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9)
- 2023(12706)
- 2022(11057)
- 2021(10227)
- 2020(8514)
- 2019(19424)
- 2018(19237)
- 2017(37178)
- 2016(20008)
- 2015(22441)
- 2014(22405)
- 2013(22390)
- 2012(20625)
- 2011(18802)
- 2010(18852)
- 2009(17206)
- 2008(16249)
- 2007(14109)
- 2006(12551)
- 2005(10975)
- 学科
- 济(102007)
- 经济(101924)
- 管理(55554)
- 业(49526)
- 企(40302)
- 企业(40302)
- 方法(39491)
- 数学(34524)
- 数学方法(34202)
- 地方(26314)
- 中国(22445)
- 农(22175)
- 学(21241)
- 业经(19836)
- 财(18199)
- 地方经济(15767)
- 农业(15476)
- 环境(14978)
- 和(14185)
- 制(13766)
- 理论(13341)
- 贸(13280)
- 贸易(13271)
- 易(12679)
- 融(11908)
- 金融(11904)
- 划(11657)
- 技术(11642)
- 银(11216)
- 银行(11182)
- 机构
- 大学(290321)
- 学院(288541)
- 济(121803)
- 经济(119233)
- 管理(114934)
- 研究(100875)
- 理学(100008)
- 理学院(98816)
- 管理学(97187)
- 管理学院(96666)
- 中国(72319)
- 科学(62919)
- 京(61665)
- 财(51551)
- 所(50465)
- 研究所(46216)
- 中心(44548)
- 农(43451)
- 财经(41993)
- 业大(41953)
- 江(41759)
- 范(39377)
- 师范(39081)
- 北京(38960)
- 经(38062)
- 经济学(37079)
- 院(36995)
- 州(36138)
- 农业(33706)
- 经济学院(33119)
- 基金
- 项目(201294)
- 科学(158825)
- 研究(146791)
- 基金(146592)
- 家(127530)
- 国家(126522)
- 科学基金(108861)
- 社会(93630)
- 社会科(88717)
- 社会科学(88692)
- 基金项目(78813)
- 省(78356)
- 自然(70657)
- 自然科(68942)
- 自然科学(68929)
- 自然科学基金(67660)
- 教育(65907)
- 划(65785)
- 资助(59676)
- 编号(59199)
- 成果(47247)
- 重点(44850)
- 发(44053)
- 部(43840)
- 创(41098)
- 课题(40689)
- 国家社会(38431)
- 创新(38383)
- 科研(38095)
- 教育部(37547)
- 期刊
- 济(138677)
- 经济(138677)
- 研究(87918)
- 中国(50676)
- 学报(44465)
- 科学(42419)
- 管理(41844)
- 农(39094)
- 财(36526)
- 大学(33133)
- 学学(31350)
- 教育(28593)
- 农业(27428)
- 技术(25080)
- 经济研究(22476)
- 融(22314)
- 金融(22314)
- 业经(20731)
- 财经(20535)
- 问题(17780)
- 经(17516)
- 技术经济(15551)
- 图书(15137)
- 资源(14459)
- 理论(14253)
- 科技(13893)
- 现代(13413)
- 业(13395)
- 实践(12878)
- 践(12878)
共检索到420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修源 赵永涛
贵州省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在全国省际经济发展中属于落后省份。县域是省级区域的重要单元,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构成部分。以县域为单元,选取了3类10项指标,运用定量方法系统分析贵州省经济空间差异现状,借助于GIS技术将贵州省县域发展状况可视化。研究表明:贵州省内同等发展层次的县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聚集;多数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没有体现;交通通达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显著相关;少数民族区域普遍落后;旅游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鉴于此,贵州省未来发展方向是对中心城市、少数民族县域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加快区域性干道、地区性支线公路以及当地便道等次级交通道路的建设,方便物资的流通、提高旅游景...
关键词:
县域 经济发展 空间差异 贵州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英
[目的]区域贫困识别一直是贫困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县域贫困度进行等级划分以及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可为地方政府实施区域扶贫开发的优先顺序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方法]从自然、社会、经济维度,构建县域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各个县域综合得分,用以测度各县域贫困程度;运用ArcGIS的制图功能,呈现县域贫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借以分析县域贫困度的地域分异规律;运用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划分县域贫困度等级。[结果](1)贵州省66个贫困县中,综合得分最高的威宁县贫困度最大,综合得分最低的铜仁市碧江区贫困度最轻;(2)县域贫困度可划分为极重度贫困、重度贫困、中度贫困、轻度贫困及轻微贫困5个等级;(3)县域贫困度与区域地貌类型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极重度贫困县及重度贫困县大多分布在省际边界地区。[结论]贵州省县域贫困程度差异较大;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如地貌是贵州县域致贫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贫困 贫困县 贫困度 贵州省 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馨 罗阳
[目的]县域在空间地理形态上是城镇与乡村连接点,通过分析贵州省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对统筹贵州省乡村空间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贵州省乡村空间分类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其乡村空间发展水平,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结果]从贵州省乡村空间发展水平的Moran象限分布来看,村落保护对乡村空间发展的影响作用在逐渐加强,乡村空间发展的高水平县域聚集在以贵阳为中心的白水河谷地区,该地区资源丰厚,利于集中发展。低值水平区聚集在黔东北的铜仁市和黔东南的黔南州,该地区多为山地和丘陵,城镇化发展水平低,部分县域交通条件较差,乡村贫困化呈现出东部、南部、西部高,中部和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结论]贵州省县域乡村生产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其空间布局呈现较强集聚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集聚区位于合肥及沿江区域,低水平集聚区位于皖西北地区。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安徽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安徽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家强 董琳瑛 汪景宽 李双异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8年各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及发展速度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县域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县域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实力和平均水平两个分析指标的局部自相关性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
关键词:
空间统计分析 县域经济 空间差异 辽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阮欧 刘绥华 陈芳 罗杰 胡海涛
[目的]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动态、客观地监测农村贫困的时空变化对国家扶贫工作十分重要。[方法]利用OMSP/OLS夜光数据集构建的ALI(平均灯光指数)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的IPI(综合贫困指数)建立关系,进而估算贵州省县(区)域2003—2018年间综合贫困指数,分析农村贫困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1)ALI与IPI建立模型估算的IPI与真实的IPI拟合程度较好,R~(2)超过了0.86,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贵州省各县(区)域IPI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在2003年至2018年间来两者都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9.21%和2.38%,表明农村贫困度差异在逐渐增大。但贫困程度极高的县(区)域程下降趋势,由2003年的65个减少到了2018年的37个;(3)标准差椭圆分析表明贵州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椭圆覆盖面积和贫困化重心变化不大;(4)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显示,贵州各县(区)域农村贫困程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并存在较强的空间聚集现象;(5)由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可知,贵州农村的贫困程度表现出较强烈的空间关联性和组织性,贫困程度的结构空间分异引起的贫困程度空间关联作用范围呈缩小的趋势,且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呈下降趋势。[结论]夜间灯光遥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贵州的县(区)域农村贫困化程度,能够较客观的反映贫困变化。2003—2018年间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高的区域持续减少,减贫效果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磊 方成 丁烨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选取生产和生活两类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模型,对1997—2011年期间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与空间极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指标整体差异扩大,极化效应逐渐增强,生活指标整体差异与极化效应则缓慢变动,生产指标整体差异程度和空间极化效应要高于生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地区间差异与地理分区个数成反比,地区内差异则与地理分区个数成正比;在二区域地理分区条件下,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之间极化效应均呈现增强趋势,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生产指标在三区域和四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变动基本保持稳定,生活指标则在三种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均呈现显著增强趋势。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差异 空间极化 浙江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豹 白永平 罗君 黄永斌
以甘肃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2软件,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后发现:甘肃省各县整体发展比较落后且经济发展差异有拉大趋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1999—2008年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中心,位于肃南县并向西北移动;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位于河西地区;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甘肃省各县可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1999—2008年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和相对发展率表明,河西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时间演变 空间分析 甘肃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甄伟 陈胜利
全面研究黄河流域县域经济空间异质性和聚集形态变迁,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19年黄河流域9省737县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加权回归、空间滞后绝对ρ收敛分析技术,从县域经济状况、空间聚集和演化、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多角度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早期形成4个强聚集区,随着经济变迁,逐渐向"三增强二减弱"的趋势演化;县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各因素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人均储蓄、人均财政支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建议加强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协作,推进黄河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王晓珊 盛修深 刘艳艳
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分析1990年代以来广东省县域经济的差异。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广东经济发展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1995和2002年是其演变的拐点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步增大,越是发达的地区其区域差异越大;在空间演变上表现出先分散后集中再分散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县市经济类型区的分析发现:(1)广东由原来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发展为明显的圈层结构;(2)广东在极化作用持续加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扩散效应已开始显现;(3)欠发达地区总体上难以摆脱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但局部地区由于资源及特殊的机遇而优先发展起来,低水平均衡被打破;(4)原增长极范围扩大,出...
关键词:
县域经济差异 发展模式 广东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焯章 叶三薇
文章在建立湖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以此将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在对4种类型县域的经济区位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壮大和协调发展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区位差异 湖北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宏岩 翟印礼
辽宁省县域经济在近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为实现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支持,也为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辽宁省县域经济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并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并为其将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差异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艾少伟 陈肖飞 魏明洁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居民生活水平指标和经济结构指标,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方法、自然断点法及趋势分析法对多时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及居民生活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度,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的空间地域差异及空间分异显著,但近10年来总体变化趋势不大;近十年河南省各类型县域的数量波动较大,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由原来典型的"单一核心"结构发展成明显的"多核心"结构;河南省县域总体经济实力普遍较低,且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两极分化显著,两者在经济实力排名上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核心城市的带动效应显著,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增长呈现明显的"双核心"驱动。
关键词:
县域经济实力 时空差异 河南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黄彩虹 尹向来 白晨
文章以山东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5-2015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和地域分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迁移且速度加快,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收缩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空间自组织性及结构性分异有所增强,东北—西南向分异显著,内在结构形态异质性未随经济发展而减弱;全局空间关联性表明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呈显著核心—外围二元结构,局部空间关联性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极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