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60)
- 2023(17393)
- 2022(14923)
- 2021(13663)
- 2020(11553)
- 2019(26047)
- 2018(25546)
- 2017(48282)
- 2016(26458)
- 2015(29553)
- 2014(29225)
- 2013(29126)
- 2012(26708)
- 2011(24537)
- 2010(24493)
- 2009(22420)
- 2008(21526)
- 2007(18959)
- 2006(16819)
- 2005(14868)
- 学科
- 济(120582)
- 经济(120441)
- 管理(72671)
- 业(66595)
- 企(54102)
- 企业(54102)
- 方法(48198)
- 数学(42042)
- 数学方法(41569)
- 农(29251)
- 中国(28716)
- 学(28445)
- 地方(28229)
- 财(25148)
- 业经(24990)
- 制(20529)
- 农业(19948)
- 贸(18514)
- 贸易(18503)
- 环境(18166)
- 易(17843)
- 理论(17090)
- 和(17052)
- 地方经济(16329)
- 融(15899)
- 金融(15896)
- 银(15781)
- 银行(15705)
- 技术(15651)
- 行(15036)
- 机构
- 大学(384182)
- 学院(381410)
- 济(155035)
- 经济(151781)
- 管理(145325)
- 研究(136682)
- 理学(126421)
- 理学院(124871)
- 管理学(122533)
- 管理学院(121847)
- 中国(98948)
- 科学(88456)
- 京(81788)
- 所(70752)
- 农(70395)
- 财(68216)
- 研究所(65122)
- 业大(62285)
- 中心(60710)
- 江(56093)
- 农业(55422)
- 财经(54829)
- 北京(51410)
- 范(50969)
- 师范(50370)
- 经(49811)
- 院(49493)
- 经济学(47144)
- 州(46837)
- 经济学院(42272)
- 基金
- 项目(267211)
- 科学(208413)
- 基金(193419)
- 研究(187632)
- 家(172513)
- 国家(171125)
- 科学基金(144579)
- 社会(118649)
- 社会科(112292)
- 社会科学(112260)
- 省(104605)
- 基金项目(103162)
- 自然(96118)
- 自然科(93791)
- 自然科学(93763)
- 自然科学基金(92074)
- 划(89158)
- 教育(85101)
- 资助(78838)
- 编号(74369)
- 重点(61030)
- 成果(59461)
- 发(58076)
- 部(57629)
- 创(55048)
- 课题(52097)
- 科研(51531)
- 创新(51526)
- 计划(50776)
- 国家社会(49002)
- 期刊
- 济(173333)
- 经济(173333)
- 研究(112340)
- 中国(71847)
- 学报(69954)
- 农(63136)
- 科学(61978)
- 管理(52483)
- 大学(51393)
- 财(49326)
- 学学(48914)
- 农业(43071)
- 教育(38266)
- 技术(31376)
- 融(30469)
- 金融(30469)
- 经济研究(28361)
- 财经(26889)
- 业经(26795)
- 经(23009)
- 问题(22310)
- 业(22014)
- 科技(19582)
- 技术经济(19012)
- 版(18932)
- 资源(18574)
- 业大(18277)
- 图书(17953)
- 理论(17186)
- 商业(16526)
共检索到558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应奎 黄小丽 丁金宏
经济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这也是贵州等相对落后省份所面临的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以2000、2010和2020年为基础,构建县域经济密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测算经济密度综合得分,探究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贵州县域经济密度总体上随时间递增,核密度曲线以多峰为主,主峰随时间不断增高且宽度呈小幅收缩状态。(2)空间上,经济密度高值中心不断缩减,2000~2010年以正增长县域为主,2010~2020年以负增长县域为主;全局空间自相关中,经济密度空间聚集程度先增后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则以高-高和低-低方式聚集为主。(3)经济密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内生交互作用,邻近县域的经济密度每提升1%,将促进本地经济密度提升0.2%。(4)影响因素方面,人才禀赋与医疗床位对经济密度呈正向作用,其他要素呈负向作用;直接效应的影响强度排序为:人才禀赋>降水#>人口老龄化#>民族结构#>植被覆盖度#>医疗床位(#表示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贡献大小排序为:人才禀赋>人口老龄化#>降水#>民族结构#>医疗床位。因此,贵州应注重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性,在继续吸引人才和改善社会福利条件下,补齐民族县域经济发展短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丁志伟 赵萌 王发曾 马倩
采用由人均、地均因子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特征,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视角阐释经济密度分异的机理。结果显示:1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密度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存在集聚分布,而且空间差异性在不断减小。2局部空间自相关显著的区域主要以HH区和LL区为主,这表明中原经济区经济密度相关性显著的县域虽然存在着扩散,但以集聚为主。3从影响因子看,人均影响因子所起作用大于地均影响因子,且在人均影响因子中人均第一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人均社会零售品总额、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等因子起主要作用。4从回归模型看,土地投入、产业规模及交通运输条件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密度的影响为正,劳动力资源、财政投入、人口素质对经济密度的影响为负;其中劳动力资源、产业规模、财政投入、产业结构因素的作用较强。
关键词:
经济密度 空间分异 县域 中原经济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蒙昱竹 郝振龙 王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是推动以县域为载体的创新能力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现实却是各地区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通常来说,西部县域的创新能力建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实现西部县域创新能力的进步,对于全国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贵州县域作为西部欠发达县域的典型代表,兼具城镇化质量发展较差、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等特点,还具有典型的山地地区特征,极具地方特色。贵州县域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变趋势、驱动创新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提升驱动力暂且未知。为此,以贵州2011—2021年间88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衡量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应用经济学和地理学的方法,研究贵州县域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变趋势、驱动创新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提升驱动力。结果表明,第一,贵州创新能力在2011—2021年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存在空间相关性;第二,经济发展、金融发展、技术水平等要素可以显著驱动贵州县域创新能力提升;第三,贵州县域创新能力的驱动力发展和驱动力进步情况存在时空差异,进行四象限分类得出“高-高”值象限的县域数量最多。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厚义 刘斌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贵州地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整体实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滞后、分工不明确、专业化程度低、县域之间差距大等方面,对贵州经济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贵州自然与劳动力资源富集,思想文化与市场化程度落后的现实,应当抓住"珠三角"产业大转移机遇,大力招商引资,通过提高县级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制定符合县域经济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策略、完善贵州县域市场体系等措施,推进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贵州 县域经济 发展 问题 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英 谷国锋
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ESDA等方法对2007—2015年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增大,相对差异略有缩小,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构成。(2)县域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两极分化明显。高水平县域零散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东南部和辽中南地区,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且格局相对稳定;低水平县域在黑龙江中部地区和内蒙古兴安盟地区连片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3)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存款、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对县域经济差异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投入对县域经济差异具有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磊 张薇薇 汪霞
随着土地、人口、环境等资源约束日趋紧张,提高经济密度已被认为是培育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省份,独特的地形地貌引致了贵州城市经济密度时空分布的异质性和影响因素的特殊性。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和面板回归等模型分析了贵州城市经济密度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近6年来贵州省9市州城市经济密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贵阳市发展速度最快,毕节市发展速度最慢;(2)贵州9市州城市经济密度总体差异逐步缩小,但区域之间的空间聚集效应较低。其中,以贵阳为核心,六盘水和遵义为两翼的重点开发区空间聚集程度高,而限制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空间聚集程度低;(3)第三产业占比、单位用地工业值、单位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和从业技术高等教育人员因素对贵州省城市经济密度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勇
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纽带,是国民经济具有综合性的基本经济单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漳州县域经济规模小、运行质量低、发展水平落后,是制约漳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要依靠市场经济的机制和手段,营造改革、开放、开拓、开明的发展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找准漳州及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引导、调控和推动作用,以此推进县域经济沿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轨道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永久 朱喜钢 储金龙
采用2003—2008年安徽省61个县(县级市)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数据,运用ESDA方法,揭示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全局和局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类似的县域在空间上趋于集中,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特征,并具有进一步加剧态势;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局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转变,发达县域由原先集中式分布于皖江以南逐步转向皖北、皖中和皖南,空间形态趋于分散,欠发达县域则由分散转向集中,在皖南山区形成大面积"块状"格局;县域综合竞争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受到经济因素和行政因素的较大影响,边缘化特征以及"俱乐部趋同"现象在县域综合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变中同样存在。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综合竞争力 空间格局 安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群 王颖喆
对于贵州全省87个县级区域,选取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8个重要指标,比较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应用层次分析法,解算各指标权重,确定各县域综合排序值及其在全省所居位次。从而揭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差异,为进行宏观决策、扶贫开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而提供量化依据。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判断矩阵 县域经济 贵州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述云
贵州县域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研究陈述云改革15年来,贵州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正迈向小康目标.贵州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7%以上的农业省,实现小康的重点和关键在县域农村.分析评价县域农村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河东 黄文炎
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既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西贺州现阶段发展态势的必然举措。本文概括了广西贺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从产业结构和动力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制约广西贺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动力结构升级是实现广西贺州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产业结构 动力结构 广西贺州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慧 孙晋芳 余静
借助GeoDA软件,运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0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时空双重维度着手,对山东省1995—2012年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时间序列上山东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扩大,相对差异缓慢上升,极化现象显著;从空间格局来看,山东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大异质,小均质"的空间经济格局,东部县域发达而西部县域相对落后,县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呈现出由增强到减弱的趋势,县域经济发展遵循"积累循环"法则,空间自相关集聚模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伟娜 徐勇
研究区域国土经济密度,探究某时段内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可以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测算1996-2016年河南省18个地(县)级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变化情况,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影响土地经济密度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96-2016年全省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全省土地经济密度由中部向北部、西部、东部、南部逐渐递减,各区域间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均衡;通过分析影响土地经济密度的各驱动因素可知,未来的经济发
关键词:
河南省 土地经济密度 时空特征 驱动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ESDA、自然断裂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中国数字经济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区域格局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和“沿海—内陆”阶梯递减之势;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两极化”特征,地区间的数字化差异并未得到有效缩减,仍面临着“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的威胁;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外资依存度、产业结构优化、政府行为、城镇化以及人力资本高度关联,组合因子的驱动能力得到了双因子增强。因此,构建“组合”政策有助于提高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缩小区域差异。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差异 ESDA 地理探测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展 廖小平 李春华 杨灿 阳莎莎 李伊涵
利用湖南省2008—2018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与面板Tobit回归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空间变化呈现自西向东递减、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来看,除2009—2010、2015—2017年外,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现象;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的县域的数量在研究期内逐年下降,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集聚性呈现递减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空间上有明显的向邻接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南部和西部地区。(3)不同尺度的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农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口数量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影响,GDP和城镇化率对农业生态影响在不同尺度具有不确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