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6)
2023(9602)
2022(8709)
2021(8181)
2020(6925)
2019(16137)
2018(16127)
2017(31540)
2016(16995)
2015(19393)
2014(19295)
2013(19128)
2012(17372)
2011(15490)
2010(15187)
2009(13892)
2008(13363)
2007(11564)
2006(10026)
2005(8569)
作者
(49388)
(40650)
(40410)
(38621)
(25964)
(19571)
(18398)
(16229)
(15616)
(14419)
(14188)
(13607)
(12834)
(12734)
(12623)
(12333)
(12280)
(12129)
(11630)
(11625)
(10136)
(9829)
(9803)
(9217)
(9089)
(9071)
(9004)
(8958)
(8125)
(8092)
学科
(66878)
经济(66804)
管理(49981)
(48848)
(42339)
企业(42339)
方法(34546)
数学(29771)
数学方法(29332)
(17046)
(16505)
中国(15730)
(15489)
业经(14704)
地方(13252)
(12499)
理论(11965)
(11915)
贸易(11906)
(11685)
(11558)
(11210)
财务(11146)
财务管理(11125)
农业(10969)
技术(10766)
企业财务(10553)
环境(10473)
(9664)
(9153)
机构
大学(241404)
学院(239050)
管理(100980)
(91101)
经济(89007)
理学(88604)
理学院(87665)
管理学(86031)
管理学院(85622)
研究(76351)
中国(55795)
(51534)
科学(49528)
(40439)
(37884)
业大(37263)
(36750)
研究所(34843)
中心(34494)
财经(33246)
(32820)
北京(32631)
(31044)
师范(30781)
(30309)
农业(28916)
(28189)
(27265)
经济学(25878)
商学(25753)
基金
项目(170763)
科学(134179)
基金(124239)
研究(123618)
(108081)
国家(107226)
科学基金(92809)
社会(76123)
社会科(72164)
社会科学(72144)
基金项目(66567)
(66455)
自然(62412)
自然科(60983)
自然科学(60971)
自然科学基金(59843)
教育(56257)
(56118)
资助(52089)
编号(50708)
成果(40229)
重点(37525)
(37178)
(35166)
(35052)
课题(34157)
科研(32956)
创新(32685)
教育部(31745)
大学(31716)
期刊
(94579)
经济(94579)
研究(67734)
中国(40588)
学报(38263)
管理(36378)
科学(35365)
(32038)
(29397)
大学(28697)
学学(26928)
教育(25547)
农业(23026)
技术(20902)
(16912)
金融(16912)
业经(15628)
财经(14984)
经济研究(14789)
图书(14336)
理论(13019)
(12562)
科技(12287)
实践(12256)
(12256)
问题(12221)
技术经济(12056)
(11674)
情报(11103)
现代(10836)
共检索到333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雪成  
汇总方法和基础数据是购买力平价(PPP)测度的两大核心,就PPP测算结果的质量而言,比汇总方法理论性质更为重要的是其与基础数据质量的匹配程度。从PPP测度实践来看,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比较项目(ICP)经济体的基础数据质量呈“偏态分布”是难以避免的客观现实,其对PPP测算结果的影响已有一定定性认识,但对于具体影响的形式和程度,还缺乏必要的量化研究。本文以汇总方法的稳定性为切入点,通过对基础数据质量因素的量化模拟,探讨PPP汇总方法的测算特性,一方面能够补充对汇总方法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能够为优化PPP测度实践提供借鉴。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基于稳定性的一般定义和PPP测度实践,阐述和讨论PPP汇总方法测算稳定性的内涵和意义;二是从内生数据干扰角度,模拟测度和分析GEKS法的测算稳定性特征;三是从外生数据干扰角度,模拟测度和比较分析GEKS法、GK法及其衍生方法的测算稳定性;四是综合前述测度和分析结果得出对ICP实践具有借鉴价值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磊  
购买力平价(PPP)可为发行不同货币的国家间比较提供比汇率法更加可靠的数据基础,因此在国际经济比较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现有的PPP测算方法按照指数法和随机法两大板块进行了综述,包括了传统的EKS法、最小间隔树法、链式法、星形法、平均价格法、原始CPD法、CPRD法等基本方法,以及此后发展的加权EKS法、特征CPD法、空间CPD法和加权CPD法,简要评述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各自的优缺点。随后,本文详尽总结了两大类方法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并作了研究展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省初  
要比较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沿用的办法是根据官方汇率将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折算成同一种货币单位(如美元)。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各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和比值,因而按汇率换算无法反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既能直接比较,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统计学家们提出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方法。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国际项目的比较,其核心是计算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这项计算分为两步:(1)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温建东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来看,汇率水平由国内外相对物价水平决定。将之运用于中国这样的外贸市场多元化且高速增长的转轨经济,需要进行三项修正:用多边相对价格变动替代双边价格变动、计算生产率差异、考虑关税减让和税收制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约为4.56元人民币/美元。但是,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只是跨国比较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不能作为确定汇率水平是否合适的依据,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应当是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2002年,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7.52元/美元。1991至1993年的实践证明,钉住一篮子货币可以更好地稳定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雪梅  
2011年新一轮国际比较项目(ICP)把贫困购买力平价作为十大议题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对贫困PPPs进行测度的成果和发现。基于此,文章对贫困PPPs研究的必要性和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芳东  
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大约每隔5年或6年调查一次,在2005年一轮ICP结束之后,亚洲开发银行应用简缩信息法把中国2005年基准期的购买力平价(PPP)数据更新到2009年。据亚行测算,2009年中国PPP值为1港币等于0.633元人民币,高于2005年的0.606元人民币,相当于汇率的72%。4年间随着价格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有所趋弱,购买力平价与汇率之间差距缩小。本文对亚行更新2009年PPP数据的方法、结果及其问题作详细分析、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成刚  汪静  
针对中国住宅产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和建筑的地域特征,提出在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之间,针对城镇多户型和农村单户型住宅及其微观主体工程进行购买力平价的测算,这将有助于克服非贸易品,跨国比较障碍,提高PPPs指数准确性,也是探索住房产业国际比较的重要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芳东  
据世界银行推算,2005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3.45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汇率的42%。世界银行据此调整了中国GDP总量和人均GDP。新公布的结果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世界银行推算中国PPP结果的基本方法和资料来源,对中国价格水平、基于PPP的GDP和人均GDP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较深入地剖析了数据质量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对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ICP),中国曾在2005年的调查中提供了11个城市的数据,用以估计中国当时的购买力。2010年,国务院批准中国首次全面参加新一轮ICP活动(即此次2011年的测量),在全国开展调查。当年10月还成立了中国国际比较项目部际协调小组,由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忠文  洪涓  
本文通过对依据购买力平价方法对各国及世界经济增长评价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了IMF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中国GNP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及排序的不准确性。提出中国要加强购买力平价测算的研究工作,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中国自己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和模型,以对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NP进行准确测算,促进我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军  
作为国际金融核心的汇率决定理论,始终是国际金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意义在于它能揭示决定和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一国的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众多的汇率决定理论当中,影响最大的应用最广的是购买力平价学说。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人们也对购买力平价学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献非常多,其结论可概括如下:短期内,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的。这是因为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它能很快地反映新的信息,而商品的价格具有粘性,它的调节则相对较慢,所以购买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亚钧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购买力平价的内容,第二部分分析和归纳围绕购买力平价说所产生的各种理论解释框架,第三部分讨论购买力平价的实际意义。一购买力平价(PPP)是关于均衡汇率如何决定的理论。购买力平价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个国家货币交换比率的变动取决于这两国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或者说,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能力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说的理论基石是“单一价格规律(Law of 0ne price)。单一价格规律认为,在产品空间移动成本和信息成本为零的竞争市场,各国的产品市场应该按照世界均衡价格定价。用p_i和p_i~*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的i种产品的价格...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文朗  
在西方汇率理论体系中,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无疑是颗璀璨的明珠。自20年代产生以来就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亦不言自明,本文试图通过扩展的PPP理论,并将它与货币供给理论相结合,从更深的层面,更多的方面来探讨汇率的形成与决定,使理论在解释与指导实践时更合理、更科学。 一、传统理论:物价是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