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3)
- 2023(2234)
- 2022(1902)
- 2021(1725)
- 2020(1358)
- 2019(3072)
- 2018(3082)
- 2017(5248)
- 2016(3132)
- 2015(3589)
- 2014(3275)
- 2013(3457)
- 2012(3344)
- 2011(3005)
- 2010(3023)
- 2009(2751)
- 2008(2724)
- 2007(2524)
- 2006(2340)
- 2005(1928)
- 学科
- 济(10619)
- 经济(10613)
- 学(6546)
- 地方(5234)
- 管理(5212)
- 业(4959)
- 农(4011)
- 生态(3565)
- 森(3141)
- 森林(3141)
- 林(3133)
- 企(3105)
- 企业(3105)
- 方法(2934)
- 环境(2893)
- 农业(2819)
- 税(2692)
- 地方经济(2651)
- 中国(2572)
- 数学(2561)
- 税收(2511)
- 数学方法(2506)
- 收(2481)
- 资源(2368)
- 和(2360)
- 业经(2125)
- 财(1801)
- 壤(1747)
- 土壤(1745)
- 生态学(1695)
- 机构
- 大学(44603)
- 学院(44602)
- 研究(20769)
- 科学(16938)
- 中国(14738)
- 农(13828)
- 济(13450)
- 管理(13436)
- 经济(13078)
- 所(12165)
- 研究所(11572)
- 业大(11379)
- 理学(11241)
- 理学院(11028)
- 管理学(10640)
- 管理学院(10565)
- 京(10541)
- 农业(10439)
- 州(9855)
- 中心(9431)
- 省(9188)
- 院(8671)
- 室(8493)
- 实验(8084)
- 江(8061)
- 林业(7715)
- 实验室(7666)
- 重点(7243)
- 研究院(7118)
- 北京(6996)
共检索到68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君 丁访军 周凤娇 刘延惠 吴鹏 崔迎春
以贵州西部林龄10 a的光皮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及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天然次生林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总的序列是草本层>树叶>凋落物层>灌木层>枝>根>干,乔木层中各元素含量为N>K>P;营养元素(N、P、K)总积累量为512.04 Kg/hm~2,乔木层、林下层植被、凋落物层分别占46.12%、32.66%和21.22%,乔木层养分积累量较低;养分年吸收量、归还量、留存量分别为94.52、74.80、19.72 Kg/(hm~2·a),循环系数、利用系数和周转时间分别为0.79、0.40和3.16 a,循环速率依次为N>K>P。该林分循环速率快,周...
关键词:
生物循环 林分养分 光皮桦 天然次生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艳平 潘明亮 丁访军 周凤娇 吴鹏
2009年,对贵州西部水城县玉舍林场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的研究表明:林分林分平均生物量为48.14 t/hm2,各层次的生物量分配顺序为乔木层(70.98%)>灌木层(13.27%)>枯落物层(12.05%)>草本层(3.70%),乔木层占有绝对优势,但灌木层、草本层所占比例还较大,光皮桦对林地地力和空间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植被层生物量占了林分生物量的87.95%,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占了林分生物量的85.79%和12.91%,比值较为合理;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为34.17 t/hm2,表现为干(52.61%)>枝(29.26%)>根(14.99%)>叶(3.14%);不同径阶生物量...
关键词:
光皮桦 生物量 生产力 天然次生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建民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sampling plots in \%Batula luminifera\% natural forest community located in Shaowu Fujian Province,the important values of main tree species in the comnunity were determined,the community appearance,vertical ctructure,and population dynamics were analysed.The results...
关键词:
光皮桦天然林 群落特征 重要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妍夏 康冰 迪玮峙 杜焰玲 李万春 张莹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次生林的更新特征,为红桦林的近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典型样地法,调查红桦次生林的更新状况,分析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更新层共有木本植物59种,其中乔木树种有25种,占所有木本植物总数的42.4%。更新的木本植物中以灌木种居多,优势种有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等,红桦在群落更新层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红桦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在40~60cm高度级内数量最多,0~20cm高度级内分布很少。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方式以萌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茜 满秀玲 田野宏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外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枯透水进行野外观测、取样及室内水化学测定,研究了白桦次生林降雨养分输入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漠河地区大气降雨呈中性,p H为7.0,TDS值为19mg/L。在白桦林降雨再分配过程中,p H与TDS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低值都出现在树干径流中,分别为5.3、15 mg/L。而p H和TDS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大气降雨和枯透水中。阴离子中,F-及SO2-4最高值均出现在树干径流中,其他阴离子浓度则在枯透水中最高,且其中NO-3变化最大,最高、最低相差100.4倍。金属元素中,Na+、Zn2+及Mn元素最高值均出现在树干径流中,其他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智婷 宋新章 肖文发 高宝嘉 张慧玲 胡雁林 国立红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减少,但多样性有所增加;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的种子库储量变化较大,且丰富度大小同个体密度大小的变化不一致;种子库中优势种突出,水曲柳、紫椴、山槐与色木槭4个树种的种子数量占种子总量的74.3%以上;地表凋落物层对种子落入土壤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在林隙形成初期,种子库的组成及数量主要由腐殖质层种子库决定,但随时间的推移枯枝落叶层种子库对整个种子库的贡献越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昕 邓娇娇 周永斌 殷有 魏亚伟 白雪娇 朱文旭
为探究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QMs)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QMp)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QMs土壤的全碳、全氮含量分别为84.62g·kg~(-1)和7375.33mg·kg~(-1),都显著高于QMp,QMs土壤的pH值为4.89,显著低于QMp。QMs和QMp土壤细菌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酐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种;真菌主要包括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QMp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为10.04,Simpson指数为0.9964;真菌的Shannon指数为7.30,Simpson指数为0.97,都显著高于QMs,ACE指数和Chao1指数都无显著差异。土壤pH值,全碳、全氮、速效氮含量是影响该区蒙古栎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土壤pH值和全碳含量是影响该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控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越 夏富才 何怀江 刘宝东 王戈戎 李良
长白落叶松-白桦林是由云冷杉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于2015年8月在长白山东北坡按照CTFS标准建立了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定位、调查,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长白落叶松和白桦2个优势树种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样地共调查到活立木个体1 499株,隶属于9科16属22种,大都属于北温带植物区系类型;样地优势种明显,长白落叶松和白桦是样地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6.08%和24.75%。样地内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宇 余新晓 岳永杰 张振明 甘敬 王小平 李金海
根据2006年6月对北京八达岭林场0.5hm2黑桦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内主要种群和黑桦种群各龄级个体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桦和蒙椴种群单种格局在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内呈显著的集群分布,元宝槭种群在小尺度上呈集群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②主要树种之间存在种间关联,重要值最高的黑桦和蒙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此群落组成和结构不稳定,正处于植被演替阶段。③黑桦种群各龄级木的分布格局随树龄的增加,由集群分布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④黑桦种群相邻龄级木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正相关关系,而不相邻龄级木之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媛媛 陈奇伯 黎建强
【目的】探究滇中地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及相关分析法对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群落进行对比。【结果】(1)磨盘山华山松群落共出现维管束植物22科28属29种,人工林群落与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相似系数为0.31;(2)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与人工林群落差异不明显,除二者乔木层的Simpsom指数相同和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灌木层的Pielou指数大于人工林外,其他指数表现为华山松人工林群落>天然次生林群落;(3)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天然次生林的集群程度高于
关键词:
华山松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结构多样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吴桂藏 王一三 杨喜田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林地表层(020 cm)细根形态结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细根结构特征参数和Bray-Curtis相异距离的不同抚育强度样地PCo A排序图,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抚育强度样地之间的细根生长发育差异特征;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梦 潘萍 欧阳勋志 臧颢 吴自荣 单凯丽 杨阳
闽楠Phoebe bournei为中国特有树种,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江西安福县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及生物量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分析闽楠生物量分配特征,并基于非线性度量误差法建立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枝径级(2, 4, 6, 8 cm)的一级枝、次级枝、叶生物量占枝条生物量的比值均差异显著(P<0.05),枝条生物量集中于树冠下层,且显著高于上层生物量(P<0.05),不同胸径级树根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的比值差异显著(P0.05)。③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全株、地上、根、树冠、干、枝和叶的拟合精度分别为91.8%, 91.0%, 90.2%, 85.1%, 91.6%, 86.8%和71.0%,拟合效果较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熙龙 毕君 刘峰 王超
以木兰林管局16~54年生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12块标准地的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白桦次生林幂函数形式的生物量转换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林木层平均碳密度为37.3263t/hm2,土壤层为144.3060t/hm2,地被层为5.4435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187.0760t/hm2;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现存总量为137.58687万t,碳储量为296.18239万t。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生物量 碳汇 碳密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越 马宏博 程福山 张忠辉 罗也 刘婷 包广道 何怀江
【目的】研究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林分内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为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物种研究与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按照地理网络布点在长白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地区设置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共调查0.1 hm2(半径为17.85 m的样圆)样地183块,并对调查样地内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径级结构和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调查区内胸径(DBH)≥5 cm乔木数量共15 601株,隶属于15科31属60种,主要以蔷薇科和槭树科物种种类最多,以壳斗科和槭树科物种数量最多,以蒙古栎、紫椴、色木槭、春榆和桦树为主要构成树种,该地区物种组成丰富,物种科分属6个区系,以北温带与南温带间断分布为主;物种属共包含9个区系,以北温带分布为主;重要值排名前3的树种,除长白山地区蒙古栎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呈现正态分布、树种个体集中在8~18 cm径级外,长白山地区春榆,张广才岭地区蒙古栎、色木槭和春榆以及老爷岭地区蒙古栎、黑桦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分布,树种个体主要集中在18cm径级以下,整体林分更新良好。3个地区物种丰富度相似,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外,老爷岭地区物种与长白山和张广才岭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多样性指标在各地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3个地区物种相似性均属于中等相似。【结论】我国东北中东部山区森林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林分中小、中径级林木居多,更新状况良好,未来该区域森林仍能较为稳定发展。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的研究和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吕世安 冯广 刘峻城 黄永涛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FDP),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通过指示种分析辨识不同群落类型指示种,然后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星斗山森林样地分为3种群落类型:亮叶水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1 460~1 670 m处)、灯台群落(分布在海拔1 230~1 500 m处)和川陕鹅耳枥群落(分布在海拔1 360~1 450 m处);非维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