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71)
- 2023(3335)
- 2022(2769)
- 2021(2741)
- 2020(2364)
- 2019(5544)
- 2018(5064)
- 2017(10776)
- 2016(5726)
- 2015(6608)
- 2014(6468)
- 2013(6528)
- 2012(5753)
- 2011(4969)
- 2010(5025)
- 2009(4980)
- 2008(5295)
- 2007(4997)
- 2006(4442)
- 2005(4219)
- 学科
- 业(33395)
- 企(33338)
- 企业(33338)
- 管理(30401)
- 济(26458)
- 经济(26422)
- 财(16120)
- 方法(15903)
- 数学(14358)
- 数学方法(14326)
- 务(13927)
- 财务(13916)
- 财务管理(13900)
- 企业财务(13546)
- 制(10028)
- 体(8097)
- 体制(7695)
- 公司(5585)
- 业经(5562)
- 人事(5060)
- 人事管理(5059)
- 市场(5051)
- 技术(4852)
- 融(4573)
- 金融(4573)
- 划(4563)
- 经营(4344)
- 策(4216)
- 银(4151)
- 银行(4150)
- 机构
- 大学(87408)
- 学院(86165)
- 管理(41188)
- 济(39489)
- 经济(38848)
- 理学(35697)
- 理学院(35491)
- 管理学(35282)
- 管理学院(35117)
- 财(23590)
- 研究(21646)
- 中国(21362)
- 财经(18568)
- 京(17087)
- 经(17024)
- 财经大学(14250)
- 商学(13632)
- 商学院(13543)
- 江(11734)
- 经济学(11497)
- 融(11135)
- 北京(10923)
- 金融(10876)
- 中心(10690)
- 经济学院(10334)
- 经济管理(10159)
- 所(10059)
- 州(9618)
- 工商(9422)
- 会计(9086)
- 基金
- 项目(50179)
- 科学(41727)
- 基金(40621)
- 研究(35662)
- 家(33722)
- 国家(33477)
- 科学基金(31476)
- 社会(24934)
- 社会科(23884)
- 社会科学(23878)
- 基金项目(21910)
- 自然(21859)
- 自然科(21483)
- 自然科学(21480)
- 自然科学基金(21189)
- 资助(17567)
- 省(17295)
- 教育(16914)
- 划(14587)
- 编号(13388)
- 部(12659)
- 教育部(11840)
- 人文(11696)
- 创(10974)
- 成果(10365)
- 重点(10290)
- 制(10156)
- 创新(10145)
- 大学(10119)
- 性(10027)
共检索到131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继忠
在我国,高管人员持股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监管部门监管尚不完善的中国,在购并情形下,高管人员持股是否有利于公司市场绩效?本文将对该课题做深入探讨。
关键词:
购并 高管人员持股 公司市场绩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雷 宋顺林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的分离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让管理层持有股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然而,以往关于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研究在实证方法的稳定性及指标选取的适合性方面普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试图克服以住文献的不足,首次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平均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上市公司2000-2004年五年的面板数据,证明高管人员(经理、董事、监事)持股规模(持股比例及价值)与企业绩效是显著正相关的。分年度子样本的实证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文章的结论。
关键词:
高管人员 所有权 企业绩效 激励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乐琦 蒋峦
从沪市公布的2003年度年报的679家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取220家数据齐全的公司作为样本,对其高管人员的报酬进行分行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与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不存在相关性和“区间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蒋航程 赵丹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上市公司年度经营绩效以及管理人员报酬等相关信息着手,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人员的薪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讨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人员薪酬 公司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懿丁
本文以2014年度沪、深A股市场发生扩张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发起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2013年高管持股情况、2014-2016年公司财务状况及其他经营指标的变动,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高管持股、多元化战略和公司长期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长期并购绩效呈非线性关系,公司多元化战略与长期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公司多元化战略对高管持股和并购绩效有负向调节作用。根据理论研究成果,本文从高管持股比例、多元化战略选择和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对提高企业长期并购绩效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管持股 多元化战略 公司并购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向艺 王俊韡 巩震
本文选取深、沪A股上市公司1107家,分别从报酬形式、总经理来源形式、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地区分布、股权结构、代理成本等方面来对高管人员报酬(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激励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是:在目前的报酬激励体系下,非年薪制激励形式优于年薪制和股权性报酬激励形式;总经理为董事长或董事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激励机制优于其他类型;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和地区分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水平;股权结构的外生性扭曲了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理论;高管薪酬、公司治理绩效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予友
本文认为,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的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的不一致,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有效改善公司治理,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但从中国企业实行股权激励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实施股权激励的一些内外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缺乏有效的股票市场;第二,我国企业委托人与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具有不确定性,而最优激励合同包含着风险因素,激励合同是否有效与经理层的风险偏好密切相关;第三,我国目前缺乏实施股权激励的外部配套条件;第四,缺乏合适的经理人选拔...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委托―代理理论 博弈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佳 罗瑾琏 张洋
文章以2010年和2011年为时间窗口,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Logistic回归模型先分析公司治理特征对高管人员更换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分析公司治理特征对高管人员更换-业绩敏感度的影响,并且将高管人员中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进行样本研究,全面探讨具有何种治理特征的上市公司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监督和约束高管人员,从而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和高管人员约束机制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高管更换 更换-业绩敏感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戚拥军 彭必源
当今的主流观点认为,在职消费纯粹是高管人员在浪费公司的剩余资源、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认为,该观点完全忽视了在职消费可以起到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和显赫身份等积极作用。产生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职消费给公司带来的收益一般是间接的,通常很难准确计量,因而被忽略;而其给公司"浪费的资源"(即在职消费的成本)却可以准确计量。但是从公司的角度而言,只有全面考察某项在职消费的相关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评价该项在职消费是否对公司有利。
关键词:
在职消费 公司高管人员 额外收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忠诚 王宗军
本文研究了不同要素密集产业上市公司高管报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要素密集产业类型中,高管报酬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不同。在劳动密集型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和高管年度收入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技术密集型公司和资本密集型公司中,高管报酬激励变量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另外,研究还发现国有终极产权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要素密集产业 高管人员报酬 公司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聂华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股权激励理论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额度的现状及问题,对股权激励额度及其分配提出了经验数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人员 股权 激励 比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效东 周嘉南 黄登仕
本文选取2006-2013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成功的草案为初始样本,在识别和划分股权激励计划动机的基础上,首先检验分别基于激励型动机与非激励型动机的公司非效率投资是否存在差异,然后进一步研究两种非激励型股权激励恶化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相比于激励型股权激励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非激励型股权激励却加剧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不仅如此,两种非激励型动机为了实现控制人收益的获取而进一步恶化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上述结果表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投资决策之间关系受到公司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动机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志杰 郭芳兵
本文基于行为财务视角,以2014-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管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高管持股比例发挥了不一致部分中介作用,即高管持股能显著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因此,高管持股能够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带来的决策偏误,这为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提供了证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善民 毛雅娟 赵晶晶
探讨公司高管发动的并购行为与谋取个人私有收益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从高级管理层的私有收益角度对公司高管的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及中国高管薪酬管制和公司并购的特殊制度背景,以1999年~200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和分层回归的实证方法,得到一些重要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已经成为高管谋取私有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发动并购行动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在职消费,而高管发动并购事件谋求在职消费的私有收益动机最为明显。通过分层回归还发现,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管理者持股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这一股权激励的确能够适当缓解高管以谋取私有收益为目的而发动...
关键词:
并购 高管持股 私有收益 高管薪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