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1)
2023(11138)
2022(9642)
2021(8762)
2020(7357)
2019(17102)
2018(16956)
2017(32285)
2016(18172)
2015(20745)
2014(21139)
2013(21131)
2012(20493)
2011(19037)
2010(19544)
2009(18181)
2008(18705)
2007(17351)
2006(15423)
2005(14158)
作者
(58652)
(49265)
(49128)
(46547)
(31292)
(23853)
(22430)
(19255)
(18663)
(17967)
(16959)
(16652)
(15859)
(15717)
(15588)
(15454)
(15162)
(14586)
(14202)
(14187)
(12641)
(12470)
(12191)
(11237)
(11174)
(11146)
(11093)
(10992)
(10296)
(10107)
学科
(82967)
经济(82881)
(44952)
管理(44783)
方法(33810)
(33776)
企业(33776)
数学(29203)
数学方法(28810)
中国(24392)
(24229)
地方(21865)
(19953)
业经(18076)
(16879)
农业(16269)
(15727)
贸易(15718)
(15147)
(14677)
(13955)
银行(13895)
(13746)
金融(13741)
(13387)
(12828)
环境(12569)
理论(12414)
(12080)
地方经济(12037)
机构
大学(278522)
学院(277430)
(109481)
经济(106970)
研究(103081)
管理(96304)
理学(81697)
理学院(80523)
管理学(78654)
管理学院(78129)
中国(75942)
科学(67838)
(61278)
(59366)
(56266)
研究所(51229)
(49876)
农业(46943)
业大(46329)
中心(46027)
(44878)
(40102)
师范(39630)
财经(38988)
北京(38897)
(35805)
(35667)
(34978)
经济学(33650)
(33410)
基金
项目(176576)
科学(135690)
研究(125040)
基金(124068)
(110056)
国家(109092)
科学基金(90199)
社会(76378)
社会科(72108)
社会科学(72079)
(71328)
基金项目(65507)
(60263)
自然(58646)
教育(58054)
自然科(57254)
自然科学(57223)
自然科学基金(56201)
资助(51455)
编号(51095)
成果(43802)
(42392)
重点(40944)
(38166)
课题(37041)
(35748)
计划(34282)
科研(33989)
发展(33936)
创新(33576)
期刊
(130066)
经济(130066)
研究(82507)
中国(59628)
(55787)
学报(53375)
科学(45809)
大学(38793)
(37876)
农业(37823)
学学(36361)
管理(34492)
教育(34041)
(26341)
金融(26341)
技术(23622)
业经(21859)
经济研究(20352)
(19990)
财经(19436)
问题(17367)
(16794)
(16056)
图书(15686)
技术经济(14184)
业大(14100)
(14075)
统计(13475)
商业(13026)
科技(12858)
共检索到429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盼红  岳田利  袁亚宏  高振鹏  
【目的】分离贮藏苹果中的展青霉素产生菌,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方法】从贮藏库中苹果上分离展青霉素产生菌,采用真菌ITS区特异性引物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将分离菌ITS区序列与Gen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展青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学分类,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10株展青霉素产生菌,其中1号和8号菌株属曲霉属,其他8株属青霉属。在系统发育关系上,1号和8号菌为一个类群,其他8株菌属于一个类群。【结论】贮藏苹果中分离得到的10株展青霉素产生菌为青霉属或曲霉属菌株,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青峰  岳田利  袁亚红  高振鹏  
从浓缩苹果汁生产原料中分离出多种棒曲霉素产生菌,形态学初步鉴定表明其均为青霉属和曲霉属真菌。为确定其分类地位,又用ITS-DNA测序鉴定进行了验证。将ITS-rDNA提取后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提交到EuropeanMolecularBiologyLaboratory(EMBL)核酸数据库,通过Blast程序,将ITS-rDNA序列与Genebank中的核酸序列进行对照,结果确定其确为青霉属与曲霉属菌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爱莉  雷玉山  孙翔宇  高贵田  赵金梅  谷留杰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猕猴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贮藏期霉烂的猕猴桃果实中共分离出30株病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5个属。其中青霉属(Pe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倩  祁建民  陈玉森  陈绵才  陈美霞  刘伟  方平平  林荔辉  陶爱芬  
【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对rDNA-ITS区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在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分别为541、545、541、535 bp,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同源性达90%—91%,而AH、HN和ZJ 3个菌株的同源性达96%—98%。【结论】从分子水平上对中国麻区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证实中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雪芳  蓝江林  曹宜  肖荣凤  葛慈斌  刘波  
【目的】鉴定福建省几种重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比较和分析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分子鉴定结合形态鉴定,确定瓜类作物枯萎病菌的种类;通过它们的ITS序列亲缘关系和多重比较分析,分析该病原菌种内群体分化特点。【结果】供试的26个菌株属于两种镰孢菌: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F.oxysporum占54%,为优势种;这两种类型菌株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表现在ITS2区间,差异达20.4%,而ITS1区间的序列完全相同或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F.oxysporum种内存在3类ITS序列,类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强  乔国彪  庄霞  张晓伟  
为有效控制苹果树腐烂病,通过对不同浓度青霉素处理后的感病植株的病原菌的果胶酶和人工培养的病原菌的果胶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青霉素液处理对PA液中病源菌分泌果胶酶活性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青霉素液对感病树体上病源菌分泌果胶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经1.2×104U/L的青霉素液处理后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处理35 d时,感病树体的病组织中果胶酶活性比CK下降了8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邓强  曹明明  杨瑞环  李淑菊  
为了分析不同地区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种内分化,能够准确地鉴定该病菌,以服务于黄瓜抗病育种,对2007-2014年采集的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经单孢纯化获得34个菌株。利用公开发表的特异性引物CCF/CCR对其进行了PCR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预期272 bp的特异片段,说明均为多主棒孢菌。应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分别扩增各个菌株的r 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经测序并比对分析,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559 bp的特异片段,其中32个从黄瓜上分离的多主棒孢病菌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2个从番茄上分离的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二者的差异在于2个SNP位点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迎青  兰波  孙强  陈洪凡  余建  张顺梁  李湘民  
为准确鉴定芦笋枯萎病致病菌并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序列比对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其与近缘真菌rDNA ITS序列的差异,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芦笋枯萎病的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天门冬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asparagi。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asparagi及其同属近缘种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的rDNA ITS序列比对结果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红  袁亚宏  岳田利  
【目的】优化固定化失活酵母细胞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工艺条件,以实现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有效去除。【方法】以固定化失活酵母为吸附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吸附时间及苹果汁pH值等对展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的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苹果汁pH值>吸附时间>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固定化失活酵母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为: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90.52μg/L,苹果汁pH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红  袁亚宏  岳田利  
【目的】优化固定化失活酵母细胞去除苹果汁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以实现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有效去除。【方法】以固定化失活酵母为吸附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吸附时间及苹果汁pH值等对展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的最佳工艺。【结果】 各因素对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苹果汁pH值>吸附时间>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固定化失活酵母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为: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为90.52 μg/L,苹果汁p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伟  王彬  彭丽娟  李兴忠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秀梅  王继华  王丽花  吴学尉  彭绿春  瞿素萍  
对从百合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分离菌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8%,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嵩明百合种植基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连梅  李哲斐  韦革宏  
为了发挥微生物和植物在重金属矿尾区铜污染土壤的共同修复作用,本研究从陕西省凤县矿尾区天蓝苜蓿根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抗重金属铜的菌株,定名为CCNWSX0020。该菌株在YMA琼脂平板上抗铜浓度为3.0mmol/L,TY液体培养基中抗铜浓度为1.4 mmol/L,因此,它是研究根瘤菌抗铜机制的良好菌株。该菌株经生理生化分析、G+C mol%测定、DNA同源性分析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比较,鉴定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它与苜蓿中华根瘤菌LMG6133的菌株(GenBank登录号为X67222)相似性为99.7%。由于根瘤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地位,即能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茜  杨威  赵位  程建国  罗燕  王印  杨泽晓  姚学萍  
[目的]对分离自林麝化脓肺脏的1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PA)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致病和耐药机制,为林麝PA感染化脓性疾病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将病原菌分离纯化后,依次进行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群体进化和物种分型分析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结果]分离自林麝化脓肺脏的1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经鉴定与PA相符,命名为FMDP001。药敏试验显示其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多粘菌素B和林可霉素耐药;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9.4×10~5 CFU/mL。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该菌基因组大小为6 955 100 bp,序列类型为ST1249,与B136-33株同源性最高,且两菌株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值达98.93%;全基因组中共有357个序列编码FMDP001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根据功能分为黏附、铁摄取、胞外毒性蛋白和调控系统;84个序列编码耐药基因,其中多药耐药外排泵为主要成分。[结论]从林麝化脓肺脏中分离到1株致病性较强的PA,并获得ST1249型林麝源PA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显示该菌携带大量药物外排泵及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决定其具有多重耐药特性,哌拉西林等可作为该类型PA感染的临床用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郑林用  
以22个不同来源的毛木耳菌株为材料,采用MEGA4.0软件对ITS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试验结果显示22个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620 bp左右,GC含在50.6%~51.1%,被聚为5个分支,其中黄耳10号和781系统发育关系较近,共同聚在第一个分支,而琥珀聚在第二分支。ITS序列分析试验结果从系统发育角度反映出了研究菌株的遗传关系,是进行毛木耳菌株遗传分析及科学鉴定的重要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