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
- 2023(1189)
- 2022(981)
- 2021(978)
- 2020(874)
- 2019(2070)
- 2018(2045)
- 2017(3374)
- 2016(2156)
- 2015(2579)
- 2014(2424)
- 2013(2493)
- 2012(2551)
- 2011(2358)
- 2010(2228)
- 2009(1949)
- 2008(1896)
- 2007(1643)
- 2006(1441)
- 2005(1276)
- 学科
- 济(5372)
- 经济(5367)
- 业(3949)
- 农(3903)
- 学(3461)
- 管理(2901)
- 地方(2834)
- 农业(2723)
- 企(1926)
- 企业(1926)
- 中国(1851)
- 草(1823)
- 方法(1506)
- 业经(1423)
- 制(1267)
- 数学(1230)
- 数学方法(1205)
- 土地(1050)
- 贸(1044)
- 贸易(1044)
- 生态(999)
- 教育(993)
- 资源(992)
- 易(978)
- 和(973)
- 技术(946)
- 工作(929)
- 融(903)
- 金融(902)
- 人口(892)
- 机构
- 学院(28471)
- 大学(28080)
- 研究(13680)
- 农(12349)
- 科学(10880)
- 农业(9749)
- 中国(9120)
- 州(8362)
- 所(8230)
- 管理(8208)
- 业大(8058)
- 研究所(7751)
- 济(7719)
- 经济(7480)
- 省(7126)
- 中心(6758)
- 理学(6715)
- 理学院(6597)
- 管理学(6359)
- 管理学院(6311)
- 京(6271)
- 江(6137)
- 农业大学(6091)
- 业(5463)
- 室(5219)
- 院(4776)
- 实验(4643)
- 科学院(4631)
- 技术(4622)
- 范(4566)
共检索到46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斌 陈国奇 余杰颖 徐丹 耿坤 董立尧 谈孝凤
【目的】为摸清贵州茶园杂草多样性,给茶园杂草防控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在贵州省选择13个茶园样地共61个样方开展茶园杂草群落调查,采用七级目测法记录样方中各种杂草的优势度等级。【结果】共发现41科134种杂草,其中菊科28种,禾本科22种;外来入侵杂草23种,平均每个样地中外来入侵杂草种类数有6. 23种。发生频度排在前10位的杂草依次为蕨(Pteridium aquilinum)、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丛枝蓼(Polygonum posumbu)、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生态位宽度值排前10位的杂草是苏门白酒草、柔枝莠竹、蕨、酢酱草、龙葵(Solanum nigrum)、野茼蒿、美洲商陆、马唐、牛膝、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13个茶园样地杂草群落的Shannon指数为2. 54~29. 44,平均为14. 54; 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 41~0. 87,平均为0. 73;样地两两间的Jaccard差异性指数平均为0. 79; Bray-Curtis差异性指数平均为0. 75。【结论】贵州茶园杂草多样性高,菊科杂草、蕨、美洲商陆等危害最重,外来入侵杂草给当地茶园杂草防控带来严重挑战。
关键词:
茶园 杂草 田间调查 多样性 贵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斌 陈国奇 余杰颖 徐丹 耿坤
【目的】明确贵州猕猴桃果园杂草群落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方法】采用7级目测法,对贵州省水城县、修文县猕猴桃园中的杂草群落进行调查。【结果】11个样地中共发现34个科100种杂草,其中菊科最多(26种),其次为禾本科(13种)、蓼科(9种)、唇形科(5种);外来入侵杂草共有20种,其中的60%属于菊科。出现频度最高的杂草是马唐(90.91%),其次粗毛牛膝菊(81.82%)、野艾蒿(72.73%)。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前5种杂草包括龙葵、马唐、野茼蒿、野艾蒿、鸭跖草。野茼蒿、粗毛牛膝菊、鬼针草、小飞蓬等外来入侵杂草在一些猕猴桃园危害十分严重。平均每个样地中杂草种类数为24.73种,所调查猕猴桃园Shannon指数平均为14.41,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0.84,Jaccard差异性指数平均为0.82,Bray-Curtis差异性指数平均为0.82。【结论】贵州猕猴桃果园杂草多样性高,外来入侵杂草给当地猕猴桃果园杂草防控带来严重挑战。
关键词:
贵州 猕猴桃园 杂草 田间调查 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海艳 朱叶芹 孙国俊 季敏 李粉华 韩敏 袁方 季忠 段康
茶园杂草是影响茶产量和品质的有害生物因素,调查研究其发生规律,可以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揭示不同生境茶园春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危害性,于2011和2012年的4月,调查了江苏金坛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管理措施、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时间茶园的春季杂草种类、数量、高度,进而基于数据的聚类分析以及生境特点,调查茶园被聚分成5个不同生境类群,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生境类群内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于生境类型和管理水平导致的资源差异的影响,不同杂草群落的杂草科、属、种组成差异显著,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分化,一年生与多年生杂草比例不同。类群I为繁缕(StellarIa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昊 刘雨欣 李利军 余梅鹏 杨依琳 庄启国 杜奎
【目的】探讨人为干扰条件下猕猴桃园杂草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生态控草措施及保障果园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设置对照和干扰样地,测定样地群落α-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化学指标,并利用冗余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干扰对园内杂草多样性与土壤因子耦合关系的影响。【结果】① 5个对照样地共记录杂草15科24属25种,5个干扰样地共记录杂草14科18属19种,菊科、禾本科杂草丰富度较高;对照、干扰样地各自的4项多样性指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干扰使优势杂草由本土种稗转变为入侵种喜旱莲子草。② 冗余分析显示,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且干扰使pH对杂草多样性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干扰样地中,速效磷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R~(2)=0.957,P=0.042)、Pielou均匀度指数(R~(2)=0.989,P=0.010)之间均呈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二项式拟合关系。③ 典范对应分析显示,干扰加剧了杂草的斑块化聚集分布,使决定杂草物种分布的主导因子由pH、速效钾转变为速效磷、硝态氮,且导致诸多杂草对硝态氮产生趋避行为;典范对应分析排序图中,马唐、龙葵均与喜旱莲子草的位置相接近。【结论】通过土壤改良保持较高pH及速效磷含量、利用果园生草技术种植抗逆性强的本土种以应对喜旱莲子草入侵、及时拔除喜硝杂草均有助于猕猴桃园杂草防控提质增效。
关键词:
猕猴桃园 土壤 杂草 干扰 物种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粉华 孙国俊 季敏 张海艳 韩敏 袁方 邱淑芬 张留斌
采用"M"形9点取样法定块调查,结果表明,金坛茶园秋季杂草有83种。其中,禾本科杂草10种,占12.05%;阔叶杂草67种,占80.72%;莎草科杂草3种,其它杂草3种,各占3.61%;多年生杂草26种,占31.33%。阔叶杂草中藤本杂草10种,占阔叶杂草的14.93%。明确了茶园秋季杂草群落组成。通过数据处理分析,秋季杂草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大于5%的优势杂草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旱稗(Echinochloa var.his-pidul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铁苋菜(...
关键词:
茶园 杂草 发生 优势种 秋季 金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舰艇 关法春 仝淑萍 沙志鹏 边步云 程犇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对农田生态系统杂草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林芝市八一镇章麦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研究玉米田养鹅(Raising geese in cornfield,RGC)和对照(Control,CK)土壤理化性质、杂草多样性及玉米生长的异同,旨在通过田间状态的描述和中间状态的研究,为以后优化玉米田调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RGC处理有19种杂草,其中以菊科植物最多,对照组仅有9种。不同功能群杂草密度相差很大,双子叶一年生或越年生被子植物功能群杂草密度远远高于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杰 牛素贞 刘进平 宋勤飞
为提高有机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对贵州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对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5.31,适宜茶树生长。有机质及全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3.29 g/kg,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98 g/kg和174.67 mg/kg,达到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Ⅰ级。但缺乏有效养分磷和钾,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少。其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4.00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51.67 mg/kg,最小值为20 mg/kg,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Ⅵ级很缺乏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异系数高达45.55%,速效钾含量变异系...
关键词:
贵州 有机茶园 土壤肥力 养分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照春 杨雨环 朱峰 何永福 陆德清
为了解贵州省玉米地杂草发生危害情况,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贵州21个县114块玉米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玉米地杂草种类有35科107种,其中,阔叶杂草90种,占84.11%;禾本科杂草12种,占11.21%;莎草科杂草5种,占4.6%;相对多度居前10位的杂草依次为马唐、胜红蓟、辣子草、狗尾草、鸭跖草、铁苋菜、腺梗豨莶、鬼针草、金荞麦和野艾蒿;不同地区间玉米地发生的主要优势杂草种群存在差异,马唐为贵州省玉米地杂草的优势种群,在各地的相对多度均>48%;杂草发生密度玉米单作的大于间套作的。
关键词:
玉米 杂草 调查 相对多度 优势种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秀兵 曹雨 陈娟 张宝林 赖飞 赵华富 周玉锋
为指导贵州省无公害茶园科学使用农药,以实地采访和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对贵州省5个茶产区的17个重点无公害产茶市(县)216名无公害种植农户、135家茶企业和56家农药销售店面进行无公害茶园农药使用品种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无公害茶园具有较好的农药使用品种丰富度及安全性;以防治为目的农药品种使用较多,未见以预防为目的的农药品种;水溶性杀虫剂使用较多,生物源杀虫剂使用较少;不同茶产区差异较大,发达茶产区具有较高的农药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基于此,提出了贵州省无公害茶园农药品种的使用建议。
关键词:
无公害茶园 农药 品种 贵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平 林强 高冬梅 郭萧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对重庆永川、南川和荣昌3个区县优质绿茶产区茶园蚁科昆虫群落进行了研究,鉴定出蚁科昆虫30种,其中重庆新纪录种29种,主要优势种有9种;不同海拔高度茶园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1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64,最低为0.15,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74,最低为0.09,Simpsom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77,最低为0.09。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克华 赵卫权 廖凤林 张凡 曲明昕
在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喀斯特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利用GIS技术初步划分茶叶种植适宜地和不适宜地;并选择对茶叶生长相关的地貌、气候及土壤条件中8个评价因子,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应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实现贵州茶园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贵州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为3.241 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40%;其中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061 8万km2,主要分布于黔东南、黔北、黔南以及黔中地区;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155 4万km2,全省均有分布;比较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024 5万km2,主要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六盘水以及黔西南等区域;不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主要分布于...
关键词:
茶园 生态适宜性 贵州省 GI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世仲 刘楚非 金珊 陈美霞 俞佳乐 方玉玲 梁家源
为明确生态茶园昆虫群落结构,建立生态茶园的昆虫相数据库,在福建宁德福鼎市两处代表性生态茶园(命名为PPX、SXY)各布置3个样点,以马氏网集虫法调查分析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每个季节调查2次。结果显示:6个样点共发现18个目、229个科、69588头昆虫,其中以弹尾目个体数最多,占43.70%,双翅目次之,占33.00%,各样点采集的昆虫科数量表现为PPX2>SXY2>SXY3>SXY1>PPX3>PPX1;按科数和个体数计算,各样点的昆虫食性功能类群组成大致相同,营养阶层组成结构分析表明,分解者与初级消费者及次级消费者之比约301:52:33;春季和夏季6个样点的科丰富度较高,秋季和冬季呈下降趋势;辛普森、夏农-威纳及均匀度3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9~0.94、0.94~3.36、0.28~0.82;各样点昆虫科组成归群分析结果显示,PPX和SXY两试验区内的各样点各自归为一群,科组成相似度分别为72.5%和75.5%。本研究说明昆虫群落结构与茶园周围的植被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昆虫群落结构可以作为生态茶园建设评估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生态茶园 群落结构 昆虫相 马氏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琴 陈娟 高秀兵 段学艺 曹雨 赵华富 王家伦
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价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对比研究了5个重点茶区茶园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p H值都匀和西秀(p H集中在3.00~4.00,土壤严重酸化)极显著低于湄潭和凤冈(p H集中在4.00~4.50,土壤酸化);湄潭和凤冈极显著低于正安(p H集中在4.00~5.00,土壤有酸化趋势)。2都匀和西秀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高...
关键词:
茶园 p H 土壤养分 贵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姣 赵运林 徐正刚 段酬苍 张梅清 任小军
针对一些油茶次生林的经济价值日益降低的现状,以油茶林物种多样性为手段,量化油茶次生林生态价值。研究以常德市鼎城区2片油茶次生林为固定样地,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油茶次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油茶林林下植物隶属于35科50属51种。其中灌木层23科33属34种,占66.67%;草本层13科17属17种,占33.33%。本研究中油茶次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有较多经济物种。建议在油茶人工林栽植过程中,维护油茶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兼顾复合生态经营,以获取次生林最大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油茶次生林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指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玉真 王峰 吴志丹 江福英 张文锦 翁伯琦 罗旭辉 尤志明
【目的】研究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茶园土壤可持续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林地(SM,对照)、新垦3年茶园(ZC3)和植茶30年茶园(ZC30)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混合取样法取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样品,测定不同样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3种样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结果】林地转变为茶园后,新垦3年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铁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显著增加;植茶30年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铁含量较新垦3年茶园显著增加,但土壤pH显著下降,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总体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林地>植茶30年茶园>新垦3年茶园,与林地相比,新垦茶园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从所有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29个门、60个纲、79个目、186个科、421个属,主要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共计93.5%~98.9%;主要优势细菌属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氏菌属(Prevotella)、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Gp2及Gp1。不同样地和土层土壤细菌优势菌群明显不同,在0~20 cm土层,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是林地土壤中的优势菌门,而茶园土壤中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Gp2和Gp1是林地土壤优势菌属,而新垦3年茶园中这两类细菌属相对丰度较低;植茶30年茶园土壤中粪杆菌属、拟杆菌属、普氏菌属和埃希氏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体积质量、有机质和碱解氮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土壤体积质量>有机质>碱解氮。【结论】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转变初期土壤细菌多样性明显降低,之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得以恢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