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9)
- 2023(1330)
- 2022(1151)
- 2021(1059)
- 2020(900)
- 2019(2144)
- 2018(2089)
- 2017(4021)
- 2016(2245)
- 2015(2541)
- 2014(2327)
- 2013(2245)
- 2012(2093)
- 2011(1889)
- 2010(1899)
- 2009(1614)
- 2008(1528)
- 2007(1288)
- 2006(1139)
- 2005(1007)
- 学科
- 济(8175)
- 经济(8174)
- 业(5472)
- 管理(5268)
- 方法(4129)
- 数学(3964)
- 数学方法(3902)
- 农(3078)
- 企(2962)
- 企业(2962)
- 学(2661)
- 贸(2347)
- 贸易(2347)
- 易(2326)
- 农业(2028)
- 业经(1790)
- 中国(1774)
- 环境(1639)
- 财(1550)
- 服务(1522)
- 生产(1473)
- 服务业(1449)
- 制(1441)
- 电子(1414)
- 网上(1339)
- 网上贸易(1339)
- 地方(1245)
- 建设(1216)
- 发(1165)
- 体(1114)
- 机构
- 学院(30097)
- 大学(29838)
- 研究(12723)
- 济(12425)
- 经济(12189)
- 农(10230)
- 管理(10045)
- 科学(9502)
- 中国(9463)
- 理学(8632)
- 理学院(8531)
- 农业(8317)
- 管理学(8290)
- 管理学院(8252)
- 业大(7452)
- 所(7333)
- 京(6948)
- 研究所(6929)
- 中心(5994)
- 农业大学(5432)
- 江(4784)
- 科学院(4733)
- 省(4658)
- 财(4638)
- 院(4470)
- 业(4466)
- 室(4289)
- 北京(4085)
- 技术(3981)
- 实验(3979)
共检索到44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静 樊明寿
选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试材,研究增施CO2能否降低马铃薯块茎中硝酸盐含量并缓减土壤次生盐碱化,为提供安全的马铃薯产品同时延长温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试验采用传统氮素施肥和温室CO2气体施肥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增施CO2条件下氮素水平对马铃薯生长、氮素积累量、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CO2,施氮量是48,96 kg/hm2在播种后第130天马铃薯全株干物质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全株硝酸盐含量均高于不增施CO2处理;施氮量是96,144 kg/hm2时块茎生物量、硝酸盐含量和氮素积累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
CO2 硝酸盐 氮素积累量 马铃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琍英
研究表明合理搔菌可以、(1)明显提高金针菇第1,2潮菇的产量和质量。生物利用率比对照提高约9.0%.(2)出菇整齐,采菇期集中。第1潮菇的采收期多数为3~5 d,比对照缩短6 d.(3)转潮快。第2潮菇的采收期比对照提前约15d.(4)搔菌有效地抑制病害的蔓延。搔菌的发病率为0,而对照为17.0%.
关键词:
金针菇 掻菌技术 采收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元 李伟伟 吴元欣 户业丽 周俊初
对不同菌株、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和金针菇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金针菇胞外多糖进行了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12号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0~11 d时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和金针菇菌丝体产量最高,金针菇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金针菇胞外多糖为一种含β型吡喃糖苷键的纯多糖。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的主体结构影响不明显,均有相似的多糖特征峰和β型吡喃糖苷键吸收峰。但采用玉米、黄豆等配制的培养基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金针菇多糖。
关键词:
金针菇 多糖 液体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宁 王超璠 方东路 丁梦婷 姚嘉蕾 杨文建 胡秋辉
【目的】模拟实际生产中金针菇采后贮藏过程,研究金针菇冷藏期间风味的变化规律,为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乙烯膜包装的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在温度4℃、相对湿度90%条件下贮藏15 d,每隔3 d取样进行分析。金针菇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E-NOSE)进行检测;非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高效液相(HPLC)、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电子舌(E-TONGUE)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金针菇风味成分变化动态监测可知,冷藏期间金针菇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和醇类,在贮藏6 d内醛类和醇类的含量均下降,在贮藏末期(15 d)呈上升的趋势。金针菇冷藏过程中甘露醇和果糖含量在贮藏初期(3 d)分别上升了8.6%、9.9%,在贮藏中期(9 d)、末期(15 d)呈下降的趋势。柠檬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下降了67.9%。琥珀酸含量在贮藏初期(3 d)有所下降,贮藏中期(9d)含量上升了17.94%,贮藏末期(15 d)含量下降了17.61%。5′-AMP、5′-I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贮藏中期(9 d)含量有所上升,贮藏末期(15 d)含量均下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贮藏初期(3 d)呈下降的趋势,贮藏中期(9 d)变化不明显,贮藏末期(15 d)呈上升的趋势。【结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根据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区分不同贮藏期的金针菇样品,实现对金针菇样品品质的快速检测,为金针菇品质的控制和风味的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贺江 丁颖 娄向弟 姬东玲 张向向 王永慧 张伟杨 王志琴 王伟露 杨建昌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响应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氮素营养的综合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产量和物质生产对CO_2浓度升高响应有明显差异的水稻品种两优培九(LY)和南粳9108(NJ)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水培试验。分别设置对照CO_2浓度(A-CO_2,400μmol·mol~(-1))和CO_2浓度升高(E-CO_2,600μmol·mol~(-1))两个CO_2处理,高氮(HN,1.25 mmol·L~(-1) NH_4NO_3)和低氮(LN,0.25 mmol·L~(-1) NH_4NO_3)两个氮水平。分析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与生理活性、叶片和根系中细胞分裂素(CTKs)含量、氮素同化酶活性、叶片生理特性、光合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差异。【结果】(1)E-CO_2显著增加了LY总冠根数、总根长(LN水平除外)、总根表面积和平均直径,提高其根系呼吸速率和维持较高的根系氧化力,而对NJ无显著影响或表现相反;(2)无论氮水平如何,E-CO_2显著提高了LY叶片和根系CTKs含量,但显著降低了HN水平下NJ根系中玉米素核苷(ZR)含量;(3)在LN水平下,E-CO_2显著提高了LY叶片GOGAT、GDH活性,显著降低了NJ叶片NR活性。在HN水平下,LY氮同化酶活性在E-CO_2条件下都表现为提高,NJ仅NR活性提高;(4)在LN水平下,E-CO_2使得LY和NJ净光合速率(P_n)分别提高了28.0%和29.4%。在HN水平下,两品种分别提高了41.0%和28.1%。LY光合响应大幅度提高归因于叶片最大羧化效率(V_(c,max))、最大光合电子传递效率(J_(max))、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等显著提高;(5)E-CO_2显著增加了不同氮水平下LY单株叶面积,对NJ无显著影响;(6)E-CO_2显著增加了LY各器官及总生物量,且HN水平增幅明显大于LN水平。E-CO_2并未显著影响不同氮水平下NJ的总生物量,显著降低了HN水平下NJ地下部生物量(-16.7%)。【结论】无论在HN还是LN水平下,LY物质生产和生理特征对E-CO_2的响应幅度与NJ相比更高。生育前期LY较优的根系形态性状和根系活力、较高的CTKs含量、较强的氮素同化能力、较大的绿叶面积以及光合响应能力是其干物质生产对E-CO_2响应幅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薪宇 许传强 李天来 马金明 赵曦 刘义玲
为探究根际CO_2富集对甜瓜果实糖积累及代谢的影响机制,以网纹甜瓜中蜜1号为试材,利用气雾法根际CO_2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了网纹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根际CO_2浓度(370,2000,3000,4000,5000μL·L~(-1))富集对果实糖积累、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其中,370μL·L~(-1)(CK1)和2000μL·L~(-1)(CK2)CO_2浓度分别作为模拟大气和根际土壤中CO_2浓度,3000、4000和5000μL·L~(-1) CO_2浓度作为高CO_2富集处理。结果表明,根际高CO_2处理20d后,甜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及蔗糖含量开始显著下降,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不显著。3000μL·L~(-1) CO_2处理25 d时,蔗糖含量比CK1降低了43%,且CO_2浓度越高,降低幅度越大。果实中酸性转化酶(AI, acid invertase activity)、中性转化酶(NI, neutral invertase activity)、蔗糖磷酸合成酶(SPS,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activity)及蔗糖合成酶(SS,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活性均随根际CO_2浓度升高而减弱,在处理初期(10~15d),随着果实的发育AI和NI活性逐渐增加,处理15d后开始下降。其中,根际3000μL·L~(-1) CO_2处理15d时AI和NI活性分别比CK1显著降低了16%和14%;SPS活性在根际高CO_2处理前期差异不显著,处理30d时显著降低,比CK1降低了15%;SS合成和分解方向活性分别在处理25d和30 d时开始显著下降。此外,酸性转化酶基因(CmS-AIV1)表达量在处理初期(10~15d)显著降低,处理20d后差异不显著,其中,根际3000μL·L~(-1) CO_2处理15 d时CmS-AIV1的表达量比CK1降低了14%。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Cm-SPS1)和蔗糖合成酶基因(Cm-SS1)的表达量在根际高CO_2处理30d后受到显著抑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逐渐变大。说明在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间,根际CO_2长期富集会导致果实中蔗糖代谢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了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导致果实糖积累量下降,最终降低了果实的品质。
关键词:
根际CO2富集 网纹甜瓜 果实 糖代谢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坚 高巍 林伯德 孙淑静 郑昭 杨洁 谢宝贵
应用SRAP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评价.选用多态性好的7对SRAP引物对30个来源不同、各具代表性的供试菌株进行PCR,共获得92条重复性良好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9条,占85.9%;用SPSS软件计算相似系数和进行平均法聚类分析,白色菌株之间遗传差距较小,黄色菌株之间遗传差距大,30个供试菌株可分为14类.本研究还表明,SRAP具有高效、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可应用于遗传连锁群构建、品种鉴别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辉 姜性坚 刘培田
通过用鹌鹑粪经10d、20d、30d、40d的堆积发酵,分别在栽培料中添加5%、10%、20%栽培金针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鹌鹑粪能显著地促进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缩短生育周期,并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其中,以堆积发酵30d,用量为10%的效果最为显著,经方差分析及新复极差测验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鹌鹑粪 金针菇 栽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英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100%抑菌率。本文对病菌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针菇,软腐病,抑菌,生物学,药剂防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知和 朱兰宝 杨新美
采用插片培养的方法培养金针菇单核菌丝体和双核菌丝体,在普通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产生粉孢子的方式及粉孢子的形态。通过荧光染料(Hoechst33258)和石碳酸-品红染色观察表明,单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都只含一个细胞核,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也均为单核。本研究未观察到双核或多核的粉孢子。
关键词:
金针菇 粉孢子 细胞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霆 张雨 刘宏 何田田 毕阳 贠建民
【目的】探索臭氧熏蒸处理联合PE包装对金针菇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延长金针菇的货架期。【方法】以工厂化栽培的白色金针菇为试材,采后(4±1)℃预冷24 h,在低温(8±1℃)条件下采用臭氧对金针菇进行熏蒸处理,再用PE保鲜薄膜密封包装,以感官评分、褐变指数、失重率为筛选指标,筛选最佳臭氧熏蒸浓度和处理时间;随后,在(4±1)℃低温下进行金针菇贮藏试验,每隔3 d测定主要生理品质指标:菇盖直径、失重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菌落总数、呼吸强度、活性氧含量(?和H2O2)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此来评价臭氧对金针菇的保鲜效果。【结果】在(4±1)℃低温贮藏21 d后,经2.711 mg·m-3臭氧熏蒸处理15 min的金针菇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菇盖直径、失重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呼吸跃变高峰推迟出现,活性氧(ROS)含量(?和H2O2)的积累量显著(P
关键词:
金针菇 臭氧 熏蒸处理 保鲜 抗氧化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阔 王雪梅 陈波浪 柴仲平 魏雪峰
以6年树龄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香梨园科学施肥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挖掘和分器官解剖的方法对香梨进行氮素吸收、积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单株树体在年生长周期内从土壤中吸收氮素总量为96.11 g,其中开花期吸收氮素占20.86%,坐果期吸收氮素占27.93%,膨果期吸收氮素占41.62%,开花期、坐果期和膨果期是库尔勒香梨树体氮素营养的3个关键时期。年生长期内库尔勒香梨树体叶片携带走的氮量为38.74 g,占总吸收量的40.31%。果实携带走的氮量为24.45 g,占总吸收量的25.44%。库尔勒香梨树体各器官中以当年新生器官叶和果实为主要的氮吸收、积累和分配部位。6年树龄库尔勒香梨以产量5...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树体 氮素 吸收 积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乃康
技术积累和国际生产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顾乃康当代跨国公司的竞争已主要不是体现在价格竞争方面,而更多地集中于包括信息、技术和创新、成本、筹供、质量、产品开发展以及售后服务等在内的非价格竞争。在非价格竞争中,与技术有关的竞争处于核心地位。在技术竞争中,公司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钱振华 左希庆 何彦虎 张守丽
介绍了一种专门用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物流与分配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PLC和PROFIBUS-DP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包装、挖瓶和装瓶车间底层I/O设备与PLC的通信,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介绍了系统的控制程序结构,并详细阐述了输送和分配控制的程序实现。运用触摸屏技术设计了控制系统的人机操作界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