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3)
- 2023(13881)
- 2022(11962)
- 2021(11065)
- 2020(9295)
- 2019(21507)
- 2018(21113)
- 2017(41557)
- 2016(22653)
- 2015(25197)
- 2014(24975)
- 2013(25009)
- 2012(23075)
- 2011(20796)
- 2010(20446)
- 2009(18674)
- 2008(17927)
- 2007(15562)
- 2006(13457)
- 2005(11742)
- 学科
- 济(91755)
- 经济(91647)
- 管理(63369)
- 业(60700)
- 企(50165)
- 企业(50165)
- 方法(44624)
- 数学(39265)
- 数学方法(38865)
- 财(23158)
- 学(23157)
- 农(23096)
- 中国(22486)
- 业经(19368)
- 地方(18211)
- 制(15748)
- 农业(15745)
- 贸(15520)
- 贸易(15515)
- 易(15003)
- 务(14859)
- 财务(14797)
- 财务管理(14767)
- 理论(14255)
- 企业财务(14131)
- 技术(14095)
- 环境(13726)
- 和(13710)
- 银(13078)
- 融(13040)
- 机构
- 大学(321167)
- 学院(317228)
- 管理(125563)
- 济(123337)
- 经济(120694)
- 理学(109600)
- 研究(108719)
- 理学院(108339)
- 管理学(106368)
- 管理学院(105809)
- 中国(79052)
- 科学(70372)
- 京(68655)
- 农(57724)
- 财(56217)
- 所(55301)
- 业大(52077)
- 研究所(50893)
- 中心(49068)
- 财经(45978)
- 江(45895)
- 农业(45893)
- 北京(42853)
- 经(42058)
- 范(41465)
- 师范(40956)
- 院(40009)
- 州(39609)
- 经济学(37563)
- 财经大学(34633)
- 基金
- 项目(226372)
- 科学(177344)
- 基金(165330)
- 研究(159899)
- 家(146552)
- 国家(145404)
- 科学基金(123939)
- 社会(100246)
- 社会科(94977)
- 社会科学(94948)
- 省(87975)
- 基金项目(87901)
- 自然(83446)
- 自然科(81507)
- 自然科学(81480)
- 自然科学基金(80029)
- 划(75281)
- 教育(72951)
- 资助(68849)
- 编号(63512)
- 成果(51033)
- 重点(50734)
- 部(49896)
- 发(47713)
- 创(46836)
- 科研(44214)
- 课题(43922)
- 创新(43730)
- 计划(42575)
- 教育部(42185)
- 期刊
- 济(128753)
- 经济(128753)
- 研究(90696)
- 中国(60097)
- 学报(57730)
- 科学(51384)
- 农(51283)
- 管理(44471)
- 大学(42382)
- 财(41159)
- 学学(40068)
- 农业(35634)
- 教育(33006)
- 融(26265)
- 金融(26265)
- 技术(25187)
- 财经(22402)
- 经济研究(21023)
- 业经(20754)
- 经(18974)
- 业(18439)
- 问题(16942)
- 图书(16878)
- 科技(15782)
- 版(15448)
- 理论(15347)
- 业大(15061)
- 技术经济(14599)
- 资源(14323)
- 实践(14072)
共检索到453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亚香 谢宇轩 李阳兵 王萌萌 李珊珊 程星
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坝子是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贵州省人类活动最为显著的区域,探讨贵州省坝子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功能演变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1966~2016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建立坝子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以贵州典型坝子涟江坝子为例,进行了坝子土地利用显性和隐性转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66~2016年,坝子经历了土地利用的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耕地转型与功能演变相互协同耦合变化阶段特征明显,其实质是坝子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转型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主导而成。案例研究表明贵州坝子土地利用转型总体可分为粗放式阶段、粗放式向集约化过渡阶段、逐步集约化阶段和集约化增强阶段。"个体、政府和市场"3个层面和"文化、制度、社会经济、人口技术区位"4个重要因素是坝子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控制系统。
关键词:
贵州坝子 土地利用 功能转型 阶段模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丽君 程久苗 程建 费罗成
研究目的:探索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实证检验、政策响应机制。研究方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效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吻合,各影响因子作用结果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中东部以及东北地区自然因素为土地利用隐性转型核心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在经济发展滞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对提升隐性形态发挥重要作用。(2)自然因素约束土地利用转型;转型进程与整体经济发展进程相吻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区位改善、技术进步都与隐性转型存在显著相关性;政策制度对隐性转型方向与效果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论:未来要科学合理管控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并适时调整和创新目标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探究土地利用转型格局、过程与模式以改进土地管理政策、调控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横向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吻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在空间上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减小,局部呈“条带状”和“抱团式”集聚;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格局变化、城镇化、差别化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转型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转型周期呈现“S型”演化态势;各省市所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差异较大,但整体处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进城 张宗泽
文章利用2016—2018年我国26个省份季度面板数据,分别构建PPP项目与地方隐性债务、政府显性债务的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当期PPP项目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显著的正效应,随着PPP项目投资额的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显著增加,而滞后一期PPP项目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当期PPP项目对于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同样存在显著的正效应,随着PPP项目投资额的增加,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也会显著增加,滞后一期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均存在动态持续性,前期规模会影响下一期债务规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海龙 吕耀 焦雯珺 闵庆文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简小玉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背景,结合贵州省2005—2019年土地利用面板数据,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究并预测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5—2019年,研究区净碳排放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势,碳源主要来自建设用地,碳汇则来自林地和耕地。(2)由灰色关联度可知,各类土地对净碳排放的影响依次为耕地>未利用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牧草地>水域。(3)根据预测结果,2020—203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净碳排放实际值和预测值的一致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4)贵州省减排降碳关键在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土地农转非。研究区应抓住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发展关键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进一步发挥土地利用碳汇的固碳减排作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减少碳源的排放量,探索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正 王军 白中科 郭义强 邱杰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3年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变化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明显增加,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呈增长趋势。(3)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牧草地区域变化差异较小;贵州省西部地区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简小玉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背景,结合贵州省2005—2019年土地利用面板数据,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究并预测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5—2019年,研究区净碳排放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势,碳源主要来自建设用地,碳汇则来自林地和耕地。(2)由灰色关联度可知,各类土地对净碳排放的影响依次为耕地>未利用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牧草地>水域。(3)根据预测结果,2020—203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净碳排放实际值和预测值的一致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4)贵州省减排降碳关键在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土地农转非。研究区应抓住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发展关键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进一步发挥土地利用碳汇的固碳减排作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减少碳源的排放量,探索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玲玉
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操作是指通过对隐性课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以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为对象,探讨了课堂(教室)之外、专业范围之内,在互动活动层面的动态隐性课程显性化作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曙明
文章根据剑桥货币供应方程和货币供应量形成的指数体系,分别提出了显性通货膨胀、隐性通货膨胀和综合通货膨胀测度的方法,从而能有效地识别和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并且有利于根据通货膨胀的类型和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曲艺 龙花楼
以全国28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市辖区地均第三产业产值表征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据关联特点不同将其划分为高值集聚区、低值集聚区、高值异质区和低值异质区,这主要源于不同区域内城市在产业发展和资源流动上协同状态的差异;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受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投资强度因素的影响为最大。研究指出,为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应注重不同城市、不同区域间在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上的协同作用,加强对经济落后区域的投入和扶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春 黄秋昊 蔡运龙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是理解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Markov转化过程组成的随机模型因其能用少量的数据而实现对土地利用格局的模拟,是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中较合适的一个选择。本文构建了基于GIS技术的随机变化模型,以自然条件约束较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贵州省石阡县为例,应用1988年、2001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其他辅助数据模拟其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文章采用选取样点方式,计算包含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影响因子(如海拔、坡度、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等)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再运用该矩阵,以1988年土地利用为基础,模拟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与2001年实际土地利用比较,模拟结果较为理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原温 李阳兵 金昭贵 姚敏
选取贵州省万亩(1亩=1/15hm2)以上的坝子为研究对象,以GIS为技术支撑,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提取研究区10a来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结合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引起变化的驱动力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05年、2005~2010年两个时段,耕地面积一直在持续减少,第二时段的变化比第一时段更剧烈;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水域、道路在两个时段都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在第二时段比第一时段增加的速度更快,其它3种地类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灌木总体变化是出现先减后增的趋势;(2)耕地在2000~2005年的流向主要是林地,在2005~2010年...
关键词:
大坝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小曙,杨帆,阎小培
本文从广州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现状入手 ,分析了广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及运输结构。在对城市总体土地利用状况描述的基础上 ,探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州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及目前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一体化。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露 薛哲进 尹剑 朱沙莉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贵州省1995—2015年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贵州省土地利用转型呈现生态用地反哺生产和生活用地的特点。(2)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定,变化由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构成,最终抵消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3)贵州省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0.466 4~0.532 2之间,空间分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及生态用地减少等问题,未来发展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据实行补偿制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导,协调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