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7)
2023(4381)
2022(3571)
2021(3500)
2020(3058)
2019(7369)
2018(7428)
2017(13747)
2016(7913)
2015(9237)
2014(9295)
2013(8818)
2012(7855)
2011(7032)
2010(7588)
2009(6636)
2008(6476)
2007(5804)
2006(5035)
2005(4483)
作者
(22383)
(18318)
(18300)
(17634)
(11889)
(8844)
(8388)
(7239)
(7046)
(6738)
(6406)
(6219)
(6093)
(6023)
(5737)
(5633)
(5629)
(5568)
(5337)
(5212)
(4743)
(4704)
(4645)
(4270)
(4234)
(4165)
(4159)
(4095)
(3877)
(3649)
学科
(28094)
经济(28074)
管理(18860)
(17394)
方法(16464)
数学(15183)
数学方法(14664)
(14608)
企业(14608)
理论(8531)
教育(8397)
中国(7841)
教学(7398)
(7297)
(6290)
研究(5638)
(5478)
业经(5453)
(5228)
学法(4803)
教学法(4803)
(4691)
贸易(4687)
(4634)
技术(4588)
(4572)
农业(4464)
(4289)
银行(4274)
(4272)
机构
大学(106490)
学院(106043)
管理(39648)
(36789)
经济(35570)
研究(34418)
理学(34077)
理学院(33702)
管理学(32533)
管理学院(32375)
中国(24231)
(23398)
科学(21380)
(17188)
(17183)
(16975)
(16588)
业大(16237)
(16116)
师范(15939)
研究所(15540)
中心(15464)
北京(15114)
技术(14888)
(13743)
农业(13175)
财经(12912)
(12892)
教育(12441)
师范大学(12423)
基金
项目(70542)
科学(54428)
研究(52610)
基金(48004)
(41754)
国家(41420)
科学基金(35462)
社会(29883)
(29784)
教育(28495)
社会科(28265)
社会科学(28256)
(24947)
基金项目(24407)
自然(23822)
自然科(23337)
自然科学(23331)
编号(23264)
自然科学基金(22866)
资助(21632)
成果(18818)
课题(17506)
重点(16466)
(15241)
(15033)
(14343)
(14245)
大学(13952)
创新(13927)
项目编号(13720)
期刊
(40688)
经济(40688)
研究(32007)
中国(28560)
教育(25635)
学报(16418)
管理(15264)
(14996)
科学(14539)
技术(13454)
大学(12986)
(12770)
学学(11790)
农业(10543)
(8278)
金融(8278)
职业(7787)
(7443)
统计(7165)
(6666)
业经(6484)
(6289)
经济研究(6253)
财经(6157)
决策(5923)
图书(5718)
(5263)
技术经济(5247)
科技(5128)
技术教育(5125)
共检索到161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具有贯通和简约的特点,贯通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简约有利于提高培养效率。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适用于具有丰富分段式博士生培养经验的培养单位,适用于对知识学习有很强连续性要求的基础学科、实践性强的医学和艺术学、实验周期长的农学、生命学科、工学等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内涵、必要性、作用、建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中,要把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离出来,加强实践研究,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耀  陈洪捷  沈文钦  
以贯通式培养模式为关键切入点来构建博士生教育的分流与淘汰机制,既有助于克服现有机制的"重口号、难落实"问题,而且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对推动由"入口戴帽"向"出口戴帽"转变的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机制的总体思路是贯通培养,过程分流;弹性设计,双向选择;节点把控,重在落实。大口径和灵活多样的招生录取办法,博士生与导师(组)之间的动态过程选择,高效、灵活且多样的经费资助模式,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动态管理和就业派遣顺畅化是改革的关键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认为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分萌芽阶段、初创阶段、试点阶段和发展阶段这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对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铁群  解丽霞  谢胜利  邬智  
在分析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模式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它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优越性,并揭示这一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柳进  刘明珠  
作者总结了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试行八年的实践经验,论述了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表现出的明显优越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耀  沈文钦  陈洪捷  刘瑞明  
招生与选拔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深入推进博士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基于2015、2016年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的大样本权威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整体合格率、一次性通过率、合格意见数,还是各分项评价指标得分,贯通式培养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均显著高于非贯通式培养博士生,而且在创新性及论文价值这一核心指标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差异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均表现显著;贯通培养程度越高,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各分项评价也越好。但贯通式培养的效果一定程度受学科特性和学科人才培养规律的影响,在自然科学领域效果非常显著,而在部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中并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小富  
从我国目前PPP入库项目行业分布来看,PPP模式在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等行业较为集中,在农业等应用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基于此,对PPP模式适用范围进行详细解读,对我国适合推广PPP模式的行业领域进行细分。同时对PPP模式的物有所值和财政承受能力原则进行重新梳理后,针对两大选择原则的不足之处,提出筛选PPP项目的补充性原则。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韩美贵  王丹  
在国内外学者对DB模式分类研究基础上,根据业主承担的设计阶段和任务范围,从操作层面将DB模式分为PP,PD,ID,TD四种类型,并对其从承包商的能力和自由空间、业主的能力和控制程度以及双方承担的设计风险三方面做对比,且从业主、承包商、工程特点三方面阐述各类型的适用范围,为业主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莉  
介绍了本-硕-博连读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中试点的情况,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探究了原因,提出兴利抑弊的若干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黎  
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马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社会实践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它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特定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晓娟  吴志功  
从博士生招生、培养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答辩等多个培养环节分析了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阐述了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甲刚  
从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新要求,有利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从博士生教育大国向博士生教育强国的转变。从路径选择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从未来走向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将趋于目标多样化、选拔灵活性、课程规范性和过程开放性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甲刚  
博士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自1980年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由于我国博士生培养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发展中难以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情况。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加以分析,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在不断的发展中予以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