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9)
2023(3424)
2022(3100)
2021(2957)
2020(2477)
2019(5959)
2018(6062)
2017(10816)
2016(6515)
2015(7489)
2014(7856)
2013(7681)
2012(7241)
2011(6351)
2010(6455)
2009(5763)
2008(5640)
2007(5232)
2006(4607)
2005(4004)
作者
(18719)
(15364)
(15269)
(14571)
(10023)
(7781)
(7234)
(6195)
(6018)
(5911)
(5522)
(5178)
(5107)
(5071)
(4728)
(4723)
(4657)
(4606)
(4512)
(4389)
(4032)
(3918)
(3810)
(3721)
(3679)
(3499)
(3480)
(3417)
(3234)
(3206)
学科
(24037)
经济(24015)
管理(16140)
(15051)
(11284)
企业(11284)
地方(10192)
(9507)
方法(8979)
数学(7614)
数学方法(7466)
农业(6705)
中国(5930)
业经(5865)
(5754)
(5225)
环境(4792)
理论(4757)
(4567)
地方经济(4236)
(4130)
教学(4121)
教育(3909)
(3559)
财务(3545)
财务管理(3524)
资源(3508)
技术(3340)
(3278)
企业财务(3244)
机构
学院(85998)
大学(81528)
管理(31102)
(27809)
研究(27546)
经济(26778)
理学(25660)
理学院(25318)
管理学(24754)
管理学院(24605)
中国(21194)
科学(19262)
(17557)
(17268)
(16804)
(16492)
(14676)
(14360)
业大(14318)
中心(14317)
(13727)
(13651)
师范(13547)
研究所(13089)
农业(12806)
技术(11880)
北京(10655)
师范大学(10446)
职业(10268)
(10154)
基金
项目(54806)
研究(42667)
科学(41258)
基金(34344)
(28975)
国家(28629)
(27987)
科学基金(24213)
社会(23420)
社会科(21860)
社会科学(21846)
(20264)
教育(20087)
编号(19976)
基金项目(18894)
成果(15869)
自然(15669)
自然科(15181)
自然科学(15175)
课题(14945)
自然科学基金(14818)
资助(14147)
(12932)
重点(12570)
(12386)
(10955)
规划(10890)
(10674)
项目编号(10618)
(10554)
期刊
(38780)
经济(38780)
研究(24507)
中国(23032)
(15466)
教育(15255)
学报(12763)
(11839)
科学(11493)
农业(10496)
技术(10380)
管理(10202)
大学(9223)
学学(8318)
业经(7906)
(7209)
金融(7209)
资源(6808)
图书(6022)
(5857)
职业(5248)
财会(4811)
问题(4661)
(4654)
(4646)
技术经济(4604)
书馆(4446)
图书馆(4446)
科技(4368)
(4334)
共检索到138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剑光  冯云飞  
一、引言 我们在描述某地气候时,通常只是说“气候宜人”,或“气候不宜人”。但不同区域、地点的气候,在质、量上总有差异,由此产生的对人的刺激,也应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气候的宜人程度是有差别的。鉴于传统的定性描述难于区别不同气候的宜人性,我们在此引入“宜人度”一词,用它来定量表示气候对人的适宜程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突破”。紧盯地方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新型城镇化注入高职院校力量;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激发职业院校发展潜力;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对外开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永宽  李玉珍  
本文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对大方县贫困状况实地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五大战略选择,认为只有实施新的扶贫开发战略,才能有望消除贫困现象,才能为达到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平  吴晓秋  黄海燕  周丕东  
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的内涵、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以贵州为代表的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面临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了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应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其他安置模式为补充"的移民思路,以及依托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移民进行安置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永国  欧阳斌  
由于自然资源开发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农业生产的低效益性等特点,导致资金支持农村建设渠道不通畅。本文从利益集团理论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在当前贵州省情下的农村资金问题。本文综合考虑长远规划和短期行为相结合,强调采取的手段和实施的效果,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最终实现逐利资金自动流向农村的目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焦雯珺  杨海龙  刘珊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名勇  
本文分析了国家将扶贫目标以贫困县为瞄准载体的优势和弊端,指出该机制的弊端体现在: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有效性较差,没有做到有贫必扶,项目瞄准不够科学和准确。以贵州省为例,提出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应将开发扶贫的瞄准对象由县向乡镇转变,由乡镇向村转变。阐述完善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的对策包括:瞄准村庄与瞄准农户相结合;制定目标规划,强化责任机制;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扶贫环节;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瞄准科学性、公正性,等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颖玲  
边远地区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由于在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和困难,具有相似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谋求自身建设的发展中也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当前文献信息正逐步走向共知、共建、共享的阶段,研究和探讨类似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莲  黄海燕  
该文运用生态现代化的一些相关理论来评价贵州省生态文明的状况,研究发现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但是总体发展水平是低下的,与国内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的差距都较大,必须审视贵州省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时存在的障碍,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炜  焦树林  安全  李银久  张洁  莫跃爽  邵雨潇  冯椰林  
基于生长季的植被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贵州省1998~2018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与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近21a植被NDVI年际变化以0.63×10~(-2)a~(-1)(P<0.01)的速率震荡上升,约有88.05%的区域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仅有1.12%的像元呈减小趋势;9个市州植被NDVI增速在0.84×10~(-2)a~(-1)(六盘水)~0.42×10~(-2)a~(-1)(黔东南)之间。(2)近21a,气候变化贡献率超过50%的地区主要有黔东南和贵阳两个地区,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区域贡献率超过50%的地区7个,贡献率占比较高为六盘水(73.67%),其余贡献率均在70%以下。(3)总体上来说,气候变化对贵州省植被起促进作用,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贵州省多数地区植被恢复的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贵州省雷山县"十五"期间农村经济情况以及"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以建设新农村思想为指导谋求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秀峰  韩灏  梁龙跃  
气候巨灾风险债券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可以合理转化由极端天气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进而有效分散政府财政和保险市场的资金压力,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选取贵州省1992—2018年间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数据,运用阈值模型测算洪灾预期损失风险数值,并从政府层面和保险机构层面评估当地风险应对能力;采用预期损失风险值为债券触发条件,根据无套利定价模型对洪灾风险债券进行定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政府部门和保险市场在面对洪灾造成的巨额直接经济损失时表现出的能力不足问题,有必要借助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资源优势;目前我国缺少有效和系统的洪灾风险分散机制,洪灾风险债券的参与主体责任分工不清晰。最后从加快培育我国巨灾风险债券市场和建立健全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波  谷晓平  古书鸿  
[目的]估算和预测分析贵州复杂地形下的气候生产潜力,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15年贵州81个气象观测站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气象资料,运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温度、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GIS空间插值和R/S等方法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温度生产潜力以9.2kg/(hm2·10年)的速率递增,降水生产潜力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13.27kg/(hm2·10年),气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钟利那  
[目的]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贵州省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农业发展效益进行客观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结果]通过对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投入与产出、耕地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各市(州)综合得分结果表明遵义市和毕节市的得分最高,分别为4. 456 595万和4. 388 418万;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的得分比较低,分别为1. 572 071万和1. 621 515万。[结论]贵州省各市(州)生态农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遵义市和毕节市的生态农业效益最好,安顺市、六盘水市、贵阳市的生态农业建设相对较弱。因此,贵州省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利用先进技术、加大生态农业的投入,从各方面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安坤  
[目的]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雷减灾能力4个方面确定13个评价指标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实现定量化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应用闪电监测资料、土壤数据库资料、GTOP30数据集以及社会经济统计和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基于目标、准则、指标层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采用投影寻踪方法获取指标权重,定量化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雷减灾能力强弱,研究综合雷电灾害风险并完成等级划分。[结果]贵州省雷电灾害风险西部高于东部,整体呈现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其中西部的水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