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9)
- 2023(10925)
- 2022(9480)
- 2021(8411)
- 2020(7349)
- 2019(16778)
- 2018(16142)
- 2017(30939)
- 2016(17360)
- 2015(19009)
- 2014(18900)
- 2013(18867)
- 2012(17625)
- 2011(15908)
- 2010(15774)
- 2009(14731)
- 2008(14560)
- 2007(13198)
- 2006(11410)
- 2005(9818)
- 学科
- 济(73087)
- 经济(73019)
- 管理(45285)
- 业(45030)
- 方法(35872)
- 企(34364)
- 企业(34364)
- 数学(31395)
- 数学方法(31148)
- 农(21932)
- 财(17980)
- 地方(17319)
- 中国(16631)
- 学(16313)
- 业经(15704)
- 农业(15275)
- 贸(14279)
- 贸易(14278)
- 易(13811)
- 环境(11793)
- 制(11530)
- 务(11065)
- 财务(11052)
- 财务管理(11026)
- 企业财务(10432)
- 技术(10319)
- 理论(9896)
- 和(9803)
- 银(9540)
- 融(9532)
- 机构
- 学院(253192)
- 大学(251948)
- 济(100385)
- 经济(98335)
- 管理(95186)
- 研究(86688)
- 理学(83287)
- 理学院(82225)
- 管理学(80746)
- 管理学院(80282)
- 中国(62235)
- 科学(59245)
- 农(55899)
- 京(51909)
- 业大(45969)
- 所(45850)
- 农业(44858)
- 财(43321)
- 研究所(42593)
- 中心(40350)
- 江(38766)
- 财经(35509)
- 范(34298)
- 师范(33807)
- 州(32862)
- 经(32185)
- 北京(31526)
- 经济学(30826)
- 院(30442)
- 农业大学(30032)
- 基金
- 项目(177937)
- 科学(138622)
- 基金(128874)
- 研究(120367)
- 家(115806)
- 国家(114849)
- 科学基金(96771)
- 社会(77092)
- 省(73781)
- 社会科(73094)
- 社会科学(73062)
- 基金项目(70431)
- 自然(65790)
- 自然科(64216)
- 自然科学(64190)
- 自然科学基金(63089)
- 划(60877)
- 教育(54650)
- 资助(51995)
- 编号(46566)
- 重点(40749)
- 发(39440)
- 部(38076)
- 创(36892)
- 计划(36273)
- 成果(35517)
- 科研(35419)
- 创新(34619)
- 课题(32653)
- 科技(32225)
- 期刊
- 济(104860)
- 经济(104860)
- 研究(63950)
- 学报(50180)
- 农(49669)
- 中国(43457)
- 科学(43199)
- 大学(35617)
- 学学(34174)
- 农业(33739)
- 财(32551)
- 管理(29195)
- 教育(19562)
- 业经(18930)
- 技术(18925)
- 融(18522)
- 金融(18522)
- 业(18221)
- 财经(16833)
- 经济研究(16709)
- 问题(14829)
- 经(14380)
- 版(14262)
- 资源(13554)
- 业大(13355)
- 科技(12650)
- 技术经济(12473)
- 商业(12417)
- 农业大学(11444)
- 统计(11407)
共检索到352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骁 李江风 姚尧 吴笛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2010—2016年贵州省旅游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贵州省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贵州省旅游效率变化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技术进步是贵州省旅游效率上升的主要贡献者。(2)从空间上看,贵州省旅游效率的空间分异明显,南部市州普遍高于北部,少数民族自治州总体高于其他市州。(3)影响因素中,政府作用和人才规模对贵州省旅游效率总体上具有正向的显著性,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贵州省旅游效率显著为负或不显著,产业结构对贵州省旅游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琼
采用贵州省2001-2014年连续14年国内旅游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利用数学降维思想,将多个原始变量通过线性组合方式组合成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定量分析贵州省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中国人均GDP、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11个原始变量均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载荷;贵州国内旅游市场受游客消费能力、旅游交通能力影响最为显著。贵州省应从针对特定人群积极营销、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发挥旅行社作用等方面作出努力,以促进本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
关键词:
贵州 旅游 主成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锦宏 曾雪 车旭航
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基于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生”系统的时空耦合态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贵州省各市(州)“三生”系统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其综合评价指数差异显著。(2)“三生”系统的重心一直位于贵阳市境内,但偏移方向有所不同;“三生”系统两两之间空间耦合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生产—生活”系统、“生活—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3)从时间上看,“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波动上升和保持稳定为主,空间上呈现出以贵阳、遵义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式结构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锦宏 曾雪 车旭航
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基于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生”系统的时空耦合态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贵州省各市(州)“三生”系统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其综合评价指数差异显著。(2)“三生”系统的重心一直位于贵阳市境内,但偏移方向有所不同;“三生”系统两两之间空间耦合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生产—生活”系统、“生活—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3)从时间上看,“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波动上升和保持稳定为主,空间上呈现出以贵阳、遵义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式结构特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云霞 管卫华 李在军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00~2012年江苏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方法、GIS软件等对江苏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入境旅游流及外汇收入稳步上升,2005年后江苏入境旅游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在2000~2005年期间,港澳游客占据江苏的主要入境客流市场,2005年后外国游客成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角;入境旅游流流质不断提高,各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江苏入境旅游流流量受民航客运量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而交
关键词:
江苏 入境旅游流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宇硕 眭任静 李拉扬
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对促进区域旅游资源优化与整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分析2006—2020年山西省11个城市的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及其交互效应。结果表明,2006—2020年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明显的U形演化轨迹,旅游生态效率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推动旅游生态效率的优化发展。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变化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一致性,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水平是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的主导影响因素,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处于波动状态,两两因子交互后呈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两种模式,表明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要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盘活闲置旅游项目、调整优化景区管理、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用地保障等涉及多部门职能的政策举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文琦 崔盼盼 许昕 孔德明
研究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贫困发生率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空间统计模型、空间变差函数、双变量LISA模型等定量方法对2003~2015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在加深,区域差异日益加剧,在空间上呈东部、南部、西部高,而中部和北部低的"U"形空间分布格局。(2)县域贫困化重心在107.047 2°E~107.174 4°E,26.668 5°N~26.713 2°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贫困化大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3)农村贫困化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南—北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农村贫困化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与农村贫困化的负相关关系最为明显,各因素与农村贫困化的双变量LISA聚类图的空间差异明显。最后,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扶贫措施和走产业扶贫的道路等方面提出了破解贵州省农村贫困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紫萍
通过贵州省游客量及旅游收入的发展变化,分析了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旅游业在贵州经济中的地位,并利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分别就规模与速度两方面计算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与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的关联度并排序,结论表明,近十年来从规模上看旅游业与GDP及三大产业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GDP,而从速度上看则为第三产业>GDP>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最后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对贵州省旅游业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游客量 旅游收入 关联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希磊 梁宏志
总结梳理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空背景下旅游政策的动态性、持续性、针对性及其方向和效果,探讨促进贵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旅游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贵州 旅游 政策演化 效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向阳 明庆忠 杨春宇 穆学青 胡金海
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系统韧性理论评价框架,综合采用熵权TOPSIS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障碍度模型,探究2011—2020年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韧性时空演化规律及分维度空间分布模式,并基于多空间尺度诊断旅游生态系统提韧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1)在时间上,2011—2020年旅游生态系统韧性呈现上升趋势,贵阳市、遵义市上升幅度明显,但各市(州)旅游生态系统韧性的差异程度逐渐变大。总体上,经济较发达地区旅游生态系统韧性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在空间上,2011—2020年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韧性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趋势,在空间上形成以“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异质性格局。(3)响应(R)是阻碍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提韧的主要维度;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占GDP比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是调节旅游生态系统韧性的主要因子。(4)提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效能、遏制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缓解旅游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矛盾、提升旅游生态系统功能是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空间修复的主攻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永慧 索南东主 张俊瑶 胡宇凡 寇志翔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分析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文选择贵州石漠化极其严重的关岭县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SPOT5/ALOS数据、2015年的高分一号/资源三号数据等,结合地面调查、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得了2010—2015年石漠化分布、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等信息;在系统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社会经济水平及石漠化治理工程等人类活动因素对贵州石漠化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关岭县石漠化土地占有很大比重(2015年占总土地面积的45%以上)且以中度石漠化为主;②石漠化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石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尤其是重度石漠化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石漠化土地的状况在恶化。③人类活动对石漠程度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土地利用类型尤其是灌木林、旱地和有林地对石漠化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人口密度较大和GDP较高的地区,石漠化程度也较高且石漠化恢复治理的效果越不明显;另外,关岭县的各类石漠化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约1/3的处于稳定和得到改善的石漠化土地是通过治理工程来实现的。本文查明了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及石漠化治理工程与石漠化演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坤 雷振仙
低风险出游和健康需求推动山地骑行旅游发展,但少有研究揭示其时空特征及机理。文章基于骑行轨迹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经验模态分解法、复杂网络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以贵州省为案例地,实证探讨山地骑行旅游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贵州山地骑行旅游发展具有成长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旺淡季分别是夏季和冬季。时序变化具有波动性和周期性,以中低频率波动为主,波动周期为9个月,峰值出现在4~8月,与贵州山地避暑旅游目的地的特征相吻合。(2)贵州山地骑行旅游时空演化呈多核心协同发展,形成以贵阳区县为极核区域,以兴义、仁怀、赤水、凯里为孤立核点,以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为骑行旅游发展轴线,由花溪、清镇、观山湖等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空间网络结构。(3)贵州山地骑行旅游的空间分异格局受到经济社会、山地自然要素、交通基础设施、生态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山地梯度、路网密度等因素的驱动作用较为明显。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多为协同增强效应,山地骑行旅游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山地骑行旅游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及其形成机理,对于协调山地旅游目的地的人地关系、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及骑行设施的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春琳
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及再次游览意向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本文基于对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游客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对该地区游客满意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千户苗寨游客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这源于其较满意的饮食环境、民族特色、风土气候、休闲娱乐和安全与管理。尽管近半数游客明确表示将会再次游览,但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和再次游览意愿,本文从政府、社区和游客三维视角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赞才 邹泉 罗文斌 张苏兰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出现发展不平衡、无效投入过多、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为促进旅游经济平衡高效发展,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为核算单位,构建中国省际旅游产业效率测度指标。综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和GIS软件,针对2006—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进行测量剖析,以此来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发现:第一,2006—2015年旅游业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604,总体效率利用水平较高但年际差异显著,总体呈"M"型的波动增长趋势;第二,通过分解效率对于总效率的贡献可以看出,纯技术效率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第三,旅游业效率存在显著区际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旅游效率较高,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只有西部地区偏低;第四,在空间分异上综合效率形成较为典型的"山"型格局,纯技术效率从"倒八"型向"V"型格局演进,规模效率分界线与"胡焕庸线"保持相对一致;第五,多数地区的旅游产业处在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通过扩大规模获取更大的效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艳玲 唐毅 马菲菲 郑绍珩
首先,结合数据从理论上分析了贵州省经济发展、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贵州省物流的需求。其次,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从物流资源因素、物流需求因素两个角度来分析贵州省物流业发展需求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得出贵州省应在物流方面,特别是物流基础配套设施方面要加大投资比例,多引进高端的物流配套设施及物流专门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贵州省物流的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