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7)
- 2023(14231)
- 2022(11923)
- 2021(10805)
- 2020(9315)
- 2019(20976)
- 2018(20569)
- 2017(39813)
- 2016(21755)
- 2015(24278)
- 2014(24279)
- 2013(24480)
- 2012(22853)
- 2011(20665)
- 2010(21022)
- 2009(20014)
- 2008(20210)
- 2007(18707)
- 2006(16780)
- 2005(14996)
- 学科
- 济(102584)
- 经济(102479)
- 业(90546)
- 企(72122)
- 企业(72122)
- 管理(70115)
- 农(48843)
- 方法(42408)
- 数学(32764)
- 农业(32605)
- 数学方法(32522)
- 业经(32065)
- 财(28131)
- 地方(24614)
- 中国(23268)
- 务(19741)
- 财务(19723)
- 财务管理(19695)
- 制(19537)
- 企业财务(18603)
- 学(18341)
- 技术(18053)
- 和(17945)
- 贸(17508)
- 贸易(17501)
- 环境(17020)
- 易(16915)
- 划(16456)
- 理论(16119)
- 策(16053)
- 机构
- 学院(326567)
- 大学(316048)
- 济(136423)
- 经济(133619)
- 管理(128298)
- 理学(109930)
- 研究(109304)
- 理学院(108700)
- 管理学(107080)
- 管理学院(106476)
- 中国(85647)
- 农(70178)
- 科学(68609)
- 京(66242)
- 财(60976)
- 所(56710)
- 农业(53890)
- 江(53278)
- 业大(52450)
- 中心(51768)
- 研究所(51380)
- 财经(48257)
- 州(43501)
- 经(43449)
- 范(42556)
- 师范(42203)
- 北京(41112)
- 经济学(40065)
- 院(38757)
- 省(38009)
- 基金
- 项目(213695)
- 科学(169551)
- 研究(156743)
- 基金(154686)
- 家(134325)
- 国家(133047)
- 科学基金(114743)
- 社会(101192)
- 社会科(95543)
- 社会科学(95515)
- 省(88457)
- 基金项目(83766)
- 自然(73539)
- 自然科(71660)
- 自然科学(71640)
- 划(71069)
- 自然科学基金(70382)
- 教育(68637)
- 编号(64095)
- 资助(61358)
- 成果(49603)
- 发(49258)
- 重点(48197)
- 创(46327)
- 部(46319)
- 业(44319)
- 课题(43295)
- 创新(42684)
- 国家社会(41280)
- 科研(40827)
- 期刊
- 济(164417)
- 经济(164417)
- 研究(89392)
- 农(70016)
- 中国(61323)
- 学报(48992)
- 科学(48884)
- 财(48158)
- 农业(47214)
- 管理(45528)
- 大学(36975)
- 学学(35591)
- 业经(33820)
- 融(30656)
- 金融(30656)
- 技术(27899)
- 业(25377)
- 教育(24867)
- 财经(23165)
- 经济研究(22746)
- 问题(22464)
- 经(19981)
- 技术经济(18414)
- 资源(18128)
- 版(17129)
- 世界(16412)
- 商业(16337)
- 现代(15476)
- 农村(15444)
- 村(15444)
共检索到488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万春 廖军华
[目的]贵州是生态旅游大省,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加快扶贫速度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分析贵州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地理优势,结合极值比率、密度系数及变异系数分析其区域特征。[结果]贵州省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且26. 3%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分布在距离高速公路的1~3km处,同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特有的喀斯特地形特征及丰富的水资源等融合少数民族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组成特有的贵州农业生态旅游。贵州省不同区域农业生态旅游的极值比率在3. 40~7. 50之间波动,黔西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差异最明显。密度指数在2. 50~5. 30之间波动,黔东北地区的旅游人数在贵州省最多。变异系数在1. 00~1. 60之间波动,黔东南的农业生态旅游收入在贵州省最高。[结论]贵州省农业生态旅游在地理位置上有显著的优势,且在区域间存在差异,今后应注意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并基于当地旅游优势发展适宜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旅游的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颂军,保继刚
本文对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意义、开发条件以及开发前景进行探讨 ,指出广东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 ,并指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是今后农业开发的一个方向 ,在发展广东农业生态旅游时应充分认识到农业旅游的区域性、自然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要在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基础上 ,保持其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 ,同时必须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合理布局 ,全面规划 ,突出区域性特色 ,避免重复布点 ,以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条件 区域性 广东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心贤
区域旅游地理的一本新著──简评新编《中国旅游地理》陆心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上海200062)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以人类旅行游览、休想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旅游地理学,其研究也...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于法稳
贵州省稻谷、玉米生产具有效率优势,但不具有规模优势,相对于豆类生产而言,二者具有综合优势。畜牧业生产不具有效率优势,但具有规模优势,贵州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比较优势。烤烟生产具有效率优势和有规模优势,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当前,贵州省应建设一批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促进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同时,应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为目标,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培育。此外,要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明琦 魏琴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在给当地农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低碳旅游蓬勃兴起,成为旅游业升级转型的有效举措,故生态旅游资源见长的贵州省就在大力推进低碳生旅旅游建设。贵州省在推进低碳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既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又使当地居民得到了丰厚利益,实现了良性互动、滚动发展。发展低碳生态旅游要以政府作为主导,充分发挥游客、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合力,着力构建内生驱动机制与外生驱动机制,让二者共同作用,从而推动贵州省低碳生态旅游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低碳旅游 生态旅游 贵州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立民 魏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传康
一、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位置杨吾扬曾经用一个示意图(见下图)来说明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位置。 旅游地理学基本上偏向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但与自然、经济地理都有关。从活动行为性质上讲,旅游活动具有社会文化性,因此它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但讨论风景旅游资源时离不开自然地理学。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是一项经济产业,因此,经济地理也要研究它。就是说,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它是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它的风景资源的自然部分要由自然地理学来研究,而作为旅游业则是属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或者可以这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紫萍
通过贵州省游客量及旅游收入的发展变化,分析了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旅游业在贵州经济中的地位,并利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分别就规模与速度两方面计算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与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的关联度并排序,结论表明,近十年来从规模上看旅游业与GDP及三大产业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GDP,而从速度上看则为第三产业>GDP>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最后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对贵州省旅游业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游客量 旅游收入 关联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骁 李江风 姚尧 吴笛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2010—2016年贵州省旅游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贵州省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贵州省旅游效率变化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技术进步是贵州省旅游效率上升的主要贡献者。(2)从空间上看,贵州省旅游效率的空间分异明显,南部市州普遍高于北部,少数民族自治州总体高于其他市州。(3)影响因素中,政府作用和人才规模对贵州省旅游效率总体上具有正向的显著性,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贵州省旅游效率显著为负或不显著,产业结构对贵州省旅游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传康
旅游科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旅游地理学作为旅游科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也已日益获得各方面的重视。旅游科学属于交叉科学的综合科学,旅游地理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要研究旅游地理这一专门领域,必须以多方面的学科为基础、包括地理学、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文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研究涉及旅游业有关问题的空时结构,包括空间分布和组织问题都属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伯特·布里顿 ,黄辉实
第一,学者们似乎不愿意对闲暇活动进行研究。他们喜欢从事于传统的研究劳动和“艰苦的”创作。他们认为那是庄严的职责。对于研究享受活动,则视为不正当的课题,而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第二,大规模的旅游是新兴的,是1950年至1960年的产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廷儒
读了这部《现代旅游地理学》论著,在我是欣喜不已。这是一部反映我国旅游地理学术研究水平的著作。全书有50万言,博采中外,论思纵横,逻辑严密,资料翔实,辩析入理,在我国旅游地理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中,堪称创举,不失为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颇具特色、不同凡格之作。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坤 雷振仙
低风险出游和健康需求推动山地骑行旅游发展,但少有研究揭示其时空特征及机理。文章基于骑行轨迹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经验模态分解法、复杂网络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以贵州省为案例地,实证探讨山地骑行旅游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贵州山地骑行旅游发展具有成长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旺淡季分别是夏季和冬季。时序变化具有波动性和周期性,以中低频率波动为主,波动周期为9个月,峰值出现在4~8月,与贵州山地避暑旅游目的地的特征相吻合。(2)贵州山地骑行旅游时空演化呈多核心协同发展,形成以贵阳区县为极核区域,以兴义、仁怀、赤水、凯里为孤立核点,以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为骑行旅游发展轴线,由花溪、清镇、观山湖等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空间网络结构。(3)贵州山地骑行旅游的空间分异格局受到经济社会、山地自然要素、交通基础设施、生态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山地梯度、路网密度等因素的驱动作用较为明显。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多为协同增强效应,山地骑行旅游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山地骑行旅游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及其形成机理,对于协调山地旅游目的地的人地关系、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及骑行设施的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洁卉
[目的]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研究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对今后合理优化农业生态旅游布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3个指标来分析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1)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呈集聚分布,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中南部和东北部地区。(2)从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数目看,邢台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个数最多,为38个,占总数的19.68%。其次是保定市,为28个,占总数的14.51%。沧州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数目最少,仅为6个,占总数的3.11%。(3)各地级市中,邢台市和秦皇岛市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分别为30.43个/万km~2和24.32个/万km~2。沧州、承德和张家口的分布密度较低,分别为4.47个/万km~2、3.04个/万km~2和4.17个/万km~2。(4)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是影响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市域分布不均匀,各地市间发展极不平衡。今后,一方面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增加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发挥当地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逐步缩短地区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灵稚 苏维词 杨振华 郑群威
为分析山地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制定种植结构的调控途径,采用C-PCA耦合模型(典型主成分分析)对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演变的15个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逐渐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经济作物比重上升,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分别以7.24%和2.95%的速率增长;(2)通过C-PCA耦合模型的贡献率得出种植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仓储运输业比重、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农业人口比重,其对应累计贡献率达86.04%;(3)调控山地农业种植结构,不仅需要发展山地高效复合型农业,提高种植系统抗灾能力,还需借助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云平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山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