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1)
- 2023(10189)
- 2022(8697)
- 2021(7929)
- 2020(6949)
- 2019(15799)
- 2018(15342)
- 2017(29428)
- 2016(16083)
- 2015(17946)
- 2014(17768)
- 2013(17461)
- 2012(16215)
- 2011(14631)
- 2010(14681)
- 2009(13724)
- 2008(13748)
- 2007(12561)
- 2006(10695)
- 2005(9339)
- 学科
- 济(65571)
- 经济(65489)
- 业(48146)
- 管理(46623)
- 企(39003)
- 企业(39003)
- 方法(32712)
- 数学(29199)
- 数学方法(28974)
- 财(18954)
- 农(18759)
- 中国(15850)
- 学(14650)
- 贸(14342)
- 贸易(14340)
- 易(13955)
- 制(13888)
- 业经(13609)
- 农业(12494)
- 务(11805)
- 财务(11778)
- 财务管理(11745)
- 企业财务(11146)
- 地方(11135)
- 银(9937)
- 银行(9884)
- 技术(9846)
- 和(9655)
- 融(9639)
- 金融(9637)
- 机构
- 大学(238985)
- 学院(235962)
- 济(96986)
- 经济(95126)
- 管理(91843)
- 理学(80414)
- 研究(79957)
- 理学院(79499)
- 管理学(78128)
- 管理学院(77710)
- 中国(58776)
- 科学(51932)
- 农(50036)
- 京(49346)
- 财(43185)
- 所(41903)
- 业大(41719)
- 农业(40219)
- 研究所(38672)
- 中心(37278)
- 财经(35332)
- 江(34402)
- 经(32263)
- 北京(30464)
- 经济学(29988)
- 范(29262)
- 师范(28800)
- 院(27960)
- 经济学院(27449)
- 农业大学(26919)
- 基金
- 项目(164381)
- 科学(128348)
- 基金(121216)
- 研究(111587)
- 家(109733)
- 国家(108475)
- 科学基金(91141)
- 社会(71986)
- 社会科(68249)
- 社会科学(68223)
- 基金项目(65331)
- 省(63705)
- 自然(61736)
- 自然科(60354)
- 自然科学(60329)
- 自然科学基金(59341)
- 划(54862)
- 教育(50972)
- 资助(48524)
- 编号(43173)
- 重点(37186)
- 部(36508)
- 发(34425)
- 创(34257)
- 成果(34085)
- 科研(32780)
- 计划(32618)
- 创新(32052)
- 教育部(30721)
- 国家社会(30138)
共检索到331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淑美
购置自有住宅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因而必然会对家庭行为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可能是事前的,也可能是事后的;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从横截面来看,购置自有住宅对家庭行为的影响会因家庭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差异;从时间序列来看,购置自有住宅对家庭行为的影响也会随着政策、法律、社会观念和宏观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本文从微观视角入手,从购置自有住宅对家庭储蓄行为、消费行为、投资行为、生育行为、家庭迁移和劳动供给行为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籍此为当前社会各界热议的旨在提高住房拥有率的相关政策提供新的思维视角和评判标准。
关键词:
自有住宅 家庭行为 交易成本 家庭财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饶育蕾 吴玥 朱锐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社会互动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不同理论,从社会互动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家庭借贷行为、家庭借贷渠道等视角对社会互动对家庭借贷行为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成员的社会互动正向显著推动家庭借贷行为,并且对城市家庭的影响大于农村家庭。同时,对家庭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行为影响更大,社会互动对城市家庭从民间借贷影响大于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影响,而对农村家庭的两种借贷行为影响则相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谭小芬 张明 孙晶晶
为检验实际利率对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运用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发现实际利率和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而且,2004-2010年这一子样本时期,相对2000-2003年这一子样本时期,储蓄与利率的负相关性在统计上更为显著。这表明,中国家庭存在一个目标储蓄水平。当实际利率下降时,会降低储蓄的回报,人们会被迫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来实现目标财富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小秡 杨芊芊
本文在基于生命周期的资产配置模型中引入主观预期寿命,对主观预期寿命、遗赠动机对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居民的主观预期寿命是理性的,该指标在研究家庭金融决策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主观预期寿命的增长显著提升了家庭持有政府债券和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并增加了家庭在相应资产上的配置。遗赠动机会弱化主观预期寿命增长对家庭持有相应资产的可能性和配置比例的正向影响。通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和代理变量,笔者发现上述结论是稳健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艳 何广文
论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解释了其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后认为,社会网络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促进作用。社会网络越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概率越高,其中我国城市家庭比农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更积极,而东部地区的家庭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参与度和广度最高。另外,社会网络可通过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和降低风险感知度来促进家庭参与金融资产配置,对影响路径的研究是一种补充。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家庭金融资产 配置 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卫星 张旭阳 吴锟
借贷对于平滑家庭支出有重要作用,但也可能造成不成熟借款者的债务累积。鉴于家庭金融素养异质性较大,且不同借贷类型的利率差异会对家庭债务成本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金融素养对家庭负债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金融素养家庭的贷款渠道、贷款利率以及贷款期限结构。研究发现,金融素养的提高对家庭贷款获取方面有促进作用,但对家庭组合贷款中短期贷款占比没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的提高有效降低了家庭综合贷款利率;随着金融素养的提高,家庭购房贷款中银行贷款占比明显增加,从正规渠道(银行)获得贷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购房贷款的利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新华 周程程
文章利用2006~2011年的收入、房价、利率与消费信贷余额等变量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消费者信心与房价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仍是决定家庭债务规模的重要因素;住房价格与家庭债务的积累具有正相关关系;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名义利率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消费者信心 房价 家庭债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成栋 黄友琴
第二住宅古已有之,而在当代中国出现了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家庭住房来源和产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租赁公房为主转变成了多样化的住房来源和产权,并且出现了拥有多套住宅的现象。地理因素影响第二住宅的获得。运用2005年CGSS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自有多套住宅家庭的地理特征,直辖市和省会市辖区自有多套住宅城市家庭比重低于其他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下的城市比其他城市自有多套住宅比例高,一线、二线城市低于四线城市。将城市居民分为本地市民、城镇移民、农村移民家庭和其他,本地市民家庭和全体城市家庭地理特征一致,城镇移民家庭和农村移民家庭空间模式有所不同,并且本地市民比移民更可能自有多套住宅。运用LOGIT模型在控制了家庭收入、移民类型等社会经济特征之后,城市行政等级和人口规模、市场等级等地理因素依然是影响全体城市家庭和本地市民家庭自有多套住宅的重要因素。它实际上表示的是地方住房市场,特别是房价和低价住房资源可得性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第二住宅 空间分布 城市 中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俊瑶 张雨航
本文基于消费金融试点城市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消费金融发展对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消费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且稳定地促进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在排除社会保障水平等混杂因素后的促进效果依旧显著;消费金融发展通过刚性支出的信贷支持、当期储蓄的消费转化等渠道,正向促进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但消费担保的作用渠道不成立;高频互联网消费行为家庭的网络购物消费行为挤出实体消费,消费金融发展促进家庭实体消费行为向网络购物消费行为转移。最后提出深化消费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以及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汉瑾 张淑婷 公茂刚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教育投资提供渠道和便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推手。基于项目组2848份有效调查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程度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体的教育投资具有普遍提升效应。鉴于此,建议通过加强数字城乡建设、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普及数字普惠金融知识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教育投资的促进作用,实现教育公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崔颖 刘宏
本文利用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改革作为外生政策冲击,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数据,运用模糊断点回归法估计了户主教育水平对家庭资产选择的因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提升对家庭金融市场投资参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男性教育水平的影响较女性更为突出。金融可得性和流动性约束是限制上述影响作用的外在条件。进一步的渠道分析验证了财富效应、降低信息成本和改变风险偏好三种影响渠道,并为性别异质性影响的产生原因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关键词:
家庭资产选择 义务教育改革 性别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京奎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检验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类型家庭住宅需求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在住宅权属选择方面,收入不确定性具有负的影响效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更倾向于拥有住宅;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受到不确定性的冲击大于其他类型家庭。在住宅结构特征需求方面,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有更高的消费偏好,受不确定性的影响也相对较弱。而在住宅邻里特征需求方面,收入不确定性存在弱影响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晶晶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成为促进养老金融发展、提高养老生活质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新动能。论文从数字经济参与的微观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工具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参与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以及数字经济参与对不同家庭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参与可以显著提高养老金融资产规模、丰富养老金融资产种类、提升养老金融资产分散度,发挥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家庭参与数字经济活动有助于促进家庭创业决策、提高金融素养水平,从而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村、中西部地区、女性户主和低教育水平家庭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优化作用更显著。因此,应通过促进家庭积极参与数字经济活动、补齐欠发达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短板以及强化创业技能和金融知识教育培训等措施,推动数字经济参与成为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李旋旋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支付方式,影响着居民的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而实现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路径是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用最大化。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价值最大化。研究发现:家庭使用移动支付对风险资产投资有正向促进作用,对无风险资产投资具有负向影响,且工具变量回归和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果稳健有效;机制分析表明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改善储蓄账户数目及家庭对金融知识关注程度两个渠道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身体健康、高等收入水平及高等受教育水平的家庭投资风险资产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居民金融知识关注度;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边界;政府应积极开展数字人才的培育和储备工作,持续推进移动支付健康发展;强化金融监管,减少家庭投资风险。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家庭金融资产 资产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