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
2023(1400)
2022(1205)
2021(1132)
2020(1008)
2019(2235)
2018(2232)
2017(3566)
2016(2382)
2015(2627)
2014(2499)
2013(2630)
2012(2638)
2011(2443)
2010(2427)
2009(2221)
2008(2162)
2007(1801)
2006(1590)
2005(1435)
作者
(9376)
(8062)
(8040)
(7549)
(5206)
(4212)
(3534)
(3391)
(3029)
(3013)
(2858)
(2771)
(2705)
(2677)
(2630)
(2622)
(2471)
(2337)
(2333)
(2323)
(2200)
(2096)
(2027)
(2003)
(1884)
(1825)
(1783)
(1752)
(1748)
(1723)
学科
(6603)
经济(6601)
(3378)
(3128)
管理(3008)
(2681)
地方(2491)
方法(2149)
中国(2128)
(1969)
(1912)
玉米(1895)
(1885)
企业(1885)
数学(1854)
数学方法(1816)
农业(1783)
(1746)
玉蜀黍(1736)
(1736)
蜀黍(1736)
业经(1468)
环境(1311)
(1304)
贸易(1304)
(1237)
生态(1219)
(1066)
资源(1033)
(1032)
机构
学院(33195)
大学(31988)
研究(17886)
(15273)
科学(14970)
农业(12686)
(11869)
中国(11451)
研究所(11220)
业大(9836)
(8644)
经济(8391)
(8372)
(8254)
(7939)
科学院(7842)
管理(7812)
(7671)
农业大学(7621)
中心(7392)
(7281)
实验(6907)
实验室(6611)
理学(6513)
重点(6304)
理学院(6292)
管理学(6048)
管理学院(5996)
(5922)
(5801)
基金
项目(26026)
(18653)
国家(18534)
科学(18294)
基金(17305)
研究(13728)
科学基金(13147)
(11306)
自然(10875)
自然科(10589)
自然科学(10582)
(10422)
自然科学基金(10358)
基金项目(9153)
科技(8368)
计划(8049)
资助(7205)
重点(6966)
社会(6657)
(6528)
(6292)
社会科(6131)
社会科学(6126)
专项(6040)
(5798)
教育(5708)
科研(5327)
(5303)
创新(5104)
(4972)
期刊
(14597)
学报(13915)
农业(10097)
(10068)
经济(10068)
科学(9651)
中国(8545)
大学(7975)
学学(7757)
研究(7739)
(6292)
业大(4493)
农业大学(3777)
资源(3525)
中国农业(3484)
教育(3063)
(2898)
自然(2872)
管理(2775)
林业(2715)
(2610)
科技(2282)
(2233)
金融(2233)
农学(2174)
华北(2174)
西南(2158)
农业科学(2072)
自然科(2047)
自然科学(2047)
共检索到50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向阳  陈泽辉  祝云芳  王安贵  胡兴  兰琴英  
为贵州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统计分析了2000-2012年贵州省审定115个杂交玉米品种的产量变化及其亲本种质基础。结果表明:12000-2012年贵州省育成杂交玉米品种的产量由500 kg/667m2左右逐步增加到近年的615 kg/667m2以上,且审定品种与对照品种的产量增幅逐渐缩小,对照品种在年际间的稳产性逐渐增强。2贵州省杂交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主要是Suwan、PB、地方种质和Reid种质,suwan(PB种质)×改良Reid种质是贵州省的玉米杂优模式之一,也是贵州省抗逆性和丰产性玉米育种的代表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宛秋  康继伟  
1985~1994年四川省玉米杂交种区试和主要玉米杂交种的利用资料分析表明,四川省玉米杂交种已完全应用单交种,高峰年种植面积在66.7万公顷以上的杂交种1个,即中单二号;6.7万公顷以上的杂交种14个,占杂交种种植面积的70.9%。组成这些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有19个,选系方式以二环系为主,选系来源以美国玉米带种质为主。由于育成了一批新系和新杂交种,产量育种水平有所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义江  严建兵  滕文涛  李建生  
【目的】研究10年来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四平头、Reid和Lancaster三大种质类群等位基因的变异,为中国玉米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11个SSR标记对1991—2001年间大面积推广的66个杂交种的84份亲本自交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在66个杂交种中共检测到659个SSR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5.95个等位基因。在过去的10年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Nei遗传多样性指数由0.67增加到0.69,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的数量逐年增加,由603增加到653个等位基因,2001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与1991年的杂交种相比,缺失的等位基因仅有0.9%,而新增加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海合  李凤华  才卓  杨兆顺  楼辰军  钱芳  张旭  
以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为亲本,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质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温×温>热×热>热×温,地上部干物质量热×热>热×温>温×温,地下部分表现趋势与地上相反;生长初期株高温×温>热×温>热×热,随着生长进程的推移,组合间株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不同种质间杂交后代苗期叶片数和出叶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杂交组合中含热带种质的比例越高,最大面积叶片出现的高度越高,面积较大的叶片数相对较多;热带种质所含比例越大,后代雄穗分支数越多。热带种质带来的株高增加,主要源于植株中下部节间的伸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辅燕  陈洪梅  张培高  汪燕芬  田俊明  番兴明  
对28个供试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渝单8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的组合有8个,分别是2091、YR17、桂0810、8086、S0801、郑单1001、金玉506和W8210。穗部性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出籽率﹥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穗长﹥轴粗。通径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对籽粒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出籽率﹥轴粗﹥穗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静  陈洪梅  韩学莉  段智利  汪燕芬  番兴明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彦惠  王利明  戴景瑞  
在春、夏播 2个环境下鉴定评价了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优群的 5个自交系、3个改良群体与 10个热带亚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结果表明 :基因型、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方差达到显著 ;在春、夏播环境下均可选出产量高于对照掖单 13的杂交组合 ,说明温热杂交种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 ;散粉吐丝延迟 ,株高和穗位高增加 ,果穗变细、穗行数减少 ,是利用温热杂交种的突出问题 ;果穗长度、千粒重、行粒数是温热杂交种的优点。代表我国主要杂优群的种质对温热杂交种的选择和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改良具有不同的利用价值 :自交系 4 78对于降低温热杂交种的株高、穗位高 ,旅 9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宗泽  李阳  郭宗娟  李军萍  聂贵芳  赵自仙  李云波  
【目的】验证SNP分子标记中HRM技术鉴定结果的可靠性,为杂交玉米种子纯度鉴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杂交种家佳荣2号及其父母本、近似杂交组合JR02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和SNP分子标记中的HRM技术两种方法对杂交玉米家佳荣2号的同一批种子样品进行纯度鉴定。【结果】田间小区种植纯度鉴定结果为97.8%,SNP分子标记纯度鉴定结果为97.1%。【结论】SNP分子标记中的HRM技术鉴定结果可靠,可作为杂交玉米种子的纯度鉴定方法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会才  曲文祥  慈艳华  张玮  魏云山  
作者利用生态育种的观点,通过对赤峰地区历史上玉米主推品种亲本自交系来源进行系谱分析,从中找出适应本生态区域生态条件下相适应的基础种质,为赤峰玉米育种从基础材料上找到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同时也为赤峰玉米育种制定具体目标时提供了许多信息技术参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伟  关琦  宋欣  杨文鹏  王明春  
【目的】为推进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遗传改良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方法】用多态性丰富的85个SSR标记,选取50个来自贵州省内已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分析。【结果】(1)共检测出471个SSR等位基因,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5.54个,PIC值平均为0.58,表明所用SSR标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2)umc2048、bnlg1885、bnlg1083、bnlg2144、phi092、umc2094、umc1726、nc005、umc1491、umc1619和bnlg2228等11个SSR位点的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燕芬  田俊明  詹和明  张培高  陈洪梅  黄云霄  段智利  吕宏斌  严富民  番兴明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中北部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单株有效穗数>株高>千粒重>穗位高>空杆率>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生育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任洪  赵晓燕  沈建华  王竹  曹绍书  
为挖掘和拓宽贵州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5个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为父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对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中册亨SuwaN黄包谷和地33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中中群11、中群24和中群27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40个杂交组合中中群27×册亨SuwaN黄包谷、中群26×地33,中群23×地33,中群11×平塘黄包谷,中群22×马场小黄包谷,中群28×吊南早,中群25×平塘黄包谷,中群22×地33,中群23×平塘黄包谷,中群11×吊南早等组合具有较强的特殊配合力,可进一步组建新的群体和选择优良自交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龙  张野  李继竹  南楠  慈佳宾  孙贵星  杨伟光  
【目的】分析吉林省4个主推的具有不同杂种优势模式的玉米品种和4个自选品种的耐密性。【方法】在3.0,4.5,6.0,7.5,9.0,11.0和13.0万株/hm2密度下,选用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主推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农华101、利民33和组配的JNY688、JNY988、JNY558、JNY35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为主区、品种为副区,研究不同杂交模式下玉米杂交种的耐密性。【结果】4个主推品种耐密性顺序为利民33>郑单958>农华101>先玉335;4个改良品种的耐密性顺序为JNY355>JNY668>JNY988>JNY558;不同杂交模式的耐密性顺序为改良Reid×外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利沙  顾日良  贾光耀  田开新  施秀德  王建华  
【目的】研究灌浆期控水和控释肥施用对不同收获期杂交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明确最适宜的收获时期及有效的水肥管理方式,为中国高质高效玉米制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进行,以京科96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水分管理方式,设常规灌溉浇水和授粉后35 d停止浇水2种方式;副区为施肥处理方式,设施用传统复合肥和施用控释肥配比尿素2种处理。从授粉后44 d开始,每隔3 d采集果穗,至授粉后68 d共9个收获期,测定每个时期种子的籽粒水分、百粒重,并计算每公顷的产量和籽粒数(粒数产量);籽粒自然晾干后用于种子活力分析,包括标准发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