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7)
- 2023(14597)
- 2022(12121)
- 2021(11351)
- 2020(9299)
- 2019(21482)
- 2018(21570)
- 2017(40801)
- 2016(22758)
- 2015(25902)
- 2014(26165)
- 2013(25610)
- 2012(23626)
- 2011(21010)
- 2010(21145)
- 2009(19450)
- 2008(19224)
- 2007(17276)
- 2006(15545)
- 2005(13751)
- 学科
- 济(89198)
- 经济(89090)
- 管理(66643)
- 业(60051)
- 企(49638)
- 企业(49638)
- 方法(37116)
- 数学(31110)
- 数学方法(30603)
- 农(27227)
- 中国(26774)
- 学(21931)
- 业经(21874)
- 财(21694)
- 地方(21289)
- 环境(18156)
- 农业(17852)
- 制(16853)
- 理论(16316)
- 和(15667)
- 贸(14739)
- 贸易(14729)
- 易(14228)
- 划(14142)
- 技术(13875)
- 银(13803)
- 银行(13761)
- 教育(13536)
- 发(13477)
- 务(13328)
- 机构
- 大学(321156)
- 学院(320274)
- 管理(124376)
- 济(119003)
- 经济(115945)
- 研究(108978)
- 理学(106267)
- 理学院(105036)
- 管理学(102890)
- 管理学院(102336)
- 中国(81464)
- 京(70605)
- 科学(70511)
- 所(55649)
- 财(55499)
- 农(54293)
- 研究所(50405)
- 中心(49970)
- 江(49778)
- 业大(49345)
- 范(45294)
- 北京(45135)
- 师范(44866)
- 财经(43576)
- 州(42693)
- 农业(42054)
- 院(39935)
- 经(39349)
- 师范大学(36064)
- 技术(35938)
- 基金
- 项目(216440)
- 科学(168324)
- 研究(159290)
- 基金(153481)
- 家(133812)
- 国家(132631)
- 科学基金(113119)
- 社会(97402)
- 社会科(91927)
- 社会科学(91897)
- 省(86062)
- 基金项目(81755)
- 自然(73820)
- 教育(72908)
- 划(72003)
- 自然科(71997)
- 自然科学(71979)
- 自然科学基金(70618)
- 编号(66276)
- 资助(62829)
- 成果(54742)
- 重点(48405)
- 发(46386)
- 课题(46385)
- 部(46153)
- 创(44161)
- 创新(41143)
- 科研(41079)
- 项目编号(40177)
- 大学(39891)
- 期刊
- 济(140135)
- 经济(140135)
- 研究(95681)
- 中国(66985)
- 学报(53741)
- 农(51122)
- 科学(48235)
- 管理(46462)
- 教育(42945)
- 财(41817)
- 大学(40274)
- 学学(37288)
- 农业(35210)
- 技术(29056)
- 融(27937)
- 金融(27937)
- 业经(23734)
- 图书(21099)
- 财经(20705)
- 经济研究(20087)
- 问题(18645)
- 业(17800)
- 经(17588)
- 科技(16082)
- 理论(16020)
- 版(15872)
- 资源(15278)
- 技术经济(15027)
- 现代(14786)
- 实践(14720)
共检索到484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肇军
生态文明建设对贵州有着特殊的意义,绿色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在加快,但城镇数量和规模总体仍然落后,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适宜的绿色城镇化路径成为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绿色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与创新,它一方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促进污染治理的空间集中、减少治理成本。贵州应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贵州省情和发展需要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城镇化 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红贵 汪成
生态文明的城镇化真谛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既要实现城镇的绿色发展,也要实现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由于工业文明的城镇化建设缺乏生态资产的统一管理,生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态补偿机制匮乏、公众的生态文明低下等等,这些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的绿色城镇化进程。文章对生态文明的绿色城镇化道理及其推进中的困境与对策选择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城镇化 生态文明制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万球 丁予聆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走出发展中的困境,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不二选择。绿色技术创新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技术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城镇化的绿色技术创新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走出一条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这样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绿色技术创新之路。
关键词:
城镇化 绿色技术创新 技术的社会建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靖霞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城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通过分析绿色信贷支持生态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指出绿色信贷支持生态城镇化建设需要政府、环保部门、银行、企业共同努力,而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是提高绿色信贷运行效率的关键,因此,探寻合适的绿色信贷支持路径对于加快生态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宏法 邹成效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对着环境社会技术主体的绿色规制和市场上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并存的状况,消费者进行"绿色表达"的方式主要有绿色购买、绿色创新、绿色处置和绿色传播。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消费者 “绿色表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衡舒雅 张伟 李雨晴
绿色城镇化是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石漠化则是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入解析绿色城镇化建设与石漠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探索其交互促进机制,对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石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贵州省为例,综合利用耦合协调模型、GIS空间分析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在县域尺度上测算其绿色城镇化和石漠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识别主要障碍因子,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20年间,研究区绿色城镇化和石漠化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低。(2)研究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格局。HH集聚单元大多集中在贵阳市附近,而LL集聚单元则主要分布于贵州西部。(3)研究期间,道真县—册亨县一线的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并向东南—西北两侧递减。(4)研究区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于绿色城镇化系统,石漠化系统的影响在逐步降低。(5)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加强绿色城镇化建设与石漠化治理的有机整合,针对各县域的主要障碍因子,探索差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绿色城镇化和石漠化的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继军 刘岩 张子涵
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城乡绿色发展的抓手,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如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必将产生积极的绿色发展环境效应。本文以中国部分省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施的户籍制度改革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人口城镇化对大气环境状况的实际影响,探究人口城镇化的绿色发展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新型城镇化践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研究发现,第一,户籍制度改革显著改善了大气环境状况,其对实验组省份年均PM2.5浓度的抑制效应约为2.466微克/立方米。研究基本结论在通过包含PSM-DID、安慰剂检验以及工具变量等方法在内的一揽子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第二,户籍制度改革主要通过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渠道来改善大气环境状况。第三,户籍制度改革对大气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效应仅在短期有效,长期来看并无改善效应,且政策的改善效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中并不显著。第四,利用SDM-DID模型检验发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对周边地区具有溢出效应,且政策溢出效应大于政策的直接效应。鉴于此,各地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手抓;同时对综合实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提供配套技术以及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当地农业绿色生产,加强对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居民宣传“绿色发展”教育力度;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应积极探索构建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域的协作组织机构,强化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带来的正外部性,协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振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国勇 杨文谢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城镇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发展不均衡、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城镇产业聚集度低等问题。贵州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和生态文明之路,把打造日益繁荣的城市群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
贵州 城镇化 现状及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颜淑婧 张赢丹 毕爱琦 高楠 李馨怡 王旭
文章以住建部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北方新型城镇化试点进行的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北方地域特色确定出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了北方新型城镇化中绿色建筑的评价系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飞虎 陈佳丽 黄兴
在推进“双碳”目标和城镇化亟须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绿色公共投资对绿色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积极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公共投资对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类U”型关系;(2)从区域层面看,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公共投资对绿色城镇化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加显著;(3)在绿色公共投资影响绿色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中,绿色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23.1%。在策略问题上,应采取加大绿色公共投资力度、优化绿色公共投资区域配置结构、强化绿色公共投资监管等措施,积极发挥绿色公共投资提升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效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卫平
新时代的今天,随着近郊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趋势不断深化,有关失地农民的利益问题日益激化。如何解决这一诉求问题已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在失去土地之后,农民成了"就业无岗、种田无地以及社保无份"的人员,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游离,成了新时代的弱势群体。基于此,本文浅谈城镇化建设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供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失地农民 利益诉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贵
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将发展绿色产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强调绿色的理念和内涵,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最大容量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把绿色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其以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着力点,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栋梁,所以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育。文章根据相关教学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石少龙
一、城镇化建设中的若干涉粮问题(一)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增产,连续6年超过5亿吨。面对粮食丰产,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存有几个误区。一是"粮食过关论"。一些人士认为,我国粮食已经站上甚至站稳5亿吨的台阶。有机构预测,今年粮食总产将登上6亿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孟海涛 李晓珍 李国卿
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我国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基本经验。在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 ,存在着建成区规模小、容纳量小、城市功能不全、特色不突出、有城无市等问题。本文根据河北的省情 ,提出了中心城市要扩大规模 ,增强辐射功能 ;小城镇发展要抛开“乡乡建镇”的模式 ,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 ,突出发展重点 ,实行“择优扶强”的城镇发展战略。
关键词:
城镇化 三农问题 劳动力转移 产业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