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2)
- 2023(6693)
- 2022(5624)
- 2021(5018)
- 2020(3906)
- 2019(9105)
- 2018(8968)
- 2017(16569)
- 2016(9122)
- 2015(10155)
- 2014(10104)
- 2013(10310)
- 2012(10271)
- 2011(9440)
- 2010(9649)
- 2009(8765)
- 2008(8505)
- 2007(7599)
- 2006(7110)
- 2005(6710)
- 学科
- 济(46950)
- 经济(46915)
- 地方(23723)
- 业(21124)
- 管理(19227)
- 农(17432)
- 中国(16523)
- 农业(12540)
- 地方经济(12370)
- 企(12364)
- 企业(12364)
- 业经(11733)
- 方法(10145)
- 发(9655)
- 学(8829)
- 融(8800)
- 金融(8799)
- 环境(8710)
- 数学(8613)
- 数学方法(8560)
- 银(7989)
- 银行(7980)
- 行(7898)
- 制(7594)
- 贸(7040)
- 贸易(7029)
- 发展(6994)
- 展(6973)
- 技术(6740)
- 财(6643)
- 机构
- 学院(128873)
- 大学(124057)
- 研究(53693)
- 济(53103)
- 经济(51824)
- 管理(44599)
- 中国(40502)
- 理学(36558)
- 理学院(35983)
- 管理学(35399)
- 管理学院(35144)
- 科学(34013)
- 所(28542)
- 农(28216)
- 京(28018)
- 江(27442)
- 研究所(25734)
- 中心(24689)
- 财(23218)
- 省(22731)
- 州(21802)
- 农业(21524)
- 范(21031)
- 师范(20803)
- 业大(20408)
- 院(19479)
- 北京(17497)
- 科学院(16857)
- 财经(16792)
- 师范大学(16541)
- 基金
- 项目(83075)
- 科学(64850)
- 研究(62847)
- 基金(56040)
- 家(48851)
- 国家(48329)
- 科学基金(40520)
- 社会(38933)
- 省(38628)
- 社会科(36708)
- 社会科学(36699)
- 基金项目(30123)
- 划(29335)
- 教育(27078)
- 编号(26182)
- 发(25907)
- 自然(24799)
- 自然科(24093)
- 自然科学(24086)
- 自然科学基金(23581)
- 资助(21984)
- 成果(21107)
- 发展(21080)
- 展(20707)
- 课题(20231)
- 重点(19483)
- 创(17149)
- 部(16907)
- 年(16155)
- 创新(16097)
共检索到223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玉平
一、发展现状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 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全州3万多平 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苗、侗、汉、 布依、水、瑶等30多个民族的430多 万人口。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 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改革开放 20多年来,全州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宏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蓝莓产业发展,建设蓝莓特色产业观光园,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麻江县蓝莓种植的自然条件适宜性较强,有着充足的母本资源,种植技术水平先进成熟,有大量的栽培科技示范基地,蓝莓产业观光园规划建设优势较为明显。麻江县蓝莓特色产业观光园区总体定位是:打造全国知名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养生休闲度假区。文章将蓝莓产业观光园区空间结构划分为蓝莓观光休闲体验区、养生休闲度假区、蓝莓浪漫风情小镇、瑶族风情体验区、温泉度假与田园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并结合各分区实际情况进行特色项目规划建设。在结合麻江县蓝莓产业观光园的规划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经营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蓝莓产业 观光园 规划设计 麻江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臻瑞 王月琴 刘文锋
通过对黔东南州耕地现状的调查,认为在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质量下降的状况下,提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集约化经营,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实施“沃土工程”,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出水平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静 王蓉 李亚娟 贾垚焱 于洁
以网络信息为数据来源,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构建基于网络信息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基于GIS方法对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参与统计评价的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共137个,其中人文综合类旅游资源数量最多,民族风情体验类、人文活动类和游憩休闲类旅游资源均相对较少;(2)全部旅游资源点吸引力的平均值为0.153,其中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均值最高,为0.212;(3)各亚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在不同评价维度的优劣势相对突出,且各有所长;(4)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其西北部和南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点相对较少;(5)镇远县中部,凯里市—雷山县为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镇远县、凯里市、天柱县为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凯里市—雷山县、从江县—黎平县为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而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且各资源点的吸引力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忠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和生存方式的变化使不少家庭陷入困境,随之出现了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问题。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家长和教师的素质、积极传承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地区家校合作,减轻"留守"困境对留守儿童影响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 留守儿童 家校合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学义 江河
介绍了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规模、产值等现状,提出当前存在发展林下经济资金不足、技术缺乏、信息不畅、经营风险防范难等问题。据此,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地方特色;突出科技支撑、抓好示范带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合作组织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发展现状 问题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婷瑛
在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反贫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的新时期,完善贵州农村贫困监测评价体系尤其显得重要。完善贵州省农村扶贫监测评价体系,对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了解贵州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准确掌握贵州贫困人口的贫困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的扶贫应对策略,实施精准扶贫,促进扶贫模式的建立、扶贫战略的选择、扶贫项目的验收实际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贫困人口 扶贫开发 监测评价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自强 何婕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以贵州省黔东南郎德苗寨为案例,通过深入访谈与田野调查的方法,剖析郎德苗寨旅游参与“工分制”的起源、长存逻辑以及未来变革方向,引申社区主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共富逻辑与出路。结果表明:郎德苗寨的文化逻辑与社会基础形塑了“工分制”,而历史关键节点决定为何选择了“工分制”。保障居民参与权的“工分制”难以规避“偷懒”而被诟病,却在郎德苗寨延存至今,是回报递增强化了“工分制”的制度惯性,且作为社区制度中的一部分,“工分制”又镶嵌在制度网络结构中形成关联依赖,产生体制锁定,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工分制”得以长存。从人力资本特征看,“工分制”本身是有效率的,只是社区内部群体分化与外部环境变迁加剧了路径偏离,制度变迁更倾向于选择坚持村寨传统价值理念的共同富裕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臻瑞
开发山地资源兴办绿色产业加快黔东南州农村经济发展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局廖臻瑞黔东南州位于贵州东南部,居黔东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广西盆地过渡地带。全州共16个县市,其中有13个县为贫困县,是一个边远的贫困山区。据1996年农业区划资料,全州土地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焦雯珺 杨海龙 刘珊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永鹏 车越 赵军 张明成 万云峰 吕世会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全面分析流域特征及水系特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环境质量分异状况,从空间、时间、目标、风险等维度综合探析区域水资源冲突,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水资源系统仿真和动态模拟,探讨不同产业发展模式、水资源利用策略下的优化情景,从面向流域综合管理的水资源生态补偿、面向区域产业转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面向多目标开发的河流生态系统管理、面向山区民族村寨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等角度提出了全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应仟
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案,在对该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其现状背后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以免费师范生为重点培养对象、以"国培"与"民培"、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并进行资格认定等培养模式,以提高民族地区中职教师数量和质量,整体提升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突破”。紧盯地方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新型城镇化注入高职院校力量;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激发职业院校发展潜力;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对外开放。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静 贾垚焱 李亚娟 于洁 王蓉
基于游客出行轨迹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旅游目的地交通结构已成为研究交通可达性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筛选、挖掘网络游记文本中的时空信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可达性模型、耦合模型等,以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黔东南州为例,分析了州内自助游网络结构特征与州内交通可达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州内自助游发展水平与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民族地区自助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通过网络游记数据挖掘,州内自助游旅游节点主要有27个,且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经过的县(市);2)黔东南州自助游网络整体密度较低,边缘与核心节点联系较弱,互动性差,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出不均衡性;3)27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最短出行时间179.67分钟,其中肇兴侗寨可达性最佳,加车村及加榜梯田可达性最差;4)旅游节点与所在县(市)自助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较低,其自助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存在一定错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