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1)
2023(10155)
2022(8344)
2021(7810)
2020(6634)
2019(14980)
2018(14925)
2017(28345)
2016(14851)
2015(16515)
2014(15554)
2013(15043)
2012(13629)
2011(12236)
2010(12617)
2009(11894)
2008(11694)
2007(10528)
2006(9451)
2005(8625)
作者
(38745)
(32538)
(32203)
(30606)
(20883)
(15425)
(14447)
(12355)
(12338)
(11779)
(11133)
(10905)
(10647)
(10331)
(10027)
(9999)
(9586)
(9536)
(9402)
(9259)
(8272)
(7811)
(7651)
(7587)
(7290)
(7227)
(7224)
(7195)
(6393)
(6303)
学科
管理(51474)
(51269)
经济(51180)
(47986)
(42865)
企业(42865)
方法(17067)
技术(16605)
(16411)
(16408)
中国(16214)
业经(14411)
(14255)
数学(13467)
数学方法(13223)
技术管理(12284)
(11251)
理论(10797)
(10569)
银行(10555)
地方(10424)
(10118)
(9991)
(9922)
财务(9884)
财务管理(9861)
(9849)
金融(9846)
(9416)
体制(9414)
机构
学院(197473)
大学(197223)
(79708)
经济(77960)
管理(77780)
理学(66134)
理学院(65419)
研究(64706)
管理学(64389)
管理学院(63977)
中国(50280)
(41102)
(41013)
科学(36213)
(32296)
财经(30979)
(30800)
中心(29934)
(28191)
(27893)
研究所(27288)
(26425)
北京(25828)
(25721)
师范(25489)
业大(25230)
经济学(24256)
(24055)
财经大学(22783)
技术(21583)
基金
项目(129680)
科学(103809)
研究(100169)
基金(93115)
(79941)
国家(79229)
科学基金(69318)
社会(64598)
社会科(61197)
社会科学(61181)
(52475)
基金项目(49101)
教育(46853)
(43075)
自然(42560)
自然科(41645)
自然科学(41634)
自然科学基金(40906)
编号(40745)
资助(35929)
成果(34365)
(33211)
(30719)
创新(30038)
课题(29452)
重点(29382)
(28431)
(27888)
国家社会(26727)
项目编号(25460)
期刊
(94952)
经济(94952)
研究(62790)
中国(49567)
管理(34411)
(34058)
教育(29369)
科学(26216)
学报(26170)
(25269)
大学(21317)
(20600)
金融(20600)
技术(19584)
学学(19448)
农业(16477)
财经(15789)
业经(15735)
经济研究(15030)
(13600)
科技(11561)
问题(11332)
图书(10756)
技术经济(9913)
(9896)
论坛(9896)
(9676)
(9492)
现代(9163)
(9017)
共检索到314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姜爱林  叶红玲  张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姜爱林  
“苏州模式”具有范围的特定性、对象的特殊性、使用的有偿性、流转的规范性等特点。从苏州实际运作的情况看,所谓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指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通过有偿、有限期转让、出租等方式引起土地使用权属转移或实际使用人发生变更的行为。也就是易主、易位、易用三个方面。流转的标的不是所有的建设用地,而是农村集体土地中已经依法办理过使用手续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农业建设用地,不是农用地,也不包括业已使用且仍属非法使用的任何建设用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翟俊生  徐建国  徐广  
苏州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保障,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在制度创新上作出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苏州社会建设制度创新(一)实践大病补充医保模式1.以基本医保制度为基础,以大病商业保险为补充。坚持政府主导、机会公平、互助共济、可持续发展、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海云  夏永祥  
苏州争当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领跑者,已经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苏州市政府通过户籍改革、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太平  
创设“距离的情境”:孔子育人之方——读《论语》一得叶太平一部《论语》,人们固然可以从中读出哲学、读出伦理学、读出政治学、读出史学、读出美学、读出心理学,但更可以从中读出教育学。而一旦把它读成教育学著作,就会发现,创设“距离的情境”是孔子那高超娴熟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嗣强  杨爱华  
顶层制度上受相似的基本的社会条件制约,集体林权流转进而也期待形成"三权分离"的经营格局。但是,由林地、林权本身特性决定的物权式流转的主导模式,将导致林农承包权的退出。基此,通过经验与规范实证的结合分析,诸如林下经营权及其流转等有关制度性措施、实践的意义与价值及其局限性可被清晰认知,进而制度供给仍有不足也被问题化。欲有所作为并能有效应对,则林权流转在普通的方式之外,可考虑引入典权制度。而典权是一种均衡的制度安排,兼顾了社会实质正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曹之  
是杜参还是富参——《七略》、《别录》研究一得曹之ABSTRACTInthestudiesofQiLueandBieLu,researcherssinceTangDynastyhavemistakenlyregardedDuCanasoneofthec...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中春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对苏州市古尚锦碧螺春茶叶合作社改制的调查,发现了在政府规范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合作社的基本制度可以从二次分配顺利转变为土地入股(干股),使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从松散型转向紧密型,为政府扶持合作社从而带动农民受益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为提高组织效率和解决合作社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途径,也为创新农民承包地集约使用方式提供了条件。本文认为,这一转变是对现行合作社基本制度和农民土地承包使用制度的重大创新,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光明  臧俊梅  
苏南模式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创新,强化了农民享有使用权物权属性,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显著效果;让市场介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不仅体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同时还能让农民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完善规划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城乡空间结构。但产权安排、市场化改革模式的选择与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密切相关。基于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强化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建设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制度;改革农地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收益"返还"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海青  庆建奎  
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青州市南小王村与中信信托公司合作,设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产品,借助信托公司平台对土地和资金两种资源进行整合运作。从南小王村案例可以看出,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符合我国农村土地法律规定,更顺应了农村土地改革政策导向,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实现了土地资源有效配置、信息有效利用和激励相容,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但融资机制设计尚有改进空间,需通过引入政府因素等方式予以优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邱冠华  
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是一种在合作基础上的全委托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体制的障碍,彰显了总分馆在服务上的方便快捷和经济高效,但"政府主导"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示范区的创建给苏州的总分馆实现政府主导、形成制度创造了条件。抓住配合起草创建示范区文件的良机,总结在总分馆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遵循总分馆制本身客观规律,结合苏州的实际,进一步创新思路,设计了苏州总分馆的"新模式",从制度上实现政府主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伯恩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一直是困扰土地管理的重大问题。针对集体建设用地大量隐性流转产生的弊端,中央和地方各个层面都在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模式。2011年9月,广州市发布了《广州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从地方立法层面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家训  
一、关于统计分析的取材问题对于写作统计分析,也有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的问题,而写作技巧比之取材来,又属于次要方面的问题。统计分析的立意要新:一是要触及和反映经济生活中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能给人以觉察、注目、借鉴;二是要有新意,在寻常变化中,通过观察,提炼和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借以提出独到的见解。按照现时习惯性的划分,统计分析包括进度分析和专题分析两类:进度分析类似于消息报道,突出“快”字,侧重于用较简洁的篇幅概括出经济活动的全貌;而专题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