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4)
2023(7901)
2022(6906)
2021(6594)
2020(5732)
2019(13340)
2018(13405)
2017(25802)
2016(14729)
2015(16865)
2014(17128)
2013(17334)
2012(16562)
2011(15122)
2010(15402)
2009(14665)
2008(14856)
2007(13807)
2006(12281)
2005(10953)
作者
(45491)
(38954)
(38638)
(36760)
(24610)
(18896)
(17621)
(15329)
(14731)
(13976)
(13332)
(13053)
(12381)
(12323)
(12233)
(12231)
(11944)
(11415)
(11221)
(11162)
(9882)
(9723)
(9657)
(8965)
(8957)
(8866)
(8739)
(8643)
(8166)
(8094)
学科
(64695)
经济(64646)
(46475)
(44531)
管理(34154)
农业(30577)
方法(26456)
数学(23775)
数学方法(23585)
(23165)
企业(23165)
业经(16876)
中国(15841)
地方(14857)
(13346)
(13209)
(12899)
(12346)
贸易(12344)
(11995)
(11116)
农业经济(10245)
(9439)
环境(9384)
(9140)
农村(9128)
(9098)
(9022)
银行(8993)
(8808)
机构
学院(219624)
大学(214791)
(89075)
经济(87095)
管理(80913)
研究(77879)
理学(69409)
理学院(68623)
管理学(67360)
管理学院(66968)
(65590)
中国(59723)
科学(51335)
农业(51127)
(45974)
业大(43549)
(42821)
研究所(39047)
中心(37438)
(37430)
(36067)
农业大学(31309)
(30542)
财经(29530)
(29105)
师范(28816)
(28753)
北京(28366)
(26710)
(26703)
基金
项目(144102)
科学(109960)
研究(104060)
基金(100710)
(89254)
国家(88397)
科学基金(72788)
社会(63378)
(59762)
社会科(59465)
社会科学(59440)
基金项目(54174)
(48741)
自然(47082)
教育(46328)
自然科(45745)
自然科学(45728)
编号(45172)
自然科学基金(44893)
资助(41064)
成果(36370)
(35729)
(33410)
重点(32628)
(31931)
课题(30229)
(29158)
科研(27788)
(27702)
计划(27691)
期刊
(105402)
经济(105402)
(69001)
研究(58265)
农业(47283)
中国(46167)
学报(42015)
科学(35945)
大学(30386)
学学(28851)
(27573)
业经(23832)
(23195)
管理(22868)
(21709)
金融(21709)
教育(19986)
技术(17982)
问题(15828)
(14349)
农村(14234)
(14234)
农业经济(14033)
财经(13853)
经济研究(13744)
资源(13671)
业大(12571)
世界(12251)
(11818)
图书(11691)
共检索到330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学辉  袁洁  陈惠查  何海永  陈小均  游俊梅  吴石平  王云月  
对贵州98份旱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质间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类型丰富,可选择性大。10个农艺性状可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7.03%。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由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2个性状决定,第二主成分主要由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穗长3个性状决定,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单株产量,第四主成分反映了粒宽与生育期的情况。根据主成分值对供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紫黑糯、红壳粳、光壳粳糯(2)等10个旱稻种质在穗型、结实率、分蘖、单株产量等性状上表现较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翁伯琦  雷锦桂  王义祥  肖淑霞  唐翔虬  江枝和  
对添加外源硒姬松茸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进行研究,从姬松茸的盖厚度、盖重、盖直径、柄长、柄直径、柄重、朵重、产量等8项农艺性状指标中确定具有影响效应的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农艺性状与形态学效应因子,第2主成分为增盖重效应因子,第3主成分为盖大小效应因子.第1主成分较全面地反映了外源硒添加量对姬松茸生长的影响,为期望效应因子,是提高姬松茸品质的主要参考性状组.培养料中添加30mg/kg外源硒(亚硒酸钠溶液)的效果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松强  李向东  王石华  张忠林  
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宽比、播始历差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5.69%的前5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2=4.19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3大类型:第1大类群为为晚熟、高秆、适穗、多粒类型;第2大类群为早熟、中秆、长穗、重粒类型;第3类群为晚熟、高秆、多穗、多粒、轻粒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苗昊翠  李利民  张金波  肖菁  
对资源库中收集保存的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的株高、千粒重、单株分枝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9.0917%;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可分成2大组群,各个组群都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其中组群1的25份种质资源的单株分枝数、单株产量、千粒重等指标都比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长萍  谢军  聂启军  汪李平  
对 2 3份苦瓜品种 (系 )的 2 4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其中 16个差异显著的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得出前 3个主成分分别为早熟因子、产量因子和生长势因子。这 3个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 76 .2 % ,可用于苦瓜品种性状的综合评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继祥  刘后利  
采用主成分分析,把甘蓝型油菜49个杂交组合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归纳为5个主成分,即产油因子、角果因子、长度因子、种质因子、粒质因子,它们约占总遗传变异量的90%。根据各主成分遗传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高产、优质油菜品种,应首先注意选择全株角果总数和主序角果数较多的、产油量高的杂种,结合选择主序较长的后代材料,然后选择分枝数较多的双低优系。根据上述选择原则,已选出10个产油量高、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龙  李存龙  李俊  陶永宏  杨芬  玉尖章  韦永贵  罗天刚  卢光辉  
选用来自5个不同地方香型软米水稻品种和自主选育的6个香型软米保持系材料,按照NCⅡ交配设计,对其F1代11个主要经济性状作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除剑叶长、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基因加性效应不明显,剑叶宽和每穗总粒数的非加性效应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亲本加性效应对每穗总粒数、剑叶宽、株高、千粒重和有效穗的形成起主导作用,而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穗长和剑叶长的性状表达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全生育期则受来自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除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剑叶宽的性状表达主要受保持材料影响外,其余多数性状主要受地方香型软米资源控制;八宝谷、豪木允、豪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军生  党占海  张建平  王利民  李闻娟  张瑜  陈芳  张琼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秀芬   黄小娟   郭素云   黄珍玲   陈会鲜   兰秀   杨海霞   丁家东   何文  
【目的】对凉粉草种质资源的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为凉粉草种质资源筛选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 8 份凉粉草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采用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8份凉粉草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8份凉粉草种质光合性状变异系数为6.53%~26.94%,广义遗传力为48.47%~99.14%;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6.26%~36.44%,广义遗传力为69.85%~99.63%。对8份凉粉草种质的2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145%,基本解释20个性状中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的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细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_(s)),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是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_(n)),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叶宽、叶片面积和茎粗。通过综合得分初步筛选出X2、X3和X4为凉粉草优良种质。聚类分析将8份凉粉草种质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表现为叶片大,节间长,主茎粗且长,光合能力强,产量高;第Ⅱ类群表现为叶片较大,主茎短,产量低;第Ⅲ类群表现为叶片小,主茎较长,SPAD值高。【结论】8份凉粉草种质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其中X2、X3和X4种质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杂交优良亲本。在品种选育早期应把SPAD、C_(i)和T_(r)等高遗传力性状纳入到品种筛选的目标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锦山  刘彩霞  戴振建  杨文才  王俊英  郎德山  沈火林  
为阐明普通大葱和分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数量性状间的关联性,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国内外116份葱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16份葱种质的12个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25.25%~146.38%,基于形态标记划分的5个组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单株重与假茎重、叶长、株高、出叶孔间距、叶扁宽和假茎长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单株重、株高、假茎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18%,其反映的信息与基于12个数量性状的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立平  王建飞  李余生  张洪南  张红生  翟虎渠  杨图南  
调查了太湖稻区 163 份粳稻地方品种和 16 份 60~90 年代的高产粳稻品种的13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对其中有显著差异的 10 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 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 179 份材料划分为5 组 13类;依据各类的平均值计算理论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单穗重、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总粒数, 说明超高产品种必须有较高的穗重和适宜的穗数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飞  余显权  赵福胜  舒中兵  
以同核异质不育系K型贵香1A、WA型贵香1A、DA型贵香1A、D型贵香1A、G型贵香1A、ID型贵香1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贵香1B为材料,在贵阳花溪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之间的叶龄数差别不大,但都大于保持系;6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分蘖力从高到低依次为WA型贵香1A、DA型贵香1A、D型贵香1A、K型贵香1A、G型贵香1A、ID型贵香1A;不育系的午前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K型贵香1A、WA型贵香1A、D型贵香1A、ID型贵香1A、G型贵香1A、DA型贵香1A;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均高于保持系;保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也早于各不育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张三元  曹桂兰  叶昌荣  徐福荣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200个F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正常生长环境)、昆明(自然低温胁迫)、公主岭(冷水胁迫)、韩国春川(正常生长环境和冷水胁迫)等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进行了上述农艺性状的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环境下检测到与上述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共44个,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qCL1a、qCL1b、qCL5a、qCL6b、qPL1a、qPL3a、qPL6b、qPL6c、qPL7b、qSP8b、qSP1c、qSP11a、qSP12和qPE1至少在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建琴  方标  黄敏  王腊梅  钟辰  许语辉  赵鹏珂  王向东  王化琪  
本研究采用抗生素筛选种子的方法对126份旱稻297的Ac转基因材料T2代种子做抗性筛选,经T3、T4、T5逐代筛选得到64份纯合材料和23份非纯合材料,共87个转化事件(94个株系)。分析了后代株系与产量相关的11个农艺性状变异特点,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份分析以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转Ac基因株系间多数农艺性状围绕对照旱稻297均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异;2)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尤其株高越高主茎穗总粒数相对较多,主茎结实率较大,千粒重相对较大,是可用作提高产量潜力的有利相关变异;3)11个农艺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由前6个主成份解释,主成份1和主成份2累积贡献率近50%,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桂敏  龙洪进  钟秋月  杜磊  张芮豪  钟利  
对50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9个性状中仅首花节位和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而果肉厚、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心室数、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6个性状是决定朝天椒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果肉厚、单株果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株幅对朝天椒单株产量有直接正向效应,单果重对朝天椒单株产量主要是间接影响。因此在朝天椒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多注意这些性状,着重提高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朝天椒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