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2)
2023(10829)
2022(9781)
2021(9272)
2020(7900)
2019(18366)
2018(18390)
2017(35756)
2016(19583)
2015(22031)
2014(22070)
2013(21965)
2012(20125)
2011(17980)
2010(17812)
2009(16376)
2008(15870)
2007(13387)
2006(11717)
2005(10014)
作者
(56006)
(46343)
(45784)
(43735)
(29733)
(22490)
(21086)
(18497)
(17788)
(16513)
(16219)
(15456)
(14543)
(14399)
(14381)
(14090)
(14055)
(13790)
(13224)
(13213)
(11485)
(11208)
(11207)
(10576)
(10469)
(10385)
(10246)
(10211)
(9335)
(9158)
学科
(75090)
经济(75011)
管理(54539)
(54337)
(43323)
企业(43323)
方法(37079)
数学(32526)
数学方法(32119)
(20895)
中国(20347)
(18867)
地方(18289)
业经(16434)
(16229)
农业(14144)
(13659)
(13281)
贸易(13274)
(12853)
理论(12744)
(12548)
财务(12487)
财务管理(12461)
(12325)
环境(12164)
(12064)
银行(12030)
企业财务(11763)
技术(11531)
机构
大学(269378)
学院(268271)
管理(112181)
(100985)
经济(98481)
理学(97082)
理学院(96023)
管理学(94352)
管理学院(93887)
研究(86509)
中国(66384)
(57531)
科学(55924)
(46859)
(43547)
(42839)
业大(42189)
中心(40463)
(39476)
研究所(39310)
财经(37677)
北京(36276)
(35373)
师范(35097)
(34711)
(34178)
农业(33976)
(32064)
经济管理(28484)
师范大学(28468)
基金
项目(189927)
科学(148441)
研究(138285)
基金(136173)
(117773)
国家(116783)
科学基金(100957)
社会(84906)
社会科(80246)
社会科学(80220)
(76781)
基金项目(73661)
自然(67607)
自然科(65951)
自然科学(65934)
自然科学基金(64683)
(63464)
教育(62708)
编号(57462)
资助(56762)
成果(45227)
重点(41651)
(41076)
(39737)
课题(39053)
(38820)
科研(36455)
创新(36174)
大学(34900)
教育部(34887)
期刊
(108491)
经济(108491)
研究(79920)
中国(50102)
学报(41989)
科学(39122)
(38689)
管理(38339)
(34153)
大学(31443)
学学(29509)
教育(28744)
农业(27210)
(24731)
金融(24731)
技术(23737)
业经(18547)
财经(16751)
经济研究(16171)
图书(14799)
理论(14304)
(14015)
(13900)
问题(13773)
科技(13767)
资源(13634)
实践(13477)
(13477)
技术经济(13357)
现代(12308)
共检索到386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安坤  
[目的]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雷减灾能力4个方面确定13个评价指标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实现定量化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应用闪电监测资料、土壤数据库资料、GTOP30数据集以及社会经济统计和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基于目标、准则、指标层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采用投影寻踪方法获取指标权重,定量化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雷减灾能力强弱,研究综合雷电灾害风险并完成等级划分。[结果]贵州省雷电灾害风险西部高于东部,整体呈现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其中西部的水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龙爽  俞海洋  李婷  李倩  邹芷潇  王瑛  许映军  
[目的]河北省乡村雷电灾害损失严重,开展河北省乡村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对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10—2016年河北省闪电定位网观测数据、河北省统计年鉴及2014—2016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选取地闪密度和最大地闪强度表征雷灾危险性,乡村用电量及乡村家电拥有量表征雷灾脆弱性。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得到河北省各区县行政单元风险估算值。[结果]河北省乡村雷灾极高风险区位于秦皇岛南部昌黎县、唐山东北部迁安市以及保定南部定州市,将风险区划结果与2014年乡村雷灾频次分布对比发现,乡村雷电多灾区和该文的高风险区有较高的重合度。[结论]风险区划结果可为河北省有关部门乡村雷电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涯  鲁韦坤  余凌翔  朱勇  胡雪琼  
[目的]针对云南滇中烟区玉溪雷电频发、雷电灾害损失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情况,开展玉溪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方法]基于风险分析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风险、承灾体3方面入手,采用20102014年玉溪市闪电定位仪所获取的雷电资料、玉溪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数据,综合考虑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高程、地形起伏、土地利用情况、人口密度等因子,构建雷电综合风险指标,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玉溪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玉溪雷电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澄江中南部、江川中部、玉溪中部、通海中部、华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三梅  吕海勇  陈绍东  庄燕洵  黄惺惺  
以广东省1999-2013年雷电监测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全省雷电密度、电流强度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广东省雷电活动特征明显,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分布则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值为13.91次/(km2?a);电流强度则以珠三角沿海一带稍微高些,全省平均雷电流为25.29k A;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集中性特征,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数的89.5%,时段分布则在午后至傍晚13∶00-19∶00,占总数的62.0%。通过研究发现,雷电风险与地形地貌、雷暴日、雷电密度、雷电流强度、雷电灾害、城市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怀征  
应用山东省1995~2005年的雷电灾害数据和雷暴日数据,并结合山东省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提出了山东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指标,对山东省17个地市进行了易损度区划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青岛、淄博、枣庄及烟台为山东省雷电灾害极高易损区;东营、济宁、潍坊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泰安、聊城、威海、滨州、日照和莱芜为山东省雷电灾害中易损区,临沂、德州和菏泽为雷电灾害低易损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圆圆  赵金涛  王静爱  
雹灾风险区划是雹灾风险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区域性的雹灾防灾减灾对策具有指导意义。而雹灾风险评价是开展雹灾风险区划的前提和基础。以我国雹灾频发区——安徽省为例,选择其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为承灾体,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和棉花雹灾风险区划数据库,在"E-H-V-R"四维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多技术手段和多方法相结合的"3(E、H、V)+1(R)"维的雹灾风险区划方法,编制了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图,将其划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平原丘陵区和皖南山区3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和19个三级区,为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区域和其他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敏  杨宏青  向玉春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 ,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 ,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 ,防患于未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 ,据统计 ,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 80 .6 2万hm2 ,成灾面积为 47.0 7万hm2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 ,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 ,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 ,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娜  霍治国  钱锦霞  周晓宇  史源香  
[目的]分析山西省干旱灾害风险的关键作用因子,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区划,对于提升该地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减轻干旱损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改进的相对湿润度指数、DEM资料、地形坡度资料和1990—2016年以县(市)为单元的行政区域的人口密度、GDP、人均GDP、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数据来定量化评价山西干旱风险,从干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的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相应的指数模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山西省干旱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并基于GIS绘制山西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山西省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大同、朔州、忻州北部和西部、太原南部的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最强;孕灾环境脆弱性呈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的趋势,而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均呈东西两侧低、中间高的趋势;从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可以看出,山西省干旱风险总体呈北高南低,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东部,较高风险区包括朔州西部、忻州中西部、太原大部,吕梁大部、晋中西部、临汾中部、运城西部为中风险区,临汾西部、晋中大部、长治东北部为较低风险区,临汾东部、运城东部、晋城大部、长治西部和南部风险最低。[结论]山西省干旱灾害的精细化风险区划,可为相关区域有效地开展抗旱活动提供定量化依据,增强干旱灾害防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名勇  周欢  刘洪  
为了探究自然灾害对贵州粮食波动的影响规律,稳定贵州粮食产量,保障区域性粮食安全,选取贵州省1990-2013年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和1978-2013年自然灾害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灾害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特点。并从最常见的四大主要自然灾害入手,结合粮食产量波动基本特征,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解析了灾害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3年贵州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幅度较大,平均周期约为4 a;自然灾害是影响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且呈负相关性;主要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旱灾、水灾、霜冻灾、风雹灾。针对贵州省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波动的特点,提出了要完善自然灾害防控体系,提高自然灾害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浩  王凯  程向阳  刘佼  王晓东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频次要多于乡村;乡村地区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人身伤亡,城市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电子设备的物理损害和经济损失;民用、电力和通信为全省主要雷电灾害损失行业。综合灾情指数G分布反映了不同地区受雷电灾害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缪启龙  陈鑫  俞布  潘文卓  宋健  
暴雨洪涝灾害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复杂系统,在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基础上,根据杭州市1959~2009年的降水资料、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要素,综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以及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区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考虑到降水、地形、水系以及GDP和耕地等因子,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编制以100m×100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杭州暴雨洪涝风险东北部高于西南部。杭州暴雨洪涝风险高值区主要在杭州市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和桐庐县的富春江流域、淳安千岛湖西南部地区。暴雨洪涝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山谷、河边、江边、人口密集地区等区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  何鹏  林正雨  杜兴端  蔡臣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以四川盆地南部23个县(区)为研究区域,以川南地区大春粮食作物为评价对象,建立包括农业干旱灾害危险性、敏感性、脆弱性以及抗旱减灾能力的多因子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绘制川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结果显示,23个县(区)中的翠屏区、南溪县、龙马潭区、江阳区、江安县、自流井区、宜宾县、长宁县、兴文县、纳溪县、合江县、泸县为旱灾高风险区,其余县(区)则为旱灾中低风险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温煦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冷害、干旱、涝害是造成该地区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旨在准确、定量评估东北玉米不同发育阶段和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为区域农业生产规划、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理,利用构建的东北玉米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要素分别进行评价,对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区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田红  谢五三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台风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利用1961—2009年安徽省台风降水和极大风速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灾情等要素,借助GIS平台开展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安徽省台风灾害高风险区位于大别山区东部和南部、江淮之间东部局部和西南部、沿江丘陵一线;而低风险区位于淮北西北部、江南南部局部。利用历年台风灾情资料以及典型台风案例验证均表明,风险区划结果和实际灾情基本符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胥蓓蕾  童心  邱鹏辉  夏之豪  吉柏锋  
[目的] 下击暴流是一种特殊的强风类型,具有强致灾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对大量工程结构和农作物造成破坏,因此对以各地发生概率和致灾损失分析为基础的灾害风险性分析有利于下击暴流强风的风险辨识、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价。[方法] 为研究下击暴流强风对我国各地的灾害影响,通过收集我国下击暴流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建立了下击暴流灾害风险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开展了下击暴流灾害风险的区域划分研究。[结果] 夏季为下击暴流的高发期,我国全年约2/3下击暴流强风灾害都发生在夏季,发生月份主要集中在7月;我国下击暴流强风灾害发生的频次总体分布趋势为中部多,东部次之,西部少;河北省和河南省则是全国下击暴流强风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区域。[结论] 根据下击暴流强风灾害风险,可以将我国大陆各省份划分为下击暴流强风灾害4个风险等级区,其中风险程度最高的一级风险区分布在我国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包括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和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