37个采样点。运用箱线图直观表现出各个水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得出赤水河枯水期的水质类别,进行水质定性评价,然后根据水质标识指数的变化分析了赤水河干流的水质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赤水河水质总体较为良好,流域总体水质标识指数X1.X2为1.6;干流的水质标识指数X1.X2为1.5;各个支流来看,桐梓河、古蔺河和习水河的水质标识指数X1.X2分别为1.5、1.7和1.5,均为Ⅰ类水,水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杨果  
赤水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应加快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必要性,剖析了该流域进行生态经济带建设已有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加快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立  付宇文  吴起鑫  安艳玲  刘瑞禄  吕婕梅  吴振宇  
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8 OLI卫星影像获取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利用ArcGIS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提取22个子流域,分析子流域不同形态氮(TN、NO_3~--N、NH_4~+-N)的输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河各子流域TN、NO_3~--N、NH_4~+-N浓度范围分别为1. 27~4. 13、1. 14~3. 97、0. 01~0. 35 mg/L。TN和NO_3~--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63 (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忠锁  姜鲁光  黄明杰  张琛  于秀波  
基于对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调研,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特征、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潜在的压力,探讨了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对策。提出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在流域综合管理理念指导下兼顾重点区域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探索流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流域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治俊  余梵冬  唐永忠  张友钊  邓伯龙  刘定明  刘飞  王剑伟  
分析了赤水河流域鱼类多维度β多样性的纵向空间格局,以期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基于2019和2020年赤水河流域40个样点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各个样点对鱼类物种、功能、分类和环境β多样性的贡献程度(又称样点独特性),同时对各个指数间的互补和冗余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赤水河共采集到鱼类125(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 (亚)种,外来鱼类13 (亚)种。鱼类物种β多样性的值为0.719,样点S1、S2、S22和S27的物种独特性显著不同于其他样点。鱼类功能β多样性的值为0.009,样点S10、S20、S21、S28和S36功能独特性与其他样点存在显著差异。鱼类分类β多样性的值为0.004,样点S20、S21、S28和S32的分类独特性显著高于其他样点。样点环境独特性的变异范围为0.010~0.058,最高的4个点为S22、S29、S33和S34样点。随着鱼类丰富度的增加,样点物种独特性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不同维度的样点独特性指数间互补程度较高,然而样点功能独特性和样点分类独特性比样点物种独特性解释了较多的多样性变异。研究表明,β多样性能够揭示淡水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格局及维持机制,鱼类多样性评估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维度的生物和非生物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周泽福  赵雨森  杨洪学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和祁连圆柏以及牧草地等6种植被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与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入渗模型、土壤水分消退方程,评价了不同植被土壤层水文特征及其与植被间的关系。祁连山区主要森林的平均土壤密度均小于1 g·cm-3,土壤的蓄水能力很强但各植被间差异较大。各种森林植被土壤均表现出较高的入渗性能,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及蓄水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祁连圆柏林和牧草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土壤(山地灰褐土)的保水能力较高,水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鹤  董泽琴  邹凤钗  张帅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七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贵州省赤水河中段8个断面的水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干流水质依然很好。由于中心城镇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发展,积极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城镇污水和酿酒废水均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使得W5断面的水质比"七五"时期的水质明显好转;其他断面水质的个别指标较前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W4断面所在支流污染因子有增加的趋势,水质较前期有恶化趋势,应是重点控制的支流源。总体来看,赤水河干流水质优良,但也应当注意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防止支流水质发生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晓冬  黄明杰  
赤水河流域位于川、滇、黔3省接壤地带,流域面积18 932 km2,流经贵州、云南、四川的13个县市。目前,赤水河流域依然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水质最好的一级支流。促进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地区在进行流域管理的难题。通过研究发现,赤水河流域上、中、下游具有显著的产业特点。上游主要以煤电行业为主,污染大,过度垦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中游以优质白酒为主导的轻工产业为主,但政府发展规划上却突出了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下游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开展了初步规模的自然生态旅游,但在产业发展上受到上、中游地区的严重影响和限制。因此,流域的产业发展对整个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很大,而现行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春旭  赵艺柯  何玥  李赞  董战峰  
针对赤水河流域生态退化的问题,文章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研赤水河流域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受益者的需求;结合支付意愿法,确定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在充分征求流域上下游政府部门、其他流域生态服务供给方与服务受益方的需求和意见后,进一步完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提出通过赤水河流域水基金信托来实现生态补偿的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