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1)
2023(10191)
2022(7910)
2021(6825)
2020(5554)
2019(12195)
2018(11861)
2017(22211)
2016(12406)
2015(13624)
2014(13304)
2013(12850)
2012(11548)
2011(10282)
2010(10046)
2009(9090)
2008(8893)
2007(7881)
2006(7099)
2005(6373)
作者
(40055)
(33373)
(33341)
(31307)
(21034)
(16190)
(14886)
(13126)
(12894)
(11653)
(11501)
(11234)
(10936)
(10578)
(10475)
(10369)
(10273)
(9952)
(9688)
(9593)
(8614)
(8258)
(8102)
(7664)
(7663)
(7379)
(7376)
(7321)
(6832)
(6795)
学科
(49181)
经济(49120)
管理(33195)
(32827)
(25016)
企业(25016)
方法(20486)
数学(18065)
数学方法(17885)
(15924)
中国(15184)
(12753)
业经(12631)
(11733)
农业(10995)
(10150)
贸易(10147)
(9886)
地方(9303)
(8812)
环境(8011)
产业(7888)
技术(7888)
(7690)
(7360)
银行(7296)
(7143)
金融(7142)
(6961)
财务(6946)
机构
大学(180034)
学院(177983)
(70837)
经济(69540)
研究(66877)
管理(63326)
理学(55685)
理学院(54987)
管理学(53716)
管理学院(53443)
中国(47880)
科学(45913)
(44392)
(38523)
(36032)
农业(35576)
业大(35061)
研究所(33545)
(29820)
中心(29176)
(26785)
财经(24398)
(24357)
农业大学(23558)
北京(23534)
(22765)
(22407)
经济学(22307)
师范(22300)
(21528)
基金
项目(129884)
科学(101046)
基金(95227)
(88545)
国家(87837)
研究(84890)
科学基金(72948)
社会(55286)
社会科(52436)
社会科学(52419)
(50640)
基金项目(50474)
自然(49985)
自然科(48881)
自然科学(48861)
自然科学基金(48047)
(43985)
教育(38368)
资助(37656)
编号(31377)
重点(30302)
(28334)
(27508)
计划(27207)
(27108)
科研(25812)
创新(25479)
(24310)
科技(24281)
成果(24190)
期刊
(73087)
经济(73087)
研究(47953)
学报(42031)
(40352)
中国(35137)
科学(34811)
大学(30316)
学学(28929)
农业(27347)
管理(22734)
(21720)
教育(16486)
(15003)
(14266)
金融(14266)
经济研究(13159)
技术(12769)
业经(12527)
业大(12457)
财经(11991)
(11088)
农业大学(10606)
(10390)
问题(10290)
科技(9803)
图书(8252)
林业(8239)
(8140)
技术经济(8040)
共检索到256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文娟  郜海燕  陶菲  穆宏磊  翟纹静  
以山核桃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温度和初始含水量对山核桃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类脂褐素(LFLP)积累、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类脂褐素的积累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呈下降趋势。在40℃贮藏时,含水量高(12%和16%)的山核桃原料类脂褐素积累速度略低于含水量低(4%和6%)的山核桃;但贮藏温度为25℃时,含水量高的类脂褐素积累速度高于含水量低的山核桃。油脂初级氧化产物和二级氧化产物与贮藏温度和初始含水量呈现复杂关系,40℃贮藏时,含水量高(12%和16%)的山核桃原料油脂氧化程度低于含水量低(4%和6%)的,但贮藏温度为25℃时,含水量高的油脂氧化程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丽丽  郜海燕  葛林梅  毛金林  周拥军  陈杭君  陶菲  
以香榧坚果为材料,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香榧原料和加工后成品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期了解真空包装对香榧坚果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原料和成品在贮藏过程中均发生油脂的氧化酸败,表现出过氧化值和酸价上升,总酚含量下降。采用真空包装可显著降低香榧成品贮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增加幅度,减轻脂肪的氧化酸败,保持较高的总酚含量,减缓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抑制亚油酸脂质的氧化,相对较好地维持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兰  汪晓峰  景新明  林坚  
以粳稻幸实(OryzasativaL.subsp.japonicacv.Xingshi),籼稻桂早2号(OryzasativaL.subsp.indicacv.Guizao2)水稻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在-20℃和室温(25℃)条件下贮藏5年后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种子活力保持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籼稻桂早2号种子耐干性较强,在含水量降至2.4%时,种子活力与5.8%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粳稻幸实种子活力极显著下降。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ABA含量、磷脂酶活性随含水量降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俊   梁新茗   曲悦慈   梅梅   王玉涛   陆秀君  
种子含水量密切影响种子活力。蒙古栎种子新采收后含水量较高,不耐贮藏。为探究蒙古栎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耐藏性的影响,将不同含水量蒙古栎种子分别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20℃)条件下,并检测其生理生化变化,评价其耐藏性。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蒙古栎种子为试验对象,利用硅胶干燥法分别控制种子含水量为50%(采后初始含水量)、40%、30%和20%。在贮藏期间,定期测定种子萌发率和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蒙古栎种子最适贮藏含水量为30%~40%。室温条件下,种子含水量为30%耐藏性较好,最长贮藏时间为56 d,并在此期间维持种子萌发率达30.10%以上。低温条件下,种子含水量为40%时的贮藏效果最好。40%含水量种子贮藏84 d后萌发率仍可达45.45%。蒙古栎种子贮藏过程中,可溶性糖在前期快速合成,而后稳定下降。同一贮藏条件下,降低种子含水量能有效提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丙二醛产生,并促进游离脯氨酸增加。低温贮藏条件下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积累普遍低于室温贮藏。综合结果表明:降低种子初始含水量,在室温和低温贮藏下均可增强蒙古栎种子的耐藏性,低温贮藏整体优于室温贮藏。研究结果为蒙古栎种子合理存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以丽江雪桃为实验材料,分析比较了包装和贮藏温度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以及褐变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装处理和低温贮藏后果实硬度均无明显变化,但包装处理和低温贮藏均能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上升;此外,保鲜袋包装处理还可显著降低丽江雪桃的褐变和腐烂,低温贮藏对丽江雪桃的褐变和腐烂无明显抑制效果。实验结果可为延长丽江雪桃贮藏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凯  阮栋俭  战歌  甘西  罗永巨  龚竹林  
通过饲喂不同过氧化值油脂的饲料,研究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的生长性能、肝胰腺抗氧化能力与氧化油脂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油脂导致罗非鱼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显著下降(P0·05);相对于过氧化值较低的饲料,饲料过氧化值(POV)为73·44mmol/kg时,肝胰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高(P0·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生  罗云波  石志平  乔润林  
设定0.5,5,10,15和20℃5种温度,在气调库内测定臭氧化空气的衰减变化。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臭氧化空气的衰减速率明显减慢;在0.5℃的温度下,经过40min,臭氧化空气的浓度由25.5mg/m3降为19.5mg/m3,衰减率为23.5%;而在相同的时间内,5,10,15和20℃下的衰减率分别为35%,39.7%,62.9%和75.8%。同时发现,无论在哪种试验温度下,都表现出臭氧化空气在高浓度时衰减的量多,低浓度时衰减的量少。由回归方程计算出的0.5,5,10,15和20℃5种温度下的半衰期,分别为66,64,47,28,20min。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铁华  张伟  文仕知  申展  朱晋春  姚振一  
为了更好的探讨榉树种子贮藏技术,分别用不同的贮藏温度(3℃、10℃、常温)和贮藏时间的榉树种子作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了榉树种子的田间出苗率、超氧阴离子(O2-.)生成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冰箱中3℃贮藏的榉树种子具有最高的田间出苗率,超氧阴离子(O2-.)生成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最低,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能及时迅速清除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及其它自由基,避免了它们对种子的伤害,种子的活力得以保持在较高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晓亮  辛萍萍  张志娥  陈晓玲  陶澜  卢新雄  
【目的】通过使用在不同气候区室温保存8年的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测定水稻室温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以及在贮藏过程中种子中的热稳定蛋白的变化。【方法】通过发芽试验和热稳定蛋白的测定,比较贮藏8年后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热稳定蛋白的变化。【结果】在北京地区贮藏种子,籼稻桂早2号(Oryza sativa L.ssp.indica Kato)最适种子含水量为5.5%~6.0%,而粳稻幸实(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Kato)为6.5%~7.0%。在南昌地区,籼稻最适种子含水量为4.5%左右,而粳稻为5.5%~6.0%。耐超干的籼稻品种桂早2号种子中有一条分子量为39.4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明  卓加金  刘雪萍  汪晓峰  
【目的】以耐干性、化学组分不同的家榆、玉米和红花种子为试材,研究种子贮藏含水量与细胞内分子运动速率及可溶性糖组分的关系。【方法】以自旋标记探针CP(3-carboxy-proxyl)标记种胚,通过EPR波谱分析中分子离开中心的最远距离2Azz作为分子运动速率的指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种子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同含水量种子的分子流动性变化规律与其贮藏的最适含水量负相关,分子流动性可以作为预测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的一种简便方法。红花种子具有较高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可能与其内部含有较多的棉子糖有关。【结论】胞内分子运动状况与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相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丛玲美  姚小华  费学谦  王开良  王亚萍  王年金  
对长期贮藏在室温、避光条件下的茶油进行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结果表明,茶油经过长期贮藏后,其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有所增加,贮藏时间越长,增长速度越快,品质越容易劣变;在相同贮藏条件下,对于浸出成品茶油来说,精炼程度越高,越容易氧化酸败;对于不同工艺的茶油来说,浸出成品茶油比压榨成品茶油更容易氧化酸败。贮藏时间对不同质量等级茶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影响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骆有庆  张琴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该病自20世纪初在日本首次发现以来,已从北美扩散蔓延至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造成大批松树死亡(Fielding et al.,199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学辉  李建科  张清安  石金专  
 以不同剂量核桃油连续给小鼠灌胃,3周后检测小鼠肝、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7mL/(kg·d)核桃油可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姚小华  杨水平  王开良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罗孝贵  杨刚  刘昌华  陈松  陈庆东  李超  易春燕  
【目的】芫菁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昆虫,眼斑芫菁又名黄黑小斑蝥,是我国药典中收录的一种重要的动物药。但是斑蝥的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尚不成熟,成为限制斑蝥素类药物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之一,因此,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斑芫菁规模化饲养技术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2个基本条件对眼斑芫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实验室内饲养眼斑芫菁,设计了5组温度和5组土壤含水量连续饲养眼斑芫菁6代。【结果】在实验中未发现眼斑芫菁滞育越冬虫态,每年可在室内繁殖3个完全世代。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30℃下孵化率高于其他处理,达到90.01%;32℃下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但与30℃下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12%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各发育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卵的发育历期最短(32 d),且孵化率最高(90.11%),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结论】综上所述,在实验室内30℃的温度条件和12%的土壤含水量是眼斑芫菁卵、幼虫及蛹的发育最适环境。结果对眼斑芫菁的规模化饲养繁殖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芫菁的生物学研究及今后斑蝥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