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3)
- 2023(8189)
- 2022(6526)
- 2021(5887)
- 2020(5141)
- 2019(11146)
- 2018(11016)
- 2017(21465)
- 2016(11578)
- 2015(12978)
- 2014(12857)
- 2013(12901)
- 2012(11900)
- 2011(10203)
- 2010(10602)
- 2009(10427)
- 2008(11004)
- 2007(10329)
- 2006(9164)
- 2005(8561)
- 学科
- 业(76188)
- 企(73019)
- 企业(73019)
- 管理(58122)
- 济(55729)
- 经济(55654)
- 业经(25022)
- 方法(24215)
- 财(23894)
- 农(20193)
- 务(19995)
- 财务(19973)
- 财务管理(19950)
- 企业财务(18948)
- 数学(16408)
- 数学方法(16203)
- 技术(15628)
- 农业(15269)
- 制(13804)
- 策(13152)
- 划(12958)
- 理论(12088)
- 企业经济(12083)
- 和(11826)
- 体(11678)
- 经营(11417)
- 中国(11277)
- 技术管理(10647)
- 体制(10478)
- 决策(9185)
- 机构
- 学院(179167)
- 大学(172664)
- 济(76635)
- 管理(75880)
- 经济(75283)
- 理学(64609)
- 理学院(64066)
- 管理学(63292)
- 管理学院(62979)
- 研究(51001)
- 中国(44284)
- 财(38168)
- 京(36071)
- 财经(29892)
- 农(29739)
- 科学(29048)
- 江(28532)
- 经(27033)
- 所(25584)
- 业大(24539)
- 中心(23869)
- 农业(23345)
- 商学(22609)
- 北京(22576)
- 研究所(22443)
- 商学院(22425)
- 州(22244)
- 经济学(22193)
- 财经大学(21740)
- 经济管理(20349)
- 基金
- 项目(108543)
- 科学(87750)
- 基金(80731)
- 研究(80565)
- 家(68423)
- 国家(67728)
- 科学基金(61069)
- 社会(53259)
- 社会科(50468)
- 社会科学(50456)
- 省(43138)
- 基金项目(42492)
- 自然(39565)
- 自然科(38655)
- 自然科学(38645)
- 自然科学基金(38066)
- 教育(35885)
- 划(34195)
- 资助(32999)
- 编号(32098)
- 业(30075)
- 创(25987)
- 成果(24862)
- 部(23870)
- 重点(23232)
- 创新(23207)
- 发(22568)
- 制(22361)
- 国家社会(21866)
- 人文(21210)
共检索到274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良谋 高静美
本文从购并是有成本的基本假设出发 ,研究购并对于目标企业可能产生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客户资本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和利用的措施。这种基于目标企业而不是购并企业 ,基于购并成本而不是购并收益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对以购并企业和购并收益为主流的购并研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关键词:
协同效应 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 客户资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旭强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兼并的典型特征的基础上,从现有的体制框架和经济背景出发,探讨了政府在国有企业兼并中正、反两方面作用,其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中介替代、部门协调、产品政策导向及保障相关者利益等方面,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追求部门利益导致的产权交易的行政性垄断及资源配置效益低下等方面。从动态的角度看,我国政府在企业兼并中的职能转换及角色定位应遵循以下两条:其一,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出于经济权力和信息能力方面的优势,对企业兼并的适度干预是必要的;其二,从长期看,作为目标模式,政府应政力于在企业兼并的政策、法律和监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企业购并,政府功能,定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居同交 樊耘
早在80年代中期,我国就曾出现了大量的公司兼并与收购(简称购并)的事件,但真正市场经济意义上、以公司形态为特征的企业购并在我国的兴起还应说是90年代的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我国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方案的提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鲍盛祥
关于商誉的构成要素,学界对此众说不一,本文以企业清算为研究背景,对企业清算中未予评估处理的无形资本进行了分析介绍,认为企业清算中损耗的无形资本包括:依附于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的组织资本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认为这些无形资本是构成企业商誉的要素,为理解商誉的价值源泉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关键词:
清算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 社会资本 商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项国鹏
企业家作为企业兼并的操作主体,其行为对企业兼并的规范与否和绩效高低产生重要影响。从过程性的角度切入,提炼、概括企业兼并过程中的企业家行为,并结合企业兼并绩效分析,整合性地研究了两者的关联机理。根据对五种关联机理的分析,证明不同的企业家行为会导致增值效应或减值效应。
关键词:
企业家 行为 企业兼并 绩效 整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雪燕
随着多元化并购方式的日益加剧,理论界对于并购的研究越发普遍,然而不良资产并购鲜有涉猎。本文以融创地产亏损资产包并购交易为研究对象,对其并购交易动机与并购过程作简要描述。同时,结合可并购不良资产的特点,剖析并购交易的基本原则。从基金结构设计、交易方式确定以及交易支付节奏等方面对企业并购中亏损资产包的交易设计作详细说明,并阐述项目退出计划的实施情况。最后,多角度总结亏损资产包的交易结构控制措施,提出有效的项目退出方案,对今后的并购实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亏损资产包 企业并购 交易设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铁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文纲
本文认为 ,无形资产是一种融经济、管理、科技、法律于一体的、重要的稀缺资源。由于它具有一些有形资产所不具备的特征 ,使它在企业购并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 ;在企业购并中 ,依托品牌、专利技术、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 ,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并极大地提高购并绩效。但由于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受企业文化差异、被购并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支撑能力、经营领域的关联性等因素影响 ,使购并活动变得复杂起来 ,尤其是在选择购并目标企业时必须以无形资产优势能否顺利转移和发挥作为重要的标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枉山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高效、先进、现代化设备的应用不断扩大,设备无形损耗问题,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设备的无形损耗,也称设备的精神磨损。它是在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的情况下,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瑄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股份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企业掀起了购并和资产重组的浪潮。要把企业购并工作做好 ,就需要深入了解企业购并动机、购并后产生的效应 ,同时探究目前我国企业购并工作中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使企业购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关键词:
企业购并 动机 效应 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秦海
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已持续积累了十几年探索的时间路径,并在每一次的具体变革中都充分地显示出了阶段性的特征。从1978年的企业基金制,1981年的留利制,1983年和1984年的二步利改税,1987年(部分地方可能更早)全面推广企业承包制,此后经历了颁布《企业法》和《破产法》及1992年的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1994年最终确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有选择的公司化改造。显然,这其中隐含了一条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线”,即在提高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