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5)
- 2023(4418)
- 2022(3837)
- 2021(3785)
- 2020(3124)
- 2019(7251)
- 2018(7025)
- 2017(13461)
- 2016(7702)
- 2015(8281)
- 2014(8283)
- 2013(8467)
- 2012(8005)
- 2011(7115)
- 2010(6963)
- 2009(6249)
- 2008(6180)
- 2007(5428)
- 2006(4656)
- 2005(4002)
- 学科
- 济(30642)
- 经济(30615)
- 业(19411)
- 管理(17840)
- 企(14283)
- 企业(14283)
- 方法(14265)
- 数学(12939)
- 数学方法(12765)
- 地方(10501)
- 农(10090)
- 学(8486)
- 财(7269)
- 农业(7120)
- 中国(6751)
- 业经(6199)
- 制(5348)
- 环境(4933)
- 技术(4870)
- 务(4579)
- 财务(4571)
- 财务管理(4559)
- 地方经济(4553)
- 和(4526)
- 融(4403)
- 金融(4401)
- 企业财务(4399)
- 银(3990)
- 银行(3972)
- 行(3769)
- 机构
- 学院(105122)
- 大学(104236)
- 研究(38984)
- 管理(38857)
- 济(38669)
- 经济(37707)
- 理学(33667)
- 理学院(33214)
- 管理学(32532)
- 管理学院(32336)
- 科学(28146)
- 中国(27135)
- 农(26835)
- 京(21845)
- 业大(21615)
- 所(21165)
- 农业(21118)
- 研究所(19734)
- 中心(18391)
- 江(17702)
- 财(17293)
- 州(16886)
- 省(16864)
- 范(14444)
- 师范(14255)
- 院(14011)
- 农业大学(13871)
- 财经(13790)
- 北京(12909)
- 经(12468)
- 基金
- 项目(78455)
- 科学(60431)
- 基金(55133)
- 研究(52172)
- 家(49941)
- 国家(49529)
- 科学基金(41423)
- 省(35441)
- 社会(31944)
- 社会科(30211)
- 社会科学(30195)
- 基金项目(29996)
- 自然(29038)
- 自然科(28339)
- 自然科学(28323)
- 自然科学基金(27766)
- 划(27755)
- 教育(23455)
- 资助(22871)
- 编号(19757)
- 重点(18207)
- 发(17360)
- 计划(16993)
- 部(16321)
- 科技(16115)
- 创(15819)
- 科研(15456)
- 成果(15203)
- 创新(14947)
- 课题(14913)
共检索到152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思思 龙秀琴 赵卫权 张洪亮 李安定 李威
[目的]百香果近几年在贵州域内推广种植,因本地整体气候环境条件与其最优生境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地区百香果无法越冬、成熟果实产量和质量较低等问题,因此分析贵州省百香果种植适宜性对其产业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百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体系分为两层:生长适宜层与现状限制层,生长适宜层除了5项常规生长指标(常年均温、最冷月均温等)外,考虑贵州百香果种植低产、质低的问题,引入百香果关键生长期(5—11月、7—8月)的温度作为生长指标之一;现状限制层包括5种不宜种植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重度石漠化、极度石漠化以及坡度大于25°地区。运用空间叠加、栅格计算以及空间统计等GIS方法得出百香果种植适宜评价结果。[结果]①评价等级面积:不适宜>次适宜>适宜,面积分别为1 456.096 457万hm~(2)、274.224 849万hm~(2)、31.348 694万hm~(2),全省无最适宜区分布。②次适宜区面积较广,但在黔西和黔中地区分布面积较少;适宜区涉及到25区县,81.71%适宜区集中在南北盘江流域低热河谷区域。③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基础,区县为基本单元,根据适宜性程度进行百香果产业发展区划,其中重点5个、一般区11个、分散选育区27个、非推荐种植区45个。④可种植百香果贫困区县有22个,占贫困县总数的66.67%。[结论]贵州省不适宜大面积种植百香果,33个贫困县中10个贫困县区县可作为百香果产业发展区。
关键词:
百香果 种植适宜性 贵州 区划 贫困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启凤 陈楠 史斌斌 严培玲 王红林 李仕品 韩秀梅 马玉华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产区百香果紫香1号果实的品质,为贵州紫香1号的优良果实性状评价与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9个不同产区的百香果紫香1号为试材,测定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共18项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紫香1号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不同产区紫香1号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461%,综合得分排前3位的产区为镇宁、罗甸和贞丰,建立评价函数模型:Z=0.414 Z_1+0.209 Z_2+0.186 Z_3+0.116 Z_4;系统聚类分析将9个产区分为4类,第1类为罗甸、贞丰、镇宁,第2类为天柱和晴隆,第3类为从江、荔波和平塘,第4类为惠水。【结论】贵州不同产区紫香1号果实品质存在地域性特征,以罗甸、贞丰、镇宁3个产区果实的其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较高,酸含量偏低,品质较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党弟 黄旭萍 唐启文 韦晓霞 李斌奇 Ralf Oelmüller 陈发兴
为研究印度梨形孢对百香果抗寒性的影响,以‘福建百香果3号’为材料,将印度梨形孢在百香果幼苗根系定殖30 d后进行0 ℃低温处理,分别在处理0、6、12和24 h时测定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的定殖显著提高了百香果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低温胁迫12 h后,接种印度梨形孢的百香果幼苗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分别提高了60.16%、28.27%、21.31%和23.23%,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氢(H_(2)O_(2))和超氧阴离子(O~(-)_(2)~(.))浓度降低了81.06%、9.96%和21.96%;低温处理24 h后,接种印度梨形孢的百香果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8.18%)显著升高。可见,印度梨形孢共生植株的细胞膜稳定和抗氧化能力强,说明该内生真菌能够提高种苗的抗寒性。
关键词:
百香果 印度梨形孢 抗寒性 苗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霁卿 石银娜 巴良杰 吉宁 王瑞
对分离自贵州紫皮百香果果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确定致病菌15株,分属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brasiliensis),层出镰孢菌(Fusariumproliferatum),间作壳菌(Diaporthetectonendophytica、D.unshiuensis、D.tectonae、D.hubeiensis);致病性观察显示,15株致病菌中包括弱致病力菌株1株、中致病力菌株4株、较强致病力菌株4株、强致病力菌株6株,L.brasiliensis菌株BXG–Z–1及D. hubeiensis菌株均为强致病力菌株。分析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真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百香果花、百香果幼果、百香果成熟果实真菌OTU数量分别为26、23、20,Simpson指数为0.095~0.113,真菌群落多样化程度低;Shannon指数均低于0.5,真菌微生物类群落分布均匀程度低,与之相对应的,Microdiumspp.相对丰度在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均超过90%;百香果花中Cladosporiumspp.、Ruineniaspp.相对丰度最高,幼果时降至最低,至成熟果实期又再次上升;百香果花中Trichoderma spp.、Bipolaris spp.、Amanita spp.、Monilinia spp.、Cercospora sp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百香果幼果的,并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降至最低。
关键词:
紫皮百香果 病原菌 微生物多样性 贵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霁卿 石银娜 巴良杰 吉宁 王瑞
对分离自贵州紫皮百香果果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确定致病菌15株,分属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brasiliensis),层出镰孢菌(Fusariumproliferatum),间作壳菌(Diaporthetectonendophytica、D.unshiuensis、D.tectonae、D.hubeiensis);致病性观察显示,15株致病菌中包括弱致病力菌株1株、中致病力菌株4株、较强致病力菌株4株、强致病力菌株6株,L.brasiliensis菌株BXG–Z–1及D. hubeiensis菌株均为强致病力菌株。分析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真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百香果花、百香果幼果、百香果成熟果实真菌OTU数量分别为26、23、20,Simpson指数为0.095~0.113,真菌群落多样化程度低;Shannon指数均低于0.5,真菌微生物类群落分布均匀程度低,与之相对应的,Microdiumspp.相对丰度在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均超过90%;百香果花中Cladosporiumspp.、Ruineniaspp.相对丰度最高,幼果时降至最低,至成熟果实期又再次上升;百香果花中Trichoderma spp.、Bipolaris spp.、Amanita spp.、Monilinia spp.、Cercospora sp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百香果幼果的,并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降至最低。
关键词:
紫皮百香果 病原菌 微生物多样性 贵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旋 祝林虎 孔梦洁 张娇 徐晓云 潘思轶 胡婉峰
以常山胡柚、广西玉林百香果为原料制备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应用风味剖面法、电子鼻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对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的挥发性成分和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巴氏杀菌果汁的蒸煮味和苦味变化最为明显,巴氏杀菌果汁与未杀菌果汁风味差别较大;超高压杀菌果汁与未杀菌果汁风味较接近,风味变化不大;未杀菌、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复合果汁中挥发性成分各为43、24和31种,总含量分别为18.67、7.73和14.33μg/mL;巴氏杀菌果汁中阿魏酸、圣草酚和柚皮素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下降31.58%、24.15%和67.40%,苦味物质柚皮苷含量上升,VC和总酚含量显著下降;超高压处理后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的酚类物质损失较小,VC、总酚和柠檬酸等含量保留率在90%以上。由此表明,巴氏杀菌对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的挥发性成分破坏更严重,而超高压杀菌则能较好地保留果汁原有的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克华 赵卫权 廖凤林 张凡 曲明昕
在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喀斯特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利用GIS技术初步划分茶叶种植适宜地和不适宜地;并选择对茶叶生长相关的地貌、气候及土壤条件中8个评价因子,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应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实现贵州茶园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贵州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为3.241 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40%;其中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061 8万km2,主要分布于黔东南、黔北、黔南以及黔中地区;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155 4万km2,全省均有分布;比较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024 5万km2,主要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六盘水以及黔西南等区域;不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主要分布于...
关键词:
茶园 生态适宜性 贵州省 GI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泊 庞春秀 王小媚 周大维 黄学华 蔡昭艳 邓彪 檀业维 洪日新 陆宇明 周桂华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蜜蜂对设施百香果授粉效果的影响,为促进百香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意蜂、中蜂和熊蜂在晴天和雨天对设施栽培“金都百香3号”的授粉行为,测定各授粉处理百香果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单果重和品质成分含量等指标,评价不同种类蜜蜂对设施百香果的授粉效果。【结果】设施百香果在晴天中午12:00左右开花,在雨天延迟约36.00 min;花药翻转完成时间先于柱头下垂时间,在晴天的14:00时或雨天的15:00时柱头与花药接近于同一平面,属于蜜蜂授粉的最佳时机。晴天和雨天意蜂授粉的平均单果种子数分别为193.91和181.93粒,为所有处理中最优。在晴天,意蜂、中蜂和人工授粉处理的平均坐果率均在99.0%以上;在雨天,意蜂授粉处理的平均坐果率分别比中蜂和熊蜂授粉极显著提高29.63%和154.60%(P<0.01,下同)。在晴天,意蜂授粉的平均单果重为107.71 g,分别比人工、中蜂和熊蜂授粉提高29.4%、26.5%和29.3%;在雨天,意蜂授粉的平均单果重为104.78 g,分别比人工和中蜂授粉极显著提高23.1%和32.8%。在晴天和雨天,意蜂授粉果实的平均可溶性固体物含量分别为15.21%和14.87%,均明显高于中蜂和人工授粉相应的处理;平均总糖含量均高于中蜂、熊蜂和人工授粉处理,平均总酸含量低于中蜂授粉处理。【结论】在晴天和雨天,意蜂授粉“金都百香3号”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单果重和果实品质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中蜂、熊蜂和人工授粉,可作为替代人工授粉的高效授粉媒介在规模化设施百香果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艳花 宁平 黄远光 欧善生 张燕杏 覃潮妮 蒙成
【目的】明确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其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病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采自广西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观察其形态特征,测定其致病性,分析其rDNA-ITS序列,鉴定引起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结果】从采自广西各百香果种植基地的典型百香果茎基腐病症状植株中分离到同一形态的真菌,命名为32-WUB3菌株,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致病性检测,确定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引致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菌丝在28和30℃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菌落直径分别为8.27和8.31 cm,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条件下的菌落直径(P0.05),但与pH 9.00~11.00各处理菌落直径存在显著差异;菌丝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最快,菌落直径达9.00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的菌落直径;菌丝在碳源为葡萄糖时生长最快,菌落直径达7.78 cm,显著高于其他碳源的菌落直径;氮源为酵母粉时,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为7.13 cm,其次为蛋白胨、DL-丙氨酸、L-精氨酸和甘氨酸,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以牛肉膏、尿素、磷酸二氢铵、氯化铵、L-赖氨酸和CK为氮源的菌落直径;该病原菌菌丝致死条件为52℃处理10 min。【结论】可可毛色二孢菌是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0℃,pH为3.00~8.00,光照为全光照,培养基为PDA,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粉,菌丝致死条件为52℃处理10 mi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洁云 吴艳艳 牟海飞 温放 田青兰 韦毅刚 张英俊 符龙飞 彭嘉宇 黄伟华
【目的】分析不同配方培养基及贮藏条件对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离体萌发效果的影响,为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活力鉴定、人工辅助授粉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花瓣刚好完全展开大果型黄百香果花朵的花粉,采用L_(25)(5~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适宜其离体培养的蔗糖、硼酸、硝酸钙浓度及pH;利用最适宜花粉离体培养基,开展花朵不同采样时间、花粉离体贮藏湿度和温度对花粉活力影响试验,确定适宜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离体贮藏条件。【结果】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萌发率的因素排序为硝酸钙>蔗糖>硼酸>pH,确定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00.00 g/L蔗糖+0.02 g/L硼酸+0.40 g/L硝酸钙,培养基pH 5.0。在最适培养基中,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为85.55%;于11:30—17:30采集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均在80.00%以上,其中,开花后3 h(16:30)花粉的活力最强,显著高于除13:30和15:30外的其他时间采集花粉的萌发率(P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睿文 周忠发 黄登红 黎前霞 胡灵炆
目前,全国的火龙果种植已达一定规模。但已有的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往往仅考虑气候条件,未能考虑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等因素。[目的]为针对贵州省复杂的生境背景,改进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方法。[方法]研究选用温度、光照、土壤pH值、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生境因子,构建包括地形、气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以县域和乡镇空间尺度划分贵州高原山区火龙果种植适宜分区。[结果]结果表明:①通过该方法分析显示,贵州省火龙果种植适宜区为35 205hm~(2),次适宜区为5 695hm~(2),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0.20%、0.03%;②罗甸县、贞丰县、望谟县为推荐种植县,适宜综合种植面积分别为13 979hm~(2)、9 060hm~(2)、6 568hm~(2);册亨县、镇宁县和关岭县为一般种植县,适宜种植面积分别为5 413hm~(2)、3 357hm~(2)、1 123hm~(2);安龙县、平塘县为分散种植县,可种面积分别为311hm~(2)、1 089hm~(2);③推荐种植县中,适宜区在罗甸县中部和南部、贞丰县东南部、望谟县南部分布较多,涵盖30个乡镇;一般种植县中,适宜区集中于册亨县东部、镇宁县南部、关岭县东南部地区的20个乡镇。[结论]本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充分考虑贵州高原山区土地资源实际情况的多因子评价,弥补了以往单因子研究的不足,可为为山地农业产业布局和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睿文 周忠发 黄登红 黎前霞 胡灵炆
目前,全国的火龙果种植已达一定规模。但已有的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往往仅考虑气候条件,未能考虑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等因素。[目的]为针对贵州省复杂的生境背景,改进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方法。[方法]研究选用温度、光照、土壤pH值、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生境因子,构建包括地形、气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以县域和乡镇空间尺度划分贵州高原山区火龙果种植适宜分区。[结果]结果表明:①通过该方法分析显示,贵州省火龙果种植适宜区为35 205hm~(2),次适宜区为5 695hm~(2),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0.20%、0.03%;②罗甸县、贞丰县、望谟县为推荐种植县,适宜综合种植面积分别为13 979hm~(2)、9 060hm~(2)、6 568hm~(2);册亨县、镇宁县和关岭县为一般种植县,适宜种植面积分别为5 413hm~(2)、3 357hm~(2)、1 123hm~(2);安龙县、平塘县为分散种植县,可种面积分别为311hm~(2)、1 089hm~(2);③推荐种植县中,适宜区在罗甸县中部和南部、贞丰县东南部、望谟县南部分布较多,涵盖30个乡镇;一般种植县中,适宜区集中于册亨县东部、镇宁县南部、关岭县东南部地区的20个乡镇。[结论]本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充分考虑贵州高原山区土地资源实际情况的多因子评价,弥补了以往单因子研究的不足,可为为山地农业产业布局和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声凤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毕节退耕适宜性评价,计算各指标权重,以确定影响退耕适宜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退耕适宜性指标体系15个指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4个指标依次为:土壤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量、人口密度和地质条件。AHP法结果基本符合毕节试验区实际,可以为解决退耕适宜性评价中分配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为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退耕 适宜性 贵州毕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延琼 李韵 章家恩 秦钟 李逸勉
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水稻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特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从气候和地形条件两方面确定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广东省水稻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广东省水稻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为双季稻最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2.07%;粤中北内陆地区为双季稻次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2.42%;粤北山区的大部分为双季稻的基本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2.86%;粤西北边境山区为双季稻不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65%。获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路明 常庆瑞 白雪娇
【目的】对陕西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旨在为耕地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连接的陕西省定边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数学方法,从土壤管理、土壤养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共选取10项指标,对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陕西省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可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玉米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53 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