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3)
2023(4290)
2022(3499)
2021(3444)
2020(2955)
2019(6447)
2018(6377)
2017(11825)
2016(6887)
2015(7497)
2014(7380)
2013(7419)
2012(6904)
2011(6327)
2010(6306)
2009(5658)
2008(5647)
2007(4956)
2006(4317)
2005(3927)
作者
(21058)
(17725)
(17462)
(16921)
(11613)
(8679)
(8088)
(6798)
(6788)
(6486)
(6149)
(6125)
(5883)
(5865)
(5826)
(5385)
(5370)
(5337)
(5119)
(5090)
(4463)
(4432)
(4424)
(4136)
(4019)
(3995)
(3958)
(3933)
(3765)
(3566)
学科
(24310)
经济(24286)
管理(19490)
(16373)
(13070)
企业(13070)
方法(11340)
数学(9985)
数学方法(9852)
(7700)
(7445)
地方(6613)
中国(6585)
(5862)
资源(5372)
(5102)
(4635)
业经(4465)
环境(4379)
人事(4286)
(4286)
人事管理(4285)
财务(4273)
财务管理(4260)
(4175)
金融(4172)
农业(4166)
企业财务(4147)
(4031)
银行(4017)
机构
大学(95565)
学院(94830)
研究(35714)
(34349)
管理(33556)
经济(33511)
理学(29083)
理学院(28669)
管理学(27900)
管理学院(27708)
中国(25876)
科学(25135)
(20433)
(20363)
(19541)
研究所(18068)
(17905)
中心(16409)
业大(16302)
农业(16267)
(15618)
(14856)
财经(14231)
(12965)
(12951)
(12947)
师范(12778)
北京(12562)
(12439)
科学院(11424)
基金
项目(69166)
科学(53521)
基金(50440)
(46307)
国家(45979)
研究(45975)
科学基金(38108)
社会(28569)
(27254)
社会科(27114)
社会科学(27102)
自然(26560)
基金项目(26378)
自然科(25826)
自然科学(25812)
自然科学基金(25346)
(23574)
资助(21471)
教育(20978)
编号(17001)
重点(16126)
(15124)
(14851)
计划(14344)
成果(14311)
(13889)
科研(13769)
(13332)
创新(13099)
科技(12727)
期刊
(35530)
经济(35530)
研究(25526)
学报(21670)
中国(20998)
科学(17607)
(17579)
大学(14537)
(13953)
学学(13669)
农业(11943)
管理(11704)
教育(9228)
(8236)
金融(8236)
资源(7293)
财经(7044)
(6823)
技术(6439)
图书(6224)
(5934)
经济研究(5905)
业大(5490)
(5337)
业经(5102)
统计(4907)
科技(4840)
问题(4714)
书馆(4688)
图书馆(4688)
共检索到139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小锋  彭秋  刘天友  李青风  
【目的】为充分利用贵州省地方高粱资源,为选育具有抗炭疽病的高粱品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田间自然接种方法,对贵州64个地方高粱资源进行了田间炭疽病害抗性鉴定。【结果】64个地方高粱资源中B14、B60、C31、D1和D8的抗性级别为2级,炭疽病害侵染程度轻,表现为中度抗病;37个资源和红缨子的抗性级别为3级,炭疽病害侵染程度重,表现为中度感病。21个资源的抗性级别为4级,炭疽病害侵染程度特重,表现为高度感病。产量B1、D39和D55的最高,分别为493.6,466.9和555.9 kg/667m2,B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永超  曾祥国  向发云  过聪  张庆华  陈丰滢  关伟  
【目的】对草莓属植物12个草莓野生种24份材料、1个栽培种41个品种、种间杂交种6个品种共71份种质资源的炭疽病抗性进行评价,为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从草莓上分离得到的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为接种病原,采用离体接种法将炭疽菌孢子悬浮液(1×106个分生孢子/mL)均匀接种在草莓叶片的叶面、叶柄上。置于28℃条件下保湿培养4 d,然后分别对每个叶片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叶面病斑数量、叶面最大病斑直径、叶柄最大病斑长度。运用IBM SPSS 15.0软件对不同供试材料的叶面病斑数量、叶面病斑直径、叶柄病斑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叶柄病斑长度对每个叶片的病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计算每份材料的病情指数,以接种炭疽菌后叶柄的病情指数为依据对供试材料的炭疽病抗性进行评价。以草莓种类为固定因素,供试材料为随机因素,采用SAS中的一般线性模型程序计算凤梨草莓(41份)、东北草莓(3份)、绿色草莓(4份)、黄毛草莓(3份)、种间杂交种(6份)的病情指数差异(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婧  姜钰  胡兰  刘可杰  徐秀德  
【目的】针对高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ublineolum)在生产上突发流行问题,以利用寄主抗病性控制病害为目的,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筛选高粱抗炭疽病资源,明确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关系,为高粱抗炭疽病育种和田间病害产量损失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2016—2017年连续2年以高粱炭疽病菌(C.sublineolum)菌株SY-1为供试菌株,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74份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抗高粱炭疽病特性进行测定和评价;利用已知对高粱炭疽病抗性不同的20份高粱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测定病害不同程度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并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高粱主要产量性状与炭疽病为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从供试的74份资源中,筛选出表现高度抗病(highly resistant,HR)资源21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28.38%;抗病(resistant,R)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6.22%;中度抗病(moderately resistant,MR)资源26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5.14%;感病(susceptible,S)资源8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0.81%;高度感病(highly susceptible,HS)资源7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9.46%。病害严重程度与产量损失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粱炭疽病对高粱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影响显著,不同病情级别间的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差异显著;病害严重程度(1—9级)间的穗粒重损失率幅度为0.37%—78.00%,千粒重损失率为0.03%—44.43%。相关分析表明,高粱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与病害级别均呈指数相关,随着病害级别的升高,高粱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逐渐升高,且穗粒重损失率比千粒重损失率升高更快。病害严重度与症状表现关系密切,高度抗病(1级)资源的病株叶片上有不规则圆形小斑点,无分生孢子盘产生;抗病(3级)资源的病株叶片上有不规则圆形及椭圆形小型病斑,有零星分生孢子盘;中抗(5级)资源植株叶片上有大量不规则圆形、椭圆形斑点,有黑色分生孢子盘和孢子形成,穗枝梗亦有椭圆形斑点;感病(7级)资源植株叶片上有不规则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病斑,有大量黑色分生孢子盘和孢子形成,穗部枝梗病斑明显,部分叶片枯死,个别植株近于死亡。高度感病(9级)资源植株叶片上病斑连片,有大量黑色分生孢子盘和孢子,穗部枝梗病斑较多,大部分叶片枯死,植株近于死亡。【结论】筛选出21份高抗资源,明确了高粱炭疽病病情级别与高粱产量损失呈指数相关,随着病害级别的增高,高粱穗粒重及千粒重损失率相应升高。此外,高粱炭疽病不同病情级别相对应病害症状明显不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侯盼盼  陈安良  费莉玢  马良进  
【目的】探究水杨酸(SA)诱导紫楠Phoebe sheareri对炭疽病的抗性。【方法】以2年生紫楠为材料,用0、50、100、200、500 mg·L~(-1)质量浓度SA对紫楠进行喷雾处理,以无菌水喷洒不接种为对照(ck)。喷雾后选择不同时间采集紫楠叶片,采用离体刺伤接种法测定对炭疽病病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紫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的紫楠叶片均对炭疽病病斑有抑制作用,100 mg·L~(-1) SA处理对病斑抑制率达64.28%,在SA喷雾的同时接种炭疽病孢子悬浮液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在1~7 d内升高,达到峰值时可溶性蛋白质为ck的2.57倍,SOD活性为ck的1.21倍,CAT活性为ck的2.04倍,POD活性为ck的1.46倍,7 d后呈下降趋势,15 d内各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ck。【结论】SA可诱导紫楠叶片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升高,对炭疽病产生抗病性。图3参2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营  侯喜林  张玉明  张正光  郑小波  
报道不结球白菜对炭疽病 (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 抗性的苗期鉴定方法和抗病品种 (株系 )的筛选结果。在 2片真叶期 ,以 1× 10 6个·mL-1孢子浓度喷雾接种 ,2 5℃、RH >10 0 %保湿 2 4h ,2 5℃光照培育 7d ,可快速地将不同抗性的品种 (株系 )鉴别出来。用该方法所获得的品种 (株系 )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苗期 (5片真叶期 )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将该方法与田间抗性鉴定相结合 ,从 2 6个品种 (株系 )中筛选出 4个高抗材料 ,可供生产上使用或作为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文静  杨亚鹏  阿斯亚姆·阿布都克依木  葛瑞云  马建晖  李克梅  
三叶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ifolii)是引起苜蓿炭疽病的重要致病菌,发生严重时可导致苜蓿毁灭性危害。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指标,对40个苜蓿品种开展抗三叶草炭疽菌的苗期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威纳尔、阿尔冈金、巨能2表现高抗,WL363HQ、巨能7、拉迪诺、4030、4010、润布勒、亮牧表现中抗,新牧4号、甘农4号、驯鹿等15个品种表现中感,新疆大叶、甘农6号、甘农9号等15个品种表现高感。抗性品种占供试品种的25%,感病品种占75%,高抗与高感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P <0.0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常青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张常青关键词普通油茶、油茶炭疽菌、抗病类型、孢子萌发与侵入由于油茶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ameliaeMassee)的危害,使普通油茶(CameliaoleifelaAbol)大量落花落果,这是严重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国芝  赵霞  杨海艳  吴婕  王云月  彭化贤  
四川省西充县发现1种严重危害辣椒果实的辣椒炭疽病,造成部分田块绝收。田间调查发现,此病菌既能危害未熟果也能危害红熟果,但未危害叶片或茎干。在果实上病斑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在实验室PS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粉红色或橙色,无孢子堆,无菌核,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单生,梭形,大小11.703~13.657μm×3.074~4.773μm,附着胞圆形或长椭圆形,褐色,大小为3.985~6.633μm×3.954~6.170μm。菌株rDNA ITS的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此菌株的ITS序列与尖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cutatum(有性阶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邵锋  陆佳  喻锦秀  陈永忠  马力  彭映赫  
以山茶21个种质为材料,通过野外田间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其对炭疽病和软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21个山茶种质的炭疽病发病率高于软腐病,发病时间早于软腐病,扩散速度快于软腐病;研究提出了炭疽病防治最佳药剂处理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安海山  杨克强  
【目的】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核桃的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类抗病基因类似物,为核桃抗炭疽病分子辅助育种及抗病基因的克隆提供基础。【方法】以35个核桃优系为试材,利用接种法鉴定供试材料对炭疽病的抗性;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结构域P-loop和GLPL设计简并引物,以核桃优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片段,并分析所得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与核桃优系炭疽病抗性的关系;利用BLASTN/X程序对所得NBS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利用MEGA 5.2及DNAman 7.0等软件对其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和系统进化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巩雪峰   宋占锋   许艺   文熙宸   陈鑫   侯思皓   李红   陈琼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β-氨基丁酸(BABA)诱导辣椒幼苗和果实对炭疽病抗性的生理作用。【方法】以辣椒品种‘红冠3号’和‘川腾10号’为试材,采用50 mmol/L GABA和50 mmol/L BABA预处理1/2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辣椒幼苗和离体果实,并以不添加GABA和BABA为无预处理(CK)对照,分析喷雾和针刺法接种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ocvillei)及无菌水(对照)后辣椒幼苗和果实的生理变化。【结果】接种炭疽菌0~8 d,2个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a、b均呈下降趋势,在8 d时较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根系生长速率也持续下降;而GABA和BABA各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和根长比无预处理组下降趋势均明显减缓,GABA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它2处理组,在2 d时达显著水平;GABA和BABA各预处理组幼苗抗氧化酶均高于无预处理组0 d时活性,预处理组CAT和SOD活性已在0 d时达到无预处理组接菌8 d时活性水平,MDA含量无明显变化。接种8 d时,GABA预处理幼苗组内接菌8 d的SOD活性显著高于0 d对照,BABA预处理幼苗组内接菌8 d的SOD和POD均显著高于0 d对照;辣椒红果预处理组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无预处理组0 d时活性,预处理组内接菌8 d的CAT和POD活性高于对照0 d,MDA含量无明显变化,且预处理较无预处理接菌8 d红果病斑直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34和0.68倍。此外,GABA、BABA预处理果实各对组内的对照0 d和接种8 d及组间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MDA活性变化与幼苗预处理试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GABA和BABA预处理提高了接种炭疽菌后辣椒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速率。GABA和BABA预处理缓解了炭疽菌对辣椒红果的侵染。同时,GABA和BABA通过提高辣椒幼苗和果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积累,从而提高辣椒幼苗和果实对炭疽病的抗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德贤  陈振东  吴永官  李文嘉  黄慧俐  黎炎  范世超  
在大田自然发病状态下,对36份来自国内外的冬瓜种质资源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数的19.4%;11份材料表现中抗,占总数的30.6%;10份材料表现轻抗,占总数的27.8%;8份材料表现感病,占总数的22.2%;不同冬瓜种质资源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枯萎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不同;研究发现,不同皮色的冬瓜资源对枯萎病的田间抗病性也明显不同,其中黑皮冬瓜资源最为抗病,其次为粉皮冬瓜资源,而青皮冬瓜对枯萎病的抗性较差;通过对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及对瓜类作物的致病性测定研究,将引起广西冬瓜枯萎病的病原鉴定为尖镰孢冬瓜专化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爱芬  谢丽丽  祁建民  方平平  林荔辉  徐建堂  张立武  林培清  
为筛选出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在前期黄麻炭疽病抗性QTL定位结果的基础上,开发出7对可能与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新型SNP标记.同时,在前期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田间炭疽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分别以6个抗病株系和6个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构建了抗池和感池.以抗、感池的DNA为模板,对36对SSR引物和7对SNP引物进行了多态性筛选,从中初步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15对,SNP引物2对.继而,分别以12份抗病和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上述具有多态性的SSR和SNP引物进行进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秋月  尹学伟  鲁远源  魏灵  李清虎  张晓春  
【目的】为明确重庆地区气象因子对高粱炭疽病的影响及其流行动态,2017—2018年对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自然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对比分析。【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高粱炭疽病病情流行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结合时间和病情指数构建病害发生预测模型。【结果】重庆地区2017—2018年高粱炭疽病病情指数(Y)与日均气温(X_1)和调查前7 d平均气温(X_5)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7 d累积日照时数(X_8)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X_3)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气象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124.668+5.847X_5。模型拟合情况显示,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发生流行时间动态,其动态方程为:Y=1/[0.017+89.222exp(-0.139t)],决定系数R~2=0.991。推导出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流行阶段分别为:高粱炭疽病的指数增长期为每年的6月初至6月中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为病害衰退期。高粱炭疽病表观侵染速率与日均气温、前7 d平均气温以及前7 d累积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前7 d累计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结合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子和病程流行阶段进行病害的发生预测,对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颜通  张秀新  薛璟祺  吴蕊  石丰瑞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