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9)
2023(8650)
2022(6648)
2021(6013)
2020(4734)
2019(10876)
2018(10957)
2017(20353)
2016(11269)
2015(12724)
2014(12960)
2013(12589)
2012(11413)
2011(10282)
2010(10201)
2009(9404)
2008(9098)
2007(8165)
2006(7417)
2005(6349)
作者
(32361)
(27544)
(26616)
(25757)
(17226)
(13309)
(12378)
(10701)
(10638)
(9768)
(9399)
(9253)
(8939)
(8529)
(8218)
(8163)
(8124)
(7937)
(7684)
(7581)
(6830)
(6646)
(6500)
(6469)
(6193)
(6128)
(6111)
(5859)
(5559)
(5502)
学科
(48671)
经济(48629)
(29122)
(28184)
管理(23951)
农业(19827)
地方(16458)
(16207)
企业(16207)
业经(14746)
中国(14494)
方法(13659)
数学(11840)
数学方法(11659)
(10907)
(10318)
土地(9874)
(9362)
发展(8272)
(8264)
农业经济(8242)
(8155)
环境(7314)
(6626)
(6341)
(6227)
(6209)
农村(6197)
工作(6133)
地方经济(6129)
机构
学院(154364)
大学(151212)
(57473)
管理(56566)
经济(55943)
研究(55695)
理学(47847)
理学院(47204)
管理学(46179)
管理学院(45890)
中国(42804)
科学(35964)
(35135)
(33510)
(27769)
中心(27381)
业大(26457)
农业(26110)
(25942)
研究所(25373)
(24646)
(24426)
师范(24253)
(22779)
(20728)
北京(20655)
(20049)
师范大学(19341)
财经(19211)
(17160)
基金
项目(107695)
科学(83875)
研究(81585)
基金(74627)
(65032)
国家(64360)
科学基金(54384)
社会(51032)
社会科(47788)
社会科学(47772)
(44895)
基金项目(40233)
(36782)
教育(35738)
编号(35219)
自然(33472)
自然科(32516)
自然科学(32505)
自然科学基金(31845)
成果(28391)
资助(28330)
(25485)
课题(24795)
重点(24399)
(22403)
(21420)
(20634)
国家社会(20545)
发展(20447)
(20154)
期刊
(74056)
经济(74056)
研究(43945)
(38278)
中国(38258)
农业(25113)
科学(25015)
学报(25009)
大学(19221)
教育(18957)
(18078)
学学(17865)
管理(16782)
业经(16379)
(15338)
金融(15338)
技术(13281)
(11350)
资源(11145)
问题(10563)
农村(9765)
(9765)
(9741)
农业经济(9322)
经济研究(9107)
图书(8852)
(8363)
财经(8157)
科技(7516)
社会(7458)
共检索到239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莫世江  张鹏飞  丁卫红  薛晓辉  
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在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作用下日益恶化,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对老街村进行实地踏勘和采样的基础上,调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岩石裸露程度是引起该区土地景观分异的主导因素,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1.224%。在此基础上,以地貌面、土壤类型、裸石景观特点为主导标志,并结合灌草分布,以GPS为定位手段,借助GIS平台,完成老街村土地类型单元调查和制图;并利用多因子得分的几何平均数综合评价石漠化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为土地生态设计和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进  刘子琦  张国  李渊  李开萍  鲍恩俣  
【目的】探明石漠化治理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优化石漠化治理植被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花椒、金银花、混交林、砂仁和撂荒地5种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雨季前、中、后对不同样地土壤0~10、10~20和20~30 cm土层进行为期3年的采样监测,分析不同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随着植被的恢复,花椒、金银花、混交林和砂仁样地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均值较撂荒地分别降低0.61%、7.97%和1.12%;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均值较撂荒地分别增加53.45%、45.72%、80.81%和1.44%,碱解氮、速效钾均值较撂荒地分别增加53.36%和25.80%。同一样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含量均表现为雨季中(7月)>雨季后(11月)>雨季前(4月)的变化趋势。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含量主要集聚于表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养分含量逐渐降低。【结论】不同恢复模式间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对生态环境均具有改善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志成  熊康宁  陈浒  周文龙  孟红霞  王仙攀  薛志国  
为了解干旱对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环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影响,在2010年贵州干旱的背景下,于4月分别对贵州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贞丰喀斯特高原峡谷和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地貌类型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与2009年同期在相同生境下的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清镇、毕节和贞丰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类群在2009年4月为4门12纲24目,个体总数3139只,而在受到干旱影响的2010年4月则为2门8纲17目,个体总数1 031只。干旱导致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量减少,其中个体数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弹尾目和蜱螨目等占优势的中小型类群,其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娅  熊康宁  陈起伟  龙成昌  顾再柯  魏鹏  
为检验喀斯特生态治理区的治理效果,以贵州省毕节鸭池、遵义龙坪、沿河淇滩3个示范区为例,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支持力、人口发展与支持能力、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5个方面,选择45个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法,评价3个示范区2005、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显示:空间上看,龙坪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好,鸭池示范区次之,淇滩示范区最差;时间上对比,龙坪示范区和淇滩示范区的发展能力2007年比2005年有所提高,鸭池示范区稍有退步。根据各示范区的主要人-地矛盾,提出控制人口、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加大林牧产业比重等对策,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为同类地区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军  蔡运龙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脆弱生态区 ,土地退化严重 ,人地矛盾尖锐 ,区域发展可持续性差。对此区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 ,是西部开发中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位于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带的关岭县为研究区 ,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特点 ,土地退化的主要过程及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 ,指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外部的物质、技术、资金等投入扶持 ,而最终实现则需要立足于本地的生态重建和生态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殷洁  肖笃宁  李秀珍  
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的遥感影像(1973年的航片、1995年的TM影像及2004年的SPOT-5影像),从不同等级石漠化风险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近30多年来的石漠化风险格局变化的特征,以期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石漠化变化特征规律。结果表明:从景观水平上来看,整个区域的景观正在向程度更高的石漠化风险的方向发展,表现为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高度和极高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从斑块类型水平上来看,不同等级的石漠化风险斑块的变化差异明显,在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上都存在差异,其中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阳兵  白晓永  邱兴春  周国富  兰安军  周绪  熊康宁  
基于黄平县2004年的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研究了黄平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低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山区旱地、石质旱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占较大比例。轻度石漠化土地中以低覆盖度草坡和中密度草坡为主,中度石漠化土地以未利用地和低、中覆盖度草坡和石质旱地为主,强度石漠化土地以石质旱地和未利用地为主。灌木林地中中度石漠化最高可占4.17%,低覆盖度草地中轻度石漠化比例最高为62.09%,未利用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可达56.95%、强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43%,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杜雪莲  
比较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植物群落中常见木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以植物叶片δ13C值为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指标,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对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石漠化等级乔灌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0.280‰~-25.546‰,平均值为-28.040‰±1.208‰。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上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潜在石漠化样地内叶片δ13C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强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样地的叶片δ13C平均值;而强度、中度及轻度石漠化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荒漠化一旦发生便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而植物生理功能对环境因子改变的适应是敏感、及时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方  罗海波  刘元生  刘鸿雁  何腾兵  龙健  
【目的】探讨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喀斯特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及农业种植活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对不同生态区(阔叶林区、农林交错区、旱作农业区、复合农业区)进行植被和土壤调查及浅层地下水和地表径流水的采样分析。【结果】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模式从阔叶林生态系统-农林生态系统-旱作农业生态系统-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其浅层地下水的HCO3-、SO42-、Ca2+、Mg2+、Na+、K+、NH4+、Cl-、PO43-、NO3-、Pb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低复种指数地区表现为NH4+及Pb、Cd含量的增加,而在以种指玉米或水稻、疏菜或油菜的高复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阳兵  姜丽  白晓永  
喀斯特石漠化退化土地是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石漠化土地退化过程中存在社会经济反馈、动力反馈和生物原反馈等多层次反馈结构。由于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具有不同于其它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特征,因而将其归纳为土地退化恢复过程的基岩差异性、退化恢复过程与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关性、退化土地成因的地域差异性、石漠化土地的空间异质性与尺度相关性、恢复过程的土壤—地形决定性、土壤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石漠化土地退化的本质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和丧失,是一种功能性荒漠化。对石漠化土地的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有助于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声凤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毕节退耕适宜性评价,计算各指标权重,以确定影响退耕适宜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退耕适宜性指标体系15个指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4个指标依次为:土壤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量、人口密度和地质条件。AHP法结果基本符合毕节试验区实际,可以为解决退耕适宜性评价中分配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为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颜茵  
喀斯特地型往往与贫困落后相联系,本文立足喀斯特山区基本情况的分析,对喀斯特山区脱贫道路的选择进行研究,为解决喀斯特山区贫困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些许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传泽  熊康宁  喻阳华  张俞  杨晨  
【目的】为科学治理喀斯特高原石漠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势种植物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黄栌(Cotinus coggygria)、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l)、银白杨(Populus alba)及核桃(Juglans regia,峡谷核桃和山地核桃)为材料,通过分析植物光合生理指标和环境因子监测值,研究其光能利用效率与环境响应规律。【结果】银白杨的光能利用率与生产力较高,分别为0.0159 mol/(m~2·s)与8.83μmol/(m~2·s);核桃在高原山地环境的光能利用率与生产力较高原峡谷更高,分别为0.0127 mol/(m~2·s)和7.18μmol/(m~2·s),达到该地乔木优势种平均水平。【结论】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区植物的净同化速率和光能利用率整体高于高原峡谷植物,6种植物光合同化作用生产力均显著受控于空气温度,高原峡谷植物对土壤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响应更敏感,而高原山地植物对光合有效辐射响应最敏感。银白杨适宜作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生态修复的先锋林种,核桃相较高原峡谷地区更适宜作为石漠化治理的经济林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品迪  喻理飞  付邦奎  殷建强  
为了更好地揭示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状况,以修文县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标敏感度从群落组成结构、群落演替和土壤理化质量等3个方面筛选出18个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近自然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植被进展演替,群落近自然度综合指数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从草坡阶段演替到乔木林阶段,群落近自然度综合指数从0.127上升到0.617;由于示范区的乔木林群落主要是早期型乔木林,群落自然度综合指数相对较低,群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演替阶段,需要进行群落结构调整;适时引入一些大高位芽植物,并对灌木层进行适当的疏伐,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铭忠  胡宝清  廖赤眉  曹少英  
本文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6个乡镇为例,运用回归统计原理和数学拟合方法建立胁迫阈值模型并求取胁迫阈值,然后通过胁迫阈值,选取1988、1999、2005三个时间段作为时间研究点,分别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对6个研究点进行石漠化程度演变的研究,揭示了石漠化程度演变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干预是喀斯特土地石漠化发生的主导因素,为喀斯特石漠化规划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