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16)
- 2023(3781)
- 2022(3148)
- 2021(2910)
- 2020(2560)
- 2019(5615)
- 2018(5778)
- 2017(10154)
- 2016(6000)
- 2015(6865)
- 2014(6958)
- 2013(6573)
- 2012(6299)
- 2011(5716)
- 2010(5719)
- 2009(5190)
- 2008(4986)
- 2007(4536)
- 2006(4001)
- 2005(3584)
- 学科
- 济(20387)
- 经济(20352)
- 管理(14468)
- 业(11823)
- 企(8876)
- 企业(8876)
- 学(7105)
- 农(7012)
- 中国(6918)
- 方法(6801)
- 制(6207)
- 地方(6198)
- 体(5687)
- 数学(5560)
- 数学方法(5488)
- 财(5265)
- 理论(4677)
- 农业(4511)
- 业经(4360)
- 融(4198)
- 金融(4191)
- 银(4102)
- 银行(4080)
- 行(3974)
- 教育(3930)
- 体制(3343)
- 和(3196)
- 地方经济(3011)
- 环境(2857)
- 度(2798)
- 机构
- 学院(81200)
- 大学(80791)
- 研究(32336)
- 济(28250)
- 经济(27465)
- 管理(26496)
- 中国(23404)
- 理学(22061)
- 理学院(21748)
- 科学(21591)
- 管理学(21220)
- 管理学院(21067)
- 农(20082)
- 京(18049)
- 所(17443)
- 研究所(15980)
- 农业(15842)
- 中心(14844)
- 业大(14842)
- 江(14771)
- 州(14507)
- 财(14441)
- 省(12295)
- 范(11907)
- 院(11894)
- 师范(11684)
- 技术(11537)
- 北京(11093)
- 财经(10746)
- 农业大学(9964)
- 基金
- 项目(56033)
- 科学(42693)
- 研究(39510)
- 基金(38801)
- 家(35485)
- 国家(35168)
- 科学基金(28528)
- 省(23547)
- 社会(23460)
- 社会科(22009)
- 社会科学(22004)
- 基金项目(20367)
- 划(19796)
- 自然(18876)
- 教育(18737)
- 自然科(18425)
- 自然科学(18415)
- 自然科学基金(18037)
- 编号(16139)
- 资助(15811)
- 成果(13961)
- 重点(13209)
- 课题(12654)
- 发(12312)
- 部(11913)
- 计划(11504)
- 创(11369)
- 体(11131)
- 科研(10832)
- 创新(10674)
共检索到131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薛伟杰 郭健康 杨志 曹恒源 安苗
为探讨长江和珠江流域野生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的外形差异,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和框架测量数据,运用多元分析法比较了长江流域乌江沿河、锦江铜仁大眼鳜群体和珠江流域北盘江关岭大眼鳜群体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铜仁段大眼鳜群体的眼最小,沿河段大眼鳜群体的体型最薄,而关岭段大眼鳜群体的体型最厚,吻最短但尾柄最长。经数据标准化和参数选择后,12个性状参数的数据被用来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4.255%
关键词:
大眼鳜 多元分析 差异系数 种群鉴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慧荣 欧阳徘徊 李桂峰 孙际佳 夏雨 王紫钰 刘丽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广西三江段的右江(ZY)、左江(YJ)及红水河(HSH)野生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群体的110个个体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对33项(11项传统形态与21项框架形态)形态学可量性状比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依据可量性状的lSD单因素比较分析结果,3个种群大眼鳜的显著差别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部性状特征;其中,红水河群体分别与右江群体、左江群体在头部[HW/Bl、eD/Bl、u(10-11)]及...
关键词:
大眼鳜 野生群体 形态差异 珠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起群 吕浩 逄娇慧 赵金良
为探讨长江流域大眼鳜(Sinipercakneri)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长江大眼鳜野生群体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支撑,本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及控制区(D-loop)全序列,对4个群体(赤水河群体-CS、南京群体-NJ、岳阳群体-YY、宜昌群体-YC)共计79尾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获得了长1141 bp的Cyt b基因全序列,共检测到2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d)指数为0.685 (CS)~0.924 (YC),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π)指数为0.176%(CS)~0.285%(YY)。群体内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均在0.002~0.003。(2)获得了长度为834~840bp的D-loop全序列,在79尾个体中共检测到4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754 (CS)~0.990 (NJ),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548%(CS)~1.412%(YC)。群体内遗传距离在0.005(CS)~0.014(YC),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008~0.012,提示4个野生群体均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的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长江流域大眼鳜野生群体无显著遗传结构差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刘海平 朱挺兵
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属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为了解黑斑原两个野生群体间是否存在形态差异及差异分化的程度,对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干流日喀则拉孜江段的样本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共测量了10项常规可量性状和19项框架结构性状。结果表明,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林芝群体与日喀则群体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日喀则群体的形态特征多样性高于林芝群体,两江段的黑斑原只根据形态特征难以完全分开;且形态差异呈现多元化现象,所测性状不足以概括两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差异检测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表观形态差异未达到亚种的水平。环境差异及生存压力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两个群体形态差异分化的主要原因,而之前群体间广泛的基因交流可能抑制了这种分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刘海平 朱挺兵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为了解黑斑原鮡两个野生群体间是否存在形态差异及差异分化的程度,对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干流日喀则拉孜江段的样本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共测量了10项常规可量性状和19项框架结构性状。结果表明,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林芝群体与日喀则群体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日喀则群体的形态特征多样性高于林芝群体,两江段的黑斑原鮡光依靠形态特征难以完全分开;且形态差异呈现多元化现象,所测性状不足以概括两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差异系数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表观形态差异未达到亚种的水平。环境差异及生存压力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两个群体形态差异分化的主要原因,而之前群体间广泛的基因交流可能抑制了这种分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 朱文彬 董在杰 吕帆 公翠萍 刘念 袁新华
通过测定中国台湾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3个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比分析了3个群体间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6个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在与出肉率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比例性状上,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与以色列红罗非鱼、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均存在显著差异。8个可量比例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形态最接近,而与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4.804...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侯俊利 张浩 赵峰
利用PCR技术扩增我国3个不同海域(渤海湾、东海的舟山海域、南海的广东沿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线粒体COⅠ的基因片段,得到长度为604bp的片段,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地区48尾银鲳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8条序列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3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6个,各群体内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渤海8个、舟山26个、广东1个;48个个体具有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622和0.0028。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3%,而101.03%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3群体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戴芳钰 马甡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野生群体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4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舟山2个群体形态最为接近,鸭绿江口和莱州湾2个群体形态较为接近。对样本所属群体进行判别分析,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7.0%,其中海州湾最低,为80.0%;莱州湾最高为92%。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0.8%,其中海州湾最低,为72.0%;鸭绿江口最高,为96%。并建立4个群体各自的判别函数公式。通过对16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到了4个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形态比例参数。3...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龙 石林林 梁宏伟 李青彬 李艳和
运用T检验和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长江流域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体重、头胸甲长、宽和腹节总长是引起雌雄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显示,江苏高邮和江苏洪泽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重庆忠县、江西湖口、湖北荆州和湖北洪湖群体与江苏高邮、江苏洪泽、上海崇明和四川宜宾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003%,其中第1和第2主成分是克氏原螯虾的腹节因子,贡献率最大;10个不同水域的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腹节上。判别分析中,雌性综合判别率为64.7%,雄性综合判别率为65.6%,判别率较低。变异系数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使它们分化到亚种水平。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于飞 张庆文 孔杰 栾生
选择2003~2004年进口的4个大菱鲆不同进口群体(英国、法国1、法国2、法国3),测定了其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和尾柄长等7项形态性状。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大菱鲆的6项比例形态性状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法国1和法国2群体间形态最接近,而与英国群体、法国3群体的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两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61.069%,主成分2为34.343%,累计贡献率为95.412%。以判别分析建立了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46.7%~80.0%(P1)和51.7%~77.4%(P2),综合判别率为62...
关键词:
大菱鲆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奎 王雁 郑宝强 朱向涛 吴红芝 史倩倩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野生滇牡丹40个群体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其花粉有较明显的多样性。不同群体的花粉赤道面观多为长球形,少数为超长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具三拟孔沟,外壁纹饰形态多样,可分为小穴状、穴状、网状、粗网状、皱波-网状、皱波状等。按照数量分类学性状对40个群体进行了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结合表型性状特征分析认为花粉形态与植株不同群体及花色等密切相关。最后讨论了花粉形态在牡丹分类和系统演化方面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滇牡丹 群体 花粉形态 亲缘关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侯吉伦 赵雅贤 任建功 王桂兴 陈睿毅 骆明飞 王玉芬 刘海金
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东港、绥中、秦皇岛、青岛、舟山以及珠海等6个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地理群体的8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花鲈群体可被分为两支:来自黄海、渤海海域的东港、秦皇岛、绥中和青岛群体为一支(北方群体);东海海域的舟山群体和南海海域的珠海群体为另一支(南方群体)。南北群体间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和舟山群体相比,珠海群体和北方群体的亲缘关系更近。主成分分析获得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1.726%、27.744%和14.075%,累计贡献率为73.545%。利用8个变量构建的6个地理种群的判别...
关键词:
花鲈 多元分析 形态差异 逃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伟 陈立侨 顾志敏 彭士明 李云凯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7个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分为三支,南湾、兴凯湖、太湖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聚为另一支,而浮桥河群体则相对独立为一支。三个分支中浮桥河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主成分分析显示,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等31项形态特征中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对各群体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其中,太湖、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间的差异最为显著。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7个不同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90%。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7个不同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阳 庄平 张涛 侯俊利 赵峰 黄晓荣 汤滔
针对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群体分布广泛,种群结构不明等突出问题,本实验分别采集了来自江苏东部海域(QD)、广东湛江附近海域(ZJ)、上海崇明附近海域(CM)、海南琼海附近海域(QH)4个地理群体共计144个样本,借助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为多鳞四指马鲅不同地理群体结构研究提供资料。本文对144个样本数据校正后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4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结果表明,4个群体分为两支,CM和QD群体欧式距离最为接近,聚为一类;ZJ和QH群体聚为一类。CM、QD群体和ZJ、QH群体亲缘关系较远。主成分分析结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爱华 吴杨平 姚国兴 张志伟 吴建平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
关键词:
丽文蛤 文蛤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