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0)
2023(5080)
2022(4198)
2021(3622)
2020(2910)
2019(6545)
2018(6253)
2017(12165)
2016(6310)
2015(6889)
2014(6564)
2013(6791)
2012(6137)
2011(5634)
2010(5448)
2009(5179)
2008(5098)
2007(4569)
2006(3937)
2005(3655)
作者
(17762)
(14853)
(14744)
(14439)
(9541)
(7165)
(6594)
(5680)
(5603)
(5330)
(5183)
(5062)
(4785)
(4694)
(4689)
(4605)
(4503)
(4464)
(4282)
(4108)
(3732)
(3474)
(3454)
(3414)
(3369)
(3352)
(3292)
(3052)
(2926)
(2865)
学科
(29132)
经济(29110)
(20493)
管理(19690)
(18417)
企业(18417)
方法(14287)
数学(12629)
数学方法(12509)
(8246)
(7289)
业经(6739)
中国(6711)
(6365)
贸易(6358)
(6202)
(5690)
(5572)
地方(5497)
体制(5072)
(5014)
(5002)
财务(4992)
财务管理(4983)
理论(4734)
企业财务(4732)
环境(4674)
(4416)
银行(4410)
(4261)
机构
大学(92172)
学院(91870)
(42595)
经济(41895)
管理(36407)
理学(31888)
理学院(31567)
管理学(31122)
管理学院(30958)
研究(29861)
中国(24699)
(19771)
(18245)
科学(16750)
财经(16109)
(14854)
经济学(14401)
(14311)
中心(14007)
(13370)
经济学院(13176)
研究所(13074)
财经大学(12298)
(12129)
业大(11538)
(11313)
商学(11207)
师范(11198)
北京(11150)
商学院(11080)
基金
项目(63235)
科学(51247)
基金(48265)
研究(45545)
(42121)
国家(41821)
科学基金(36590)
社会(31669)
社会科(30230)
社会科学(30226)
基金项目(25023)
(23460)
自然(23214)
自然科(22740)
自然科学(22737)
自然科学基金(22365)
教育(21171)
(20238)
资助(19734)
编号(17037)
(14682)
重点(14445)
国家社会(13976)
(13389)
教育部(13085)
(13016)
成果(12793)
人文(12663)
创新(12392)
(12023)
期刊
(42587)
经济(42587)
研究(28105)
中国(16315)
(15958)
管理(14397)
学报(13099)
(12839)
金融(12839)
科学(12249)
大学(10171)
学学(9728)
(9601)
财经(8518)
经济研究(8284)
教育(7656)
(7409)
技术(7178)
业经(6586)
农业(6400)
问题(5786)
(5393)
商业(5237)
国际(5137)
统计(4562)
技术经济(4412)
(4366)
(4316)
资源(4102)
世界(3907)
共检索到134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应凯  
以"购买力平价"为代表的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应该一致,然而近年来,人民币凸显了以"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为特点的"价值之谜"。本文从购买力平价出发提出"人民币价值之谜"问题、在对"谜"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购买力平价的适用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决定通胀与升值关系的"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来解释"谜"的现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温建东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来看,汇率水平由国内外相对物价水平决定。将之运用于中国这样的外贸市场多元化且高速增长的转轨经济,需要进行三项修正:用多边相对价格变动替代双边价格变动、计算生产率差异、考虑关税减让和税收制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约为4.56元人民币/美元。但是,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只是跨国比较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不能作为确定汇率水平是否合适的依据,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应当是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2002年,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7.52元/美元。1991至1993年的实践证明,钉住一篮子货币可以更好地稳定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彻  
一、购买力平价检验的计量模型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主要是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在现实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几乎不可能成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便于进行经验分析。随着定量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发展,相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阳  
本文简单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为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采用扩充迪基-富勒(ADF)方法以及恩格尔-葛兰杰(EG)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和EG协整检验,可判别我国实际汇率是否为平稳时间序列,从而推断人民币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研究发现,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结果均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在剔除了物价变动和劳动生产率变动因素之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偏差甚至更大。长期购买力平价之所以无法验证,可能涉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体制方面的原因。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低估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阳  
本文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是,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长江  钟宁桦  
购买力平价是衡量均衡汇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依此方法对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也曾经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就如何适当运用购买力平价来度量均衡汇率的问题做了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评论。结合近期的相关研究,我们指出了在一些有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讨论中所存在的需要商榷乃至于错误的地方。本文认为:相对于基本均衡汇率等方法,扩展型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更适合于度量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显著降低了关于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根本性改变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的形势,而有关世界银行数据本身被低估的观点未必成立;最后,当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严重的低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晓燕  
购买力平价估值的应用非常广泛。一是充当国际比较的货币转换因子;二是作为均衡汇率,为两国之间汇率是否失衡以及汇率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文章分别以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形式为线索,对改革开放以来测算和应用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估值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和综述。本研究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估值可能更加精准,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运用可能更加深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国希  王少平  黄丹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必须适应我国国际经济的发展。1994年我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12月实行经常项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娟,张思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祈善  向俊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年多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持续上涨,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达3.3%,这样的升值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成刚  汪静  
针对中国住宅产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和建筑的地域特征,提出在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之间,针对城镇多户型和农村单户型住宅及其微观主体工程进行购买力平价的测算,这将有助于克服非贸易品,跨国比较障碍,提高PPPs指数准确性,也是探索住房产业国际比较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强  齐佩金  孙刚  
本文采用界限检验 (boundstest)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进行经验分析。与协整检验不同 ,界限检验具有直接检验变量间长期相关性的优点 ,而不管各相关变量是零阶单整、一阶单整还是混合形式 ,不必预先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对人民币兑德国马克、港币、日元和美元四种名义汇率的界限检验 ,本文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得到部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中 ,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兑港币汇率的走势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而人民币兑德国马克和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不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道政  
近年来,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问题,国内外给予了空前关注。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经受住了贬值①的考验,赢得了国际社会好评。但在世界经济疲软,中国经济却逆势强劲增长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一些官员与部分媒体却公开声称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压低,并要求人民币升值,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到底如何决定?本文在认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对购买力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就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提出自己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